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让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同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我国的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充溢着美,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或讴歌祖国的壮丽山河,或阐释人生的种种哲理,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美领域一个辉煌的殿堂。为了达到这教学目的,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指导诵读,感知韵律之美

  诗词的韵律,是读者的内心韵律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的中介,读者通过诗词的韵律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的内在韵律,并与诗人的心一起跳动,感受诗人所感受的情感。古典诗词中,无论是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双声叠韵还是平仄押韵,都是诗词韵律之美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要把这种外在韵律化为读者的内在韵律,最佳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的“美读”而实现的。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体悟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并把诗词的节奏、韵律溶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内在的韵律随着诗词的韵律一起跃动。

  诗词的韵律美,可以使一个不大懂诗歌的人,也能在朗读中沉浸在音乐美感的享受之中,并受到感染。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要通过指导诵读,感知韵律之美。例如教学杜甫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面对这样一首诗,文字浅显,只要识字的人都能读懂。作文字理解已没必要,作主旨分析也是多余,那么教师作什么好呢?让学生读吧。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范读、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

  初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步节奏,七言句多二二三型,加之以五言句,显示诗歌的整齐中的错落,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人情感的变与不变。

  再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平仄押韵,第一部分押ao韵,第二部分押ian韵和i韵,第三部分押u韵、ao韵和iu韵。第一部分一韵,第二部分两韵,第三部分三韵。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以及情感的层层加重。

  三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叠音与重复,引导学生感受“车辚辚,马萧萧”与“君不闻”、“君不见”所蕴含着的诗人的内心感受。

  四读,通过诗歌的韵律,整体感受这韵律中所蕴籍着的诗人内心的愤恨、无奈与痛苦,并在这总的感情基调上感受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以及这愤恨、无奈、痛苦的层层加深,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贫困,社会的黑暗,百姓的悲苦,完全溶入了诗人的血液之中。

  成功的朗读,变文字为形象,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

  二、发挥想象,领悟音画之美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在音、画方面很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里的“画”是指诗词所创造的画面之美,作品中用精美的词语描写景物,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联想翩翩。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归园田居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云霞明灭”、“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天姥梦游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音”有两层含义:一是诗词本身所描写的音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把难以用语言来描摹的音乐,通过可视的画面来表现,当我们读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时,我们不仅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画面。当我们不能理解李凭的箜篌之音时,但我们可以通过“空山凝云颓不流”,“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些可视性的画面来领悟;二是一些画面配上一段相应的音乐会更显其美。

  面对古典诗词中表现出来的音画之美,教师与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画面,感悟音乐。也可以把想象中的画面或音乐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例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诗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莲等,描绘了一组清静、幽美的画面;然而在幽静的环境中,又有浣女欢笑、渔人下舟,可能还有诗人的旁观。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情此景,师生应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努力制作一个逼近想象的课件,选择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配上解说:“秋天的傍晚,雨过天晴,一层淡淡的暮色笼罩着山中。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林之间,那清冽的泉水在石上潺潺地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我都沉醉了。突然,竹林深处传来嬉笑声,一群浣衣女郎有说有笑结伴而归,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水面上荷花摇动,那是渔舟顺流而下。这是多么美丽的秋夜啊!这不是我梦中的家园吗?……”

  这是一个透着清新与淳朴的音画世界,在这样的音画世界的感染下,对于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意,通过发挥想象,我们不仅能领悟诗人的生活追求,也能洗去过早地附在学生身上的城市的喧嚣与尘杂,使学生领悟“山居生活”的美丽。

  所以,把音、画放在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主要是因为“画”具有可视性,是实的,而“音”具有可听性,是虚的,音、画的结合能达到虚实的结合,使视听能够更好地结合,使审美体验能达到更高的程度。

  三、引导探究,理解意象之美

  “意”,是诗人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提炼和集中,蕴含着诗人的审美理想。所谓“象”,就是物象,即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事物。意象合起来,指古典诗词中当诗人面对一个客观的自然景物(或物象)时,他内心会产生一种冲动,情意勃发,此时诗人把物象作为寄寓和伸展主观情意的外在形体。这样,一方面使无形的情意得到有形的固定;另一方面,也使无情的物象因获致了诗人的情意而灵动。当读者面对古典诗词时,看到是语言,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诗人通过语言塑造意象,读者也是通过语言发现意象,然后再通过意象发现诗人情意。当我们发现诗人的情意时,也就是我们自身的情意附着于意象之时。所以说,发现诗人的情意,就是发现自己的情意,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具有强烈情意色彩的意象,并感受意象所蕴含着的情感。如《声声慢》(李清照)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表达了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商山早行》(温庭筠)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六个意象,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等等。

  只要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仔细地分析探究就会发现,在古典诗词中,一般一个意象都代表一定的意义或情意,如“黄花”代表着衰败与没落,“杨柳”寓有分别之意,等等。古典诗词的诗人或词人,他们在选择诗歌意象时,还有一定的群体性,也就是说,一个诗人在不同的诗词中,他所选择的意象具有相类性,这些相类的意象可以构成一个“意象群”。如李白诗词的意象群中有:黄河、大江、瀑布、仙、酒等,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中感受诗人豪放与洒脱。再如教学李清照的词时,可以把李清照名篇中的意象组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就会发现,李清照所选用的意象大多是:兰舟、锦书、雁字、西楼、日暮、黄花、淡酒、梧桐、细雨、黄昏,等等。教师可以抓住诗词意象,让学生感悟词人内心的愁情,并把学生自己读诗的体验附于意象之中,让意象充满情感。

  运用意象进行教学,不仅透视诗人的心灵,而且澄明学生的心境,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主题教学法,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审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审美教育的情境,深掘教材中各种美的对象,善于引导学生对美的因素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从情绪体验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愉悦;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并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美。提升学生审美境界,进而提升学生(包括教师)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境界。让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成为学生体验情感、体验生命、体验美的源泉,成为生命境界提升的动力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让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同行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 王锺陵主编.《古诗词鉴赏》

  [3] 李伟.唐诗宋词赏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75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一、作文难,可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提出问题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

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四

五、课题实验成果1、构建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种基本课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尝试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反馈矫正课、整理复习课、试题讲评课五种课型的建立,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打造生本高效的课堂,规范了小学

声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让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同行》为网友治愈系男神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