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情况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情况,包括:身体壮况、身体素质的好坏、体育技能的高低。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深浅、运动量的大小。对症下药,收到的效果就会很好。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才会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所以说要想上好一节质量较高的体育课、了解学生情况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然的话教材搭配不会合理,也可以说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合理搭配教材 只有搭配教材合理可行,才能使整个课活起来,富有生气。教才搭配要多样化、合理化、学生兴趣才大,才能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更加会使体育课朝气蓬勃,收到预计的效果。 具体的来说教材达配的原则:有上肢练习,就要有下肢的练习,有力量练习就要有柔韧。灵敏等方面的练习。例:100M、200M跑、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排球:传、垫球,这样有下肢短跑,又有上肢力量练习,也有球类全面身体活动的项目,这样搭配就此较合理可行。所以说教材搭配是很重要的环节。三、书写教案 要想上好体育课,就安认真按照大纲要求切实可行的制定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并按教学计划备好课、备课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了解学生情况;(2)钻研教材;(3)确定课的任务;(4)安排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5)预计课的密度和运动量;(6)培养学生骨干。并按照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书写,并预计出各部分的时间,这样写出的教案才会切合实际规范。 四、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上体育课的目的就是看学生体质是否有所增强,体育技能是否有所提高。运动量过大学生承受不了,有害于健康,如果小达不到锻炼效果。只有合理安排运动量,才是上好一节课的准则。 如何分析课的运动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脉搏曲线发展趋势是否合理; (2)符合人体常态曲线是否合理; (3)上去、平稳、下降为合理。 还可以用分析平均心率多少来评定:公式: 例: 100次~130次(小运动量)130次~160次(中等运动量)170次为大运动量 也可以用运动指数来评定:公式: 例: 1.8—2以上较大1.5—1.8为中等1.2—1.55为较小 以上几种测定方法都较简单适用,在中国的体育课上,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为宜。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130~170次为宜每分钟130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达到170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130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1/2,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只有合理安排运动量,前几个步骤作保障,抓住课的重要环节,对上好体育课起着决定性作用。 五、讲解示范 体育课有一定的特殊性与课堂里教学决然不同,体育课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学每项基本技术时,光听、看是学不会的。要做到听、看、做、并且反复进行某一项练习才能掌握。那么就要教师讲解时,示范时简单易懂,一点就明,结合正确示范,结合辅助练习,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动作要领,学起来就很快,理解也就很深。作为一名好体育教师就要做到又会讲解、示范标准规范,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一个哨子,两个球的体育老师,只能被无情的淘汰。 六、组织教法 组织教法,也就是组织能力。就是能不能叫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学、去炼、去上课、任意而不乱的调动学生,使学生听从教师口令,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这里面涉及到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的问题如选四个组长,加上一个体育委员,如都能负起则来,起模范带头作用,这节课就能组织得较好。如组织教法不严密,以上几个步骤安排的特别好,也是无功白忙。因你调动不了学生,学生一片散沙,你指东,他往西;你要跑步.学生编要打球,哪么你有天大本事也是无济于事。更谈不上,将课上好。我认为组织教法,也是关键,培养学生产密组级纪律性,队列队形,各种步法,几种转法,应作为课课练的内容。只要有了严密的组织教法,结合以上五个步骤,才是一节完整的体育课。 [1] 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易鑫,王建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乐趣》中国现代教学论坛,2007(2). [4] 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