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口语第一部分 《下一波世界趋势》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三章 国家边
加朗兄弟的案例说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虽然差异非常微妙,但对于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可以证明为什么加拿大本土情结指数有5~10之高了。但是试想一下,即使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有着那么多的共同点,它们之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仍造成如此大的后果,那么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问题已经在很多书中有所讨论。在这里,我将简单地总结一些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共同点,这些共同之处直接影响着加朗兄弟的出口。我还将总结CAGE数据库中所有可能两两匹配的国家在这一维度上的共同点(大约有13 000个“国家对”)。 在文化方面,加拿大和美国有着相同的优势语言—英语。如果没用共同的语言,加朗兄弟的跨境销售将更加步履维艰。即使出高价请个好翻译,跨越语言障碍也是件难事,尤其是在一些微妙的问题上,比如建立互信、传达建设性建议以及鼓动别人。据统计,随机选取两个国家配对,两国使用相同语言的概率仅为10%。 在行政方面,加拿大和美国都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这就为加朗兄弟消除了正式的贸易壁垒。所有“国家对”中,双方同属于一个贸易同盟的概率仅为11%。此外,加拿大和美国曾经也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也使两国在法律制度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都遵照英美法系,这样在进出口签约以及整体贸易上都更加方便。相反,仅有22%的“国家对”有着相同的殖民者,39%的“国家对”有着共同的法律渊源。 在地理方面,渥太华和华盛顿仅相距738千米,而在所有“国家对”中,两国首都的平均距离为7 270千米,美加两国首都的距离仅为其1/10。加拿大和美国有着相同的国界,而仅有2%的“国家对”符合这一条件。与其他因素相比,这些地理因素才是真正吸引加朗兄弟的。虽然加朗兄弟也试图在其他国家寻求代理,但地理位置的便利让加朗兄弟将美国视为其主要出口市场。 我们在汇总统计这些数据时要排除地理距离测量上的误差,集中研究加拿大和美国相称的5个维度。我们将上述的5个百分比相乘(假设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会得到0.002%,也就是说,随机抽取的2个国家,如果在这5个方面都符合加拿大和美国的“国家对”条件,其可能性仅为0.002%。如果假设数据之间不相互独立,这个可能性可能会上升,但是有一点非常肯定,那就是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对”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大概200个“国家对”中也挑不出1个。 除了影响到加朗兄弟出口糖豆的这几个因素外,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其他所有的共性都被视为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有10多万美国人居住在加拿大,美国的加拿大常住人口也有10万之多,这在所有“国家对”中发生的可能性仅为1%。两国同时信奉相同的宗教—基督教,虽然加拿大多数是天主教徒,而美国则主要是信奉新教,信奉同一宗教的概率在所有“国家队”中超过了30%的大关,达到了51%。加拿大和美国在很多文化分类上也同属于一个文化群体,比如:塞缪尔·亨廷顿的8种文明中,美加同属于西方文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6种文化群体中,美加同属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这些方面,仅有20%~25%的“国家对”能如此相得益彰。 按照霍夫斯泰德衡量民族文化的四维模型,在68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在与加拿大的文化接近性中排名第2,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加拿大在对美国的文化接近性中排名第3,低于澳大利亚和英国。这样的排名是有调查数据支持的,2007年的一次调查中,46%的加拿大人承认加拿大的“价值观和目标”与美国人的“非常相近”,这一比例高于与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相比。在很多调查中,美国公民也都倾向于将加拿大视为除美国外最喜欢的国家。美国政客萨拉·佩林甚至曾将加拿大称为两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科威特)。但也就是说,美国对加拿大的重视远不如加拿大对美国的,这一点倒是不足为奇。 加拿大对美国的重视确实也暗藏怀疑,有时也演化成公开的挑衅。在最近一次的竞选活动中,前总理保罗·马丁就谴责他的竞选对手,也就是现任总理斯蒂芬·哈珀,指责他是“和美国亲近的极端主义者”。这听上去像是美国政客形容恐怖主义分子的词语。哈珀则对这样的指责予以否认,他连任成功,并继续着他的一体化进程。 除此之外,经济一体化也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在世贸组织接到的有关于加拿大的48个纠纷中,针对美国的纠纷高达20个,这比美国占加拿大贸易的比重要小得多,但也不能证明两国有着完全的友好关系。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经济纠纷争端,情况将会更加令人担忧,因为经济一体化的停滞往往会伴随着问题的军事化,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中将有所涉及。 尽管贸易争端持续不断,偶尔也掺杂着政治秀的成分,美加政治关系仍旧保持着友好的状态。相反,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印度次大陆在1947年印度独立时被分隔开来,印巴关系就一直饱受明争暗斗以及公开的敌意。其结果就是印巴之间的贸易屈指可数。根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巴贸易仅为类似“国家对”的贸易量的2%~4%。所以说,对其他国家的感情仍然非常重要。 至此,我们关于加拿大和美国的讨论,其重点仍然在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上,我们指出加拿大和美国远比其他大多数的“国家对”近得多。然而,我们不能单方面地只看国际的距离,也要关注一国之内的距离。这样的话,如果仍然把加拿大(这一世界上第二大国)作为一个质点的话,很明显就不妥当了。威廉·麦肯齐·金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担任加拿大总理,他曾抱怨道:“我们就是太大了!”虽然加拿大90%的人口都居住在距离美加边境250千米之内的地方,这大大减轻了加拿大广袤的国土面积给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忽视了加拿大国内的长距离,而只看美加之间的短距离,就会导致对美加贸易的过高估计。 国内因素较国外因素往往更加主观,同样也会给贸易带来影响。最好的例子是看一个国家文化的开放程度。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宣称:“加拿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身份认同就能生存的国家。”另外还有人笑言加拿大会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些评论显然是夸大其词,但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确实在总体上比其他国家更加开放,比如欧洲,更不用说东亚了。多伦多和温哥华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两个城市,它们生机盎然,是富含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 任意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受到两国之间距离的影响,这里的“距离”指的是多方面的。经过悉心整理,我将这些方面的距离归纳为,CAGE框架,见表3–1。表3–1的纵列表示的是CAGE分别所指的四个类别的国家差异(文化、行政、地理、经济),横排表示的是国家外部和内部距离的差别。 表3–1?CAGE框架 文化距离 行政距离 地理距离 经济距离 外部距离 (双边、诸边或多边因素) ? 语言差异
? 民族差异、缺乏联接民族或社会的网络 ? 宗教差异 ? 国家工作系统的差异 ? 价值观、行为规范及性格的差异 ? 没有殖民关系 ? 不属于共同的地区贸易同盟 ? 没有共同的货币 ? 法律体系的不同 ? 政治敌对 ? 物理距离 ? 没有共有的边界 ? 气候的差异(以及疾病传染的环境) ? 时差 ? 消费者收入的差异 ? 以下资源及设施的可用性的差异 ? 人力资源 ? 金融资源 ? 自然资源 ? 中间投入 ? 基础设施 ? 供货、分销体系 ? 其余产品 ? 组织能力 内部距离 (单边因素) ? 传统主义 ? 孤立性 ? 国民精神 ? 不可预知性 ? 非市场化、封闭的经济体(本土情结、国外偏好) ? 不是国际组织的成员 ? 法律制度薄弱、腐败 ? 缺乏政府机关之间的相互制衡 ? 社会冲突 ? 政治风险、税收风险 ? 内陆国家 ? 地理面积 ? 地处偏远地带 ? 经济实力 ? 人均收入较低 ? 货币化水平较低 ? 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其他产品以及各种能力的局限性 从根本上说,表3–1将我们之前讨论的重点—差异,转化成了距离。就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现差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就此作罢会让我们陷入1万多对国家的差异细节当中。我们需要的是鉴别差异度,也就是我所指的距离,以此区分远近。这样定义距离,确实比世界1.0或者世界2.0更为复杂,但是绝对是富有成效的。(世界1.0认为本国和外国的距离都同样远,而世界2.0则认为各国之间的距离都同样近。)我们将在下一节进一步展开,讲述CAGE框架这样一个多维的框架,确实能够解释很多双边贸易模式及其他重要的跨境流动,CAGE框架可以演化成一个关于距离的定律(或者更谦虚地说,是一种启发)。CAGE框架甚至在文化、行政和经济方面扩充了著名地理学家沃尔多·托布勒提出的地理学第一定律:“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但是距离近的较距离远的联系更加紧密。” 值得注意的是,纵列标示的各个方面确实在某些方面有重复的地方。“文化距离”一列中的语言联系明显与“行政距离”一列中的殖民关系相关,而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到底应该归在“地理距离”一列还是“经济距离”一列仍存在模棱两可之处。我想简单地做一个总结,那就是表3–1中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不管我们把它放在哪一列当中。表3–1的设计安排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表3–1中的最后一列,也就是“经济距离”一列,是不容小觑的。因为本书关于此方面的探讨还比较有限,而且经济本身就有其独特的复杂性。本书之前的讨论确实表明,文化、行政、地理方面的距离会大大地抑制国家之间的往来,下一节将进一步对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同样会得出这一结论。在经济距离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货币化水平较低的大国,其贸易水平也相应较低。而关于外部经济距离的预测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模型认为人均收入的差异会导致贸易的扩大,而有的模型则认为贸易会减小。我认为,简单地看一看便能见分晓。 CAGE框架一大优势在于其大范围地考虑到两国之间诸多可能的不同之处,而绝不持忽略或者回避的态度。我曾亲眼目睹,即使是大型跨国公司都倾向于忽视这些不同之处,尤其是文化距离和行政距离。同样,在经济学家当中也存在一些偏见。同理,痴迷于电子科技的人往往会忽视地理上的差异和距离,等等。 表格中的横行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距离的一种划分:从内外的角度划分距离的类型,这是对距离的一种广义的定义。面对同样的外部现实,各个国家、公司或者个人在与这些外部现实打交道的时候却各不相同。内部距离虽然以文化、行政、地理和经济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都是相互关联的。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涉及这一问题,并将证明内部距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
更多阅读
亨利六世 第二部分 《下一波世界趋势》 第二部分 全球即将面临的七大问题 第五章
在很多人看来,汽车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是全球性大公司的模范代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20家跨国公司中,有5家是汽车制造商,数量仅次于石油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菲亚特董事会主席乔瓦尼·阿涅利就预料说
下一波世界趋势 《下一波世界趋势》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四章 我们需
第二章和第三章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并不如很多人想象中全球化程度那么高,并分析了国家之间的文化、行政、地理和经济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跨国一体化的实际水平。基于这两点论述,本章将对于进一步的一体化进行案例分析,以说明
下一波世界趋势 《下一波世界趋势》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四章 我们需
第二章和第三章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并不如很多人想象中全球化程度那么高,并分析了国家之间的文化、行政、地理和经济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跨国一体化的实际水平。基于这两点论述,本章将对于进一步的一体化进行案例分析,以说明
雅思口语第一部分 《下一波世界趋势》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三章 国家边
加朗兄弟的案例说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虽然差异非常微妙,但对于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可以证明为什么加拿大本土情结指数有5~10之高了。但是试想一下,即使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有着那么多的共同点,它们之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仍造
一波趋势 《下一波世界趋势》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三章 国家边
上一章着重讲了市场的跨国一体化,并得出结论:世界经济尚处于半全球化状态。本章则深入探究在表面的跨国一体化状态下潜在的障碍—国家边界、国家差异和距离,这些都是半全球化世界3.0中的分裂因素。本章将指出,发展一体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