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休闲保健产业的经营形态中出现了一种“打擦边球”的赢利模式,我们称之为“近色模式”。它游离于道德与法律的空隙中,利用法律真空,打着足浴的名号,以“魔指”、“幻指”、“仙指”等概念做捆绑,在店铺经营中对客户使用调情手法做按摩并提供手动释放快感的服务方式。因其短期效益好而受到资本市场的部分青睐,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大有连锁中国之势。 近色模式一般采用的是所谓“酒店式管理”和“会员卡储值消费权”。店铺装修走高档豪华路线,至少在当地具备规模化、高档化的竞争优势。24小时营业,价格带的设计上突出会员价与非会员价格的差距感(一般设计差距在80-100元),很多房间适合夜间留宿,加上大量赠与的简餐,使看上去有了“实惠消费”的特征,满足了顾客的求廉心理。服务上注重礼仪表现,使顾客受尊重的意愿比较强烈,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服务员的服装一般以短裙为主,具备鲜明的暧昧特征。所谓“近色项目”一般价格定位较高,项目的附加值加大,但设定消费门槛,一般需要办理会员手续充值后方可具备消费权。通过推销是会员卡的现金流量急剧增加,迎合了投资人的短视心理。 严格意义上说,“近色模式”脱胎于洗浴中心的风情按摩,属于休闲产业的另类经营形态。本不与足疗行业搭界,可是这种模式的经营者聪明之处在于如果在洗浴里操作,平淡无奇,还要担负政策风险。但是与足疗行业连接就是一个新的经营模式,通过披上美丽的外衣,窃取多年来千百万人努力的社会正面形象效果。再去与那些安分守己的足疗店铺竞争抢夺顾客,显然具有凌驾于普通足疗店上的资源不对等优势,快速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但这是对足疗行业社会形象的二次侵蚀。 我们注意到,资本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足疗行业以其“现金回收流畅”和“产业前景”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目光,在某些地区,足疗行业投资的货币主体大部分来源于“热钱”,投资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主力产业,很多人都没有把足疗行业当作其人生的主要发展方向去努力,所以投资的盲目性缺点暴露无遗。主要表现在投资靠感觉而不看数据,连一个最起码的市场调研报告也没有就开始投资足疗行业,规划盲目、选址盲目、定位盲目、模式设计盲目等造成投资失败的隐患较大。而一旦投资失败,有效资本变成了无效资本,对行业的社会杀伤力加大,也造成了后来投资者的短视和浮躁心理。这些都为 “近色模式”在足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足疗服务凭借鲜明的技术优势及保健效果赢得了社会正面认可。前景一片光明。可是此时洗头房按捺不住了,君不见,夜色来临,洗头房暧昧灯光下一群吧女袒胸露背、翘首接客。外边一个透明灯箱上面赫然两个大字:足疗(有些地方叫足浴)。大家都知道,这种洗头房一般都是开在社会中下消费群体的生活圈里而远离高档社区于是中下消费群体看到的足疗就是“暧昧与色情”的第一印象。 可以断定,足疗行业的第一次被侵蚀当时基本都是由洗头房造成的。本来是一个很健康阳光的职业却受到了严重的社会歧视,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当然舆论导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不表。而我们所说的社会歧视因素主要来源于中下消费群体,当这种暧昧与色情的心理投射完成后,中下群体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足疗行业吗?于是才有了今天招聘技师的困境,别忘了,足疗技师的来源大部分都是社会的中下消费群体。 很多足疗行业的店铺运营模式比较传统单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原有的模式是在发展初期确定的,以宣传引导客户需求为主。而现在由于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客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广博,获取足道养生的信息量也比较大,选择的面也比较宽泛。这时候需要通过赢利模式的变革来积极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通过创新引导顾客产生新需求。但是这种变革具有不确定性,使长期习惯了老模式的经营者左右为难。大部分的足疗店铺在观望中慢慢丧失了竞争力,给“近色模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足疗店铺应该反思的是如果不做好赢利模式的变革,势必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行业内员工普遍缺乏职业规划,不安全感较强。很多员工还存在吃青春饭和未来转行的想法,所以在浮躁的心理作用下铤而走险做“近色模式”下的高端项目技师,因为毕竟工资的收入较高,客观上加大了技师队伍的不平衡感,使现有足疗队伍的技师出现波动,影响了足疗店铺的经营稳定性,这是足疗店铺运营者反思的。如何做好技师的职业规划并让她们相信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近色模式”下的店铺发展虽然速度较快,回收周期比较短。但也有先天的短板,我们看到,品牌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美誉度的底线就是道德约束。一个突破了道德约束的赢利模式是没有美誉度可言的,所以“近色模式”的运营如果以品牌发展来做就有先天的硬伤。 还有就是当地的政策法规风险、家庭信息获取风险(哪个女人会让其男人经常光顾这样的场所呢)、技师风险(真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等都是经营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最后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回收投资后继续前进,某一天做品牌的会把自己洗白,当年人家舒淇还演过三级片呢,现在不也是影后吗? 倒也无需指责,因为你本来就不是足疗行业的,你是休闲行业的,希望不要打着足疗的幌子自欺欺人了。足疗行业前辈们的努力不容易,就不要在继续伤害足疗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了。难道投资非要做这个吗?行行好,头顶三尺有神灵啊! 最后我们祈祷多灾多难的足疗行业一路走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盗亦有道,近色模式,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