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上)》 第四章 竞争力的启动 钻石体系内的关



      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国内各关键要素彼此长时间强化而衍生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逐渐模糊,如果一定要用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许可以用箭头表现。但在现实中,它们之间很少只是单向关系。

 生产要素的培养模式

 当国家的生产要素与国家竞争优势关系密切时,通常特别容易受到其他关键要素的影响。例如,每个国家在运输系统、中学教育等方面的情形都不同,这与政府公共政策走向、投资比重、预期标准,以及研发机构的参与程度都有关系。这类一般性生产要素虽然不足以创造一个国家的高级产业,但是高级和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却不得不以它们为基础。因此,持续投资一般性要素是国家经济进步最基本的条件。

 不过,真正重要的竞争优势必须借由高级、专业性、具有创造和提升动力的生产要素才能达成,例如拥有世界一流的复合材料研究机构。

 要拥有这样的生产要素,投资过程会变得很复杂。如同一般性生产要素,各国经济对专业性生产要素并非均衡投资,而是随社会或个人的关注形成产业间的明显差距。例如,人口不过500万的丹麦竟然有11家农业大学、在发酵技术和生物科技举世闻名的嘉士伯研究中心,以及好几个专业家具设计机构。2当德国化工业在19世纪后半叶与20世纪前半叶建立它的优势时,举国上下对化工领域的关注也超过其他产业领域。直到今天,德国在化工方面的大学课程仍然是最经典的,拥有威廉皇帝学会,就是后来的马普学会,还有最顶尖的化工科学期刊。企业界制定了无数的职业技术训练计划,对这方面的生产要素也有不少贡献。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前一章所介绍的荷兰花卉业。比起其他产业,荷兰在花卉培育、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专业研究机构数量几乎可以说是“多如过江之鲫”。

 国家应该从哪里着手来创造、提升它的高级和专业性生产要素呢?这涉及其他要素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图4–1显示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观点一:国内的同业竞争不可忽视?从图4–1中可以看出,也许是国内竞争对手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一群本地企业彼此激烈竞争,往往会带动专业基础建设、加速流通的市场信息,而相关科技与专业人力资源也会快速发展。企业因为害怕落后,必然会单独或以同业公会的方式进行专业条件的投资。本地企业竞争也会带动当地学校和大学开设专业的课程,政府也会投资支持设立技术学院和培训中心,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计划,创立专业的产业经济期刊、市场情报组织,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的相关投资。丹麦的农业大学、专业家具设计项目与德国在化工部门的大幅投资,都说明了这种产业活动趋势。此外,当企业在本国市场上捉对厮杀时,本地谋职者会主动在更专业或更高级的培训中自我充电。整个社会,从个人、机构到政府部门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这个产业本身便成为代表国家实力或优先发展目标的结果,产业的生产要素也加快了创造的速度。3

 当所有的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某一城市或区域时,生产要素的效应会更显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纽约市环绕华尔街的大学、资料库和研究机构的密集程度。德国南部应汽车工业需求,产业所在地有4所大学研究所专门研究汽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处于加州酿酒业的心脏位置,它的情况亦如此。由于与酿酒企业密切联系和沟通,戴维斯分校成了世界最顶尖的酿酒研究学府,这种组合使当地近年来不断出现创新的酿酒技术。

 独大的企业固然对地方的贡献颇大,不过,如果能有一群企业相互竞争,对地方产生的刺激更大。因为本地企业间的竞争会产生扩散效应,与当地学校、研究机构和信息媒介、信息产业建立关系。竞争会推动生产优势,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但凸显了这个产业的重要和潜力,也引来更多人的关心,还将降低对更专业的设备和技术的投资风险。4企业竞争激烈,自然会产生支持者,以及对高级人才、专业设备、计划和信息的需求,企业在寻求更专业的生产要素时,同业竞争会使彼此讨价还价的空间减少,上游的供应来源也会扩增。产业界的竞争也会提升政治力量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凝聚共识,投资于相关的重大项目。

 激烈的国内竞争组群对生产要素的建立很重要,且时时可见,但绝不是自动形成的。本地企业必须经常察觉提升各种生产要素的需要,积极投资,刺激它们的形成。有活力的国内市场竞争可以鼓励企业不断体验环境,客户所施加的压力也会逐渐升高。

 观点二:相关产业相辅相成?相关产业则会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和形成的比重。相关产业的运作会刺激专业性生产要素的创造和升级,这些因素通常是可以转换的。例如丹麦食品工业和酿造工业的训练课程、专业人员、对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是形成该国胰岛素、工业酵粉和食品添加剂等产业的优势来源。

 当几种产业组成产业集群时形成的共同的供应、技术和环境条件,也会促使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对生产要素和产业动力投入更多的资金。专业化的环境建设被扩大、形成扩散效应时,又会进一步造成供应增加与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有时候,随着产业集群专业化基础建设的逐渐完备,一些全新的产业因此而发达蓬勃。美国就有这种相互强化的例子。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的大型电脑、迷你电脑、个人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这种相辅相成的情况造成公私立研究机构群起,争夺软件人才和研发课程的市场。大量的优秀人才、知识和技术中心,以及环境条件会提升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甚至带动其他产业对信息科技的重视。

 观点三:需求条件?需求状况是另一个影响专业性生产要素的来源。当国家或地方市场对某项产品具有大量超额的需求或需求态度特别挑剔时,往往会导致社会或民间对相关领域的投资。应运而生的就是高级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例如瑞典、挪威等依赖海运的国家,自然而然地会充分发展海洋地理学和船舶学方面的专业研究机构和教育课程。像在美国,国防相关科技本质上是政府和民间投资的一大重心。本地的精细需求会使政府主动投资创造相关的生产要素,也会集中个人和企业投资的注意力。

 国家的生产要素需要经过很长的投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但是其他关键要素会对教育、研究等领域发展专业生产要素有延续和加乘的效果。假以时日,各国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额上的差异,会扩大为同一产业生产要素的差异。

 需求组合,千变万化

 一个产业的国内市场需求条件会反映该国的人口、气候、社会规范以及经济体内其他产业的性质。它与其他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见图4–2)。

 这其中,对需求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本地竞争形式。前文提过,企业投入了高度的忠诚和注意力在国内市场中,竞相在营销上砸钱,而且凭借产品价格来争取或维持市场占有率,产品必须抢先上市,还要有系统地延伸以提供多样选择。这些国内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建立产业自发性的不二法门。当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被挑起,其不但会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市场饱和又会引发更具攻击力的国际化活动。酿酒工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意大利和法国因为拥有挑剔的饮酒民族和庞大的国内需求,自然成为重要的产酒国家。

 产业与需求的关系,也可以从饮料业看出。美国的人均饮料消耗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七喜等企业是驱动主力。这些企业虽然也在世界各国竞争,但是最激烈的战场还是在美国本土。这种现象的形成,部分原因是前一章提过的地缘性和范围因素。不过,企业斥资打广告,抢先在国内市场推出新产品,连带扩展了市场的需求。由饮料工业和其他产业的情况可以看出,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不但刺激了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通过产品和营销的创新,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活跃的国内市场竞争也会提升国内市场的水平,当地企业彼此激烈竞争,会产生教育客户的效果。客户因此更敢于开条件、要求更高,他们的角色也更明显。以家具和制鞋业为例,意大利的国内市场的品位不断提高,原因是几百家意大利企业不断以飞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这些产品不见得都会出口,更少有厂家在海外设厂的情形。但是由于它们在本国市场厮杀竞技,意大利的消费者眼界更宽,绝不迷信名牌;在其他国家,竞争较温和的制造商则只能提供少数几个选择,质量也不够高。同样,由于意大利本地企业的产品大多铺货到零售渠道,高水准而专业的零售商又使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提前引爆,不待最终的消费者来反映。在意大利,零售商为了争取顾客而教育消费者、提供完整的产品系列,同业竞争至此已经白热化。这样的产业一旦走上国际竞争,本地市场的优势会马上反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面。

 竞争力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上)》 第四章 竞争力的启动 钻石体系内的关
 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也会吸引国外市场的需求。一国的产业在国内市场激烈竞争时,会为该国在国际上打出名声。其他国家的客户必然将该国的相关产品列为可以考虑的采购品种。毕竟,该国企业的厮杀竞争将会降低外国客户采购时选择不足的风险。彩妆笔就是一个好例子。一般国家的化妆品企业要找新的眉笔时,往往会到德国纽伦堡考察,因为当地拥有一群世界级的铅笔制造商。5

 相关产业也会强化一个产业的产品国际化需求,方式之一就是利用品牌知名度的转嫁。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瑞士表,赋予了其他瑞士产品精致化的形象。而80年代的消费电子产品中,“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的字样几乎就是质量和精致的象征。当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相关产业的产品时,同样可以改善内需市场的条件。

 生产要素—特别是可以创造出生产要素的动力—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当国家能把高水准的生产要素力量和一些产业结合,往往会吸引外国学生和企业前来学习,也顺道带来产品和服务的外国需求。前一章曾提到外国医生到美国受训就是最佳例证。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国家要有雄厚、具国际实力的相关产业,同样需要其他竞争要素的表现配合,图4–3说明了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

 一个产业的生产要素—尤其是能创造出生产要素的动力—会影响到相关的产业发展。因为生产要素所创造的技术、知识和科技具有扩散效应,与它相关的产业也会获得好处。

 关联产业的专业化、深度化程度必须凭借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成长与规模来提高。6如果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关联产业必然会蓬勃发展,以填补产品发展的需要,取代进口,产业内部的组织和运作也更有效率,更切合实际。讲求效率的本国上游供应商通常是尾随着下游产业一同成长。

 发展相关产业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本国的市场竞争。对国家而言,一群营销全球、在国际上有充分竞争力的企业会带动上游供应商的国际化。像世界级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就是日本制作半导体生产设备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动力。

 当企业缺乏竞争者时,它们必须大费力气才能引起设备、仪器、服务等方面的供应商的注意。因为这些供应商通常也是其他产业的关联产业,若产业的国内市场出现竞争,上游的产业也会主动配合,创造符合下游产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一旦上游供应商增加,它们还会发展更专业的服务项目。以美国好莱坞为例,由于当地的电影和电视传播业比较发达,使得特技效果、道具服装及财产保险等行业云集,这些关联产业的质量和地缘优势又使得影城更有竞争力。

 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也会挑战并推动本国供应商的进步。供应商的下游客户竞争激烈,他们在供应商身上施加压力,所以供应商必须不断创新和进步,否则将被取代。另外,供应商借助地缘之便,促进研发合作与信息交流,从而跟随客户在海外经营的步伐,加速自己的国际化。

 强有力的国内市场竞争,不但有助于上游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还会带动上游产业之间的竞争。当企业拥有国际竞争力时,通常会打入上游供应商的产业。而且当员工离职、出去创业、自行生产零部件、机器或发展服务活动时,又会形成产业的扩散效应。

 国内的市场竞争可以提升本国上游产业的表现,若只是一家企业独大,是无法达成这种效应的。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会降低供应商与下游活动之间的风险,提高它与客户的谈判空间,进而导致更多新企业跃跃欲试、投入更多资金、迈向更专业的境地。7此外,每个客户的需求必然有所不同,这又扩大了供应商的技术领域,并激发它们的潜力、加快创新的步伐。最后,国内客户中,有人进行逆向整合,有人发动一波波攻势,扩散效应不断出现,不断地在创造新的竞争形式。

 下游产业带动上游产业国际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丹麦为例,出口导向的奶酪品与渔业带动了至少包括食品加工设备、渔船、船体维修业、无线电通信等几十种产业的发展。它们当中不少在国际上已有竞争实力。顶尖的德国化工业则引导出与化工相关的泵、量表和控制设备等世界级产业。在美国,电子业早期在全球独领风骚,使得上游的测试仪器产业迄今仍在世界称王。

 积极的国内市场竞争也会引发相关的产业活动并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位置。以日本照相机企业为例,小型复印机产业是它们多元化的起步,这种转换凭借的是光学技术以及现成的国际营销网络,并且缩短了登上新产业世界盟主的过程。其他像意大利的机床制造商转战工厂自动化领域,韩国电视机企业则走入录像机领域,都是基于相同的理由。

 国内同业竞争的影响

 国内产业结构同样受到其他关键要素的影响,比较会受影响的是国内竞争企业的数目、技巧和战略(见图4–4)。

 当国内客户寻求多样化的产品来源并愿意尝试新公司时,这种需求条件会刺激国内市场竞争。若上游技术不难克服,上游表现又关系到本身发展,一些高度挑剔的客户会基于战略因素而亲自加入竞争,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就是很好的例子。川崎、松下等许多日本早期领先的工业机器人竞争企业,本身也是使用机器人的主要客户,它们一开始设计机器人,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使用需要,随着经验日趋成熟,它们自制自用的产品便进一步走进了市场。

 这个例子显示,挑剔的客户一旦进入市场,可将原先挑剔的客户态度、使用经验转化为竞争优势。要回应这样的竞争对手,原本的企业必须更加努力,这也会使整个产业升级。挑剔型客户、离职员工也会带来相同的扩散效应。另外,当一个产品能很快掀起市场旋风时,它也会刺激客户、新加入的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采取应对措施。

 相关产业的表现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新产业的出现。当下游企业或相关产业往上游发展时,它会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投资和创新。成功的上游供应商则常常进入下游产业。以瑞典为例,山特维克公司是由特殊钢材转攻上游采矿业,而斯凯孚是由特殊钢材进入下游的滚柱轴承产业。基础好的上游企业往下游发展时,可以凭借技术、资源、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和技术经验等竞争优势,使得下游产业的竞争态势大变。

 上游供应商进入下游产业时,也会为新产业带来竞争优势所需的垂直整合。同样是产业的新加入者,垂直整合的本国企业对新产业的忠诚度较高,若它们在其他国家创业,也许就不会这么投入。垂直整合后的企业之所以为了战略考虑向上下游扩张,是因为上下游的产业与本身息息相关,它们甚至把既有的品牌形象也拿来作为赌注。因此,整合后的企业决策谨慎,不太会计较短期获利能力。

 成功的上游供应商即使自己不进入下游产业,也仍然是扩散效应或产业新鲜血液的主要来源。因为当上游产业的员工发现新机会和新技术时,往往会辞去原职,自己跳入下游领域竞争。他们成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转包商,降低了产业之间的门槛。像日本强劲的零件供应商就使得缝纫机、汽车音响等产业的新人辈出。

 同样的理由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会引来新面孔加入该产业。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通常会时时留心相关产业的动态。以意大利为例,集中在蒙特贝卢纳区域的雪靴产业,是当地登山鞋产业的原动力。某一产业要踏入相关产业的时机绝非凑巧,它的多元化通常是在产业本身出现饱和或走下坡之际,因为这类趋势使所有竞争者同时面对相同的问题,因此一大批企业不约而同地往相关产业转进,模仿只是整个过程的附带动作。

 由其他相关产业跨行而来的产业新鲜血液,正如由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转进的企业,因为本身已有独到而且可供转换的技术班底,对国家发展出竞争优势有格外重大的意义。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许多电脑企业是由消费电子领域转入的。这些企业也许在台式电脑的表现上并不起眼,但在最近兴起的轻薄小巧、液晶显示的笔记本电脑上却大有收获。因为日本的消费电子企业本身具有独特又可转换的技术,而这些领域并不是美国或欧洲竞争者所擅长的。

 当种类不同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纷纷加入一个新产业时,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最为惊人。它们会带来各种新的竞争方式,表现精彩纷呈。因为无论是上游供应商还是相关产业,一旦投入新领域,就等于是以既有的成就孤注一掷。当日本办公用品企业进入传真机产业时,它们为了保护品牌形象和利用既有营销网络,一开始就提供一系列的传真机型供客户选购,以期击出漂亮的商场安打。

 由专业性生产要素的运作所吸引到的产业新面孔,多半为不曾创业过的人,并不是旧产业的延伸。他们大多是从世界顶尖的研究所、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出来,自组企业。像美国的生物科技产业就是由顶尖大学的科学家自组公司所建立起来的。

 独享“外部经济”

 前一章提过,国内企业的竞争越普及,越能使国家在相关产业上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敌我过招是进行改进和创新的唯一方式,当企业卷入竞争大战之后,会自然而然地被刺激去创造像挑剔型客户、精明型供应商等关键要素,因为唯有如此,才可能建立竞争优势。本章也将进一步理清国内市场竞争的扩散效应对其他关键要素的影响,如:

 ? 凭借扩散效应刺激新的竞争。

 ? 创造、吸引生产要素。

 ? 扩张并提升国内需求。

 ? 带动并促进上游和相关产业升级。

 ? 引导政府政策提高效率。

 广义的国内竞争与一个相当重要但常被忽略的经济学概念有关,这个概念就是“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所谓外部经济指的是,由产业环境或一群企业活动所产生的利益。在古典经济理论中,科技扩散、专业化利益会导致外部经济出现。因此,每一个企业的规模可以很小,但是整个产业的实力却很坚强。8

 一国若能形成外部经济,最核心的力量就是竞争。竞争的重要性也远超过一般的想象。外部经济是在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升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企业投入某个产业进行竞争,加上个人、相关产业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将改善整个国家环境,促成企业多元化,提供诱因鼓励产业进一步加速创新。9外部经济不是只对某单一产业有影响,它会延伸到这个产业的关联产业中。另外,地理位置的邻近也对外部经济的强度有所影响。绝大多数的外部经济效益是无法跨越国界的,这又使得外国企业想要获取这种外部经济更是困难重重,即使外商在当地国家另设子公司都未必有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25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竞争力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上)》 第四章 竞争力的启动 钻石体系内的关》为网友煙火啟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