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 《国家竞争优势(上)》 第四章 竞争力的启动 组成动态系统



      国家能不能创造国际竞争优势,与它是否能在钻石体系内占得优势有关。由于每种产业的成功条件都不一样,资源的有限也使国家不可能朝各种产业全面发展。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可能在某些产业上大有斩获,却在其他产业上一筹莫展,甚至在同一个产业中,国家也可能只在某个环节中特别强势,却在另一个环节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在解释一个国家的某些产业为什么最成功时,很难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因为各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既会相互作用,又有自我强化的效果,导致因果关系模糊。当钻石体系重新建构时,原本有利于某类产业发展的环境可能转而对另一类产业有利。钻石体系是动态的,产业因此也需要持续进化以回应环境中的改变。如果产业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它走下坡路的开始。

 钻石体系的重要性也随产业性质而有所不同。原材料加工、标准化或低技术导向的产业对钻石体系的依赖,就不如高级、精密型产业。对天然资源加工或低技术层次的产业而言,单凭生产成本就可以决定它们的成败。标准化、以价格为导向的产业部门,也因为产品的规格和面貌已经定型,只要能通过专利授权取得所需技术或直接引进国外设备,竞争能力也不会比别人差。这样的产业情况对一个国家刚起步的产业发展而言,往往具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前景。

 但强调改善与创新能力的高级、精密型的产业,很少是依赖单单一项竞争优势就能成功的。这种类型的产业通常需要好几种关键要素彼此作用、自我强化,才能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一国的企业如果缺少了挑剔型客户、强有力的供应商,它在创新的步伐上就远不如拥有这些条件或其他获得有利关键要素协助的外国竞争者。同样,如前一章所强调的,每一个关键要素的表现通常与其他要素的状态有关。日本的消费电子企业能满足挑剔型客户的需求,与该国高纪律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与工程师、持续的大量投资、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等因素有关。此外,最好能在钻石体系中多找到几项优势,因为在关键要素的互动过程中,产业竞争会产生新信息、新技术和新的竞争对手,进而导致创新的步伐加快,竞争形态也会更上一层楼。如果企业只靠一项关键要素竞争,除非能由此衍生出其他关键要素,否则连维持经营都会有困难。

 不过,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倒也不需要具备所有的关键要素,即使在高级、精密型产业中也不例外。像日本的打印机产业,其国内市场的需求事实上很低。而瑞士的瑟伯勒斯公司(Cerberus)在没有国内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照样是火警侦测系统中的赢家,在国际上数一数二。当国家明显缺乏某一类型的竞争要素时,还是有可能成功,因为通常其他的竞争要素可能特别杰出,产生补偿作用。再以日本打印机产业为例,兄弟公司(Brother)当初就是从缝纫机产业走向多元化经营的。该企业一开始就具有可转移的技术、有效率的零件供应商、高质量但廉价的劳动力、已然建立的营销网络。随后有一些消费电子企业加入了缝纫机产业,其中几个还同时有意发展办公室自动化产品,结果导致国内竞争更加白热化。与日本企业的情况相比,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情况正好相反。欧美的竞争者数目有限,生产技术离自动化还有一段距离,嗅不出竞争的火药味。因此,尽管欧美国家具有国内市场的优势,结果却让在相关产业有专业优势的日本打印机企业打赢了这场战争。

 这不是说国内市场需求不重要。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由于缺乏外汇,所以把有限的外汇都用在进口粮食和原料上面,根本没有多余的外汇进口外国打印机。不过,日本企业可不能没有外文打印机来处理国际贸易信函、与驻日美军进行书面沟通。这类需求的数量虽然不算大,却是日本打印机产业发展的契机。结果证明,惯于制造精密机械的兄弟公司等缝纫机企业就是利用这个角度切入打印机产业的。不过,日本打印机能成为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仍少不了其他四个关键要素相互紧密的作用。

 瑟伯勒斯公司的例子则说明关键要素的相互补充效果。瑟伯勒斯公司的创办人原本是苏黎世理工学院的物理研究人员,他自行创业后,重点就放在了电离子的烟雾侦测器上。尽管这一行并没有国内竞争对手,瑟伯勒斯公司仍然努力创造市场压力以激励自身的进步。瑞士的民族性以保守出名,而瑞士的银行、旅馆、化工等产业也相当重视防火设备,这使得瑞士成为全世界防火设施最普及的国家,于是与防火相关的器材(如自动灭火系统、保全警卫、各种性质的火警侦测器)组成了这个产业的国内竞争动力。瑟伯勒斯公司因此加强了产品的市场营销,拉近了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关系,游说地方政府加强防火管制,争取保险公司将防火设备列为保费评估的标准之一。

 小国因为缺乏国内市场,往往也会开放市场而引来国外竞争对手,或以全球化战略诱导本国企业到其他国家挑战外国竞争对手。这两种条件,瑟伯勒斯都具备。但是在国内市场完全没有竞争的情形下,若想让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并不容易。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企业会努力成为相关产品领域的国际盟主,来补偿国内市场竞争不足的问题。这时,企业可以选择借重外国更有利的生产要素,或吸引国外客户、供应商的支持与注意等全球化战略。

 有些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如某产品的挑剔型客户或是某个相关产业),往往只与特定的产业需求有关。但也有一些关键要素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像瑞士人的语言能力、日本过于挑剔的客户、美国在软件方面的优势,这些情形对产业竞争优势就有普遍的正向推动效果。如果一个国家确有其优越地位,而那些应用广泛的要素普遍存在于许多产业中,那么任何单一关键要素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就显得很小,没有特别的意义。甚至,如果国家所具备的都是这些泛泛的竞争条件,它的优势可能还不如集中力量在某些专门、专业化产业环境的表现上。

 国家如果要在绝大多数的产业上成功,不但需要应用广泛的关键要素并将其充分组合,这些关键要素还必须落实到一些专业化的产业领域中。以传真机为例,日本企业不但具有高质量、重纪律的劳动力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能力等广义的优势条件,还必须加上它本身对传真机产品的独特需求(例如日本的电报通信发展较迟,而且跨国公司对国际通信有强大需求),攸关这个产业存活的相关产业(例如小型马达、照相机、复印机、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美国虽然具有一般技术的基础研究优势,但是相关研究成果却因为其他关键要素不存在,无法变成竞争优势,市场也就一再受挫。

 资源升级,优势持续

 竞争优势能够持续,靠的是资源的扩大和升级。在关键要素中,有些对持续力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在生产要素的创造上,传统生产要素就不如专业、卓越的研究机构来得重要。另外,像快速创新、抢先行动、加大压力等形成优势的动力条件,往往比生产成本、大规模国内市场等静态优势更有价值。因此,需求的内容往往比需求的规模更重要,密集的国内市场竞争也比企业是否具有国际观更迫切。

 国家缺少两个关键要素,尚不会妨碍它寻求竞争优势,但是要建立最强韧的竞争优势,各关键要素之间就必须相互联结和强化。在国际竞争中,每种关键要素都是可以被复制的;例如,外国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在海外生产发挥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或凭借开拓其他国家战场,以建立市场规模,无须受限于母国市场。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国家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关键要素。不过,一旦各关键要素联结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国家的竞争优势就将锐不可当,因为要组成系统化的竞争优势不但耗时,而且困难重重,但之后就绝无被复制仿效之虞。系统内部各关键要素之间的互相依存与强化更是升级的来源,这样的系统很难被移植到其他国家运作。一个国家建立了系统性的竞争优势后,还会有继续延伸的效果。系统性竞争优势一旦出现,国家整体产业的进步速度往往比竞争对手快很多。

 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 《国家竞争优势(上)》 第四章 竞争力的启动 组成动态系统
 关键要素之间的互动,使得仅依赖部分关键要素的个别产业,及需要完整关键要素的国家都能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产业有竞争力,国家自然会有竞争力。企业竞争能否快速带动供应商自我提升?教育机构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创造动力能否应对产业界出现的挑战?客户的挑剔态度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养成?可以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又将催生多少新秀?

 系统互动的效率也与关键要素的状况有关。例如,国家形成新企业的能力,离不开个人、机构和企业对变化的回应能力。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研究机构因地域而集中,所造成的影响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个道理也表现在国家长期扩大、提升产业的能力上。各国拥有的关键要素其实都差不多,谁能抢先发动整个钻石体系和效能,它的竞争优势就比其他国家多。

 跨国企业的主战场如果是在母国以外的国家,即使已完成海外据点的建立,并且有一套运作良好的全球战略,也并不表示它就能轻易在该国复制母国的钻石体系。因为外国跨国公司必须面临协调成本和信息偏差的赌注,远不及当地企业就近应变的灵活。相形之下,当地企业的主战场在母国市场,更能具体地感受市场变化的压力,对当地客户的感觉也更敏锐,这种优势还可以延伸到它和该国供应商的沟通上面,形成更有利的生产动力,吸引更多当地企业加入竞争。面对这种内战的外国跨国公司,不但必须以海外子公司的市场当做核心市场,还要调整它的全球战略、研发方向,全面配合海外子公司的需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25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 《国家竞争优势(上)》 第四章 竞争力的启动 组成动态系统》为网友果冻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