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遍全世界 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八 产品“吹”遍全世界



    自市场进入深度耕耘阶段以来,中国营销业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与之相伴的是营销领域的“怪相”丛生:有打铁的,有卖药的,有唱歌的,有跑调的,有揩油的,有溜号的,当然更多还是鼻子里插根大葱装牛逼的。

  中国企业的笑柄

  “内战外行,外战内行”这是我在中国企业界做了十五年营销的真切感受。在中国做营销,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做什么都不能做比较,看什么都不能看企业宣传资料。因为一比三分低, 一看气死你。当你埋头干事,踏踏实实做产品、辛辛苦苦建渠道、一心一意建队伍、千方百计做促销的时候, 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市场上有了立足之地,但是抬头一看,同行们的表现却能吓死

  你——人家正闲庭信步,不是创造着增长的神话就是在书写速度的奇迹,更重要的是人家摆出的是与高手过招、与强者下棋的姿态,动不动就“惊欧美、超日韩”。

  这些不断“创造”神话的企业,他们的宣言是张扬的,品牌表现却是谦虚的、低调的, 这些高调、甚至在海外畅销无阻的品牌,在国内市场却似乎是隐形人一般少见踪影,更让人握住笑柄的,是这些“打遍欧美”无敌手的品牌,其说明书是只有自己才读得懂的中国式英文,这样的外战内行其实是“意淫”,显然大多数都是吹出来的!

  吹,可以“提高”品质

  中国经济目前主要是外向开放型经济,引以为豪的“狗的屁(GDP)”,其最大贡献来自于出口。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中国经济积贫积弱,国内市场小,国内的购买力也很弱小,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于是国家便鼓励产品外销,以便能多挣一点外汇,来充实我们那干瘪的腰包。

  资本主义不是同桌的你,他们的钱可不是那么好赚的,老外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与严格检查,使低质产品很难蒙混过关。更重要的是,人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是很周密、很健全的,企业要想敲开国外市场, 在质量方面是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的。如果在质量方面出现了闪失,动辄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的高额索赔,不搞到你倾家荡产,也要让你家破人亡,所以大家不敢也不能做坏人,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做好产品。

  而国内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始终都是落后的,管理总是不力,又总是把标准降到最低,监测总是不严,商业规则似乎总是在为商人撑腰,特别是对一些“投资大户”或“纳税大户”,但凡遇到问题的时候,对其作出的惩罚往往好似在调情。在此种环境下,做好人的成本很高,而做坏人的成本却很低,于是中国市场便出现了大量“劣币驱遂良币”的行为。

  因为内外有别,在外销方面留给人们的正向联想实在太过丰富:严格的品质管理,一流的生产环境,超高的产品标准……总之,外销已经成为品质好、企业强的代名词,不仅能很好地为品牌进行背书,而且还能借此获得较高的溢价,精明的商人总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机会,高调宣布自己的产品已经畅销全世界。.

  吹,是为了顺应全球化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突飞猛进式发展,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野蛮生长,却也显得生机勃勃。刚走过青春期的中国企业很燥动,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十分渴望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渴望向成熟的世界级企业亮出自己的肌肉。巧合的是,此时“全球化”狂风大作,席卷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更是让硕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即使站在自己家门口,也能参与全球竞争。

  全球化话语在中国得到了热烈拥抱,即便是卖一碗小面,你也得有点全球思维,要不然你都不好意思在这个江湖中行走。全球化每每被宣称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种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预言和“实现双赢”的愿望充斥了中国企业家的心灵。中国人做企业爱好赶时髦、追热点,此时如果不搀和点全球化概念,似乎就不能叫做企业家,当然在中国企业家眼里,对全球化的理解,就是要做到产品畅销全世界。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有能力者将产品销往全世界,无能力将产品“吹”往全世界!

  吹,是商界“忽悠经”的需要把产品“吹”遍全世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忽悠”经销商。中国企业的主流赢利模式是经销制,即厂家借助经销商的渠道、团队、资金等优势将产品快速铺向终端,以推动消费者购买。由于产能过剩,渠道相对稀缺,所以中国开始进入“渠道为王”的时代,掌握着渠道资源的经销商总是在合作中掌握主动,并因此具备了很强的话语权。中国经销商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对“未成之事求全责,将成之事则委曲求全”,不少经销商拥有的是“傍大款走正道”思想,希望能够借力厂家之力,来收拾出一个能够由自己主导和支配的市场。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即产品不新、企业不强、支持不大,多数品牌除了纸面政策之外什么都没有。在此情况下,如何才能吸引经销商?逼不得已,他们开始进行品牌化妆,把企业“吹”得大一点,把品质“吹”得好一点,并希望以此来打动经销商。品牌化妆,其实就是要用绝大多数人已经无从去考证的东西来为品牌进行背书,因此,只要是“吹”,在国内就太容易穿帮,风险极大。于是精明的商人便把眼光投向很多人不懂,也无法去考证的“外销市场”,于是大公司、小企业一起打出了“产品畅销全世界”的招牌来招摇过市,很多人大概把亲朋好友出国旅游时捎去了一瓶自己的产品,也都说成是畅销国内外了。

  “走出去”并非都是光荣做为目前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是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其实带来的并非都是光荣,有些甚至是一种耻辱。

  本人曾经研究过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大多数大企业都是内战风行、外战外行,即使是如海尔这样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先驱,其实也是为了出口转内销的需要,用发达国家为国内市场的混战做了品牌背书。

  至于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白酒业,在“走出去”这个命题上,基本上是处于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茅台是中国最会赚钱的白酒品牌,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企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白酒中的奢侈品牌,其走出去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国内被众人仰视、甚至花钱也买不到的品牌,“走出去”的结果却是呈现出“内贵外贱”的品牌自杀姿态。

 酒遍全世界 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八 产品“吹”遍全世界
  外战内行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多数干的是为国外品牌代工的活儿,做的是世界工厂的工作,更准确地说,是担当着世界组装车间的角色,最终,用血汗钱、用资源换来的是无限恶果,基本上谈不上什么竞争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是作为世界工厂走出去的,而不是以世界销售,更不是以世界营销的形式站立到国外市场之中,因此这种“走出去”始终仍然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远没到值得庆祝的时候。

  什么是全球化竞争?在全球化时代,并不一定要“走出去”才是全球竞争。此时,站在家门口参与的其实就是全球竞争——即使在家门口,你也可以看到一个价值更高的美国品牌,一个质地不错的日本品牌,甚至是一个仅为少数高端消费人群所追逐的奢侈品牌。姑且不论当我们站在全球舞台上的时候,如何去跟美国的金融与科技掰手腕,又如何去跟德国模式的精密制造拼内功,如何与日本的高端制造业比实力。单是在我们的家门口,今天出个“三聚氢氨”,明天又出了个“地沟油”,还没来得及擦完前面的屁股,后面又有人把良心药制成了“毒药”,要知道,我们国内商业界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正在用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把消费者推进洋鬼子的怀抱。

  这些年我不厌其烦地在推销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消费者其实很善良,你只要对他好那么一点点,他就会以数倍的感念来回报你,他们就会对你很好,明白了这个道理,要做品牌其实也就开始变得不那么难了。中国企业应该低调一点,去实实在在地做产品,而不是拿个大喇叭整天“吹”国际化,能够让中国同胞们愈来愈多地买到真正价廉物美的本国商品,既能改善生活,又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这就是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33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兵器——十八般兵器(三则)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

转载 中國古代十大名妓之死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之死

原文地址:中國古代十大名妓之死作者:谷风冀雨中國古代十大名妓之死导言:女人是人类的风景,美女是风景的花朵。一个没有美女的民族是荒芜的,拥有美女而不敬不爱则是野蛮。在欧洲,美女海伦点燃了雅典的一场世纪大战,美女维纳斯用断臂为无数

重庆十八怪 中国营销十八怪17 数字营销“淘”宝代

     田友龙这厮的定见  “不触网,就死亡”,这是田友龙这厮一个粗暴的论断,话粗理不俗,在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资讯无孔不入。在茶余饭后,在拥紧的公共汽车上,在臭气熏天的公厕里——疯狂吸引我们眼球的,正是网络上的各种资讯,它们不仅

中国营销十八怪之七:多子多孙拉帮带

   大肚子的五粮液和跟风行动的名酒  “五粮液,肚子大,生堆孩子打群架”,这句话版权不是我的,是一位知名营销专家对五粮液进行的调侃。贵为中国白酒大王,五粮液的江湖地位不言而喻,其攻城略地的能力,更是足以让任何一位对手胆颤心寒。

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十五:奖杯营销火得快

     满街都是“奖骚扰”  “教授满街走,奖杯漫天飞”,这不是夸张,而是对中国市场的一种写实。中关村王先生可以作证,作为一家电子科技的带头人,王先生饱受“奖骚扰”之苦,因为王先生每年要接到好几十个邀请参加评奖的通知,不是为表

声明:《酒遍全世界 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八 产品“吹”遍全世界》为网友幾分濫情幾分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