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机制 谁来准备应急机制



     2012年时间之河已经流过中游,迄今为止,个人认为今年最震撼人心、最悲怆无奈的话语当数这一句:“一个风华正茂的私家车主,因一场大雨,竟活活淹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主干道上。”语出财新网记者徐超、实习记者黄凯茜。事由:终年34岁的丁志健因“7·21”暴雨,驾驶越野车回家途中,在北京二环路广渠门桥附近不幸被淹遇难。

 应急机制 谁来准备应急机制
  去年一场大雨,有人推车时被卷进了下水道身亡;今年的一场大雨,有人在车里被4米高的积水淹没!“7·21”北京一夜,雨果的“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再度被频繁引用。

  下水道是城市真正的形象工程和生命工程,就如人的大肠远比双眼皮重要。而媒体去年那篇《再迎暴雨北京有谱了》以及《本市启动预案应对暴雨》都成为“自打耳光”的呈堂证供,应对暴雨,我们交出的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预警几乎完全缺位、救治无序并且敷衍塞责……

  我们每年那么多政府投资投在“建成即破产”的各种大型工程上,就是不肯在看不见的下水道工程之类的民生工程上花工夫!

  笔者亲历了去年6月23日(全市平均降水仅50毫米)和今年“7·21”(全市平均降水170毫米)的北京两场暴雨,发现不论在下水道的改进建设还是在灾前预警与灾中救助等方面,改善都不大。去年北京成为“积水潭”,二三四五环42座凹式立交桥均出现积水,莲花桥积水达1.5米,两青年被卷入排水井冲到3公里以外身亡。今年北京全城再成“积水潭”,95处严重积水,最深达4米!去年笔者遭遇莲花桥积水,今年笔者遭遇国贸桥南和潘家园桥严重积水。

  去年当时,笔者从莲宝路口东乘1路公交车回家,到三环路只有一公里多,可是一到三环就完全堵死,下了车徒步往前走,才知道是莲花桥下积水,上面浮着小汽车,双向道路皆不通。这一路上,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公交司机和售票员也没有得到任何信息。

  今年 7月21日当晚,孩子随学校团队从日本旅游归来,飞机晚点四个多小时。我们晚上七点多从凯宾斯基酒店出发,一个多小时没等到出租车,然后去坐公交,等了半小时才坐上。到了国贸南,司机和乘务员没有得到任何信息和指令。中途要求司机开门,下车徒步往南走,才知道是双花园桥下积水,一辆奥迪、一辆越野车被淹。双向车辆全部无法行驶。趟水走过积水区域,到了双井,打不到车让朋友出来接送,他一出门又堵在潘家园,很久后才知道是潘家园桥下也积水。准备走路到学校,后遇一蹦蹦车,两三公里30元,顺便带上一个有家不能回的女生。

  到了学校,一点多旅游大巴到,雨还在下,自然也打不到回家的车。就近找了家经济酒店,结果早已满员。据说满城经济型酒店皆满员。后来有一个预订的顾客,房间进了水,不满意,不住,我们抢进去对付了一晚。已是深夜2点多。有两个无计可施的女生,就在宾馆大堂等到天亮,准备一早乘地铁回家。

  完全可以说,包括北京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大都市,不仅下水道等基本的硬件设施不合格,各种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的软件应急机制也完全不合格,乃至于灾难当前,人人都基本处于盲目状态!

  我们不禁要问:灾难来临前的预警机制哪里去了?给市民、给司机、给公交系统发一个路况信息有那么难吗?像今年7月21日,气象局预报是暴雨,为什么实际下雨情况远超预报程度?下雨前,很多人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还一无所知。直到当天上午,很多人还不知道当天会下雨,更不知道会下那么大的雨,不知道下那么大的雨该怎么应对。甚至于我们在凯宾斯基酒店等出租车,看见外面的雨也没有想过会是灾害,因为这样的雨在我们南方太常见了。

  关于预警信号的发布,北京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在通报会上称“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尚有技术障碍”,但7月23日上午,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纷纷回应称:全网发送短信没有技术障碍。

  北京气象台台长丁德平之后又说,7月21日手机平台业务一共发了100多万人次的预警信息。即便此言不虚,相对于北京2000多万人口,这100万人次预警信息发给了谁呢?还是从五岳散人《北京大雨中的软件与硬件》中找到蛛丝马迹:“几天前就预报的暴雨,在已经看出成灾趋势的时候居然没有发布红色预警,甚至黄色预警也是在成灾之后才统一经过市政的短信平台发布出来;各个容易被淹水的路段没有提前派人值守,导致很多车辆熄火在水里;人们自发去机场接滞留旅客的时候,机场高速收费口居然还在好整以暇地收费;大雨过后,很多被车主暂时停在路边的车被贴上了违章停车的罚款单——最后这条最为令人哭笑不得,类似于趁火打劫。”市政短信平台信息都给了谁?大家自己去想象。

  与之相对应的,是7月23日,香港天文台相继挂出8号、9号、10号风球,这意味着最高级别的台风即将来袭。除了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地铁、商场、住宅小区、医院等都会悬挂预警通知。警告每15分钟广播一次。

  相比于人们因信息短缺导致陷入盲然和无序,并致重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全城预警的成本简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我们做了什么?而在灾害现场的附近,不论从官方还是民间,我们也丝毫看不到相关的“信息接力”,以避免车辆持续不断地“扎向深渊”,让公众更早地做出正确决策。

  此外,灾害面前,公交、地铁可否延长运营时间?收费高速路能否暂时免费通行?公共场所可否开放接纳有家不能回的群众?中小学是否该提前放假?单位是否该提前下班或者干脆不上班?这一切,都是远远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悬念。

  灾害面前,除了“以身体做墙、一个环卫工守住一个下水口”之类的感人事迹之外,民间自助也有发动。在一些名人明星的号召下,“双闪车队”和“爱心留宿”得到最多响应。

  根据那些持续到翌日凌晨的微博播报,一些私家车主前往机场等人群滞留最多的地方,向被困人员提供免费接送;多家酒吧、会所、公司的所有者宣布免费提供沙发、床位、热水等,供附近民众前来避难。但比起这种需要绕过无数断路点的“专门的救助”,顺路式的民间自助更为及时和重要。

  笔者7月21日当晚在双井桥西往培新街的路上,至少在半个小时左右时间里,招手拦过各种车辆,均无一人愿意停下来捎上一程。如果经常积水点附近有稍微专业的民间救助队,7月21日晚的局面就会大有改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500.html

更多阅读

电视连续剧《谁来伺候妈》拍摄散记 湘行散记主要内容

我从焦作影视城拍摄电视连续剧《春秋祭》回京后,马不停蹄的参加了又一部电视连续剧《谁来伺候妈》的拍摄,由于同时还跨戏拍摄了另一部年代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三部戏三个年代,从古代到近代又到现代,年代不同、人物造型不同、服

林正英死了,谁来捉鬼? 林正英怎么死的真相

林正英,我想看过鬼篇电影的人都应该认识他,对,他就是那个专门演捉鬼的道士。只可惜1997年才四十几岁的他就因肝癌晚期而长逝,不然他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鬼故事。林正英死了,谁来捉鬼?这个问题本应该是1997年思考的问题,我不知道那时

马寅初:谁来续写中国的新人口论

资讯?马寅初:谁来续写中国的新人口论近期,一则《怀孕7月孕妇遭当地计生办强制引产》的新闻成为网络热点,随着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剖析不断深入,计划生育——这一上升到基本国策高度的治国之策,再度引起争论。究竟我们该不该实施计划生

声明:《应急机制 谁来准备应急机制》为网友偷心大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