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拯救者 拯救A股



     人们总是喜欢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获得对未来的确定性。因此各种预言者也就纷呈于世,但现实却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粉碎着预言,那些在动荡世界中寻找诺亚方舟的憧憬者也一次次失落。

  7月24日,A股上证综合指数(以其覆盖面之广而成为主板甚至整个市场气氛及表现的主流观察指标)盘中最低达到2131.01点,首次突破所谓的2132.63点(今年1月6日所创低点)这一钻石底。7月26日,该指数收盘点位正式突破钻石底收于2126点。钻石底原来也是纸糊的,这也使得今年以来的上海A股由上涨转为下跌。

  随后颓势一直延续,并于7月31日创下2100.25点的盘中新低。就在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证监会也表示“市场连跌属反应过度,应坚信股市广阔前景”。

  受此影响,8月1日A股上涨19.73点,但成交量仍未能有效放大,观望情绪未解。这一表现与8月1日公布的另一数据即7月PMI指数创下8个月新低有关,而市场也在了解更多的政治局会议的最新定调与PMI指数及实际经济表现间的关联。

  尽管深圳成指及沪深300指数今年仍为上涨,且上证综指与金砖四国股市的表现相比也不是最坏的,但与发达市场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截至7月31日,美国道琼斯、纳斯达克及标准普尔三大股票指数今年全部上涨,涨幅分别为6.47%、12.9%和9.8%。即使是在欧债危机肆虐的欧洲,除了风暴眼希腊及西班牙等几个国家外,欧洲的几大主要股指如英国FTSE、德国DAX及法国CAC指数皆实现了上涨。

  回望2007年的8月,刚好是上一轮大牛市最后一波上升浪的“集结号”吹响之时,并于随后的10月16日写下了A股6124.04点的历史最高纪录。今年的8月,市场是否能探底成功?在经济增速仍然算高的背景下,A股何以如此孱弱?未来经济形势是否能够企稳?各项改革政策及市场创新何时才会产生正收益?投资者对A股到底还能否寄予希望?

  经济放缓VS稳增长

  上半年7.8%的GDP增速,无论其含有多少水分,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只有印度能与中国一争高下。但就是在这一数据下,股市依然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看空者有太多理由: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不景,市场当然下行;股市走势反映的是对未来经济表现的预期,在实体经济还看不到企稳的情况下,只能以卖出来规避市场风险;欧债危机持续,外需下滑;企业利润下降,股价上升缺少支撑,相应估值自然也要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

  在这一宏观大背景下,任何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结构性行情成为主流。

  以金融改革题材为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催生了一批牛股,其中的领头羊浙江东日(600113.SH)在从3月27日到4月25日的18个交易日里,股价上涨了2.25倍,如果以今年4.25元的低点计算,涨幅更高达3.1倍,当之无愧成为今年以来两市最牛股票。

  但这一形势未能持续。随后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及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获批,都未能在市场形成大的气候。

  对于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以及地方政府不断推出的庞大的新增投资计划,市场在首次的兴奋之后,也都是意兴阑珊,因为调结构无疑将是未来经济的主基调。

  A股市场是个非常娇嫩的市场,任何一次行情的发动,都需要内外各种条件皆具备才会出现,包括经济增速、企业盈利、市场流动性、外部股市表现、技术支撑、市场心理等等。A股与经济的相关性非常弱,经济形势好,股市不一定上涨,但经济形势不好,肯定不会上涨。这是与海外市场最明显的区别,成熟市场任何一项细分经济指标的好转都能引起市场巨大反应。

  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到底会如何表现?

  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最新表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将开始在下半年产生实际效果,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高于上半年的增速。另外,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降幅也比1-5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及企业利润在第三季度出现拐点而向上的概率非常大,但对持续时间不要期望太高,毕竟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是大趋势。

  此外,从宁波到南京,再到长沙和贵州,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冲动及其后续演变值得高度重视。以长沙市为例,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每年需增加投资1000亿元,规划的195个项目约占“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30%。

  证监会证券投资者保护局(下称保护局)在《近期投资者关注热点50问》中也表示,虽然政府调低经济增长的目标值至7%,但“国际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会怀疑,中国仍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之一”。至于外围市场需求影响,保护局则认为“中国不会比美国和日本更依赖外部经济,我国经济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国际环境的影响其实不如想像的那么大”。

  理性投资VS投机冲动

 联想拯救者 拯救A股
  自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在多个场合不厌其烦地强调理性投资(内涵可以包括后二者)、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以至于业界开玩笑说郭主席几近成了整体市场的首席策略分析师,但这一苦口婆心的劝说与倡导并未引起市场的共鸣。

  以银行股为例,目前共有16家银行类上市公司,截至8月1日,其动态平均市盈率为5.09倍,最低者为兴业银行4.05倍,次低者为光大银行4.06倍,股价几乎与白菜同价,无疑是目前市场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板块。

  而且按照银行股2011年度的分红水平,即使是在去年较高位买入,数家银行的股息收益率也超过了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今年未调降前),如工行、建行、中行、农行、民生、光大等,占上市银行总数的37.5%。

  当然,抛出者同样有大把理由: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利差收窄;连年高额利润与实体企业的反差以及大量收费项目将银行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经济不景导致银行新增贷款扩张不力及存量贷款坏账率上升风险增加等等。

  保护局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公募基金带头砸盘银行股导致银行股暴跌及蓝筹被抛弃”的问题时表示,“基金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增加或减少某类股票的持有比例,属于公司自主决策权,是正常经营行为。不过,目前的公募基金以开放式为主,大都随时可以赎回,因此行为模式有点像个人中小投资者。”

  在倡导对蓝筹股的投资的同时,管理层也对“炒新、炒小、炒差”行为给予提醒。

  其实,投资者对蓝筹股的态度已经清晰地表明,股市投资不是以追求股息回报为主要目标,要想获得稳定的低回报,把钱存银行就够了,用不着整天研究股票市场。相反,资本利得即从价格波动中获利才是最根本的,对散户而言几乎是唯一的目标。况且蓝筹股动辄上千亿的流通盘,少量资金进去确实如泥牛入海,流动性不佳具有某种必然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31日上证综指逼近2100点的关键心理点位时,以权重最大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板块奋力护盘,中国平安及中国石油及地产板块也加入其中,但仍难以遏制大盘的下跌势头,全天依然下跌6.28点。A股创造了自己的“弗兰肯斯坦”,但最终却发现它超出了自己的控制。

  市场上任何一个板块及品种的存在及其表现都有它的合理性,这点在海外发达市场也不例外。先不说重组股是市场的不死鸟这一市场定律,就拿中小盘股来说,在美国今年前五个月的上涨行情中,中小盘股票的升幅是最大的。

  从二级市场的投资决策主体的自由度来衡量,股票市场是一个最市场化的场所,市场中的每个主体都是自主地作出投资决策,体现了一种自由意志。所以,市场的事情还是由市场自己说了算。与其给投资者指引具体的投资方向,不如向其强调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游戏规则及加强市场监管。

  而郭主席所倡导的理性投资理念也确实是一个健康市场所必须的,但这一理念要深入人心,也许会与股票理性投资本身需要长期持有一样,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熏陶。而在此之前,群涨群跌仍将是主要的市场特征。

  制度创新VS市场逆反

  为配合理性投资理念,今年以来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与完善,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抑制传统的新股“三高”现象)、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区分绩优绩差)、退市制度(淘汰不合格上市公司),可以说包括了上市公司的出生、治理与退市全过程。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例,自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IPO三高现象有所缓解,两市唯一一只上市后持续爆涨的股票只有中小板的猛狮科技(002684.SZ),在16个交易日里股价便翻了一番多。

  不过,改革也遭遇到了市场阻力。以退市制度为例,尽管沪深交易所推出的上市公司退市新规被认为是对上市公司的温柔一掌,但还是引起了市场与政策的较量,其最新的角逐点就是深市B股及A股市场上的ST板块。

  根据7月9日正式实施的经修订后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在深交易所仅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出现最近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或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深交所有权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从7月9日至8月1日,闽灿坤B(200512.SZ)已经连续出现18个跌停,最新收盘价为0.45港元/股,已连续18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高达到20个交易日的条件还剩下两天,闽灿坤将毫无悬念地会成为第一家触碰退市红线的B股公司,届时深交所如何应对尚难预料。

  其实,面临生死劫的不仅仅是闽灿坤一家,与其类似的还有京东方B(200725.SZ)和*ST中华B(200017.SZ)。此外,ST雷伊B(200168.SZ)也紧随其后。四者皆为深市B股。此外,上海交易所正在准备开设风险警示板的消息也使得A股ST板块出现连续跌停行情。

  上述市场表现,既可以认为是公司基本面影响所致(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多都是继续亏损),也可以认为是市场就退市新规对管理层进行压力测试,因为有一点很明显,这些板块连续下跌为什么在退市新规于7月9日正式实施时未出现,却在当下现身。

  市场与政策的较量永远存在,只是发生的领域及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一个体系要维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正常的新陈代谢,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这一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A股市场脱胎换骨的改造才刚刚开始。

  泄火VS温补

  理性投资以及围绕这一理念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完善措施,可以视作是治理A股市场的长效机制,短期内也在一定程度上泄了A股虚火,但面对一个本身体质就很虚弱的病人,光用泄法还不够,更多的是要温补及调养。

  其实,管理层也在不断努力。比如,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准降息(见图表),管理层也多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见图表),降低费用是明显的减轻市场负担,有利于市场的休养生息,也体现了管理层对市场的呵护态度。

  在增加机构投资方面,4月3日证监会、央行及外管局宣布增加QFII额度500亿美元至800亿美元,增加RQFII额度500亿元人民币。而关于养老金及公积金投资股市的政策也在不断沟通及酝酿中。这些举措旨在向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同时推动理性投资。

  在股市维稳行动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其在去年10月开始就不断增持银行股股份(见图表),即使有如此护盘力度,市场仍然节节败退,截至8月1日止,汇金公司所购入股份按平均成本计算,再将分红计算在内,估计也只是在盈亏平衡点附近。

  面对目前的市场窘境,是救还是不救?如果出台更大力度救市措施的话,如减轻投资者的股票交易中的印花税负担,或者暂停IPO(虽然暂停不一定救得了市场,但至少表明了一种更强烈的态度),都会被人指责重返政策市,不利于市场化改革进程。其实,中国股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其构建特性决定了它离不开政策支持与调控,除非管理层效仿香港及其他发达市场,将IPO审核制改为注册制,并下放到交易所层面,完全由市场主导。

  如果不救,任市场沉沦下去,则最先威胁到的就是IPO可持续性问题。据证券投资者保护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共有104家公司IPO,募集资金仅725.96亿元,同比下降58%。二级市场的低迷明显影响到了一级市场的IPO活动。而在2007年沪深300指数上涨161%的背景下,A股首发融资4590.62亿元,居全球首位。

  如果IPO都不能持续的话,那么证监会所定下的资本市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如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及优化融资结构的宏大目标就更无从谈起,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保护局对暂停IPO的态度是“不”,认为“停发新股是一种行政管制行为”,且“新股发行节奏与市场的涨跌并无必然联系”,2004年及2008年就是例证。这种在一级市场上坚持市场化态度与其在二级市场上对投资理念的倡导似乎形成了一种反差。

  现在的市场,救,是个问题,不救,更是个问题,而如何救,则更需要勇气和大智慧。A股市场充满着投资者间的博弈、市场与政策间的博弈,在旧的市场均衡被打破后,在达成新的市场均衡之前,可能需要更多的演进时间及更长的演进进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540.html

更多阅读

曹仁超:A股未来5年将反复向上

蛇年伊始,有香港平民股神之称曹仁超喜气洋洋,因为去年底他早已大喊:买入A股正是时候。从中国人很易记得的1949到现在的2397点,升幅22%。  展望A股走势,曹仁超说,2007年A股爆升至6000顶点,理应出现巨型熊市,下跌九成。香港股市1973年狂升後

a股历史上每年ipo数量 IPO注册制能否拯救A股?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确定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新方向。  由于行政干预上市资源,能发行A股成功上市,一直被众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然而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

独董 还原A股首例独董独立调查

     日前,记者采访中联重科独立董事独立调查事件的时候,独董钱世政对《董事会》表示, “我们独立董事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当初独董王志乐提议时,并不清楚这次独立调查是A股首例。源于个别媒体报道,随后各大媒体转载的 “三一重工

马年新春伊始 马年伊始A股站上2100点

      A股从2000点一线站上了2100点大关,特拉斯电动车概念、机器人概念、节能环保概念等个股都有不俗的表现,创业板指数更是创出新高。有机构人士表示,未来市场资金仍偏紧,而从市场资金偏好来看,主力资金还是聚集在中小盘股上。  

声明:《联想拯救者 拯救A股》为网友玛尔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