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奥迪的三条道路



     一身专业赛车服打扮的薄石,兴冲冲地跑上舞台中心。刚才坐着奥迪R8疾驰而来,看得出,一股热血还在他脸上沸腾着。6月27日的上海赛车中心,赛道被设计成奥迪品牌日发布会的一个舞台,薄石和张晓军,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的一正一副两位高管,要在这里宣布奥迪未来发展的三大科技趋势:Ultra,Connect,e-Tron(轻量化技术,互联科技以及新能源技术)。

  薄石的脑海中还在闪现另外一幅场景:在法国小镇勒芒,奥迪R18 e-tron quattro在前不久刚结束的第80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包揽了冠亚军,成为勒芒历史上第一辆夺冠的混合动力赛车。

  勒芒24小时耐力赛起源于1923年,是世界耐力锦标赛(原勒芒洲际大奖赛)最核心的赛事。奥迪首次将e-tron电驱动技术应用在赛场上,并结合四驱技术,将赛车运动引领进入混合动力时代。同时,奥迪R18 ultra还在轻量化方面进行了探索,碳纤维一体化车身,甚至连变速器的外壳也开拓性地改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再加上优化的发动机和LED车灯,使它成为奥迪有史以来最轻的勒芒原型赛车。

 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奥迪的三条道路
  正如奥迪中国技术的本土化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奥迪德国总部在未来汽车科技的研发上,也同样在按部就班进行。“对未来汽车的遐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理想的画面”,按照薄石的描绘,未来的汽车是轻盈的、是会沟通的,并且对环境是没有伤害的。

  但在目前这个广泛连接的时代中,几乎就不存在秘密。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也都把这三点视作自己未来的方向。

  这为奥迪的科技未来凭添了变数。

  100千克与0.3升

  海恩里希·蒂姆出生在德国一个农夫家庭,从小就对工程机械很感兴趣,他的家庭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农夫,他却选择做一名工程师,后来他果真获得了全铝车身结构(Audi Space Frame,ASF)之父的称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海恩里希就开始研究轻量化技术并且着手让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1994年,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下,奥迪首次推出了ASF,并在德国内卡苏姆建立了奥迪轻质设计中心,120多名专家长期致力于车身结构、材料技术和构造技术方面的研究。

  与奥迪的选择不同,奔驰最早将镁合金压铸件应用于汽车座支架,可以说是德国推动镁合金压铸发展的先驱;而宝马则重心放在碳纤维技术的研发上,三家企业各有所长。

  但奥迪已将轻量化改造视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至今,奥迪的ASF已经运用于奥迪A8、TT、R8等众多奥迪量产车型上,并生产了近55万辆轻量化车身。1994年面世的奥迪A8是世界上第一款铝制车身的量产车型,A8的车身总重被控制在1835千克,而R8整个车身框架的重量仅为210千克。

  “ultra轻量科技”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利益,每当重量减少100千克,其每百公里平均油耗能够降低0.3~0.5升。采用铝材和钢材的混合结构的奥迪TT和大量应用铝制部件的全新奥迪A6的车身重量相比上代车型分别降低了90千克和80千克。

  智能与互联

  在奥迪品牌日活动的另一个展示现场,一个车内的显示屏还可以具有拍照功能,而且可以很方便地将拍完后的照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好友进行分享。

  从奥迪A1开始,奥迪多款车型中均已提供了具有互联网连接功能的选装配置。前排和后排乘客都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与车内WLAN热点连接,来上网和邮件收发等。针对驾驶者,“connect互联科技”还为MMI系统开发了一系列定制服务,如带有谷歌地球影像的导航系统、奥迪在线交通信息、由语音控制的“兴趣点”搜索功能以及谷歌街景等。在绝大多数奥迪车型中,MMI人机交互终端控制平台多种多样,不久的未来,奥迪还将推出“手势感控”等全新的人机互动方式。

  奥迪的平视显示技术也已在多款奥迪车型中使用并提供全色显示,作为视觉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之一,平视显示技术可以将主要信息显示在挡风玻璃上,呈现诸如导航、智能安全辅助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在汽车智能互联技术方面,宝马的iDrive系统可以说是人机交互系统的先驱。和奥迪的MMI系统相比,宝马的iDrive在操作方式上略显复杂,但是“iDrive更炫更舒服,而MMI的科技含量较高”。一位资深车主对两种系统做出如此评价。

  “connect互联科技”中还有一项与众不同的创新,便是遥控泊车(piloted parking),该技术可使车辆自动停入地上或地下车位,并根据需求可自动驶出车位,令驾驶者轻松地完成停车和取车。置于停车场的中央电脑通过雷达来监控车辆的运动,并通过WLAN引导车辆到达最近的停车位。车辆本身通过自带的12个超声波雷达和4个摄像头来监控它的周围环境,安全地完成自动泊车。

  在未来,“遥控泊车”还将提供更加智能的版本,将车辆自动充电或自动加油变为可能。

  新能源创新

  e-tron作为一个符号,代表了奥迪未来的一个车型。至2020年,奥迪将在每个车型系列中针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生产对应的e-tron车型。

  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从事混合动力技术研发的企业以美日厂商为主,最近,就连宝马也开始在混动技术上放弃标致而靠向丰田阵营。孰不知,当1997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向市场推出第一代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的时候,奥迪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Audi Duo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奥迪将混合动力技术引入Q系列车型始于2005年,今年下半年,奥迪Q5 hybrid quattro将进入中国市场。奥迪Q5混合动力车还同时采用了轻量技术和电动技术,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7.1秒钟,扭矩是480牛·米。

  “奥迪的Q5混合动力车是一款既能够整合高效环保技术,又能够不牺牲汽车驾驶乐趣的车型。”薄石希望这款车不仅能够在混动市场投石问路,更能够为其开辟一个全新的高端SUV细分市场。“通过在中国市场的投放,我们也想在中国市场上为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建立起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薄石说,“2013年之前所有在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奥迪车型都将配备微混技术。”

  另外,奥迪在各个车型级别中,提供了适合不同行驶里程需求、适应不同生活方式的新能源车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奥迪A6 hybrid和奥迪A8 hybrid投入量产,届时,奥迪品牌将成为首个以锂离子电池全混合动力技术全面覆盖B、C、D三个车型级别的高档轿车品牌。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目前,奥迪主打高档电动车,而宝马也推出了专攻电动车的子品牌,而且已宣布与丰田合作,未来还会应用丰田的双擎系统。”就总体而言,日系厂商在混合动力系统研发上的经验更久更多。因此,未来的混动领域究竟是一种合纵连横的局面,还是会有某家公司脱颖而出,现在还很难给出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614.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奥迪汽车4S店低价的猫腻! 奥迪4s店 北京

前些天去北京出差,顺道正式领教了一下北京奥迪4S店的巨大猫腻,现在分享给大家。当然,汽车4S店销售的猫腻不仅仅集中在奥迪一家,但是奥迪无疑是里面水分最大的。这几年一直关注这个品牌,迟迟没有下手的原因,首先自己现在有车开,另外奥迪也

奥迪a6解决曲轴后油封漏油 曲轴后油封漏油后果

客户背景:W先生车况:07年奥迪A6L,排量2.4,行驶里程14万公里,后曲轴油封漏油玛蒂解决方案:我在2007年购入的一辆奥迪A6L,排量是2.4的,现在已经行驶了14万公里了,定期去做保养,除了常见的奥迪的通病,有点烧机油外,基本行驶正常,没什么毛病。今年

赠送《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4版样书 奥迪赠送6次基础保养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4版(冯英健著)于2013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赠送《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4版样书及课件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六事业部与本书作者将向高校网络营销教师免费赠送部分样书,并向所有高校教师免费提供

纵深感 葛树文:凸显运动基因 奥迪2020走向纵深

      对于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来说,2013年是既忙碌又充实的一年,因为在这年一汽-大众奥迪的大小活动上,总少不了葛树文的身影,他总是现场坐阵助力企业品牌及产品推广。尽管频繁的奔波加重了葛树文的工作任务

声明:《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奥迪的三条道路》为网友兩夢三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