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削弱了企业的学习力
很多人自然而然会问,为什么国内企业的学习力水平差? 有人说国内企业的生存压力大,缺少精力、缺少资本、更缺少时间去营造学习力。这也正是我们在本次“学习状态”大调查中得到的最直接的原因。 与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相比,企业更倾向于让员工加班来完成工作。时间的占用,无暇顾及学习力的建设,整体组织的效率低下,企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竞争力越来越虚弱。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哪儿? 1、公司战略眼光不足 柯达在数码时代的崩塌,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战线上的失利,百思买对亚马逊的败服都无不说明了不论曾经身板有多壮的巨人,没有时刻保持警觉,不学习、不更新自己,建造起的核心竞争力瞬间就会虚弱到不堪一击。 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瞬息万变,公司首脑们如果仍吃老本,而不紧跟时代,则注定会在现代商业博弈里失败。 2、中国企业生存压力大 据中国工商总局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250万家,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00万家。平均每天新出现的企业就有5700家。但同时,在中国每一天有1.2万家企业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较高的企业死亡率,中国企业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无数新生的企业在早期就已夭折。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寿命也才7年到8年。 因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中国企业处于一个时刻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状态里,特别是对小企业而言,解决当前的生存问题是头等大事,恐惧让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赶紧抢客户赚业绩生存下去。而对于组织内部的学习力建设这种不产生效益的行为自然不会投入人力、物力。 3、当代员工受诱惑大,难以自觉学习 KTV、酒吧、游乐场、购物商场……在晚上或是休息日,这些场所便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头攒动,但相比之下,书店却门可罗雀。 现代人时常会面对着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诱惑,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只把书当作书柜里的装饰品,买回家很多书,只是放着。再加上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也就更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读一本著作了。 4、培训的知识面狭窄 在企业里,营销是直接面对市场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总体来说营销人员都会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 但实际情况是,即使这样一个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其平时的学习力建设也并不乐观。博世在大陆的企业中所做的学习力建设属于较好的,但这也只能说他们每年坚持的新员工培训时长比其他企业要久一些,但是也没有做到对员工在品牌传播,营销管理,沟通理论等等方面做综合的系统性的培训学习。导致企业员工的系统思维欠缺,无法从全面深入的角度理解思考公司的战略,理解公司所处的环境,理解公司其他部门的决策,当公司出现变革时就不能快速响应。使得公司内部的智慧不仅很难达到1+1>2的效果,反而会出现集体反应迟钝,智慧下降的局面。 5、过度追求规模导向性的发展
学习是一个过程,他会增强个体和集体取得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是会影响组织为达到预期目标所应有的能力,进而可以说,学习力的表现会全面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一直讲求规模导向,靠做大规模来取胜。规模导向的发展策略是70年代西方流行的市场策略,而当时处于传统渠道和制造业为主的时期,如今是互联网快速发展,深度影响制造业成长的时代,之前单纯依靠规模经济疯狂占据市场份额的手段优势不再。 品牌影响力、系统创新以及更深次的东西需要去经营,需要专业的培训学习去打造。打造组织学习力才可以做到企业上下敏捷反应,公司全员全面分析思考局势,主动创新,冲破盘旋于低价值链中的迷局。
更多阅读
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 潘玮柏
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2007-02-0619:43:19)转载究竟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是曾经的男友,过去的腐朽的
是谁偷走了我的吻 谁偷走了我的吻结局
《是谁偷走了我的吻》是挺好看的一部电影,还是美国人导演的,看的时候我一起糊涂故事发生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还有这个翻译得……好多时候我都不懂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我怀疑起了自己的智商,为什么现在总是看不懂呢?不过,到网上一
养老金缩水6000亿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
养老金缩水6000亿: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十余年间中国养老金缩水6000亿元。这一数字给我国的养老金现有的运营机制敲响了警钟。那么养老金缩水6000亿,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目前中国养老
如何进行目标思考 是谁叫醒了我们的灵魂?——目标管理带来的思考
每天一觉醒来,我们的身体醒了,但灵魂未必能醒。 能让灵魂苏醒的是目标。在上班的路上,那些行色匆匆却格外精神抖擞的人,一定是心中树立了目标的人。 若没有目标,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目标是由动机至行为的驱动力,是一切
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 谁剥夺了企业的利润?
赢利是企业的天职,这个道理大家都会讲。赢利同样也是企业营销的天职,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在当今所有的企业中,销售和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比比皆是,营销为导向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在企业的实践中,赢利还没有成为营销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