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 倒闭潮 泉州民企回流潮



     在厦门经营了3年之后,田启明将公司总部搬回了泉州石狮。

  田启明是爱登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家乡政府为吸引“出走”一线城市的本地企业回归推出诸多优惠政策和重奖措施,让他无法抗拒。最重要的是,那里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有企业赖以生存的良性土壤。

  今年年初以来,一场回迁潮开始在外地泉州籍企业中悄然涌动,仅上半年,已有300多家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回归泉州。

  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业界普遍萎靡的情势下,一线城市高昂的运营成本、不再具有吸引力的土地和税收政策,让天性逐利的商人们萌生退意,返乡发展。而仅仅在几年前,他们还在想着如何逃离家乡。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摇篮之一的泉州,正试图利用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和资源、区位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盟。

  故乡在召唤

  今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六,全国各地400多名泉州籍商会代表及本地工商界代表,参加了由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外地泉籍商会新春座谈会,这些商界大佬被盛情邀请返乡参与“回归创业工程”。

  当地政府领导信心满满地说,3年来,泉州一直在优化投资环境,“今后,希望大家带着项目、资金、信心,带着浓浓乡情和‘输人不输阵’的气魄返乡创业。”而3年前,这个民营经济强市的执政者还在困惑中追问:“凤凰为何不回巢?”

  第三天,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上,当地政府领导向现场千余名企业家许诺:将花“大本钱”吸引、留住企业和人才,营造企业发展和人才聚集的良好环境。福建省政府专门为泉州出台的《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下称《措施》)以及泉州地方政府的相关配套措施,则更如一针强心剂,令遭遇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一度焦虑不安甚至萎靡不振的泉商们精神大振。

  时代周报解读《措施》,其从土地、财税、金融、用工等诸方面,为外地泉商返乡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比如当前困扰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福建省将组织有关机构对泉州民营企业进行培训,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对具备条件拟上市的泉州企业,优先列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据统计,仅2011年,泉州就有14家企业成功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93亿元。

  省政府还要求在闽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均要在泉州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增设泉州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直接向中小企业倾斜。今年,泉州将新增3家银行。

  税收方面,通过大幅度奖励的方式向企业返还,最高奖励甚至达到了企业新增地方级“三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30%。据统计,去年泉州纳税总额超过500万元、“三税”比上年增长超过30%的民营工业企业有200多家,这些企业将因此获益颇丰。

  知情人透露,福建省给予泉州民营企业的财税扶持和奖励,甚至超过了泉州本地。

  在企业尤为关注的发展用地上,政策予以倾斜,用地指标增加,审批放宽,国土部门将“予以充分保障”。而在几年前,“小地方”泉州一度因土地资源紧张,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后者搬迁。当地分析人士称,土地将是促使部分企业返乡的一个重要诱因。

  此外,还有包括泉州地方政府的奖励在内的各种数目惊人的奖励:企业总部进驻泉州,最高可获得千万元补助;在泉州设立独立的总部营销中心,在当地销售并开票的,最高奖励500万元;成功进行海外收购的优秀案例,最高可获奖100万元……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在全球经济普遍萧条的大背景下,来自省市两级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重金奖励无法不让人怦然心动,一股回归潮开始在外地泉商中悄然涌动。而在几年前,不少人还在想着如何“逃离”家乡。

  名企争夺战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在过去30多年的首轮创业史中,泉州缔造了“泉州模式”“品牌之都”“晋江经验”等一系列荣耀。

  据统计,泉州经济总量已连续13年领跑福建全省,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截至2011年,泉州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3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拥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97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771.41亿元;上市企业74家,居国内地级市前列。

  不过,泉州当地政府亦不得不承认,早期赖以成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用地、用水、用工、节能等诸多要素正“倒逼”政府和企业谋变、转型。

  事实上,这种尴尬甚至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显现,并因此不断引发企业“迁都”现象。

  此前10年间,七匹狼、劲霸、鸿星尔克等一批泉州知名服装和鞋类企业,相继将营销、设计等要害部门甚至总部迁往上海、广州、厦门等大中城市,而仅留下生产、制造基地在当地。

  彼时,低水平重复生产、品牌价值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企业扩张道路上的羁绊。突破本地地域性限制,进入前沿城市,享受环境、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成为企业家的现实选择。

  虽然名企“迁都”在当时几乎是大势所趋,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在内的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均有不少地方企业“迁都”省会城市。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断难接受:知名企业出走,带走的不仅是本地辛勤培育起来、引以为傲的品牌,还有白花花的银子—税收。

  泉州近年来因企业搬迁损失了多少税款?无法统计。当地人开玩笑称,每一个企业离开,都犹如剜了地方政府身上的一块肉。

  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总部经济”,亦成为吸引企业前往的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

  按照“总部经济理论”,某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能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聚集效应。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多种经济效应。

  泉州的近邻厦门,2005年左右开始利用其“经济特区”的特殊身份打造总部经济区,通过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吸引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进驻,让屡屡遭“挖墙脚”的泉州颇为“羡慕嫉妒恨”。

  泉州当地知情人向时代周报透露,前两年,又有几家知名企业欲迁往厦门,地方政府许以大幅发展地块和优惠税收政策,才总算将对方留住。

  2010年8月3日,泉州东海片区滨海企业总部区暨首批总部大楼奠基仪式开工,项目总用地面积164.8亩,出让地块面积约141.51亩,共分11宗,由恒安、达利、安踏、匹克等11家知名企业竞得。

  当地政府表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已成为泉州集约利用城市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泉州将形成“总部企业集聚、科技含量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功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5大片区总部经济区。

  不如归去

  一部泉商回归大片,正在上演。

  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克思向时代周报透露,“二次创业”大会开完仅两天,恒安集团高层即在内部大会上宣布,将逐步把全国各地的纳税资源回归泉州,同时扩大晋江基地的产能,预计今年将为泉州增加亿元以上税收。

  “服装名城”石狮则成为泉州下属各县(市、区)中,率先掀起集体回归潮的地区。今年3月11日,在石狮市首批创新型企业运营总部启动仪式上,来自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的36家企业进驻。回归企业表示,今后,将把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生产、销售、管理等职能部门整合至石狮运营总部。

  来自泉州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泉州已引进回归项目85个,总投资756亿元;引进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300多家,预计全年将新增税收30亿元以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还将不断攀升。

  “从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生存土壤来看,石狮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回迁是自然的选择。”回归泉商庄顺举说。

  在爱登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启明看来,石狮作为中国服装业的发源地之一,经历了从自发市场到政府介入的过程,其间政策、资源等都在变化,在区域竞争和行业竞争中最终形成了产业聚集和区域优势。

  此次政府为“二次创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了企业赖以生存的信息、资金、人才、物流等各种资源,对整个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保证了产业集群的完整性和活跃度。

  “哪里有资源,企业就往哪里去。”田启明说。他甚至认为,在交通和电子商务日益发达的今日,企业总部设在哪里已经没有区别,因为每个地区给予的优惠都是阶段性的,“只有企业根植的土壤才是最重要的。”

  运营成本高昂,是迫使企业从一线城市撤退的又一重要原因。不止一位泉商向时代周报抱怨,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企业资金链紧绷之际,成本压力让他们难堪重负。

  仅以房价为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租赁一层写字楼的费用,在家乡几乎可以买下一层楼。而回归后,地方政府一手包办的总部大厦,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高房价亦迫使一些人才逃离大城市,进入二、三线城市,企业在此时回归,正当其时。

  此外,部分城市不再具有吸引力的土地、税收政策,亦让一些企业萌生了“不如归去”的念头。

  王克思说,曾经,厦门的总部经济区几乎是为泉州企业“量身打造”的,仅在税收上,低于泉州10%的税率,每年即可为企业节省一大笔钱。但随着其税收优惠期到2012年结束,有的企业是否还愿意留下就很难说了。

  不过,也有人不为所动。此前,石狮部分企业回归,引发了厦门媒体关于回迁是否动摇了厦门总部经济的疑虑。但一些受访的晋江企业负责人回应称,暂未考虑回乡发展。业内有关人士认为,相对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厦门是泉企设置总部的折中选择。

  泉州一位官员对时代周报说,政府只是搭好了平台,至于企业是否回来,还要看其意愿。

  小城野心

  泉州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是否只是政府部门的“政绩工程”?结果会不会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走过场?当地一些受访者表达了这样的疑虑。

  “不要让扶持政策‘变味’,成为权力部门对企业的‘恩赐’。”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连捷提醒说,此次“二次创业”,企业要用好政策,主动创新,加快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职能部门也要转变,主动服务企业,引导、扶持企业进行新一轮创新发展。

  王克思表示,此次“二次创业”,是政府和企业互动的过程;今年,泉州将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此后逐年扩大规模。此外,政府每年还将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是拿出真金白银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的。”王克思说,政府的目标是将泉州打造成全国民营企业的总部和民营经济的乐园。

  在王克思看来,任何一个地方要吸引企业进驻,各种优惠政策都只具有短期效应,从长远来看,关键还是要具有产业集群效应。泉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资源丰富,生产和运营成本较低,整体竞争力愈来愈强,对民营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王克思称,泉州无意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近邻厦门一争长短,而是要利用自身优势,寻求差异化发展。“大城市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而我们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完全可以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的总部。”

  此外,泉州遍布全国的150多家商会,亦将对外地泉商返乡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时代周报了解到,今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上海泉州商会和深圳泉州商会组织了200名泉商回乡考察经贸,并拿出了一些项目与泉州对接,目前有的项目已经有实质性进展。两地商会还联合向全国各地泉籍商会发出了回乡创业的倡议书。

  多位受访泉商表示,闽南人有一种传统,无论在外打拼多久,混得怎样,最后都要回到家乡,“以前漂洋过海出国闯荡,最后还要回来盖栋房子。”而这一次,机会前所未有,返乡发展适逢其时。

  在泉州市工商联常务副会长蔡文良看来,此次泉州“二次创业”,如果仅是个别企业悄然返乡,说明不了什么;但那么多家企业回来,就只能从“现象”的角度来解释了。

 民企 倒闭潮 泉州民企回流潮
  这其中,除了泉州人热爱家乡的人文特质,还有经济大势所趋:随着长三角、珠三角调低GDP预期,随着近年来泉州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位于海峡西岸、对台(湾)优势明显的泉州正在不断释放出独有的区位优势效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15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茶厂网 中国茶产业如何应对新一轮倒闭潮?

据《东南快报》报道,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之称的九峰茗茶一夜间关闭福州所有门店。报道还称,九峰茗茶创立于2002年。这十多年的发展使得九峰茗茶已经成为在全国拥有300多家连锁店的龙头企业。上个月,九峰茗茶在河南郑州市以及

民企 倒闭潮 泉州民企回流潮

     在厦门经营了3年之后,田启明将公司总部搬回了泉州石狮。  田启明是爱登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家乡政府为吸引“出走”一线城市的本地企业回归推出诸多优惠政策和重奖措施,让他无法抗拒。最重要的是,那里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

2016年中国企业倒闭潮 多晶硅企业倒闭潮来袭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们纷纷进入多晶硅产业。结果相比与机会,中小企业更多面临的是考验。  多晶硅行业的规模效益相当明显,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而且更便于企业统一产品的质量。

2016年房企销售排行榜 房企倒闭潮或倒逼政府取消预售制

    近些日子,南京六合区的一个房地产董事长卷款逃跑不久,浙江一个别墅项目的老板又玩起了“躲猫猫”,据说,近日浙江一天就逃跑八九个老板(这些人不全是也不纯粹是做房地产的,但有的和房地产有瓜葛)。  房企老板的潜逃或失踪,最主要、

倒逼真相什么意思 房企倒闭潮或倒逼政府取消预售制

    近些日子,南京六合区的一个房地产董事长卷款逃跑不久,浙江一个别墅项目的老板又玩起了“躲猫猫”,据说,近日浙江一天就逃跑八九个老板(这些人不全是也不纯粹是做房地产的,但有的和房地产有瓜葛)。  房企老板的潜逃或失踪,最主要、

声明:《民企 倒闭潮 泉州民企回流潮》为网友爱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