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懂得尊重 奶企始终没学会尊重消费者](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410834823830.jpeg)
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就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样检验显示,光明、南山等多个品牌产品质量不合格。光明奶油和芝士片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而南山婴幼儿奶粉则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情曝光后,近来食品安全质量事故频现的光明牛奶反应敏捷,迅速公关,宣称菌落超标是运输环节的纰漏所致,而且仅局限于广州市场。但南山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商湖南长沙亚华乳业则对公共舆论采取了不予理会的态度,坚称要先与政府职能部门核实后,才公布相关结果。并且在被责令召回产品后,仍拒不透露致癌奶粉的产量和销售范围。直至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告称,这5个批次产品共计产量为31.4778吨,主要销售区域为湖南省和广东省。 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曾因去年年底在蒙牛牛奶中检出而广为人知。此次五个批次的南山“倍慧”婴幼儿奶粉中均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长沙食品安全办称,南山奶粉黄曲霉毒素超标原因,是奶牛食用霉变污染饲料所致。至此,亚华乳业应对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和公众知情权的态度,以及长沙方面公布的超标原因,与去年的事件可谓不相伯仲,如出一辙。从此事可见,仅就国产乳制品中含有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一事而言,并未因蒙牛相同问题的曝光而有实质性的改观。而在监督机构对乳制品质量安全不定期且有限的抽查中,究竟尚有多少漏网之鱼尚在市场之深水中畅游,遂成公众心中难解的心结和担忧与恐慌之源。 毋庸讳言,此事大有给深陷信任危机的国产乳业雪上加霜之效。例如,这个南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经报道后迅即在北方产生了巨大效应:有媒体报道标题即为《沈阳市场提国产奶色变,洋奶粉销量2天涨成》。另外,就在上述不合格产品曝光之时,国内市场上的几大洋奶粉品牌齐齐完成了提价之举。面对此情此景,真不知国内奶企和食品安全责任部门的衮衮诸公是否明白,让奶粉市场跷跷板大起大落的,其实并非流于表面土洋品牌的标签,而是危及公众健康、攸关企业存亡乃至社会稳定的食品安全问题? 回顾导致信任危机的历程,诸多事实表明,无论蒙牛、伊利、光明这样的知名国产品牌,还是混迹于湖南广东这类区域市场城乡接合部的南山之类的无名牌子,在产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拖延、抵赖、撇清的拙劣的公关手段。仅就这次抽查结果曝光后这些企业表现,不难看出光明经验老到,以不合格产品仅限于广州市场为由奋力撇清;而南山笨拙地沉默以对,寄望于企业所在地政府庇护的意图昭然若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似乎从来不知道应该尊重消费者,故而也从未将消费者的权益放在眼里。深究个中的原因,这些企业显然十分清楚他们要靠什么才能安然度过危机,也明白现有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意志,并不能左右其生死,判定其成败。这也是事发后,针对亚华乳业,湖南省质检局“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表示,也不为网络民意所接受和相信的原因所在。 具体到这次食品安全事故,光明、南山等乳品的质量问题,在监管环节被揭露,就值得庆幸,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严惩,也就不能以儆效尤,这恐怕也就是黄曲霉毒素之类一再重来的原因所在。当然还值得庆幸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频发和形势日益严峻的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日益的高度重视。7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食品安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明确规定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这种将食品安全责任和基层政府部门捆绑的做法,无疑将有利于强化生产者的责任感,同时还有利于突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某些地方对问题企业包庇和纵容,不再上演惩戒的板子永远高举轻打、最后不了了之的荒唐戏。如此,奶企能否学会尊重消费者,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