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信息的加速流动,消费者的销售能力和消费意识日益增强,为提高生活品质,进口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无论是否购买过或者使用过进口化妆品,消费者在心理层面上对于进口品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那些耳熟能详的雅诗兰黛、资生堂、兰蔻等,也成为消费者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 进口品已是优质化妆品的代名词,光环效应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为进口品的拥趸者,庞大的消费基数,良好的购买意愿,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将前景无限。 国内市场两极分化 挟前沿的护肤科研成果、尖端的制造技术、丰富的营销经验,进口化妆品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理论上能获利丰厚,但事实是,目前中国进口化妆品市场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凭借良好的全球口碑效应及深植中国市场的决心,各大跨国集团早已完成在中国的布局,依靠大兵团作战优势,它们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取得累累硕果,一如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等。 夹缝中的中小国外品牌的日子不好过。受制于企业实力及布局中国市场的迟缓、众多的中小外国化妆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出色,形象地讲,面对中国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小外国化妆品公司连下口的胆量都没有,它们没有纵身一跃的实力和勇气,更多的是在中国实行代理模式,试探性地开发市场。上有跨国集团的天花板,下有成长起来的本土品牌,中小国外化妆品公司进退两难。
![日本进口化妆品 进口化妆品在中国](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413193925645.jpeg)
专营店需求旺盛 根据对消费者选择进口化妆品渠道的分析(见表1),目前百货店在品牌性、价格带、销售基数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是购买进口化妆品的主要渠道,而网络依靠低廉的价格也占有一席之地,专营店处于蓬勃的发展当中,虽然不是主流渠道,但在国内地级市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笔者一直从事专营店的化妆品营销工作,经历了化妆品专营店高速发展的十年,感觉到专营店对于进口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首先,消费者需求的需要。消费者的需求从简单的功能需求,过度到更高层次的需求;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日益高涨;消费者对于高级品的向往越发明显。 其次,市场竞争的需要。化妆品专营店的竞争愈发激烈,品牌同质化、装修同质化、价格带同质化,致使店主不断的进行调整品牌和品类,进口品类走进了他们的视野。 最后,品牌稀缺。化妆品专营店经过几年的竞争,品牌格局基本尘埃落地。要想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赶超对手只能加大新品牌的引进,进口品牌当然就成为他们的首选。进口化妆品不仅能拉高价格带,又能够建立自己高档专营店的档次,并且通过进口品牌的公司推广和人员培训能让自己的门店更加专业,拉开与其他店的距离。 中小进口品牌依然有前景 跨国集团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但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中小进口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前景,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从宏观上来看,“哑铃效应”终将被“金字塔模式”替代 所谓哑铃效应,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像哑铃一样——中间小,两头大。消费者要么追求像雅诗兰黛、兰蔻、迪奥、海蓝之谜这样全球高端品牌,要么就选择中低档国产品牌,处于哑铃中间部位的中小进口品牌乏人问津。 哑铃效应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客观存在,但随着中国的经济跨入准发达国家的行列,“哑铃效应”将被健康的“金字塔模式”所替代,中小外国品牌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2、进口品价格将下降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升高,进口化妆品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其终端市场的零售价格与国产品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制约国人消费进口品的最大障碍将消失。 3、政策门槛将进一步降低 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市场,国外进口化妆品取得在中国销售的卫生批文将更加容易,进口的关税和消费税将进一步下降,直至消失。国外进口化妆品的成本劣势将逐步消失。 4、渠道需要 国内销售渠道内部之间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差异化的市场竞争需要将为众多的国外进口化妆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