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淘金图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飞天。飞行期间,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重要一步。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第一个体验了太空自行车,航天员乘组成功接收到地面第一封电子邮件。

 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淘金图
  神九“吻”天宫的精彩瞬间,只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北斗卫星、气象卫星、嫦娥探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 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等,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已在不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据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CERC)联合业内外知名学者编写的《装备工业蓝皮书——转型升级中的装备制造业》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高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的1.952万亿美元,占比为19.4%。中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依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高端制造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员魏际刚也表示认同,“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以美元计已经略高于美国,但美国达到这一水平所用的劳动力仅为中国的10%。中国制造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科技、低效益’的特征明显,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过大。”

  在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高端装备制造被确定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今年五月初,工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与《决定》一脉相承,并同时发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两个子规划。

  《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

  魏际刚表示,我国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看,金融危机使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瞄准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十分迫切;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未来5~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规划》,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相关重大工程主要包括: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化工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深海工程装备发展工程、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在这些重大领域,哪些企业将脱颖而出?哪些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航空装备

  航空装备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大国崛起的标志,也是博弈世界舞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它的巨大高技术发展引擎,不仅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更带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被称为“工业之花”。抑或基于此,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中,航空装备业被列为首位。

  未来十年,航空装备产业前景广阔,“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目前业务涉及航空装备业的上市公司有西飞国际、哈飞股份、洪都航空、航空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海特高新、贵航股份、中航光电、四创电子、中航重机、中信海直、威海广泰、中航精机等。

  重点关注西飞国际、哈飞股份、中航动控、航空动力等明显受益的龙头企业。

  个案:西飞国际

  西飞国际创立十多年来,不断强化航空制造核心能力,确立了军机、民机、航空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了由飞机零部件制造商向整机制造商的转变,创建了军民机协同发展的商业运作新模式,成为集融资功能与完整产业链于一体的军民机发展重要战略平台,成为我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军工业务整体上市公司。

  据了解,西飞国际目前是轰六系列、飞豹系列、运七系列、新舟系列等军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主要分承制商,国产C919大型客机主要机体结构供应商和起落架系统供应商。还是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客公司、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等世界知名飞机制造商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创建了以A320系列飞机机翼总装为主业的天津公司,与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实现了“门对门”产品交付,成为空客公司在欧洲以外地区首家A320系列飞机机翼供应商。

  日前,西飞国际公告称,其拟与中航飞机、中航国际航空和江西洪都商用飞机共同出资建立制造中航工业-波音制造创新中心(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西飞出资450万元,占比45%。将通过该项目运作间接获取更多的转包市场份额。

  卫星及应用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卫星应用从国防军事拓展到了专业应用和大众消费领域,其中卫星导航已成为继移动通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产业的新增长极。“十二五”期间,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百箭百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都将继续拉动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公布了三步走方案: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发射了十三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根据北斗二代十年产业规划,2010~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从505.9亿元提高到4000亿元,北斗应用年产值将从15亿元提高到800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48.83%,终端年销售量将从2万部提高到1000万部,10年增长500倍,到2020年核心产品基本国产化。

  未来五年,将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城乡建设、环保、应急、交通、气象、海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行业、区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中的应用,形成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应用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业务涉及卫星及应用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卫星、航天电子、航天电器、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合众思壮、华力创通、中海达、欧比特、四维图新、超图软件、国腾电子、四创电子、启明信息等。

  重点关注中国卫星、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四维图新、国腾电子等明显受益的公司。

  个案:中国卫星

  在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方面,中国卫星已成功开发了以CAST968平台为代表的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截至2010年,已成功发射对地观测、海洋监测、环境监测、空间探测、科学试验等多颗不同用途的现代小卫星,同时具备部分宇航部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20多类产品;在北斗导航、动中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天绘”系列遥感卫星数据总代理权。

  中国卫星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态,自2010年主营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后,2011年再次取得36亿元的好成绩,净利润同比增长10.97%,今年一季度,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继续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将遵循“两大主业、产业延伸、综合经营、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宇航制造与卫星应用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

  轨道交通装备

  轨道交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土安全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分析指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以需定产的典型行业,下游的高速发展将直接加大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我国铁路建设仍将保持较快发展,为铁路装备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预计“十二五”期间, 动车组需求量约为1000列以上,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需求量约5000台以上,客货车辆、通信信号、大型养路机械等装备也有较大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环境污染为主导,积极发展城市轨道大众交通体系,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建设速度约为每年270公里,建设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有13个城市开通了4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1425.5公里;另有16个城市96条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计里程超过2200公里。根据国家已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到2015年,将有超过30个城市建设85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2700公里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和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动车组及客运列车、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关键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将是发展重点。

  涉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上市公司有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南方汇通、北方创业、晋西车轴、时代新材、辉煌科技、鼎汉技术、许继电气、国电南自、太原重工、特锐德、天马股份、龙溪股份、马钢股份、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

  重点关注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时代新材、辉煌科技等龙头企业。

  个案:中国北车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南北双雄”之一,技术开发实力雄厚,取得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在首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立项中,承担了轨道交通运输装备所有自主研发项目。“机车战略超越,客车再创辉煌,货车持续领跑”战略取得显著成果。

  拥有时速200公里和时速300公里两个速度等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并成功投入京沪高铁运营。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研制的和谐型系列大功率交流机车累计签单量占中国铁路市场采购总量的64%以上,是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的主力。

  未来,中国北车将全面建设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亿元,2020年前进入世界500强。据公司财报,2011年中国北车实现主营收入893亿元,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55%。

  海洋工程装备

  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我国成为了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面对中东和北非的动乱局势,为减轻石油进口的依赖,我国将会加大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南海危机的背后,实际上预示了石油等海洋资源的争夺。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全面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开发装备相关产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两市涉及海洋工程装备的上市公司包括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振华重工、中集集团、中信海直、广船国际、上海佳豪、江钻股份、亚星锚链、杰瑞股份、润邦股份、山东墨龙等。

  重点关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等代表性公司。

  个案:中海油服

  中海油服拥有中国最强大的海上石油服务装备群,是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商,服务贯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产的各个阶段。

  另外,中海油服还拥有和运营中国最大、功能最齐备的近海工作船队,其服务区域包括中国海域,并延伸至世界其他地区,例如:南美、北美、中东、非洲、欧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日前,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是我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平台运营方中海油服计划今年年内在该区块完钻三口井,之后将根据运营情况洽谈下一步合同,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产量目标。

  业内人士预计,由于开钻区块条件较好,出油的可能性很大。虽然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有一定风险,但于我国而言已是势在必行。未来,具有深水技术储备的公司有望分享更大的深水油气蛋糕。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但是,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步入黄金期。

  根据《规划》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重点发展方向是,突破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开发机器人、感知系统、智能仪表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针对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印刷等制造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需要,推动软硬件在数控/工业控制装备中的应用与推广;通过集成创新,开发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相关上市公司有华中数控、沈阳机床、昆明机床、秦川发展、郑煤机、陕鼓动力、机器人、华东数控、法因数控、软控股份、燃控科技、海源机械等。

  其中华中数控、沈阳机床、郑煤机、机器人等公司颇具竞争实力,可重点关注。

  个案:郑煤机

  郑煤机属于煤矿机械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为煤炭综合采掘液压支架,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郑煤机是国内煤炭综采液压支架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液压支架生产商中产值和销售收入最大、经营业绩最好的企业。业内人士认为,郑煤机的高端液压支架产品“在国内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

  郑煤机有着悠久的煤炭装备制造和液压支架研发及生产历史,是我国第一台液压支架诞生地,是世界第一台放顶煤液压支架诞生地,开创了高端综采装备国产化之先河。产品遍布全国26个产煤省的各大矿业集团,并出口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郑煤机目前正在筹划H股上市,多家券商机构分析师认为,H股发行计划有助于加速其国际化进程。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煤炭机械协会的预计,未来5年煤机行业有25%的增长。因此,郑煤机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周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613.html

更多阅读

复仇者联盟2高清壁纸组图 复仇者联盟图片壁纸

#卡尔微评电影#复仇者联盟2 高清壁纸(英雄大集结)【组图】复仇者联盟,你最喜欢谁?我喜欢:钢铁侠、绿巨人和美国队长。“复联2”,将于5.12登陆中国电影大银幕。在我看来:精彩程度很难超越上一部。因为“复联1”,把场面搞得太壮观,故

转载 《高老头》典型性环境和人物分析 高老头人物关系图

原文地址:《高老头》典型性环境和人物分析作者:康乐儿来自lvv.cang以前幼稚的作业:摘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现实主义高峰,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写道:“法国社会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而在《高老头》作为

迪拜:比哈利法塔更高的野心组图

2012 年 07 月 05 日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尚未从危机中恢复,但大量游客已经重新涌入。如今,迪拜政府继续积极投资,以实现其成为全球顶级旅游目的地的野心。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Burj Khalifa)比第二高建筑高出60%,成为地位不可撼动的国

世界十大高房价城市组图 世界十大名桥 组图

世界十大高房价城市【组图】第一位:摩纳哥蒙特卡洛(每平方英尺4420美元).第二位:俄罗斯莫斯科(每平方英尺1937美元).第三位:英国伦敦(每平方英尺1928美元).第四位:美国纽约(每平方英尺1384美元).第五位:中国香港(每平方英尺1373美元).第

声明:《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淘金图》为网友凉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