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就是提高效率、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这一总体目标是通过结构整合产生结构与范围经济,规模整合产生规模经济,时间整合产生速度经济。本文以煤炭企业为例,对资源整合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空间整合产生聚集经济等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予以实现的。 1.结构整合优化 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流程结构等经济结构决定煤炭企业的资源之间的质态联系和量的比例,进而决定了煤炭企业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结构整合就是根据煤炭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资源之间内技术与经济联系的客观要求,对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流程结构等结构进行重组,以实现资源在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上达到最佳的匹配与协调,在数量比例上达到最优,以获得最佳的结构经济和范围经济。 2.规模整合优化 企业资源之间联系除表现为彼此之间在质态的技术经济联系,还表现在数量上的相互关联,即产生所说的结构,但结构的存在以各种资源的聚集程度——规模为基础。对于某个产品而言,诸要素未聚集到一定程度,实物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资源之间也不可能产生最佳的比例关系;对于整个企业而言,资源投入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其各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就会受到影响,范围经济与结构经济也难以实现。简言之,规模整合是结构整合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代煤炭企业太多采用综合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在加快煤炭生产节奏、提高煤矿效率与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煤炭企业固定成本比例的增高,扩大煤炭企业生产规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生产规模大型化是煤炭企业资源规模整合的必然要求。需要指出的是,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炭企业生产技术与工艺的选择,而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其规模经济实现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煤炭企业规模整合必须考虑其资源赋存条件。
规模经济原理不仅要求煤炭主业生产规模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还要求非媒产业也应实现规模化经营。资源规模整合的目标就是依据煤炭生产规模大型化及其非煤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通过资源增量的调整和存量的盘活,以及资源在不同产业、产品之间分布的调整,获取最佳的规模经济。 3.时间整合优化 资源的整合不仅具有质态的联系、量态的规定,还具有时间的内涵。任何企业的产出都是一定品质与量的比例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结合的产物;单位时间内资源有效结合的机会越大,频率越高,那么,其效率、效益就会越好;反之,则越差。因而,时间是资源整合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资源在时间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资源进入、运营过程及其退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及其在运动中持续时间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从产品价值形成与实现的过程来看,各种资源进入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后,要经过整台才能形成产品,再通过市场销售才能最终实现产品价值。 影响煤炭企业效率的因素,既包括资源投入量的大小、经营方式,也包括资源整合时间的长短、生产与管理流程的长短以及流程结合方式(即流程之间的并行程度),因此,资源的时间整合就是根据各种资源在时间上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内在规律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经营方式(战略外包、联盟等)、生产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等途径,实现资源在各自的时序上快速结合,协调同步,衔接紧凑,以避免或减少各个环节之间的延误和浪费,提高产品的高通过能力和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获得最佳的速度经济。 4.空间整合优化 煤炭企业资源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转换与传递总是在一定空间进行,同时.资源的结构与规模整合也要依托一定的空间来实现:更何况,煤炭生产还是地下作业,而煤炭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差异,又导致煤炭企业需要选择资源在哪个区域聚集,在哪个空间位置上整合等问题,因此.空间因素也是资源整合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这里的“空间”是指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空间态势,它不是某个单一的空间,而是开采空间、地域空间、产业空间多元空间等构成的体系,资源的空间联系是指资源在开采、地域、产业等空间上的分布与关联状态。 现代煤炭企业的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存在着复杂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只有将存在于各种空间的资源按照煤炭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客观要求聚集起来,才能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空间内资源结合的机率,实现煤炭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煤炭企业的有效产出,同时,缩短资源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运输距离,节约运输费用等,产生所谓的聚集经济(即通过经济活动将资源在空间的局部集中,而产生的相对于分散状态下所没有的经济效率,或者说因众多企业、活动、资源等在空间聚集而产生的额外好处)。但是,资源集中是有一定技术条件,服从相应的技术经济规律,一旦超越这些客观条件和规律要求,过度集中则会产生不经济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肖亚宁,宋华岭,宋晓倩.东西部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中国矿业,2011.03 【2】孙明达.煤炭企业资源整合重组的思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沈丹云.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分析——以徐州矿务集团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