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育人理念 以就业工作为突破口,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提升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层

 教师育人理念 以就业工作为突破口,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提升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层


   大学有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基础,是大学最根本的职能,也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生命科学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以培养“学有专长、基础扎实”、“用能发挥、适应需求”和“具有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标准的人才为目标,以就业工作为突破口,不断拓宽实践育人范围,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1.立足专业特色,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从学校培养单方面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加强生物就业市场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和企业联动的培养机制, 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和教学计划,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学生的准生产式的实践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

  从2003年开始,分院陆续与2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基地或实习基地。每年,这些企事业单位都接收我院1/3~1/2大三大四的学生前去参加专业实习或是就业实习,增加学生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这种校企联动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培养对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减少了企业培训成本,同时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使专业教学更贴近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从而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

  2.以考研为抓手,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

  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学生毕业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流方向,也是提升就业层次的有效途径。(1)开创“小研究生”教育模式:从新生入学起就着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创了“小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加强师生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研究生报考打下良好的基础;(2)以“本硕创新”计划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硕创新“计划贯穿于学校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通过研究生导师提供科研平台,建立稳定的学生、导师联系机制,吸引优秀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加大对考研的投入与指导:加强组织工作力度,关注学生考研工作,为考研学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和服务。

  3.注重就业调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调研工作在整个就业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毕业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想法,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的就业资料和反馈信息,及时建立和充实就业工作档案材料,积累就业资料和信息。(1)抓好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到班级开展就业摸底调查,根据毕业生的实际,分类指导他们准确定位;(2)及时发放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并认真审核推荐,认真组织毕业生充实完善就业网上的自荐信息并及时审核,认真组织好毕业生参加网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

  4.优化信息网络,搭建广泛的就业信息平台

  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使网络平台成为就业工作的一个主要阵地。建立就业工作微博、QQ群、就业网页以及全部毕业生的手机信息平台等四维一体的就业网络工作平台,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在线解答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毕业生积极就业,使信息发布实时化,使网上就业服务做到“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让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都能及时发布,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尽一切可能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5.积极构建“就业”全员服务模式

  学校像个工厂,培养的毕业生就是“产品”,“产品”的“销路”如何,直接关系到分院和学校的发展。为此,我院积极构建“一切为了学生就业”的全员服务模式,以就业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和毕业班主任为主要工作力量,依托专业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格局。

  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就业技巧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模式。通过大一新生的适应教育、大二学生的目标教育、大三学生的发展教育、大四学生的就业教育,形成完整、科学的全程就业教育模式,使得学生从大一关注就业,大二树立就业目标,大三进行就业储备,大四主动出击、积极就业。

  另一方面,学院每位教职员工都意识到有责任关心学生就业,学院也采取上下结合、人人参与、目标考核等措施,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科研单位、业务单位较熟的优势,动员专业教师积极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单位。

  21世纪被誉为生命科学的世纪,我国也从“863”计划实施以来,生物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生物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差强人意,就业层次不高,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比较低。但生物类专业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生物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生物类人才的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 高 琼,赵海燕.生物科学类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就业指导[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

  [2] 时丽冉,刘国荣,周 莉等.新形势下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0

  [3] 丁小球,刘 军,柯达尔等.生物类人才需求现状及就业建议——基于广东省部分生物技术企业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4] 师海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与生物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722.html

更多阅读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许恬愉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本句的意思是“以让自己过的快乐为职业,以让自己感到舒适为成就。”有时候人们对自己活着感到迷茫,这是已经觉醒到不值得为了难得之货去卖命,对人生应该怎样活着才合理的一种觉悟。不去为难得之货而

以反对享乐主义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反对四风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改进作风,重要环节是查找和解决“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式主义是指工作哗众取宠、追逐名利、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独

以业务为导向 以业务价值为导向

      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型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往往已形成规模庞大、体系复杂的IT系统架构。面对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如何使IT系统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企业战略转型和业务变革的“使能者”而非单纯“支撑者”?IT战略如

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方案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防治企业文化僵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一个重要提法,就是改革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这是一个十分英明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有一个核心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实际,抓重大问题

声明:《教师育人理念 以就业工作为突破口,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提升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层》为网友不安分的小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