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条地铁 7条新地铁拓展大广州



     广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同意广州新建7条共228.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自1993年动工兴建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经过近20年的建设,广州已建成开通地铁线路8条,共200多公里。据了解,目前广州在建地铁项目有6条,线路全长近百公里。规划与在建线路竣工后,广州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广州市发改委称,届时,广州市民利用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将达60%。

  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计划获批的重要意义,在广州出台中小客车总量“限购令”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为了缓解广州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交通供需紧张的压力,就在6月30日的晚上,广州突然通报“限购令”,3个小时后,7月1日零时起,即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调控管理,在一年的试行期间,全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限制在12万辆,这使得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尤其迫在眉睫。

  而更令人关注的一点是,新批复的7条地铁线路中,除了在现有基础上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有5条新线路将通往萝岗、从化、增城、南沙等,以加强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进一步支撑广州“南拓、东进、北优、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交通是城市空间的反映,空间怎么走,交通追随它;另一方面,交通又引导空间,可以带动城市的走向、空间结构。这两样是兼而有之的。新一轮建设其实是目的性很强地往外围延伸,即在更大的空间里谋划广州的发展。”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加强外围与中心城区联系

  7月16日,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在回应汽车“限购令”时表示,“限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晚限不如早限。”据称,至6月底,广州汽车保有量逾242万辆,以目前年均近两成的增速,4年内就会翻一番,超过330万辆的“严重拥堵”红线,届时将造成中心城区痛苦的堵车状况。

  陈如桂提到,广州将从建、增、限、管四个字上面齐下功夫规划该市交通发展。他透露,至2015年,广州将投资2700亿、安排240项交通项目,涵盖空港、海港、地铁、高(快)速公路、交通枢纽站、地面配套设施以及公交衔接系统等,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尤其是地铁建设方面,广州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再建7条新线,地铁线网将从现有的236公里增至500公里。

  实际上,除了加密中心城区线网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加强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联系正是本轮地铁建设规划的重点。根据广州发改委公布的7条新线,其中有5条新线针对性地加强萝岗、南沙、从化、增城几个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这包括:

 广州第一条地铁 7条新地铁拓展大广州
  从金洲到南沙客运港的4号线南延伸工程,旨在加强南沙新区与番禺重点区域、广州中心区域等的联系,覆盖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研信息、知识经济及港口运输与临港工业的新兴产业发展组团,加快南沙临港经济区域建设,带动南沙新区的发展。

  13号线首期工程(鱼珠-增城新塘镇),加强老城区、新城区、发展区与城市副中心联系,缓解老城区地面交通压力、疏导交通,引领发展区轨道周边集聚发展。

  长达51.2公里的14号线一期工程(嘉禾望岗-街口),要解决的是从化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沿线组团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1号线工程(天河公园-增城广场),线路长约58.7公里,为的是加强东部新城区、萝岗区、增城市与中心区的快速交通联系,解决外围组团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东部新城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城发展,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功能带的发展。

  知识城线工程(原14号线支线)(新和-镇龙),加强中新知识城与中心区及知识城内部组团的轨道联系,确保知识城打造成为一个引领广州、广东以至中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汇聚全球的精英人才,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

  陈如桂还公布了广州交通“13677”计划:广州要实现30分钟通过公共交通到达市中心;南沙、萝岗、从化、增城、花都等5个新城、副中心以公共交通60分钟能到达广州中心城区;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比例超过70%;市民选择地铁出行比例为70%。

  从“拓”到“优化提升”

  早在2000年,广州就提出构筑“双快”交通体系,即高(快)速公路和速度快、大容量轨道交通。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广州地铁建设加速,而这恰与广州城市空间扩展相承。

  李立勋解释:“现在交通需求很强烈,其实还是引导性的,就是希望城市往外走,拉开格局,在更大的空间里谋划广州的发展。拉开意味着疏解主城区的人口、功能和产业,但不是盲目的,国外叫‘有机疏散’。疏解的同时是发展外围,为外围提供发展动力和发展的机会。拉开这么远的时候,普通公交车就不行了,所以一定需要有相应的大尺度、大容量的交通工具的支撑。”

  在广州的历史上,广州老城区基本上呈带状向东扩展,真正的变化始于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建区,广州朝更大的服务范围拓展。2001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著名的“南拓、北优、西联、东进”的城市格局八字方针亦于同期提出。

  “南拓”、“东进”是指广州城市向南、东两方向拓展;“北优”是指北部是广州主要的生态敏感区和水源涵养地,应该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从严控制开发强度,建立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区;“西联”是指建立“广佛都市圈”。执行这8个字的具体措施是对老城区实行有机疏散、优化结构、拉开建设、开辟新区、保护名城、形成有岭南特色的城市景观。

  2006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规划年会上,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说,广州的规划方针缺乏“中”,城市发展不能“喜新厌旧”,要慎防出现城市空心化。因此在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中调”的概念,广州城市发展的八字方针也扩充为十字方针。

  参与了2007年新规划的李立勋表示,2000年到2007年这几年间,是格局拉开,骨架搭了起来,但整个城市气氛还没形成起来。而2007年以后可以说是优化提升,从规模走向品质,从拓展走向品质提升、从拉开骨架到长肉丰满起来。经过几年的疏解之后,老城区开始调整优化,“三旧改造”把一些不适合中心城区的功能疏散出去,发展一些针对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项目。

  2010年,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张广宁提出广州12个区(县级市)区分为6个老城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两个副中心(萝岗、番禺),4个卫星城(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着力建设以现代化产业、生态、宜居为特征的新城区。老城区要一手调结构一手抓管理,副中心和卫星城要着力建设以现代化产业、生态、宜居为特征的新城区。而2011年的广州党代会又提出了“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萝岗、南沙)、三个副中心(花都、增城、从化)”的城市空间布局。

  “广州这些年这么多提法,格局还是那个格局,只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做些节点。现在节点特别多,这些节点本身怎样做好,以及这些节点怎么组装起来,应该重视。”李立勋说。

  外围开发注意功能多样化

  对于几条新批复的联结新老城区的地铁线路,在多数乐观的声音之外,也有网友表达了会不会出现像3号线地铁一样拥挤的隐忧。

  李立勋回应道:“3号线的问题是对市场考虑不周,没有预料到南拓之后会有这么多人要坐地铁。另外,城市布局对于不同的地方要有合适的功能与规模的考虑。其次,交通方式、线路、站点、发车密度等都要周密设置。”

  《广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坚持“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空间发展战略,按照发展导向明确、功能配置合理、空间利用集约的原则,统筹市域空间开发,构筑“一主六副多组团”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空间形态,引领城市发展全面升级。

  李立勋提到,广州城市空间布局中应当注意防范美国“郊区化”和华南板块的类似争议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和管理。“外围的开发一定要注意功能的多样化,是建城,不是单纯的土地开发,比如大学城,功能过分单一,形成不了城市气息。外围城区的功能要跟中心城区功能的疏解结合起来,它要承接,就是要把它做强、做大、做优。每个外围新城都要有主导的功能和配合的辅助功能、服务功能,以形成一个体系。”

  7月17日,从化市规划局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联结广州市中心和从化的14号线一期工程得到批复后,从化这个副中心的功能定位也会相应地有所调整。月底,他们将同其他几个新城区的规划局一起,到广州市规划局商讨定位、布局问题。新的功能定位方案将在年底前公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902.html

更多阅读

意大利 第一条罗马大道——阿皮亚古道 罗马古道

按:前面实在是忙,所以园子很是荒芜。10号重返罗马,虽然也忙,但今天还是想抽空发一篇博文。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2010年11月中,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来到罗马近郊的阿皮亚古道参观。根据有关资料,阿皮亚古道是第一条罗马

2014年7月新准则会计报表格式 会计准则 合并报表

2014年7月新准则会计报表格式-CAS30指南财政部发行的2014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里,给出了新的会计报表参考格式。除了现金流量表之外,其他三张表都有所变动。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增加了一些可以在不适用时删除的科目,包括衍生金融资产

声明:《广州第一条地铁 7条新地铁拓展大广州》为网友以守为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