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稻盛热”

 hp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稻盛热”


     稻盛和夫出生于1932年。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那时,他的公司不过是一个街道小厂。如今,亲手缔造两家世界500强的稻盛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同时代的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先后辞世,但稻盛和夫却以耄耋之年,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日航,这就是“稻盛现象”。作为日本经营之神的他,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引起中国企业界的关注。

  作为一个教书匠,我已经养成了冷眼观察社会热点的习惯。所有热潮的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冷思考的东西。换言之,社会的某个领域总是热点频频,也未必是好事。虽然我是中国第一本“稻盛研究”专著的作者,但在我看来,稻盛哲学既非救世良方,也不是让中国企业摆脱困境的妙药。

  中国商业文化(古代不存在企业文化)本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秦朝以后就中断了。新中国成立后,商业战线的职工被认为是不创造价值的,他们的工资比其他行业低。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样的状况才有所改变。

  由于特殊的国情,从创业那天起,中国企业家对创业的意义、个人与员工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问题都有着和日本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思考。稻盛在日本企业界一呼百应,但如果他的经营哲学不加以中国式的改造,能否为中国企业家在实践中运用?

  我曾和许多管理学界的朋友探讨:稻盛和夫的“以心为本”,不就是真心顾及员工利益吗?“利他经营”,难道其他企业家没有倡导过吗?之所以稻盛和夫能得到认同,原因在于,稻盛不仅倡导,而且积极地把对员工的关心落到了实处。京瓷公司的员工从入社到辞世一直都受到照顾,甚至墓地的购买、子女的赡养都被考虑在内。于是,企业内部就真正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人际关系纽带。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关键不在于读稻盛、听哲学,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切实的关心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而不是以生存的压力、利益的诱惑来暂时捆住一群人。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重在实践,重在躬行。

  和抽象的“以心为本”、“利他经营”相比,稻盛和夫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做法更具普世意义。他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以“阿米巴小组”为单位的独立核算体制。截止目前,京瓷公司已经有3000多个“阿米巴小组”,每组平均有十二、三人,每个员工都从属于某个“阿米巴小组”。每个小组都会为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时间创造的经济价值而努力。

  在中国,资金短缺的小业主也好,领导上万员工的大企业家也罢,都不妨仔细研读“阿米巴经营”。

  中国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只有二十年而已,而日本已经是成熟的法制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两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企业家群体的状况更是千差万别,要在中国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必须从改善宏观环境、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两方面入手。

  “稻盛哲学”只能有限地解决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局部问题。不过,引入“阿米巴经营”方式的日航已经重新起飞了,80岁的稻盛和夫为中国的企业家树立了一个为国分忧的标杆,这就是“稻盛热”的最大意义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0146.html

更多阅读

《活法》-稻盛和夫--txt书下载 活法2 稻盛和夫 下载

“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稻盛和夫上面的话,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的重誓,当时仅有8人。而四十多年后,稻盛和夫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缔造2个世界

《活法2》读后感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读《活法2》有感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把自己的创业心得,更确切地说是健康、积极地一种生活态度一点一滴剖析出来,文字中透露出一位智者对当下人焦虑、盲目生活的殷殷劝告。(通俗的概括“做人”、“做事”、“做大事”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理念 稻盛和夫经营理念

稻盛和夫亲述:1959年,我在几位朋友的好心帮助下成立了京瓷公司,而且在1984年成立了第二电电公司,也就是现在的KDDI。这两家公司至今为止一直保持了高收益,取得了持续发展,其原因就在于采取了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管理、

声明:《hp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稻盛热”》为网友古道印残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