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企业业绩的晴雨表,成本上下波动,推手在市场,操手是企业,如何对待成本,这是一场企业自身实力的博弈。中国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先生认为,成本软实力的博弈体现在软实力的强与弱两个方面:软实力强,在成本外围化解成本压力;软实力弱,成本就成了企业攫取眼下利润、苟且赢市的挨宰羔羊。企业走投无路才会砍成本,一个“砍”字暴露了企业软实力的缺乏。 很多企业把“砍成本”当做救济利润的万能之策,以为只要成本降下来了,利润就唾手可得。邓正红指出,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成本的本质是价值,而不是简单的费用和消耗。如果不看对象和项目,随意动刀子,表面上可能压缩了成本,深层次则可能伤筋动骨。降成本不是说砍就能砍的,要讲策略方法,更要讲辩证法,尤其要注意不能伤害了成本本身所应体现的价值。 砍成本的祸根源自把利润看做命根子,把成本当做随意可以舍弃的“敝屣”。企业软实力理论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厮杀,利润空间越来越窄,由于两头(一头是市场,另一头是现场)缺乏创新而难以作为,经营迟钝,管理僵化,企业遭到市场和现场的围堵夹击。值此生存的危急关头,企业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力解眼下的困局,拼到最后就只好拿成本开刀,于是成本也就自然成了企业舍卒保车的替罪羔羊。因为这时候企业通过砍成本确实能更直接地保住自己所谓的目标利润。 按照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成本是支撑价值的根本。为什么成本不能毫无顾忌地砍?因为涉及价值创造的那部分成本你如果轻易下刀,就会伤及企业的根本要害,让企业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 比如,你如果轻易地降低人工成本,对员工减薪,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在你看不见的情形下,就会磨工耗工,降低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就会使企业付出更大的耗费。 你如果将自己推行的低成本战略强加给合作者,压缩供应商的合理利润空间,你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就难免会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以致影响终端产品的质量,最后因质量问题,消费者的板子就会直接打到你身上,而不会打在供应商身上,叫你信誉扫地,付出更多的赔偿成本和诉讼成本。 你如果觉得当下正处于产销两旺的时候,急需周转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借口资金短缺,将“三废”治理资金改作生产资金,致使正在实施的“三废”治理项目因资金断炊而停工,结果越生产越污染,最后环保部门亮出红牌,给你开出数倍于治理成本的污染罚单。
![企业软实力:砍成本小心伤及价值根本](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433598933098.jpeg)
说实在的,像上述所列的“成本刀”现象,现在的企业中比比皆是。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表示,这反映了企业在经营上患了“利润短视症”,表面上节约了一些资金,实际上却为企业未来更大代价的付出埋下了隐患。 在眼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很重要,利润也是不可或缺的。问题的关键是,企业靠什么赢得利润,怎样才能保持持续的利润源?有人肯定会说,企业不就是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利润,还有什么的诀窍?没错,企业就是靠经营产品和服务赢得利润,但是,差异就体现在经营上,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不同的企业就有不同的经营回报。眼盯着利润,其经营无非是投机取巧,拿成本做大文章,左一省右一节,其获得的利润非常有限。这类企业创新的本事有限,跳不出同质化,又开拓不了“外援”,就只能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靠过“穷日子”来赚取微薄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