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陆家嘴论坛于6月28日到30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亟需破解的困局。经济增速下滑、物价屡创新高、实体经济内外交困,而金融体系同样面临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本次论坛更具实际意义。在本次论坛上,部分政府领导和“一行三会”一把手、全球财经界的领袖人物以及著名专家学者齐聚陆家嘴,共同把脉中国金融改革未来之路。

把脉金融业转型 本届论坛轮值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开宗明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改革现有的金融治理架构。” 他指出,“现代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倾向,成为最终诱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他认为,要大力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坚持进行利率、汇率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改革。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国银行业新资本监管标准已正式发布,新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也将择期出台。 他表示,银行业新资本监管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银行业发展转型,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我们不能不转变发展方式,这正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金融体系的深入改革承担着全局性的历史责任。” 对于中国现在的金融业,郭树清坦言:“事实上我国金融市场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内部结构失衡,最突出的是高度依赖间接投资。社会融资贷款和票据占80%,不足20%来自股票和债券融资。”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特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体经济与金融的互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中国劳动力市场已步入刘易斯拐点。”他说,“过去企业家只要把廉价的劳动力和银行的贷款结合起来,就能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盈利,但现在这种盈利机会对企业和银行业来说,都在大幅度减少。” 项俊波在会上表示,下一步,保监会将“推行个人税延型的保险制度,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市场”。 观点交锋 监管高层与经济学家观点的“交锋”也格外引人注意。尚福林在演讲中表示,银行优先保障重大在建续建项目以及“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对于这个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就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储蓄者的存款收益和股东的回报。” 今年以来,金融改革措施密集推出。最新的进展则是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在香港公布中央政府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最新政策,宣布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六方面先行先试政策。 中国金融体系如何变革,将走向何方?本次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来自监管层的表态可以让我们看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