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久了,一个历来宣称喜静怕喧嚣的半老灵魂,也想要听一听市声——其实这也是在论的,就算佛家弟子也要用敲木鱼的声音让自己入定不是。
“豆瓣”上有一个“声音”小组,他们认为:在有光之前,世界先有声音。据说,世界元始的第一个声音,汉语是:唵;英语是Aum。声音中蕴含的、超越地域限制的奇妙共性,还体现在:全世界孩子喊妈妈的声音都是近似的,无论汉语、英语、日语、韩语……那天在麦当劳,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叫妈妈,瞬间所有女人都不由自主地抬起头。发现是别人的孩子,对面那女人笑说:谁叫妈妈,我都以为在叫我呢。耳朵的选择不太自由,不像眼睛,想不看就转过头闭上眼。不管你想不想听见,声音兀自充斥着这个世界。尽管不太能够自主选择,但我们还是能够记住诸如孩子的笑、鸟儿的叫、猫打呼噜、清风吹着树叶的摇…… 古书有“声色夺人”的说法,声音就似惊雷迅于闪电,划开长空也好、刺入胸膛也罢,它总是先一步到达。所以,一见钟情固然浪漫,但倘若是未见其人就先被那声音击中,所谓“一听钟情”,那股子心荡神怡才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事情我遇到过,以前有濮存昕朗诵唐诗宋词,现在是蒋勋纵横捭阖《西洋艺术史》。我特地下载了放入MP3,开车时听、走在路上听、失眠的时候听。当然,濮存昕多少还是借了外形之力,兼之多年舞台剧功底,终于用声音幻化出诗意之根本。而蒋勋,他的声音于斯文中似有蛊惑,能够幻化成一种特别的空气,令红尘喧嚣之中也可以充斥着空灵。坊间有谣言说,是因为他前世曾捐献给寺庙一口钟,所以今生的声音特别好听。 声音可以很昂贵,还记得Windows 95启动音么,这个被称为“The Microsoft Sound”的声音,出自电子音乐大师Brian Eno之手。他在自己的工作室,使用Yamaha DX7、TG77和Prophet VS制作出这个仿佛来自宇宙的奇妙声响,巴-巴-哒-哒-哒~~~象征乐观和未来,且情感十足。Eno为这个3.25秒长的声音,获得的报酬是35000美元,每秒价值超过1万美元。 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在偏远的小镇里,镇长压制着每一个人。只有一位老先生不停地抗争,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小镇终于获得了民主权利。当大家举手,热烈通过某个决议时,底下传来一个声音:“反对”。人们惊讶地看到是打着瞌睡的老先生,他则耸耸肩说:“没什么,我只是不喜欢一致通过而已。”电影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个反对的声音却鲜明如昨,因为入了心。 数年前买房时为图个耳根清静,选择了五环以外城乡结合三不管地带(好吧,我承认钱包也是不太方便)。端的是人烟稀少、鸟不拉屎,既没有商业中心,也没有酒肆饭馆。天空的确比城里蓝,而春天来得也稍晚,荒芜的时间和荒芜的景象相映成趣。开始的时候尚觉得新鲜,远离商业时代之灯红酒绿,有木有?亲近本真生活可以接地气,有木有? 然则,于无声处久了,一个历来宣称喜静怕喧嚣的半老灵魂,竟会隐隐生出些渴望,想要听一听市声:鸣笛混合商贩的吆喝、酒令掺入餐厅的音响、在影城一边看电影一边嚼着爆米花咔嚓咔嚓……集体无意识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足以让人在凡俗市井之中找到存在感——其实这也是在论的,就算佛家弟子也要用敲木鱼的声音让自己入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