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被视为万事万物之根本;而企业组织的生命研究,则是管理学界的一大发展方向。现代企业组织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从生命有机体的视角来分析管理问题。
实施生命管理,有利于企业更健康地生存和发展,以实现终极之善的快乐与幸福。
把企业组织看作生命体
企业有自己的基因、细胞、器官系统各层次的结构,存在从产生到死亡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行为。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财务系统,企业的免疫系统—危机管理与预警,企业消化系统—市场营销,企业的泌尿系统—运营管理,各系统完成一系列相关的功能,但只有各系统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企业的目标(巴斯金,2001)。由于企业系统的演化与生物进化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管理学家很早就借鉴生物进化理论来探究企业机制问题。
巴纳德在他1938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组织也是有生命的,其活力依赖于各部分的密切协作。马奇和西蒙(1958)指出,组织具有选择和解决问题的功能,而且是一种具有某种决策能力的人类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具有欲望、动机和进取心,是一种复杂的沟通系统。爱迪思在《企业生命周期》(1997)中提出,企业像生物体一样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死亡的生命历程,并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德赫斯在《长寿公司》(1998)中借用了来自生物学、生态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知识,把有活力的企业看作是一种有机体,并提出生命型企业的概念。它需要有免疫系统来维持健康,有神经系统来辨别环境和做出反应,有运动系统来协调各部分的活动,有社会系统来交流和学习。
生命管理概念及其特征
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企业存在于社区之中,企业不只是一种生计,还是一个生命”。企业的生命管理是指,通过系统代谢作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使其生命有机体的潜力和优势获得生命意义的机制运行过程。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创造生命价值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生命的价值,通过不断创造价值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一旦企业领悟到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生命价值,它就会进入游刃有余的战略空间。如同自然界的生物吸收太阳能并经由光合作用而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又通过蒸发、呼吸、微生物分解等多种渠道向外界输出物质和能量一样,具有生命性的企业能够而且只有从市场中汲取资金、技术、人才、原材料等生产资料,通过企业内部的“光合作用”后,向市场投放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从而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生命型企业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维持本系统的生命过程,使其生命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自我发展的成长性
生态系统中,随着食物链的转移,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转换。企业亦是如此。外界输入的物质和能量,通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部门之间以及企业部门之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交换,通过企业管理者协调、指挥内部各要素,通过员工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传递,产生相干效应和协同作用,在企业内部产生量变到质变,并保持企业物质和能量的无限循环,呈现出非线性的作用特征。而生命型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其交换机制的健全和高效,能有效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及循环。
生命企业的差异化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市场中成长与发展靠的就是展示其生命的个性,企业生命个体的差异化是企业持续成长的体现。此外,学习是生命企业进行自我补充、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活力,增强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过程,这是企业获得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企业的生命管理策略
企业经营应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动力,以人为标准,并通过系统代谢作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使其生命有机体的潜力和优势获得生命意义的发展。将企业视为一个生命系统,其目标应该是为生命意义而发展。为了实现生命型企业的终极目标,其基本策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创造生命价值为目标
企业应以实用理想主义为主流企业文化基调。生命型企业的实用理想主义表明其思想原则是实用理性的,既追求崇高理想,又追求实际利润。如何处理好企业利润与企业理想的关系,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挑战。生命型企业是为了追求生命的价值,通过不断创造价值升华和延续自己的生命,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现实和潜在需求的更多价值,从而把企业目标与社会理想、物质与精神、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文化基调要求企业在追求伟大理想过程中,又不失追求实际利润,使两者兼得。现代营销理论强调,企业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持续发展。企业应该用什么去满足消费的需求?不是产品,而是价值。生命型企业善于推行价值战略,如价值链、价值钟、溢出价值等战略,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能同时受益。这正是生命型企业不败之本。
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
企业生态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环境,包括内生环境和外生环境。与生物生态平衡一样,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能只着眼于企业自身短期利益,应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基于和谐的生态系统的战略不仅会使企业自身获益,而且会使所有系统成员共同受益,从而形成生态链上的良性循环。从内生环境来说,主要是通过建立共同愿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而共同愿望的整合,将有助于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地遵从。在外生环境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把自我与环境完全割裂的意识,而要确立共生的意识,以形成和谐的企业生态。
建立敏感的适应机制
生命型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反映在他们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等方面。生命型企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都非常敏感。企业是有生命的,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对环境最合理的适应机制和与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只有不断适应环境变化,随时吸收并识别出对自身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变化信息,通过改变自身的系统结构来适应这种变化。当环境出现重大的结构性变化时,企业必须做出战略性反应,进行战略调整和结构再造。生命型企业应该一直都保持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能够迅速感知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并能及早做出反应,始终保持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同时能够抓住环境变化产生的各类机会,尽量减小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效应对企业疾病
随着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生命机体的长期运行,原本充满活力的企业优势资源可能会不复存在,形成企业疾病。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文化环境在国民学习后的改变、国家规章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科技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市场结构和供求状况的变化等。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管理状况等的变化。由外部因素引起企业病称为外感,由内部因素引起企业病称为内伤。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生病往往是内感、外伤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自身健康发展。因此,生命型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疾病诊断和治疗体系,构建企业组织管理预警系统和企业组织管理预警机制,对企业的各类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构建优良的企业DNA系统
企业DNA是指企业价值链上一组可以为企业带来特定产出并有独立价值贡献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企业DNA重组就是指把企业价值链进行重新分解,把企业战略建立在更为基础的业务构成层面,其目的是通过企业基因重组以创建更具竞争性的实体——将单个基因进行重新排列以形成新的更有效力的基因组,以释放企业的价值潜力。这种现象类似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称为企业的遗传和变异现象(Johan,Gillis and Roert,2003)。生物DNA是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企业DNA则是企业遗传变异的基础,是企业中起本质作用的核心资源。生命型企业应该通过企业DNA及其重组致力于构建优良的企业DNA系统,在环境已经变化时不固守原有的心智模式和惯例,随时调整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心智模式和惯例,进行企业的心智模式和惯例革新。企业DNA重组是心智模式和惯例改变的结果。
构建持续学习的幸福组织
当今世界正在从受资本支配转变为受知识支配,企业的生命线得以延长,更取决于持续的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学习。正如阿里·德赫斯所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它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模式,而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以对各种变化做出正确而快速的反应。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重新认识自我和重新创造自我,做到从未做到的事情,并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只有活的生命有机体才能够学习,而且越高级的生命有机体越善于学习。生命型企业因为有生命,因而是一种善于学习的学习型组织。为此,企业要成为生命型企业必须构建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2001)。
生命型企业是为了企业的生命意义而发展,以此获得终极之善的快乐与幸福。为了达此目的,必须对企业进行生命管理。生命管理是企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企业获得生命力的保障。
(本文根据《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12月刊《生命管理:理论溯源、特征及策略》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