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随性消费



    消费者想要再次恢复消费信心,帮帮他们!

  人们已经厌倦了那种消费时缩手缩脚的心态。市场观察家现在使用的一个术语是“节俭疲劳”(Frugality Fatigue),意思是在困境之中抑制住购买渴望的消费者,想再次消费。显然,一些消费者仍然不太有信心恢复以前大手大脚的购物习惯。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恢复购物习惯却是兴致勃勃。

  很多迹象表明了消费复苏的趋势。谨慎思考之后再购买的情况有所减少;知名品牌和不打折时装的销售情况更加喜人;高端个人护理用品销量上升;人们外出就餐的频率更加频繁,而且一旦外出就餐,选择的是那些高价位的餐馆。餐桌上,人们又像以前那样,点上开胃菜和饭后甜点等,花费高于预算的情况又回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计划把自己的税金退款花掉,而不是用它们偿还债务。

 消费者行为:随性消费
  正如我们一直劝告的,在经济形势再度回暖时,人们表现出“新式正常性节俭”(new normal of frugality)。但随着经济表现出再度增长的复苏能力,消费者会消费得更多。

  这种情况是可以预见的。比如美国人。美国人是消费者而不是储蓄者。如果让美国人节俭,那简直是一个神话。美国人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消费,这就是美国人的特点。但其他发达国家则不是这样。比如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他们是储蓄者而不是消费者。学者谢尔顿·加龙(Sheldon Garon)最新撰写的经济史表明,这种国籍消费区别根植于19世纪,当时各国的道德劝说、政治和慈善机构有着显著的差异。

  当时人们如果没有现金或信用卡,那么就不能消费,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但是在美国,一旦人们感觉又富裕了,那么他们就开始消费。加龙明确指出:这就是文化。

  一旦富裕起来,人们不会节俭,这不仅是因为文化和历史。美国消费者传统的消费乐趣也帮助解释了一点,为什么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助于创新的好市场。因为消费者一直有购买新产品的需求。

  在消费和储蓄上,美国人的消费相对优先级表明,地域人群情况不一定总是决定一切。欧洲人相对而言年龄更大,因此本来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储蓄者;而美国人相对年龄较小,本应该是储蓄者而非消费者。文化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其影响力甚至大于消费动机和消费倡导。虽然欧洲人有较强的政府福利保障但却更偏向于储蓄,而美国人的政府福利保障较弱却消费得更多。

  最近美国家庭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因此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再次发挥作用。在经济衰退时期,个人储蓄率飙升,但是现在已经下降到21世纪初的正常水平。未来储蓄率也不会再继续上升。

  作为品牌营销者关键是要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否则将错失让企业重新获得增长的机会。当营销者做好准备时,他们懂得营销信息传播的重点不是“杯子里只有半杯水”,而是“杯子里还有半杯水”。

  在今天动荡的市场上,什么样的市场发展前景都不是必然的。但是有一点,随着不稳定性和困难度减弱,消费者正重新义无反顾地再度消费。品牌营销者在抓住机会的同时,还要记住一点:消费者希望再度恢复消费信心。请帮助他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152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消费者研究:品牌溢价消费行为

  中国消费者研究:品牌溢价消费行为  为什么人们原因花高价买同样功能的名牌?每次溢价消费行为都有一个理由。创业者必须用一句话找到这个根本理由,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  品牌经理要想紧跟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

消费者行为分析_刘旭峰 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

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目的:目前在我国高度竞争的西饼生产销售业内,以生产为中心的量产时代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行销时代”,为了达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目标,首先必须对消费者,客户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行为心理分析目的如

引导消费者行为的方式 让消费创造幸福,让幸福引导消费

     消费与幸福本来是个紧密相连水涨船高与时俱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两个名词,消费是幸福的重要前提,幸福是消费的重要目的。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正比关系,是不需要说明的问题。但在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幸福却成为一种远离人们的奢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 美国消费行为的中国影响

     随着美国金融风暴的冲击、欧债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崛起,不得不承认,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让传统商家难以认识。经营者获得有关消费者的信息渠道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匪夷所思,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深

声明:《消费者行为:随性消费》为网友烟雨江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