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自从发布以来,就争议不断,最近搭上了联通的定制快车,更是激起无数的鲜花和酒瓶。有意思的是传统手机和互联网从业者的态度非常不同。
对于小米,传统手机行业可以用“羡慕、妒忌、恨”来概括:一是源于“苦大仇深”的硬件行业对互联网行业“讲故事、烧钱和上市发财”成功模式的妒忌;二是对小米手机过分高调炒作的反感,例如炒作泰国洪水影响供货和散热技术这类行内人一看就不靠谱的事;三是雷军对手机企业魅族长达三个月的“亲密接触”,也引起了大家的道德反感。另外,小米手机宣称的定位和销量,解决后续供应链管理、质量和售后等问题的能力,传统手机行业也表示怀疑。当然,不少人也坦承,小米手机的用户体验和流畅度的确不错。而且,作为一个新公司,第一台手机就能够做成这个水平,实属不易。事实上,就连华为这种以前只盯着苹果和三星的公司也开始关注小米,将其列入竞争产品来测试和研究。传闻华为一位高管感叹说,“华为终端部门的人都太老实,就是缺少雷军这样的‘大忽悠’”。
而对于小米手机,互联网行业的人看法则正面得多。一些朋友认为,技术门槛和供应链管理等问题,并没有传统手机行业的人说得那么玄乎,正因为目前国产手机做得不怎么样,才让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忍不住想插手。他们认为,小米所谓“发烧友的定位、供应链和售后问题”等只不过是雷军误导大家的结果,小米手机学习苹果软硬件一体化的策略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而且,由于小米最近又有新融资,只要不犯大错误和管理好现金流,未来只有中兴和华为可以阻挡小米了。但同时他们却认为,小米绑上联通,并非是一件好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说明小米仍然需要依赖运营商。而且,小米的米聊目前基本上被腾讯微信打败,因此小米在营销上依靠电子商务和商业模式上依靠软件应用的模式创新道路并没有完全走通,长期能否成功还需观察。
不过,小米手机的出现,确实代表互联网引发产业跨界和变革的开始。互联网伴随着半导体软硬件技术进步所引发的浪潮,正从PC产业席卷到手机、平板数码和电视领域,涉及产品和技术开发、商业和营销模式等方方面面。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和电商对营销模式的改变。传统手机的营销渠道,是通过电视广告轰炸和地面营销渠道的层层加价,其营销成本已经让大家不堪重负。例如,一部成本在500元左右的中低端智能机,由于广告、店租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代理商和零售店的加价分别为300元和500元左右,最终零售价达1500元左右,几乎是成本的3倍。事实上,这些渠道只是承担产品的展示和宣传、物流和售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日渐成熟的低成本电商渠道替代,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小米节省了行业最重负的广告和渠道成本,高性价比立显,因此迅速上位。当然,随着未来小米手机销量的扩大,需借助传统渠道,传统手机企业的觉醒和渠道转型以及运营商渠道越来越强势,未来运营商+电商渠道+传统渠道的整合营销推广能力将是大家竞争的关键,竞争才刚开始。
其次,包括小米在内仍没走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谷歌加上产业链上各方的力量,使得Android生态体系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上迅速接近苹果,但问题是,除了谷歌和硬件厂商外,Android生态体系中还没有人找到新的盈利模式。除游戏和视频等少数应用拥有比较成熟的盈利方法外,大多数软件和应用开发商发现很难持续保持差异化和盈利,而且根本绕不开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传统互联网巨头。比较现实的路径是迅速烧出用户数量然后卖掉,这说到底是一种资本游戏,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对于小米来说,自己占领终端,模仿苹果做软硬件一体化几乎是唯一的道路。除小米外,HTC、天宇、Dell、新浪微博、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硬件和互联网企业也进行了深浅不一的合作,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软硬件和互联网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和跨界现象越来越多。另外,除了他们外,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可能后发制人,成为真正的操盘者,例如亚马逊最近一推出就热卖的Kindle fire。
总之,小米的初步成功,预示着跨界变革已开始。事实上小米的豪华团队就来自MOTO手机、微软MSN部门和电商等多个领域,而目前几乎大型的手机、电视和平板数码等企业都成立了互联网部门。创维电视一位高管表示,“互联网企业是先有商业模式然后想办法烧用户,空手套白狼,而我们是守着终端和用户,不知道如何赚钱”。
一场混战已经开始,谁将能够笑到最后?答案是谁拥有新时代的成功基因。但问题是,新时代的成功基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