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帝王术》 第一章 完美使用者——唐太宗李世民 第二节 识才
在古代,很多思想、技术、经验等,由于阶级、时间等的局限性,都存在不足之处。但也有一些“放之四海皆准”,唐太宗李世民的“术”就是如此,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其人才观在21世纪仍用得上。8226;重用魏徴李世民与魏徵的君臣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被很多后来的帝王效仿,但终究是“东施效颦”,无一学到精髓。现在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乾隆、和珅、纪晓岚的故事,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存在,仅是戏说而已,是民间老百姓的美好想法。作为君王,李世民对魏徵赏识但不宠爱、威慑但有点儿害怕,说多了烦,没有了又想,是一种恨、敬、爱、怕、烦、想等叠加的感觉。为什么恨呢?史料记载,魏徵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权”之劲敌——大哥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徵也毫不含糊,多次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幸亏李世民“线人”较多,再加上李建成的犹豫不决,李世民总能化险为夷。由此,李世民十分痛恨魏徵,暗自盘算日后一定要除去魏徵。“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势力瓦解,余党人人自危。很多人都立即转向托关系、找门路向李世民示好。这些人的很多话语现在仍广为流传,比如说,“这事儿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当时我也没办法,都是被逼的”、“都是×××的错”、“×××最坏了,都是他干的”。当时,李世民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趼,烦得要命。突然有一天想起来:“对了,魏徵这小子呢,看他说啥,得好好收拾他,不能便宜了他。”盘问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说魏徵在家等死呢,谁都没找。这把李世民气得:“好啊,你想一死了事,没那么简单。我得先羞辱他一番,之后再想办法好好折磨他。”于是,差人把魏徵押上来。
正在李世民迫不及待要见这个丧家之犬时,魏徵被带了上来,其实李世民的属下早就控制了魏徵,防止他出国外逃。魏徵昂然而立,注视着李世民,没说什么,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样子。李世民心想:“行啊,老小子,还有点儿骨气。”“魏徵,你知罪吗,为什么老是跟我作对?”魏徵很淡定:“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儿,可惜你大哥太优柔寡断,要不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就这一句话,把李世民噎住了,突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审问了。这些天,听的尽是些服软求饶的话,有点儿不习惯。思索片刻,李世民接着说:“魏徵,你知道我会怎么对待你吗?”魏徵笑了一下:“如果你聪明,就不该杀这些余党。” “我问的是你,不要说别人。”“我无所谓,杀了,也不会有人议论你残暴。”李世民又是一停顿:“好了,把他押下去。好吃好喝照顾着,不能这么轻易把他杀了。”左右人员狠狠地推着魏徵下去了:“老小子,你还嘴硬。”其实,李世民对魏徵的态度,已经由恨转为敬佩。两天后,李世民公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消息,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而且是皇帝身边的人。虽无实权,但无人敢小觑。魏徵也是很意外,瞬间明白了李建成是不可能赢的,自己站错了队伍,遂发誓要好好辅佐李世民。此后,魏徵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官职也一升再升,李世民也越来越喜爱魏徵。随着政局的稳定,李世民也想放松放松。有一次,弄了一只小鸟玩,正高兴的时候,魏徵来了。李世民想都没想,就把小鸟藏在了袖袍中。等二人谈论完事情,魏徵走了后,李世民这才发现,小鸟已经死掉了。李世民很奇怪:“我为什么这么做啊?我是皇帝啊!难道我怕魏徵?不,我是在给他面子。”再后来,李世民开始渐渐烦魏徵。“每次争论,总是他有理,而且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据史料记载,至少有两次,唐太宗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决定要杀掉魏徵。公元643年,魏徵病逝。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第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虽获得胜利,但唐军也伤亡惨重,且效果不佳。李世民又不禁想起魏徵,十分感叹地说:“假如魏徵在世,一定不会让我有这番举动。”点评:李世民不杀魏徵,一方面是爱才;另一方面也是要竖起一面旗。让众臣子知道,皇帝是个明白人,要想上位,必须有真才实学。之后,李世民对魏徵的不断重用以及对魏徵死后的怀念,都体现了李世民的用“术”理念。8226;赐绢警人以礼贪污腐败,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面临的问题。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官员却很少有腐败现象,这显然与李世民的驭臣之道有关。从贪污腐败的对象来看,开国功臣们进行贪污腐败的可能性最大。一方面,他们居功自傲。另一方面,缺乏监管。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小贪小污无所谓,毕竟人家立了那么多功劳。如果既是开国功臣,又是皇亲国戚,那就更加无法无天了。唐太宗李世民恰好有这么一个亲戚,长孙皇后的族叔——开国功臣长孙顺德。长孙顺德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他的奴仆们干了件大事,联合起来偷盗宫中的财宝。他本来是准备处理这些奴仆的,但好于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另外,又收受了这些奴仆的贿赂,基本把偷的东西都给他了。所以,他就把这个事情压了下来,放过了这几个人。但宫中被盗是件大事,李世民盛怒,查来查去就查到了长孙顺德。没人再敢查了。一般情况下,也就到此为止了,顶多找人跟他谈谈,把东西还回来就算了,或者,搞一个什么“记过”、“察看”之类不痛不痒的惩罚。李世民了解情况后,认为不能开这个头。如果对长孙顺德处理不好,其他大臣必定会效仿,将难以管理群臣。但长孙顺德的身份、功绩,让他很为难。想了三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召集群臣开会。群臣说什么的都有,会议现场比较民主。李世民看这些人吵得差不多了,开始发言:“顺德是我亲戚,论辈分还是我叔叔,论功劳是开国元勋。他如果想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他,你们也一样!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真的很伤心。处理他是一定的了,就看怎么处理了。散会吧。”第二天,李世民在宫殿之上,当众赐给长孙顺德几十匹丝绢。群臣很奇怪,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助理)胡演发问:“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李世民回答说:“人是有礼义廉耻、自知之明的,给他这点绢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他仍然不觉羞愧,那就像禽兽一样了。对待禽兽,普通的处罚手段是没有用的。”此事,长孙顺德羞愧万分,众大臣也深有感触。点评:李世民此举有杀鸡儆猴的味道,亮点之处在于他未杀鸡,但同样取得了儆猴的作用,而且效果很好。不过,据说长孙顺德后来改了,做了几年好官。但最终又犯案了,被撤职除名。这说明,“术驭臣”不是一天两天之事,一件事情不足以改变一个人。8226;房谋杜断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用人政策深受各界欢迎,能人辈出。如何驾驭这些能人,关系到大唐王朝的可持续发展。“房谋杜断”堪称当时最成功的案例,是继管仲与鲍叔牙之后,又一对令世人称颂的“黄金搭档”。房谋杜断,实际上说的是两位权臣房玄龄(578—648年)与杜如晦(585—630年)的故事。二人合作主要是在唐朝初年的一段时间,前前后后有十二三年的时间。房玄龄这个人主意比较多,每次高层领导开会讨论的时候,他总是能提出很多建议,供李世民及在座人员选择。而杜如晦则善于选择哪个主意好,准确分析出每个建议的后果,并确定最好的实施方案。李世民很好地利用了这两个人的长处,为己服务。论才能,杜如晦更胜一筹。这一点,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可以看出。杜如晦名列第三,高于魏徵(第四)和房玄龄(第五)。但杜如晦的伯乐却是房玄龄,正是房玄龄的建议,李世民才重用了杜如晦。二人共同策划并实施成功的经典案例有讨伐薛举、征讨刘武周、计破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军、平定刘黑闼以及玄武门之变等。房谋杜断能如此成功,与李世民本人的极力推崇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到了他们这个级别的官员,相互配合默契实属罕见。李世民希望群臣能以二人为楷模,相互合作,不争风吃醋。另外,李世民用人之长的特点并非只有房谋杜断一例,像在从谏方面重用魏徵、王珪、褚遂良等人,军事方面则有李靖、李勣等人,政务方面有高士廉、温彦博等人。他的亲戚长孙无忌、长孙顺德等也得到重用。点评:“房谋杜断”体现了专业化用人、鼓励和培养下属的专业特长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这种方法极为普遍。另外,“房谋杜断”还体现了“团队大于个人”的用人思想,是古代“学习型组织”的代表。
更多阅读
力压王菲那英杨钰莹《年代秀》复出很成功 王菲和那英谁厉害
2012年的春节之际,娱乐圈又刮起了一股天后“复出潮”。比如天后王菲借助湖南卫视的春晚舞台演唱自己的新歌《愿》,比如天后那英借助江苏卫视的春晚舞台与孙楠倾情演绎老歌对唱……甚至连已经沉寂了十余年的甜歌天后杨钰莹,也借助深圳
韩国历史造假 之 独眼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中箭问题全调查 渊盖 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韩国历史造假】之 独眼皇帝李世民唐太宗中箭问题全调查渊盖苏文上映以来,好像抛给中国一枚重磅炸弹,该剧引进后网络即炸开了锅。在剧中,唐太宗亲征高丽打下的安市之战被韩剧描述成了被高句丽将领渊盖苏文夜袭唐营,,被射出一只冷箭直插
杨朔散文《茶花赋》 杨朔散文诗集读后感
《茶花赋》 杨朔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李世民百科名片 唐太宗画像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
我看杨幂参加《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李易峰杨幂
我看杨幂参加《快乐大本营》这事发生在上个星期了,今天才写,为时不晚吧? 前几天看了一博友写杨幂参加《快乐大本营》,然后许多人对杨幂在节目里的表现不怎么满意,还招来骂声??当时听了还挺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