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与健康



   最近,笔者去清华园拜会了王占生教授。交谈中,笔者向王教授提出了一些关于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与健康的问题(近期读者提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王教授讲:人们比较关心的是致病微生物的问题。目前,自来水的氯消毒,可以基本保证了自来水的微生物安全。但是,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耐氯的微生物,包括两虫问题,这是需要重视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新修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特别指出:“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后果使对其控制总是最重要的,决不允许让步。”王教授最后说:“ 你们可以发表一些相关的文章,普及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饮水安全的重视。”为此笔者编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饮水与健康的认识有所帮助。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注水质,关注饮水与健康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调查发现,未受污染的水体一般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而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各种病原体,随含有人畜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污水进入水体,最终导致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我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展迅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目前,在我国的600多座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能力,大量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含有人畜排泄物的生活污水,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源,直接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仍是我国最大的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介水传染病依然是危害当地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解决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是我国给水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其《饮用水水质准则》中 指出:“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后果使对其控制总是最重要的,绝不允许让步”。


  人类对饮用水中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认识,最早就是从致病细菌开始的。基于这一认识,人类对饮用水采取了许多的过滤消毒等手段,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在很多国家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尽管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介水传染病还是受关注的重点之一。直到上世纪末仍有介水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发生。霍乱弧菌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霍乱是最早发现的介水传性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症已显著减少。而由EI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EI tor型霍乱弧菌因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需求甚低,而能在水环境存活较长时间。


  霍乱 早在古代社会就已有发生。在西方国家,18世纪比较普遍,直到19世纪中期,在欧洲、美国,仍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霍乱的流行。在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和历史文献中都有对霍乱病的记载。现在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有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先进的给水处理技术,霍乱在很多国家(发达国家)已基本不再发生了。然而在那些不能提供足够清洁饮用水和没有足够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国家,霍乱还在不断发生。


  1961年世界范围的霍乱流行,首先从印度尼西亚开始,很快就传播到东亚。然后于1963年传播到孟加拉。1964年传到印度、前苏联。1965年、1966年传到伊朗、伊拉克。1970年到西非。霍乱流行速度之快,面积之广,是当时人们始料不及的。1991年1月霍乱开始在赤道附近的拉丁美洲大暴发,一年内就从一个国家蔓延到10多个国家。有130万人生病,近1.2万人死亡。同时期的美国也有60多起霍乱发生。其中大部分是在他国旅游时所感染。研究其原因时认为,可能是担心饮用水氯消毒产生的副产物的危害,而减少了氯的用量,甚至不用氯消毒所致。自来水加氯消毒是杀灭霍乱病菌最有效的手段。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的自来水厂,都能严格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霍乱等介水传染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在此必须提醒前往仍受霍乱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回国后,有腹泻病症者应即刻去医院检查,并通报当地有关疾病预防部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污染的不断加重,水体中不断出现新的病原微生物。而抗氯型的病原微生物,如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的出现也使人们对传统的氯消毒工艺产生了质疑,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是目前世界水处理界非常关注和研究最多的病原微生物。在我国近几年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对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隐孢子虫 是水源中普遍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它是一种肠道原虫,由其卵囊感染而得隐孢子虫病。卵囊呈圆形,直径1~4μm,体积非常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经调查研究证实,隐孢子虫的感染是由饮用水引起的。此病主要症状是:身体疼痛、腹涨、排气、呕吐、低烧,和严重脱水性腹泻。病程长短不一,身体健康者一般持续发病10~20天左右,然后恢复正常,也有持续腹泻几个月的,但通常无别的症状。身体状态差,免疫系统受损者感染后,由急性发作转向慢性,而且反复发作,至长期腹泻,不能恢复正常。给身体和生活带来极大伤害。


  迄今世界上已有6大洲74个国家,至少300个地区都发现隐孢子虫病。在欧洲的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检出率为1%~2%,北美洲为0.6%~4.3%,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中南美洲为3%~4%,最高可达10%,在美国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自来水中均含有少量的隐孢子虫,而且目前至少有6起被证实由饮用水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最为严重的是,1993年4月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市供水中含有隐孢子虫,导致150万人受到感染,40多万人生病,4400多人住院治疗,有近百人死亡。该事件在美国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震撼。我国于1987年在南京首次发现了人体隐孢子虫病例。随后又有一些病例的报导。目前在澳门,珠海,上海等地开始检查隐孢子虫的情况。由于我国医院对一般的腹泻病人的粪便检验时,不检验隐孢子虫,因此感染病例的资料较少。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因其卵囊有坚硬的外壳,因此抗生素也不能进入其体内将其杀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的加氯消毒,不能有效的杀死隐孢子虫。也就是说为了防治隐孢子虫感染,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手段去除饮用水中的隐孢子虫。(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已将两虫列为检验项目)。


  贾第鞭毛虫  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名称为“兰伯氏贾第鞭毛虫,简称为贾第鞭毛虫。”该虫长约9.5μm~21μm,宽5μm~15μm,厚2μm~4μm。它有4对鞭毛,按其位置分别为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一对,依靠鞭毛的摆动,可活泼运动。贾第鞭毛虫有一层外壳,由于外壳的保护它可以在体外存活很长时间,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氯性。在水环境中可以存活10天,在氯化消毒的水中可存活2~3天。贾第虫病与隐孢子虫病一样,都是由饮用水引起的腹泻疾病。它可寄生在人体小肠、胆囊,和十二指肠中,感染可引起腹痛、腹泻、排气等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7~10天,很少有发展成慢性病,与隐孢子虫不同的是贾第虫可以被抗生素灭活。贾第虫病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存在,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是占传染病发病率20%的高发病率传染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感染者为2.5亿人。在我国贾第虫的分布也很广。发病率在10%~20%之间,儿童感染高于成人。而近十多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又被称为“旅游者腹泻”症。


  贾第虫病在美国也是由饮用水传播而引起腹泻的常见病。自1965年以来共暴发过80多起,患病人数超过2万人,占所有上报到国家疾病防治中心并明确知道发病原因的腹泻总数的2/3。据1991年3月至1993年4月的调查,美国262个原水水样中有118个水样有贾第鞭毛虫,有135个水样有隐孢子虫,同时调查了260个自来水出厂水水样,发现12个水样有贾第鞭毛虫,35个水样有隐孢子虫。美国政府曾要求发病率高的地区老人、儿童饮用烧开的水,以预防贾第鞭毛虫的感染。


  目前两虫问题以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我国应快速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努力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清洁,研究和提高自来水微生物污染的处理工艺和设备,以保证人们的饮水安全,身体健康。


  相关链接


  1.贾第鞭毛虫


  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是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的有鞭毛的原生动物。这些鞭毛虫的生活史可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有繁殖能力的滋养体阶段,另一是有环境抗性的包囊阶段。一旦包囊被易感宿主摄取,包囊在胃酸和酶或其他未确定的消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脱囊。脱囊后,形成的滋养体离开囊壁,快速进行二元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代滋养体,这两个子代滋养体是两边对称的,形状由椭圆形变为梨形。它们的前端钝圆包含两个核,后端尖细,背面隆起,腹面包含吸盘可凭此吸附在肠道表面。每个滋养体有两条细长的中轴或轴柱,四对鞭毛,以及一对副基体。滋养体长约9μm~21μm,宽5μm ~15μm,厚24μm。


  包囊存活的时间依赖于温度。当悬浮于低于10℃的水中时,肠贾第鞭毛虫的包囊至少可存活77d。在55℃下5min则失去活力。将水温升至沸点则水中包囊失活。


  贾第虫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据报道包括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的超过40个种类的动物体内均发现贾第虫。然而,贾第虫病是否是人畜共患病尚有争议。目前,已证实的传播途径包括饮用水、娱乐用水、食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2.隐孢子虫


 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与健康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是寄生于很多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胃肠道和呼吸道细胞内的球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已知有六个种,分别是感染哺乳动物的小隐孢子虫(C.parvum)和小鼠隐孢子虫(C.muris),感染鸟类的C-bai-leyi和C.melea gridis,以及分别感染爬行类和鱼类的C.serpentis和C-nasorum。小隐孢子虫是引发人类和家畜临床疾病的主要种类。像阿米巴(E.histolytic)和肠贾第虫(G.intestinalis)一样,隐孢子虫的感染也是由于摄入了其感染阶段——软囊(oocyst)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也可发生,与贾第虫一样水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在世界范围的调查中,有26个国家发现免疫能力健全的人群中存在隐孢子虫感染,发达国家报道的流行率为0.6%~20%,而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率为4%~20%。儿童中的感染比成人常见。目前,还没有有效药物治疗隐孢子虫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2986.html

更多阅读

标准的合页规格与尺寸 合页规格尺寸图示

  在装修过程中,总会使用使用到五金件,那么小巧的的五金件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合页就是五金件之一,一般常见于门和窗的使用上。小小的合页承载着整个生活关键,不可小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标准的合页规格与尺寸是多少。  什

体育与健康课投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投掷实心球

一、指导思想:在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教材实施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由教学传授者转变为引领者。在教学中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

转 烧烤、腌制和隔夜食物的化学与健康问题 烧烤羊肉腌制方法

烧烤、腌制和隔夜食物的化学与健康问题李瑞金,董川(山西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太原, 030006)摘要:本文从化学角度分析烧烤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和杂环胺、腌制食品中形成亚硝胺、隔夜食物中形成亚硝酸盐的机理,从化学与毒理学角度探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第一部分 前 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

声明:《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与健康》为网友微笑小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