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on这周参加了几次聚会。作为一名微博控,微博为他贡献了不少谈资,不过并非每次交谈都令人愉快。
一次,Hanson说起了那个广为传播的普通青年和文艺青年的段子,在座各位无不心领神会地微笑。之后,在那场名动京城的大雾中,他和朋友们就PM2.5标准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接下来,他终于和某个暗恋已久的女孩见面,鉴于对方“爱好文学”,Hanson精心准备背诵了一份在微博上看来的“心灵鸡汤”,据说是张爱玲的名言。带着古怪表情的女孩子终于忍无可忍:这已经是第N次垃圾语录们傍上张爱玲了。
张爱玲们,有多少语录假汝之名!Hanson的悲催经历告诉我们:我们试图表现自己的聪明,却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信息的流动更简单了,知识的获取却没有因此变得更为容易。
Hanson和朋友们的谈话,是社会化媒体上的公共信息进入个人传播领域之后的典型场景。个人在微博上订阅的信息千差万别,不过笑话、各种八卦、社会公共事务与心灵鸡汤式的语录,依然是微博中十分高产的信息类型,也是各种微博商业账号竞争的“红海”——这多少表明了人们对此类信息的偏好。它们易于理解,便于传播,与个体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容易引起共鸣(当然也有可能引来话语“群殴”)。
其中,语录类信息,常常被穿上知识的外衣,但也因此更加考验人们对于信息筛选的态度与能力: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判断这些信息的真伪,以及我们是否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验证他们。
过去一年,人们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中的活动,暴露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人们可能更聪明,也可能变得更无知。
聪明的可能
如果将判断力视为衡量人们是否聪明的维度之一,那么过去一年中,中国式微博的传播,正在强化这一维度的影响力。信息资料的充分占有、信息的快速流动以及更大范围的共享,大幅提升人们的判断力。
人们针对“7.23动车事故”所进行的微博直播,充分显示了信息流动的张力,一些从未在公共传播平台上出现的信息被迅速生产出来,迅速传播并被深度解析,涉及的传播个体也十分广泛:当事人、涉事部门或机构、目击者、旁观者、意见领袖、媒体社会化媒体上的公共信息,显示出其自动自发的强大组织力。
时间回到今年7月23日,20点38分,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D3115次列车追尾。4分钟后,网络ID“袁小芫”发出了关于这起事故的第一条微博。她是D301次列车上的乘客,这条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
"7.23"动车事件
从当晚开始,身在事故现场的一些微博用户陆续更新各种发自现场的图文信息,手机成为传播终端,微博成为传播平台。经由各个传播节点,自媒体与公共媒体的双向传播流迅速形成。“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相关信息很快呈现在全国受众面前。
信息的流动与共享只是开始,“技术帝”们轮番上阵,逐渐填平公共信息与普通受众之间长期存在的、漫长的信息沟壑。铁路部门员工成为“深喉”,从技术、调度、运营等角度进行分析,蹲点拍摄的摄影爱好者列出了后续救援和处理工序的时间轴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不断去伪存真,完成自我信息净化,也丰富了很多围观者的知识类别。如何在铁路突发事故中求生或救助他人、应当追偿哪些权益对于这个与民生高度相关的部门,很多人不再一无所知。
并非极端事件才能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比过去更有判断力。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知识管理的工具。微博上的关注分组,相当于基于不同POI(兴趣点)的RSS订阅。一些人通过分组信息,获取行业动态或业界领袖的观点,并由此调整自己的创业或工作规划。社会化媒体上的各类应用也不乏知识管理的功能。Joe在电商行业工作,他经常从微博上下载各类图表和报告,为此他专门建立了一个微博信息库,以存放各类信息,以便后期加工与深度阅读。
一些迹象表明,人们甚至不需要对事件本身有多“聪明”的判断力,只要找到合适的工具,也可能达到“聪明”的结果。马栏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福礼之前不知道微博是什么东西,也不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就成了的。他只是想为村里滞销的土豆找门路,一位网站编辑自发地帮他维护村里的官方微博,5000吨土豆很快就卖了出去。
技术可能使人们更为聪明。然而人们的时间总量是有限的,碎片化阅读正逐步挤占人们过去完整的学习时间,信息达人的幻象也无法阻止人们走向浅薄的真相——如果人们对此缺乏警惕的话。
无知的陷阱
大多数人知道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不过他们一定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信息吗?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总量正在不断增加,笑话、语录等商业草根账号的盛行却表明,人们摄入的信息正加速浅薄化。
一直长期盘踞在新浪微博草根账号排行榜第一位的“冷笑话精选”,背后的操盘者是伊光旭。新浪微博刚开始内测的时候,他就注意到其中的商机,“我考虑的是怎么赚钱。”伊光旭坦言。信息如何赚钱?通过发布人们感兴趣的吸引眼球,继而获得广告主们的青睐,这已经成为商业草根账号的盈利方式。
伊光旭最初注册了一百多个账号,其中不少与冷笑话相关。如今商业草根账号也进入细分阶段,以ID“酒红冰蓝”闻名的肖俊丽,则控制了新浪微博大部分以爱情、街拍、星座、语录等为主要卖点的账号,并通过各个大号之间的相互转发,提升其微博的转发量与评论数,这两大指标和粉丝数一起,共同影响其广告微博的议价能力。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新浪微博“热门转发”榜长期被商业草根账号攻陷,各类广告、语录等微博成为“热门”信息。
“转发”本是一种传播态度,是传播者兴趣点与立场的体现,然而微博时代的议程设置正在扭曲“转发”的初衷。它创设了诸多基于商业目的的社会热点事件,与实际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十分迥异,甚至可能完全背离。一些社会化媒体新人,常常将所谓公共场域的热点默认为现实生活的热点,从而背离现有的生活轨道。
即便如此,去伪存真的能力依然可以在人们与各类虚假信息的斗智斗勇中锻造出来,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面对越来越纷繁的信息,人们开始变得懒于思考。
今年3月,日本福岛外海发生大地震。在核泄漏的预警发出之后,微博上开始冒出各种关于防辐射的消息,不少带“V”认证的意见领袖,在未经考证的情况下,也转发了吃碘片和多吃食盐以防辐射之类的内容。“抢盐大战”旋即爆发,一些县级城市的超市食盐被抢购一空,北京不少超市的食盐也被抢断了货。
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试图让人们回归冷静。它们通过果壳网和其旗下的“谣言粉碎机”微博账号,发布了多条辟谣消息,然而其传播远远不能与谣言传播的速度相比。旁观成为一种稀缺姿态,人们的沉思能力和智慧正在面临被挤占被削弱的危险,这加剧了他们沦为“乌合之众”的可能性。
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和社会化媒体平台降低了信息流动的门槛,人们转发与评论活动更为随意,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为碎片化与随机,这削弱了人们对信息真伪的警觉。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点击,都将可能瓦解人们的注意力。连续的、走向纵深的思考成为一种奢侈的活动。
更多索取伴随着更多牺牲,这是信息守恒定律的必然结局。一些人正在试图远离微博。“我觉得上面已经没有太多可看的了。”不止一位曾经的微博控表示,“我更愿意花时间去看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信息本身不再稀缺,稀缺的是人们思考的时间。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的断言正在发生。“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