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求职宝典 《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1)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四年光阴转瞬即逝,宁静的校园在照片中即将定格为美好的回忆。校园内外,就业决战的号角已吹响,一场激烈的“战斗”摆在眼前—— 昔日的同窗今朝成为求职战场上的竞争对手,而你如同四年前高考时一样,已做好了准备,只等放手一搏。

即将面对就业的你,也许在心中早已勾画好了未来。然而,你可否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将要面临的又是何等严峻的求职考验呢?你又该怎样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成功跨越就业难关?

就业难并非危言耸听,有数字为凭,如表1-1所示。

表1-1 2003—2010年我国高校生毕业时就业情况统计

年份 毕业生人数

/万人 就业人数

/万人 未就业人数

/万人 截止日期 数 据 来 源

2003 213 149.0 64.0 9月1日 《中国青年报》2006年

12月18日第7版

2004 280 204.0 76.0 9月1日 

2005 338 245.0 93.0 9月1日 

2006 413 297.0 116.0 9月1日 《中国教育报》2006年

11月21日第1版

2007 495 351.0 144.0 9月1日 《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月26日第1版

2008 559 约459.0 近100.0 — 《新京报》2009年

1月21日第A19版

2009 611 415.0 196.0 7月1日 人民网,2009年7月8日

2010 630 455.6 174.4 7月1日 新华网,2010年7月21日

据教育部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29万人,在2010—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2010年则增至630万人,是本世纪初毕业生规模的6倍。在2011年初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人保部门表示,力争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但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层次和毕业生群体庞大的现实,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在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的同时,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正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的现实表现。即使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仍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现实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专业和一些特殊群体是就业的难点。

据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以此数据推算,201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依然超过600万。结合麦可思2011年最新完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总体就业率为89.6%,根据教育部公布的630万201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推算,这就意味着2010年有65.5万大学毕业生在半年后仍然不能顺利就业,其中还有42.2万人继续在就业的战场上厮杀、争夺工作机会,因此2011年求职的大学生实际超过了700万人!

 金融求职宝典 《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1)
1/7 000 000!面对这令人瞠目的数字,即将作为那700万人之一的求职者,你是满怀信心,还是心存胆怯?

你也许更应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经做好了求职的准备?我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和职业目标?

这里,建议大家通过下面的小测试来评估一下自己目前的求职者段位。为了使你的回答更真实,请在看到问题后遵从自己的第一反应尽快作答,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回答完毕后,计算总分并对照分析找到自己所处的“求职段位”。

测试:你是第几段位的求职高手?

1. 是否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2. 是否使用过职业测评或未来希望借助职业测评来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

3. 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

4. 对于你已经锁定的职业目标,你是否了解它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任职资格和兴趣以及自身的性格?(如果上一题选择“否”,请跳过此题)

5. 是否清楚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

6. 是否清楚自己希望就职的工作单位所属的企业类型(国企、民营外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

7. 你是否准备在毕业6个月以前就开始求职?

8. 你是否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求职帮助?如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辅导求职策略、辅导面试技巧、辅导简历写作等(就业心理辅导课程除外)。

9. 你了解招聘信息的渠道是否超过3个以上?

10. 求职前你是否有过与专业有关或无关的实习经历?

测试分析:你的“求职段位”

61516; 求职门外汉(0~3分):你的情况已经很危险,甚至连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哪里都不清楚,尚未做好准备的你又怎能天真地期待那11%的失业率不落在自己头上呢?

61516; 求职菜鸟(4~7分):你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依然有些迷茫,求职准备也还不够充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得不为你捏一把汗。要想得到更多的机会、增加求职胜算,你还需要更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哦!

61514; 求职达人(8~10分):你似乎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了职业发展之路,准备充分的你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在等待机会了,你要做的只是在求职实战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对照上面的测试分析,现在的你正处于哪一个阶段呢?

或许我们曾经只是一味地抱怨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愤愤不平于企业以“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将我们挡在门外……但实际上“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求职绝不是从制作简历才开始的

小周是东北某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新招收的硕士毕业生,通过了淘汰率极高的公务员考试,刚刚被中国贸促会录取。他能在北京找到这样一份令人称羡的工作,足以成为许多同学眼中的就业成功者。

但没有一种成功是偶然的。是的,从读研究生的第一天起,小周就在分析自己性格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份求学与求职的详细计划。自认为性格内向的小周,却是一个非常有毅力、能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的人,他结合自己的行政管理专业,又辗转请教了几位已经毕业工作的师兄师姐,小周初步判定自己比较适合两种职业:高校行政管理者和公务员。

由于当年本科毕业时已经对求职难有了深刻体会,小周从上研究生之初就开始为两年后的求职实战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这期间,他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并且自学法律,考取了律师资格证。集中精力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之后,他在毕业半年前开始全力投入求职。

收到中国贸促会的面试通知,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在面试中虽然无法立即得到肯定的答复,但小周自我感觉发挥得很好。事实也的确如此,后来一位考官告诉小周,他对知识的把握和镇定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单位想要的人才。在十几名北京名牌高校学生中脱颖而出的小周,最终顺利地被中国贸促会录用。

小周的成功经验,不妨简单地归结为“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求职准备”;二者少其一,结果往往都会事与愿违。然而,成长中的弯路则更像是一面镜子。

盲目考研,你还是得面对就业

某科技大学电信系研究生小吴,本科毕业时曾在国内电信设备生产巨头华为有限公司应聘成功。当年小吴本科毕业时正值中国电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电信设备生产商的大幅扩展以及外资电信巨头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电信人才走俏;一些重点大学学生在毕业半年前基本就与用人单位签约了,名牌大学学生更是不在话下。然而,峰回路转,短短3年,当小吴研究生毕业时,再次去华为应聘,却遭到了拒绝。原因很简单,3年之后,随着电信市场的成熟以及高校的扩招,电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需求已大不如前。

无独有偶,南京某知名高校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小马,临近毕业,投出了大量的简历,等待了很久之后,终于接到南京市一所著名中学民办分校的通知,参加该校的语文课试讲。试讲的21位应聘者中有8位是研究生,其他均是本科学历,而该校只招收两名语文老师。招聘的结果却是与她前后场试讲的苏州大学本科生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而她则遭到了拒绝。

从这两个例子看来,继续深造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光辉的前程。其实是否选择读研究生,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规划,如果你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统计分析师,那么硕士研究生学历就是必须跨越的门槛;如果你的专业是物理学,而你也希望今后能够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那么少说也要攻读到博士学位,你所积累的学识和研究经历才能够让你走到科学的最前沿……如果你正计划考研,那么是否已经问过自己读研的动机?究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还是对“高学历好就业”心存幻想?

图1-1显示了根据麦可思公司2011年最新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揭示出选择读研究生的最主要的动机。

在上图中,我们发现有超过半数者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而读研的,还有超过一成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希望去更好的大学甚至是因为就业困难等动机而选择读研。

那么,以考研“曲线就业”的美梦是否真的可以如愿以偿呢?

实际上,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中国大学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4年后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6届硕士生也开始面临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3年而已。

图1-1 中国2010届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最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事实上,从调查报告中所不能反映出的一个读研学生的心理也许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求职,我害怕经受求职的挫折,更害怕社会的复杂,不如逃避这种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继续做我擅长的、已经做了很多年的事情—— 读书。

然而,正如上文中的例子,缺少职业规划而选择读研并不是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迟早要为自己或盲目、或逃避的选择而付出代价。

“先就业再择业”错在哪里?

谁说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职业方向的就业,面临的烦恼会更多。

艾玛大四求职时采取了“海投”的策略。广撒网还是有收获,在最后拿到的几份录用信中,艾玛挑选了一份市场营销的工作。吸引她的主要原因是这份工作的薪资待遇不错,而且还能留在北京。可是经过大半年的工作,艾玛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策划、产品推广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等因素使得性格文静内向的她时常感到有沉重的压力。

其实像艾玛这样的情况,看似是“择业”,但事实上,并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之上的,于是这种选择就变得盲目了。这其实不能称之为“择业”,她更像是在迷茫中“被选择”。而比这种“盲目”更糟糕的是“先就业再择业”。

杰克在毕业前期,一直是以“先择业”为指导方针的,但是因为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而他又缺乏择业的判断标准,同窗好友、至爱亲朋们七嘴八舌的“高见”搞得他一头雾水。临近毕业,眼看着同学们陆续找到了东家,而自己却高不成,低不就,面对父母期盼的眼光,杰克有点急了。这时,正巧有家国有企业对他颇有意向,抱着“先就业再说”的想法,杰克成了某国企市场开拓部的经理助理。但是在工作了1年以后,仍然觉得不适应,整天面对文件和会议,一点儿工作的激情都激发不起来,这时的杰克很后悔当初没有“先择业,再就业”。

显而易见如艾玛和杰克般,找到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无法激发工作的热情,于是得不到好的回报,这更易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快便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如果能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多一些了解,对职业多一些认识,或许我们就会对求职多一份把握和自信。明确的职业目标,具体的规划和求职准备,会帮助我们更快地走进属于自己的事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3527.html

更多阅读

拼人品抢流量 《职场就要拼人品》 (9)

《职场就要拼人品》 第一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 尊重自己,不能总靠模仿别人      刚开始做购物专家时,因为观摩的都是韩国的节目,根本听不懂。又没有可以借鉴的前辈,所以很紧张。后来,我索性想,模仿别人,做得再好,也

人品 职场 《职场就要拼人品》 (8)

《职场就要拼人品》 第一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 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路上扬的发展线路,一定是按照高低起伏的曲线的路线发展的,所以认定目标后,就要学会把经历的每一块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拼人品 《职场就要拼人品》 (7)

《职场就要拼人品》 第一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 你有多爱,就有多好运      很多人会发现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的运气特别好,根据我的发现,只要不是处于投机心理,而是认真对一件事情努力,好运都会慢慢跟过来。你有多爱

人到最后 拼的是人品 《职场就要拼人品》 (6)

《职场就要拼人品》 第一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 心灵富足,起步行走      购物专家是一个跟我很有缘分的职业。2005年,湖南卫视要打造全国第一个家庭电视购物频道,好友就推荐我去帮忙拍摄一个推广的宣传样片,没想

安徽移动拼人品抢流量 《职场就要拼人品》 (5)

《职场就要拼人品》 第一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 刘谦教会我:用心,才会有奇迹      从小就特别喜欢看《西游记》,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是我最想成为的角色,拔下一根毫毛就能随时变化,多神气啊!后来又迷上了《新白娘子

声明:《金融求职宝典 《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1)》为网友攻你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