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22)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二章 英镑为王 英国“金本位制”的确立

 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22)

     至少从13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初,欧洲采用的都是金银复本位制度,也就是将金银两种贵金属都当成货币。一般日常交易用的是银币,大额的现金支付则用金币。到了18世纪,任何英国或外国公民只要缴纳一定的铸币税,都可以将金银块送到英国铸币厂铸造成可以流通的硬币,这就是所谓的自由铸币。

然而,复本位制在最近的200年中,却逐渐被金本位制和纸币所替代。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由于“格雷欣法则”的作用,复本位制度非常不稳定。

“格雷欣法则”由英国金融家托马斯8226;格雷欣爵士于1559年提出。格雷欣是英国证券交易所创建者,还曾做过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改革货币制度的首席参谋。1559年,他根据对当时英国货币流通的考察,上奏女王,建议收回成色不足的劣币,以防止成色好的良币外流。他曾使用“劣币驱逐良币”一语,用以指因劣币与良币按面额等值使用,因此人们往往把良币贮藏起来或运往外国使用。这样就出现了市面上所流通的都是劣币,似乎把良币驱逐出流通领域的假象。

简单地说,“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银复本位制这样的典型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是主币,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亦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亦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例如,当国家规定1枚金币兑换15枚银币的法定比价,而市场价为1枚金币兑换16枚银币时,人们就会先按市场比价用1枚金币换16枚银币,然后按法定比价用15枚银币换1枚金币,结果就赚取1枚银币的套利利润。当人们用15枚金币按市场比价换取银币,然后再按法定比价换回金币时(不考虑兑换的交易费用),就会多得1枚金币,人们就会将多得的金币收藏,或熔化成金块,或输出国外。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流通中的价值含量相对高的金币越来越少,价值含量相对低的银币则充斥市场。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从历史上看,复本位制度却并非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难以持续。整个欧洲采用复本位制长达700多年。即便是英国,在采用金本位制之前一直都是复本位制。而法国在英国采用金本位制之后,一直保持金银复本位制,并坚持了75年,而英国的金本位制也不过持续了90多年。因此,当一个大国或多个大国都采用复本位制时,“格雷欣法则”并不能起作用。

英国人放弃复本位制,力挺金本位制的原因在于:复本位制难以操纵,英镑无法成为世界货币。到了19世纪,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鸦片贸易让中国上千年储存的白银和美洲生产的白银流向伦敦,还让英国人拥有了巨额黄金。英国人控制了全球黄金和白银市场,确立金本位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此前,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的英镑只是提取黄金或白银的凭据,现在英镑成为真正的法定货币。

1818年,罗斯柴尔德为普鲁士在伦敦、法兰克福、柏林、汉堡和阿姆斯特丹同时发行的国债,均采用英镑在伦敦支付利息。以后的很多年中,罗斯柴尔德为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发行的国债均采用英镑作为融资货币。这意味着英镑已经拥有了超过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英国人的金融霸权初现峥嵘。

到了1844年,当时的英国首相皮尔向议会提交了改进银行管理的《银行特许状法》,英国议会通过了这部19世纪金融史上最为重要的法案。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划分为一个发行部和一个银行部。发行部持有价值1 400万英镑的担保品,包括政府债券和金银贵金属。为了防止纸币的过度发行造成经济波动,银行券的发行必须有100%的国债或黄金储备,英镑完全成了黄金的价值符号和代用品。银行部则拥有一切不在公众手中的银行券。这些银行券加上日常使用所必需的少数铸币,形成银行部的准备金。同时,银行部拥有发行英镑的特权,到1928年,英格兰银行的银行部成为英镑发行的垄断机构。发行部以黄金交换公众手里的银行券并以银行券交换公众手里的黄金,同公众的其他交易则由银行部办理。

英格兰银行与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区别极大。后者是纯粹的存款银行,它开出的每一张汇票都是真实汇票。真实汇票是真实发生交易时签发的票据,它是存入银行的金银贵金属的凭据。真实汇票经过背书就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所谓背书,就是指票据的收款人或持有人在转让汇票时,在票据背面签名或书写文句的手续,票据的所有权由背书人转给被背书人。而英国人主要的流通工具并非金银或百分之百的金银凭据,而多是一种空头汇票。人们在一张流通的汇票到期以前又开出另一张代替它的汇票,这就是空头汇票。此时,汇票已无须真的来自实际的交易,更不需要兑换为金属货币。通过这种方法,银行券等信用货币就可以凭空地以汇票为基础而创造出来。

其实,英国的金本位制是对黄金的价值钉住,而非数量钉住。它从来不是由黄金数量来决定发行纸币多少的制度。这就好比美联储金库中的黄金,这些黄金只有5%是美国政府的,其余都是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黄金储备。20世纪大部分时间中,所谓各国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国际黄金转移无非是美联储金库中的一个房间转移到另外一个房间。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提供的信用,事实上有国家的信用作为后盾。金融家经营的是信用本身,而银行券不过是流通的信用符号。英格兰银行是用自己的银行券发放它的一切贷款的。即使在最普遍最强烈的不信任时期,银行券的信用仍然没有动摇。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种价值符合实际是以全国的信用作为其后盾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3647.html

更多阅读

世界金融五百年 pdf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3)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      表面上看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远比日本强大的国家。俄国自1861年农奴解放以后,经济与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881年到1

世界经济五百年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2)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左右日俄战争的国际金融资本      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不满。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屈辱。日军官兵义愤填

世界金融五百年txt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1)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甲午战争中的金融风云       甲午战争在日本称为日清战争。战前日本的军费预算为2.5亿日元,实际支出约2亿日元。其中公债达1.17亿日元,欧美金融家认购的达到967万英

世界金融五百年 pdf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40)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清朝:金融主导权的丧失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形成了强大的财阀集团,日本的重要产业,如钢铁、煤炭、水泥、金属、机械、造船和纺织等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日本早在187

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39)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日本财团的兴起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爆发,幕府军队被拥戴天皇的政府军队击败,幕府政权彻底瓦解,“倒幕派”胜利。同年,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一向遵从

声明:《世界金融五百年 mobi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22)》为网友冰蓝色的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