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方都市报》曾对东莞区域内的500名务工者进行过调查,发现有8%的受访者在找工作时强调看重“有无配套的娱乐生活”。对此,有专家分析说,“现在的年轻找工者存钱的少了,更愿意消费”。
另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坦言,大概1到2年就会换工作,一成受访者甚至不足三个月。专家说,“这有很多原因,最本质的就是他们流动频繁,用脚投票,没办法制约资本就只能换家企业”。
这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无数人力资源专家惊呼,现在的员工不好对付了。
虽然现在工作比过去难找,但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HR面对的也是一批可称之为“史上最难伺候的员工”,稍有不顺就甩手走人,哪管你是否急得跳脚。在这种情况下,HR无论怎样见招拆招也难免临阵生乱,甚至无招架之功。只有日常多些“攻心”之道,面对“攻薪”才更有章法。《三十六计》据说早就成了美国西点军校的必读物,三百六十行的HR自然也可在其间摘取精华。
有时要玩点虚的
《三十六计》里最先提到的就是瞒天过海。古人也真有趣,你一扑他就闪,一上来就玩个虚晃一枪,不以力打力。不过正所谓“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瞒天过海乃至偷梁换柱等较为讨巧的操作手法,其实对于经常需要舌战群儒、以一敌百的HR来说,可谓“攻心”训练的必修课程。
这么说不是指导大家,为留住员工要不择手段地忽悠人。不择手段忽悠人,那是本山大叔在春节晚会上卖力干的事。作为代表企业与员工交流的桥梁,HR还是应该拿出真情实意,多关心员工,多换位思考来表达关切,如果尽给些无法实现的承诺,最后露馅怎么办?受害的终究是企业形象。
与此同时,HR平日不妨多与员工谈谈当下工作的前景,抒发对未来的憧憬。钱当然很重要,但人活着本身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并非所有问题都能由钱解决。此外,谁都喜欢听好话。笑着脸谈理想,总比板着脸训人加薪是做白日梦要好。特别是在员工最脆弱的时候,适当趁火打劫,转移注意力,赋予工作本身更有乐趣的意义所在,以有趣抵抗他们心中的无趣,远比一点物质奖励要有价值。
有人可能会问,你这是把员工当小孩?难道谈理想,喂心灵鸡汤,就能浇灭他们加薪的要求吗?哎呦喂,浇灭是不可能了,换做HR自己,看看“攻薪计”里头有多少人也想着加薪呢。只是,心灵鸡汤势必有助于HR与员工沟通更顺畅,降低沟通成本。发之理想,收之沟通,也算是声东击西。
笑里藏把温柔刀
此外,对于越来越多的八零后、九零后员工而言,类似大学辅导员的说教与管束,试图以强力驯服他人,实在是“攻心”时的最大忌讳。不仅换不来真心理解,恐怕只能将更多员工碎碎念走。
此时,欲擒故纵就成为必须。这一点说起来有点像谈恋爱,给你自由,放开你的心,其实是为了抓得更紧。很多时候,实际效果也就是如此。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企业从此可以不要制度,但橡筋一绷死就容易断。更何况众所周知,现在年轻人普遍心理脆弱,轻轻拉橡筋头,他们都未必承受得住。
放纵员工的心理需求,让员工善于向HR表达各种诉求,敢于透露热爱与发泄不满,说不定还有抛砖引玉,激发他们更大活力的可能呢。若能如此,对企业发展岂不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激励不足,反倒抹杀创造力。比如有些企业忽视人性本身,表现在一切行为制度化,以员工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来提高效率,虽使企业运行有序,但也常常使人的行为机械化。在这样的环境中,HR哪怕外表柔和,笑里藏刀带来的也是无法磨灭的杀伤力。
俗话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带刀”,何况面对“攻薪”的员工,没几把刷子是肯定不行的。不过,HR要藏刀,也该藏一把尊重员工,进而能冲破双方隔阂的温柔刀,而不是用来掩盖员工需求,使双方关系更剑拔弩张的利器。退一步讲,即时最后薪资谈判不可避免,坐到协商桌上,笑脸藏刀也是一门必杀技。
你能拨对哪根弦
有专家说过,HR只要拨对了员工的心弦,就能引起对方与他的心灵共鸣,让员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这也被称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情感支持。《三十六计》里的李代桃僵,在此处就有值得HR借鉴之处。这不是说要HR替员工受过,而是在日常管理中,HR能放下身段多与员工站在一个层面考虑问题,那么这种共患难的情绪,或能促进彼此理解,心之贯通才有真正交流的可能。
实际上,情感的顺利沟通,才有助于HR在“攻心”时反客为主,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权。战争中能否变被动为主动,时常关系到一场战争的成败,而对HR来说,能否“攻心”成功也与时机和位置有关。
当然,HR注定会遇到那么几个执拗的年轻人,他们固执己见,有才华却也有明显的性格缺陷,难以与之交流。这里我想到一个段子,说一对情侣坐地铁去世纪公园站,出站后两人却因为出哪个口更近而争执起来。男友坚持1号口,女友则执意要走2号口。男友求助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谁知阿姨只说了这么一句:要去世纪公园就走1号口,要女友就走2号口。于是,这个男孩顿时豁然开朗,明白该怎么做了。
显然,这个段子的启示就在于:遇到执拗的员工,HR还是暂且调虎离山,绕开争执的内容缓一缓为好。日常“攻心”,最忌讳的就是在死结里绕来绕去,你说东我说西,谁也不服谁,结果只能越来越糟。
更何况,暂时退却不等于HR失败。HR要协助企业管理者做的事,要表达的观点,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借尸还魂。只不过,怎样暗度陈仓才能达到目的,却也不引起员工反感,就考验着HR的段位了。该有的考验还是要有,要不然怎么区别谁比谁牛逼呢?HR也得拿着必杀技去找老板加薪,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