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索罗斯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12)



     投资者很容易觉得索罗斯和巴菲特不仅投资方法不同,想法也有很大差别。其实在这些想象的差异表象之下,两人更多的是相似之处。作为专业投资者,巴菲特和索罗斯都重视收益率,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观点也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相对于不同点而言,两人的相似之处更多。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索罗斯和巴菲特虽然在投资的大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基于原则而来的方法和方法论差别却非常之大。两人最相似的地方是投资的精神世界,两人从未对自己的投资事业产生动摇,控制感情、保持清醒的能力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之所以原则相似方法却不尽相同,源于两人所处的完全不同的投资环境和两人的投资战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些他们观点一致却与普通投资者不一致的地方。

赚钱高兴,亏钱难过;成功了得意扬扬,失败了垂头丧气。只有多学习才会成功。如果一开始遭到失败,就应该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学习。普通投资者都会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但是索罗斯和巴菲特在这一阶段却表现得很超脱。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普通投资者还有个最大的区别:不找借口。

 巴菲特和索罗斯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12)
普通投资者在面对投资亏损时更倾向于从外部寻找失败的原因,结论不外乎“被市场欺骗了”、“被推荐股票的人欺骗了”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这样总结完之后投资者便继续进行下一次投资。

失败后不进行反省是不可能有所进步的,而且结果只能是继续失败。源源不断地将每个月的工资投向股市,却源源不断地遭受损失。失败→找借口→继续投资→再次失败→再次找借口,如此不断重复。接下来这一章,笔者将普通投资者与两位大师的投资方式作了对比。

1.两人投资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向读者介绍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家投资方法的书已经出版了数十本之多。有趣的是,巴菲特一本书也没写过,索罗斯写的书又有很多人说读不懂。巴菲特说自己的投资方法85%来自本杰明8226;格雷厄姆,15%来自菲利普8226;费雪。巴菲特将从他们那里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最终总结出了自己的价值投资原则,但巴菲特从未写过书。市场上介绍巴菲特的书都是传记作家和记者根据巴菲特的言论和履历进行调查总结写成的。索罗斯出版过许多本专著,也经常投书媒体,但是他将哲学与自己理论结合的描述方式却很难让读者接近其思想核心。在本章节中,笔者将按照投资顺序,依照他们说过的话,整理出他们的投资方法,并试着进行说明。

按照投资顺序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

(1)投资股票的起始阶段

(2)对证券市场的理解

(3)选定投资对象的阶段

(4)应对股价涨跌的方法

(5)实现利润和避免损失

(1)第一阶段 投资股票的起始阶段

对刚入门和资本较少的投资者,我的建议是像我40年前做的那样去做。40年前我做的事情是研究所有的上市公司。尽管已经过去许多年,但我当时通过研究证券市场上所有上司企业的资料所获得的东西让我至今仍然受益。不要因为公司数量太多就产生畏惧心理。

——巴菲特

【大原则】

开始投资之前要确立一些原则是投资大师们共同的建议之一。只有提前确定了原则,市场出现状况时才不会慌乱。投资者只有在信息洪流中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才能最后获得利润。对成功的投资者来说,相比投资技术或者买卖企业,先确定投资原则和在投资过程中坚守投资原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迈向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能够想到的投资原则是“赚钱”,但是投资大师们却不这样想。巴菲特认为首先不亏钱才是重要的原则,索罗斯则将生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优先考虑。

◆巴菲特,绝不亏钱

巴菲特投资的第一原则是绝不亏钱,第二原则是必须严格遵守第一原则。所有人进行投资都是为了赚钱,没有人想要亏钱才去投资,然而现实是所有人都有可能遭受损失,甚至对许多人来说,亏钱的情况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的第一原则很难被普遍认同。

投资大师们却都能理解这条原则。因为从保存资本金的角度看,巴菲特一向主张,只有找出那些未来发生可能性较高的事件(用芒格的话说就是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不是未来将发生的事),针对其制订长期的投资计划,才能保证不亏钱,并且同时提高赚钱的概率。

我们常犯的错误之一是将同样的利润和损失画等号。想象一下,如果为了赚1000块钱,需要承担损失1000块钱的风险,那结果保住本金的可能还剩多少?投资大师们都会努力将损失的可能最小化,也就是努力预测出可能发生的情况,避免损失,降低机会成本。

◆索罗斯,保住资本才能生存下去

巴菲特所说的绝不赔钱原则表面上看起来对索罗斯是不适用的,作为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一天之内损失数亿美元的情况经常发生,通常意义上的保住本金索罗斯很难做到。然而,索罗斯也将保住资本当做自己投资的最高原则,并将它提升到事关基金生存的高度。

索罗斯所说的“保住资本”指的是保存实力。在索罗斯看来,只要在金融市场上生存下去,就有机会弥补损失并再次获利,所以生存本身意味着避免亏损。过去半个多世纪许多传奇般的对冲基金和它们的经理们登场又离场,但是索罗斯却屹立不倒40年并至今保持着收益率最高的对冲基金的纪录,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为了生存下去,索罗斯的方法之一是管理风险和自我控制。索罗斯说自己能够在处理一些家庭琐事之后立刻转到对数亿资产配置的思考中去,类似的调节情绪和控制感情是索罗斯为了生存而培养的重要技能。索罗斯深深体会到避免亏损和保住资本比获得收益更加重要。这与普通投资者的想法存在根本的不同,普通投资者通常是抱着即使暂时遭受损失也能重新捞回来的想法走进股市的。

对索罗斯和巴菲特这样的专业投资家而言,避免损失、保住资本或许真的比取得收益更加容易。但是,他们与幻想着偶尔遭到损失也能重新赚回来的普通投资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想法存在根本差别,弄懂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

(2)第二阶段 对证券市场的理解

说到投资,投资者必然会将大部分资金配置在证券市场上。除了进行企业并购重组之类的少数投资形式之外,买卖企业股票主要还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者接触证券市场是不可避免的。证券市场本身实时反映着市场参与者的活动和价格的变动情况,市场永远是中立的,观察市场、分析信息并作出反应是投资者的工作。

投资大师们通过自己对市场更深的观察和理解,最终战胜市场,或者利用市场并最终顺应市场。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巴菲特将市场称做“善变先生”。巴菲特自始至终都坚持和固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巴菲特常常想要赢得市场就完全误会了。

◆巴菲特,市场先生是善变的

前文已经提到,与格雷厄姆的观点一致,将市场称做“善变先生”的巴菲特并不相信有效市场假说。他认为市场患了躁郁症,市场是歪曲的。但是,为什么市场是歪曲的?为什么市场有效假说是错误的?巴菲特并不希望像索罗斯那样找出原因。巴菲特只是努力观察歪曲的市场本身,并期望从中获利而已。

考虑到市场的复杂情况,巴菲特认为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能够保住企业价值不变的公司才是好生意。20世纪70年代市场就像一个狂躁症患者,市场活力和市场停滞反复交替,给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好机会。虽然世界末日还未到来,但有些企业的交易价格却因为恐慌而变得极低。也因为市场的狂躁,巴菲特认为提前准确预测股价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和芒格(当然也包括本杰明8226;格雷厄姆)从不试图预测市场走势,只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行投资而已。

巴菲特认为市场的存在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服务,但并不是要告知投资方向。对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而言,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向他人求教秘诀完全没有必要。他们的对策就是价值投资理论,自己总结出判定企业价值的标准,并根据自己的原则进行投资。市场是时刻不停变化的,没有必要一直盯着市场,长期投资是可能的。

◆索罗斯,读懂歪曲的市场

索罗斯和巴菲特一样并不信赖市场有效性假说和价格均衡理论。与巴菲特不同的是,巴菲特不关注市场的波动,索罗斯却试图找出市场波动的原因,并努力预测市场波动的方向。索罗斯通过对市场的研究提出假说,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型,并通过市场验证自己的假说正确与否,所以读懂市场对索罗斯来说非常重要,索罗斯也一向认为自己能够读懂市场。通过观察,索罗斯发现市场常常是歪曲的,索罗斯将歪曲的市场与自己的哲学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反射性理论。他的观点是,人们的谬误使市场发生变化,市场的变化又对人们的想法产生影响。反射性理论得到市场的验证,在索罗斯看来就是自己读懂了市场。

巴菲特购买股票时,买入价格低于股票价值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而索罗斯根据自己的假说认为,价格会随市场波动,只要认清趋势,买入时价格相对价值的高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确保成功投资的要素】

购买本书的读者肯定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作为公认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曾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最重要的因素是投资者的态度和习惯。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渴望通过投资获得成功的信念,而是为了取得投资成功对自己进行训练所养成的习惯和心态。成功的秘诀很多,但是秘诀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之前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而已。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到达一定“境界”之后,才有可能真的获得投资上的成功。

◆巴菲特,心态很重要

巴菲特强调智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这里巴菲特所说的成功要诀是内心的姿态,巴菲特希望投资者首先记住的是投资成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以巴菲特自己为例,11岁开始投资,财富的增长就像滚雪球一样,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坡之后才有今天的成就。巴菲特不断在强调过程很重要。

巴菲特自己的雪球已经滚了69年。巴菲特说开始的时候要有一个小雪球,就是说要准备一部分投资启动资金,开始滚雪球之后雪要能黏在一起。如果没有钱,就不要进行投资。巴菲特的箴言之一是,具备条件之后才开始投资。

14岁时巴菲特通过当报童送《华盛顿邮报》赚到了自己的小雪球。“不要急,稳健向前最好”,巴菲特的话对那些心浮气躁的投资者而言是一种警告。所以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很难取得投资成功。

巴菲特强调,为了稳健地走向成功,是否是天才并不是问题,是否拥有良好的正确习惯才是问题。投资并不复杂,只是一门生意而已,仅仅需要了解一些账目上的知识。巴菲特的看法与芒格的观点一致,格雷厄姆和费雪的观点也类似。另外,巴菲特不断强调的是,投资者一定要具有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品行。

◆索罗斯,重视市场的波动

索罗斯通过自己的反射性理论努力读懂市场的波动,即人们的谬误影响市场,市场的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人们想法的过程。下面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时泰铢暴跌的过程为例来进行说明。

1997年,泰国中央银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预计泰铢会贬值20%并认为作出预测的根据很充分。然而到当年年末泰铢实际贬值超过50%。对照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泰国中央银行将汇率制度由原先的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反射性过程便开始启动,泰铢贬值,并且不断自我强化,泰国央行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泰国国内企业外汇负债增加,泰国经济基本面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外国投资者抛售泰国企业股票,企业大量裁员,失业人数增加,泰国实体经济触礁。这一切又进一步加速了泰铢的贬值。也就是说,市场价格的变化又引发了另一轮的市场价格变动。

整个过程中,量子基金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索罗斯随心所欲导演的。但是对索罗斯自身行为的批评以及对反射性理论的质疑,索罗斯很难避免。对相关的指责索罗斯并没有否认,但索罗斯同时也主张,自己的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泰国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

用自己提出的假说预测市场变化的过程,然后通过市场对自己假说的反馈读懂市场,再进行投资获利,这就是索罗斯的投资方法。

(3)第三阶段 选定投资对象的阶段

不知道人们是不是因为太简单,所以拒绝接受价值投资方法。学习复杂的公式,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归简单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投资方法就像为了成为神父,结束所有学习之后领悟到只需要十余名信徒而已一样。

——巴菲特

【应该投资什么样的股票】

选择投资对象时,以前学过的股票知识就会蹦出来。基本手段包括考察成长性、分析收益性、分析财务指标、判断内在价值等,这种技术分析方法的效果在今天选择股票时仍然应该受到肯定。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挑选出“好股票”。比较投资大师们选择好股票的方法也很有意思。

◆巴菲特,优先考虑有价值的股票

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偏好“有价值的股票”,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股票”必须具备多种巴菲特所认为的“价值”构成要素。企业的业务要简单,生意要容易理解,这样的企业巴菲特会优先考虑。

巴菲特一直回避互联网公司和科技企业的股票(制药公司和电子企业),反而青睐那些历史悠久,长期保持很好业绩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公司,未来数十年的业绩能够清晰展望的公司是巴菲特最喜欢的投资对象。有一些人批评巴菲特选择投资企业的标准不关注那些能够改善人类未来生活水平的科学技术,但是巴菲特至今并没有表现出修改自己投资原则的迹象。

甚至好朋友比尔8226;盖茨创立的美国微软公司也不属于巴菲特的投资对象,他和盖茨是好友,盖茨还担任了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但是巴菲特一直没有买微软的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菲特的选股对象范围进一步缩小,现在集中在那些具有市场独占地位并能确保收益的公司。也就是那些生产的产品是消费者反复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企业在与消费者的关系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拥有定价权,并且定价权可持续的公司。

巴菲特还很看重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那些热爱自己管理的公司,正直、有责任感、充满激情的优秀CEO掌管的企业才会获得巴菲特的投资。巴菲特还喜欢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巴菲特已经成为长期投资的代名词,股票投资是巴菲特的事业。巴菲特说如果他购买一只股票之后证券市场关闭10年他仍然觉得幸福,那家企业就是值得投资的。

◆索罗斯,寻找能够主导未来的公司

索罗斯选择股票的标准并不为外界所知。可以确信的是,索罗斯关注行业的变化,喜欢在行业变化中寻找能够带来利润的企业进行投资。索罗斯重视读懂行业未来的变化趋势。1970年,索罗斯预见到银行业的状况将发生变化,大量买入银行类股票最终获得不菲收益。当时索罗斯准确地预测到了银行业即将发生的变化,他认为虽然银行囿于颇多限制,但是随着旧一代经营管理人员的退休,新一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将会使银行业发生根本变革,后来索罗斯的预言应验了。

索罗斯不像巴菲特那样偏爱某一行业的企业,也不会拒绝某一类企业。前文已经提到过,量子基金初期曾因投资科技类股票获得巨额收益。这样不选择企业业务范围进行投资犯错不可避免,2000年年初科技股泡沫破裂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损失惨重。

最新的消息显示,索罗斯对产业变化又有了新的发现。他现在最关心的行业是石油业,在索罗斯基金持股top 10中,石油及石油相关企业的股票占到一半以上,索罗斯投资了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的石油公司,还投资了美国石油与天然气钻探服务供应商威德福国际公司 (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

索罗斯还强烈看好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有限而需求不断增加,索罗斯认为原材料大幅涨价不可避免,事实上,过去一年油价涨幅便超过70%。因为看好黄金未来走势,索罗斯购买了世界最大黄金企业ETF SPDR 2.45亿美元的Gold Trust。索罗斯预计农产品价格将会上升,又购买了世界最大肥料企业POT2.67亿美元的股票。

【投资的具体方法】

索罗斯和巴菲特均已进入一定的投资“境界”。然而在到达那个“境界”之前,他们也经历了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和心态。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相信学习越多,阅读越多,投资越会成功。

具体的投资方法很多、很复杂,完全学会所有的投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倒不如尽最大努力掌握最简单的投资方法。达到大师境界的投资者都希望融合自己的想法、经验和知识,创造出最简单的最容易操作的投资方法。

◆巴菲特,投资方法既普通又有独创性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很简单,当判定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高于企业的股票价格时,购买那家公司的股票并且长期持有,一直等到股价最终与企业价值相符(期间需要忍耐、等待),二者的差价就是买卖股票获得的收益,这也是价值投资法的全部要素。不难看出投资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卖出股票获得差价的时间点,也就是说买入股票时要设定一个目标收益率。

根据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当优质企业暂时遇到困难,或者因为市场恐慌股票价格相对于企业价值被低估时,都是进行投资的好时机。至于普通投资者偏好的分散投资,巴菲特的态度有所不同。他不会将资金平均分配投资到几家不同的企业,而是集中在那些好的企业里进行长期投资。

购买一家企业的股票之前,巴菲特都会对那家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仔细的分析。这种分析调研的习惯巴菲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当年从祖父的杂货铺进货再跑到附近村子里出售可口可乐(一种套利交易)时,巴菲特就已经知道通过收集垃圾桶里的可口可乐瓶盖来获知哪种可口可乐最畅销的方法了。可以说,巴菲特的调研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养成了的,后来购买美国运通公司时,巴菲特自己也办了一张美国运通的信用卡,在餐厅结账时,巴菲特会站在收银台前观察有多少人在使用美国运通卡。当确定某家企业为投资对象之后,巴菲特会尽可能多地买进那家公司的股票。

◆索罗斯,创造性分析和果断投资

索罗斯说自己先开始行动然后才进行调查,不过索罗斯过去几十年深耕美国股市而且获得巨额收益,已经对股市十分了解,并建立了自己的系统模型。索罗斯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练习投资直觉。投资之前,索罗斯会先在模型中选定16种股票,假定用10万美元进行投资,考虑如何分配资金,进入实际操作之后,会根据模型配置资金进行买卖操作。

索罗斯对开发新领域,想出新的投资方法很感兴趣。通过对16种股票危险性、成长性、收益率进行对比之后,预想基金介入之后的结果,最后选定能使收益最大化的投资方式。索罗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进行研究,当新想法在脑海中浮现,他会立刻记在字条上,作为以后投资的参考。索罗斯每个月都会制作投资现状报告书提供给投资者,这对留住投资者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靠这些方法,索罗斯1969年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对冲基金“第一雄鹰基金”(First Eagle Fund),为他带来了名声。索罗斯先将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应用于模型,熟悉市场之后才进行投资实践。

一旦作出决定,索罗斯反应迅速,投资非常果断,索罗斯拥有天赋一般的才能。阻击英镑时,索罗斯将德鲁肯米勒的预想投入资金提高了三倍,充分证明了自己所具有的“掌握全局的能力”。

索罗斯和巴菲特一旦锁定投资对象,都会尽可能多地买进那只股票。他们都没有选择分散投资的方式,这对普通投资者应该有所启示。

(4)第四阶段 应对股价涨跌的方法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投资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的投资范围有多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界限在哪里。

——巴菲特

【应对危机】

提起危机,许多人最直接的反应是恐惧,接下来便着急寻找规避或逃避危机的方法。初始投资者取得高收益通常都是在没有遇到危机和对危机还未了解的情况下开始投资获得的。遇到危机时不被危机左右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危机状态下坚持原则,就必须完全弄懂危机是怎么回事。不能理解危机就无法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更不可能管理危机。巴菲特和索罗斯对待危机的处理方式差别很明显,但结论相同,两人的目的都是避免损失。两人对危机的想法能够为我们应对危机提供借鉴,帮我们理清头绪。

◆巴菲特,将危险最小化

巴菲特试图说明自己并不反对危机,并不反对市场变动,他想强调的是将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最小化的必要性。进一步说,不投资也是应对危机的手段之一。巴菲特说他不喜欢亏损,即使是数额很小的亏损。巴菲特认为危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完全得到补偿的。

金融危机,也可以说是投资者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搞不清楚。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方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他避免损失的方法。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投资自己能够看得懂的生意,投资在自己能够理解的领域,这是巴菲特减少危机损失的最基本的方法。仅仅投资自己看得懂的生意还不够,买入时的股价还必须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即在公司股价被低估的时候才进行投资。巴菲特说自己这种方法是寻找安全的护城河。

按照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买入股票使收益增加的同时就已经将危机最小化了。巴菲特的另一个方法是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对市场状况作出情绪化反应。巴菲特主张一旦买入就要连续持有10年~20年,但并不是说持有期间不再关心那只股票的情况。只要股价仍然低于企业的价值,无论市场怎样变动,都应该选择继续持有。只有这样,才能将市场的影响降到最小。

事实上,并非巴菲特的每一笔投资都会长期持有。巴菲特会不断检查自己持有的股票是否依然符合投资标准,一旦发现不再符合,会立刻处理掉,即使亏损也会毫不犹豫地卖出。

◆索罗斯,积极管控危机

对于交易员来说,善于管理危机是最重要的成功要素。管理危机与减少危机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所谓管理危机,就是实时关注市场变化,并根据市场波动调整投资方向,需要投资者作出冷静的决策。索罗斯管理危机的能力来自于幼年的经历,经历过纳粹占领以及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酷屠杀之后,索罗斯应对危机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生活在纳粹占领下的布达佩斯,爸爸提瓦达教会了索罗斯应对危机的法则。第一,感觉危险,没关系。第二,感觉危险后,不能随心所欲,要开始作准备。得益于爸爸的教育,无论面对怎样的危机,索罗斯总能保存实力,即使偶尔遭受损失最后也能弥补回来。面对市场整体下跌的情况,索罗斯非常善于危机管理,他严格遵守自己的原则,忘记损失,保存实力,伺机东山再起。

普通投资者习惯将危机与亏损联系起来,但是投资大师们却认为危机与投资收益无关。他们在作投资决策时,不会“考虑”危机,而是预计投资的收益率将会有多高。

【从失败中学习】

普通投资者倾向于认为投资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亏损的情况,他们与投资大师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解释为什么亏损。普通投资者常常从外部寻找亏损的理由。

市场欺骗了自己,推荐股票的人欺骗了自己……投资者在找理由时往往回避自己所犯的错误,不管错误是在市场内还是在市场之外。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当再次面临亏损时,他们的心理过程再次重复一遍而已,直到沦为彻底的失败者。大师们也认识到亏损的可能性,但他们首先会努力避免亏损。一旦发生亏损,大师们会毫不犹豫地反省自身,对自己的投资方法进行客观地检讨。

◆巴菲特,他山之石

巴菲特痛恨亏损,想要像巴菲特一样在投资上取得成功需要对股票制定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巴菲特不认为从自己的失败中能学到什么,他认为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更加重要。巴菲特并非不重视自己的失败,如果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那就没什么遗憾,从别人的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才能活用。

巴菲特试图说明,人应该独立思考。说巴菲特是个“阅读狂”并不过分,对巴菲特来说,读书在减少失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独特作用。巴菲特曾经断言:“一味模仿高智商的人,自己不进行思考,投资结果未必理想。和其他人交谈过程中从没有好主意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

巴菲特说学习别人的失误是从失败中学习的最好方法。对自己的失误,无论是最初投资时用便宜的价格买入质量普通甚至质量很差的公司,还是后来中断购买质量优秀的好公司,巴菲特都承认那是失误,但并不是由于知识不足导致的,而是一种习惯,在无意识之下发生的。

◆索罗斯,人有失败的权利

索罗斯会向任何人承认自己也会犯错,并且说自己有犯错的权利。在波普的思想世界里,重视观念的因果关系是开放社会的基础。索罗斯正是通过判断某个市场或某个行业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提出假说,并进而总结出了自己的投资理论。

索罗斯的理论从假说开始,他认为随时都可能发生错误,一旦发现错误,立刻返回修正自己的假说。根据索罗斯的理论,如果自己做出的假设没有在市场上出现,就证明假设错误。过去索罗斯公开对市场走势进行预测时,当市场的表现与他的预测不符,索罗斯都会立刻公开承认自己的推测错误。索罗斯主张“市场永远是歪曲的”,同时索罗斯也不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假说是永远正确的。索罗斯通常的做法是,一边公开宣称市场错了,一边悄悄撤出自己的投资。这种灵活性,让索罗斯能够处于超然的境地。

索罗斯应对失误的方式与巴菲特类似,巴菲特投资失败时会承认错误并努力让自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索罗斯会进行深刻的反省,为了失误不再反复出现而努力。

(5)第五阶段 实现利润和避免损失

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定义他们不知道多少。没有什么事情是为了避免重大失误而必须做的。

——巴菲特

关于长期投资:在黄金堆里寻找银针是不可能找到好东西的。只要找到好的“堆”就行了。

——巴菲特

【卖出时机】

投资大师是不会提前透露自己的卖出时机的,我们只能在他们卖出之后才知晓。大师们将卖出股票称做“抽身”,对“抽身”的标准不会隐瞒。巴菲特奉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他会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原则买卖股票,卖出的时机就是看所持有的股票不再符合自己的投资标准,一旦发现不再符合,便会立刻卖出。索罗斯关注市场动向,会根据市场的反应来决定是否卖出。

普通投资者会根据收益情况来决定是否卖出股票,同时很容易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但是这种标准对索罗斯和巴菲特是完全不适用的。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买进某一只股票之前设定一个目标收益率,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买卖操作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巴菲特,不再符合投资标准就卖掉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是买入那些希望永远持有的股票。但是很多时候,当发现持有的股票不再符合自己的投资原则时也会选择卖掉。巴菲特卖出股票的标准是那只股票是否依然符合自己的投资原则,与市场的波动无关。如果符合标准,巴菲特会继续将股票握在手中。通常来说,在三种情况下巴菲特会决定卖出股票。

第一种情况是发现所持有的股票不再符合自己的投资原则。第二种情况是发现了更具魅力的投资对象。第三种情况是发现当初的判断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买下根据自己的投资原则挑出的股票之后,巴菲特仍然会继续关注那家企业。当企业的价值发生变化,或者管理者改变经营思路,或者公司丢掉市场时,巴菲特也会处理掉自己所持有的股份。

2000年巴菲特大量卖出了所持有的迪斯尼公司股票,理由是迪斯尼正在远离自己的主营业务。在回答股东提问时巴菲特说:“我们对迪斯尼的竞争力有自己的看法,现在这个看法改变了。”在巴菲特卖出股票之前,迪斯尼投入巨额投资诸如搜索引擎之类的网站,还收购了几家陷入亏损的公司,这些举动让巴菲特感到不安。

◆索罗斯,对市场的声音作出反应

当发现自己的假说存在错误时,索罗斯不会犹豫,会立刻作出改变。与巴菲特类似,索罗斯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标准就像一个铜钱的两面,结合紧密。如果索罗斯假设的情景出现,索罗斯会立刻处理掉资产,因为获利目标已经实现,事例就是1992年阻击英镑的成功。另一方面,假设的情景没有出现,证明假设错误,索罗斯会拔腿就跑,即使遭受巨额亏损也在所不惜。

第二种情况的例子是1987年美国股灾,当时索罗斯基金损失巨大,但索罗斯没有犹豫,市场情况已经处于自己的安全线以下,索罗斯接受亏损暂时退出了市场。事后证明索罗斯的选择是明智的,他选对了时机。也就是说,当市场的表现与自己的推测正好相反时,索罗斯心里很清楚该怎样应对。当市场告诉索罗斯将会亏损,索罗斯便不再犹豫。

索罗斯的卖出时机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当预测的情况发生时,当假说得到验证的时候,当实现目标投资收益的时候,当发现自己失误的时候,等等。投资大师们正是因为制定了严格的买入和卖出标准,提前就制定了战略,才能将损失减为最小,实现利润最大化。

【闭上嘴巴】

通常情况下,普通投资者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投资战略,或者没有慎重思考过投资战略的问题。但是巴菲特和索罗斯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在市场上已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确实能够发挥很大的影响力,或许为了维持自己的影响力,或许为了自己的下一个战略成功实现,他们很忌讳自己的投资战略被泄露,故意闭上了嘴巴。

◆巴菲特,忌讳公开自己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1956年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巴菲特所强调的自己最重要的投资原则之一就是不公开投资组合的具体内容。巴菲特谈话中偶尔还会提到他重视匿名的作用。巴菲特被认为有隐者的特质,巴菲特喜欢将自己隐藏起来,待在安静的地方,“画”自己的画。后来随着投资组合转变成为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公开很多内容,他曾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保全自己的部分内容不公开但没有被接受。因此巴菲特还曾经说过自己的兴趣会转向研究对非上市公司的收购。

当年巴菲特还在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时,曾有投资者找到巴菲特的办公室要求知道他的钱到底买了哪些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却坚持保密,甚至不惜以返还投资相威胁。遇到芒格之前,他的投资组合里包含哪些股票种类全世界只有巴菲特自己才知道。为什么?巴菲特觉得没有必要告诉别人,没有必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巴菲特甚至认为,自己构筑的投资组合就像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那样,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应该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索罗斯,不宣扬

索罗斯在成长中经历过一段人生的逆境时期,从17岁开始索罗斯便独自一人生活在英国,生活很艰苦,寄人篱下之感非常强烈。这些经历将索罗斯变成了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不喜欢出现在众人面前。后来成为对冲基金经理之后,加上职业的特殊性,索罗斯就成了一个“有很多秘密的人”。这很符合索罗斯的理论,可以说索罗斯的性格是他自己内心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据那些与索罗斯一起工作的基金经理所说,索罗斯从不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讲出来。索罗斯还严格禁止自己手下的基金经理出现在公众面前。索罗斯很忌讳自己身边的人有什么传闻被报道出去。

索罗斯认为与市场交易需要匿名,为了抹去自己的痕迹,连订酒店索罗斯都常用化名。这一点索罗斯的想法与巴菲特类似,也许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正在做什么被市场或他人探听到,投资战略可能会被推测出来,投资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索罗斯和巴菲特的资产配置状况在舆论上出现的情形越来越多。是否因为他们判断随着市场本身的扩大,市场对他们的关注减弱,他们的影响力也在逐渐下降?

2.两人的投资方式很接近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概括起来非常简单,集中少数优质股票长期持有。索罗斯则建立了自己的假说,并通过市场进行验证。索罗斯自诩为哲学家,他将金融市场当做验证自己理论假说最合适的场所,并以此来论证自己哲学理论的合理性。

作为基金经理和股票交易员,索罗斯必须对市场状况作出快速反应,所以索罗斯的交易活动总是与风险相伴。巴菲特是主张长期持有的投资者,那么巴菲特不进行短期投资吗?巴菲特将金融衍生产品称做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巴菲特不会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吗?对这个问题的问答是否定的。

◆巴菲特的危险交易

巴菲特自己也重视套利交易,也认同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能够提高收益率。这与传统上长期持有优质企业进行价值投资的原则(通常格雷厄姆持有25年以上)相去甚远。

1993年,可口可乐股价暴跌给巴菲特带来大量买入的机会,他迅速以每股35美元的价格签订购买了300万股可口可乐股票的看跌期权合约,行权截止日期是12月27日。在这份合约中,巴菲特要承担的风险是可口可乐股价可能的下跌。但是,巴菲特想要的是可口可乐的股票,这与市场上的股价无关。对巴菲特而言,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双赢局面,如果股价上升,巴菲特能获得更多利润,如果股价下跌,巴菲特也只需履行合约,得到自己想要的可口可乐股票。期权最后如期履行,巴菲特额外赚了750万美元。但是巴菲特不建议普通投资者使用这种投资方法,毕竟他自己从事套利交易已经40年了。2002年,巴菲特又通过S&P指数的期权交易获利6000万美元。

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的金融和金融产品投资比企业并购的交易更加危险,巴菲特通过旗下保险公司General Re的子公司General Re Securities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但并没有披露交易的具体细节。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说,这家子公司投资的金融产品是那些获得最高信用等级的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投资它们并没有违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当然,这看起来仍与巴菲特表现出的对金融衍生品的厌恶态度差别很大。

◆索罗斯,隐藏自己

2000年4月美国高科技股票泡沫破裂,索罗斯旗下招牌基金量子基金50亿美元瞬间蒸发,索罗斯随后宣布对冲基金的时代结束。索罗斯一生的投资战略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纳斯达克泡沫之后索罗斯开始转而投资那些收益率低但安全性好的投资项目。2008年年末,索罗斯又压低声音预计此次金融危机会持续3年~5年。索罗斯还宣称自己投资中的30%为长期投资。从索罗斯最近青睐能源股、汽车股和黄金来看,当年疯狂进行外汇投机的索罗斯似乎真的远去了。

索罗斯与巴菲特都认为暂时退出市场也是投资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并不能确定索罗斯的隐退到底是休息还是为期3年~5年的长期投资。索罗斯具有某种超脱的态度,这与那些急性子的投资者很不同。索罗斯曾经说过一段评价自己老朋友摩根斯坦利战略投资家拜伦8226;韦恩的话,从中也可以看出索罗斯的特别之处。

“你每天必须出门做事,而且必须做些什么,我只有在要做的事情出现时才会去做事。我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但是你不同,你每天都要做些什么。对你来说,没有哪一天是特殊的一天。”

今天的索罗斯虽然掌管着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但并不再时刻关注世界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外汇市场的动向,也不再每天亲自制定投资战略。仅靠这些无法断定索罗斯变成了长期投资者,但可以肯定的是,索罗斯并非任何时候都是位短期投资者。

3.慈善事业与生活态度

索罗斯和巴菲特对待慈善从不吝啬自己的财富。两个人不仅具有投资的才能,在慈善事业上依旧表现优秀。巴菲特已经决定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比尔8226;盖茨的基金会,巴菲特的子女和妻子也用从巴菲特那里获得的财产建立了自己的慈善组织。将财富还给社会,巴菲特走在了许多富豪前面。

索罗斯的个人资产总额小于巴菲特,但是捐款相对个人财富的比例却要高得多,而且索罗斯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事业。巴菲特和索罗斯生活都很简朴,属于受人尊敬的富豪之列。两人的捐款目的各不相同,巴菲特和盖茨致力于用善款攻克威胁人类的疾病,索罗斯则从自己的思想体系出发,目标是建立开放社会。

◆巴菲特,基本哲学是将财富还给社会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慈善拍卖活动已经成了巴菲特的另一个标签,每年都会吸引许多人的关注。巴菲特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中谈到自己的慈善活动时说“慈善没有终点”,阐明了自己关于慈善的看法。巴菲特认为,财富取之于社会,再还给社会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美国的优秀传统之一。为了说服全球富豪们捐出财富,巴菲特最近还与比尔8226;盖茨一起进行了一次“慈善中国行”。

巴菲特已经决定将自己的财富捐给盖茨领导的慈善基金会,盖茨说巴菲特的决定是地球上最伟大的投资,他将巴菲特称做最伟大的投资家。他还说,巴菲特认为自己有责任将一生赚得的财富用在有用的地方。

谈到将财富捐给盖茨基金会,巴菲特说捐款就像自己的其他投资一样,是会获利的聪明投资。这里的“获利”完全是个褒义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一段话赞美巴菲特。

“我曾经问巴菲特,将自己的财富捐给盖茨的基金会,有别的理由吗?他回答说自己是个投资家,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拿出钱来让自己投资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善于赚钱。而他把财富捐给盖茨,也是因为盖茨比自己更擅长使用钱。这就是巴菲特的想法,所以他把财富都捐了出去。”

做自己擅长的事,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在捐赠财富时依然适用。按照巴菲特的捐赠计划,每年7月将自己剩余财富的5%移交给盖茨的慈善基金会,2006年移交的金额约为1.5亿美元。随着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股价的上升,那笔钱的数额还将随之增加。盖茨建立基金会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改善人类健康的问题上,一开始只有少数人在管理,盖茨已经计划扩大规模。

宣布将财富捐给盖茨基金会的第二个月巴菲特举行了记者见面会,他在记者会上说自己曾经反问自己:世界上有60亿人生活得比我们贫穷,他们忍受穷困的痛苦时,自己反倒在追求财富?巴菲特说将财富捐赠出去是很久以来一直就有的想法,现在只是付诸实施而已。不用说,巴菲特的子女对巴菲特的善行也很赞同。

◆索罗斯,为了信念毫不吝啬

索罗斯1979年就成立了开放社会基金会,1981年又成立了索罗斯慈善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会是以慈善信托的形式成立的,索罗斯希望通过基金会努力帮助那些跨出国界的人能够尽快融入新社会。对于慈善事业,或者说捐赠,索罗斯其实一直很冷静。索罗斯本人幼年时期在纳粹占领下曾与犹太人委员会打过交道,后来到英国求学时也领教过犹太人委员会的官僚主义,索罗斯对慈善组织存在某种幻灭感。

依靠在金融市场取得的成功经验,索罗斯也在努力建立自己慈善事业的哲学思维体系。最初索罗斯不断提出疑问,将善款用在其他地方是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和对善款使用方式的反复质疑,就像金融市场上反射性理论演变的过程一样,索罗斯说自己没有耐性,他努力避免使慈善行为变成接受捐赠者永远的依赖。索罗斯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索罗斯说自己喜欢那样的慈善项目。

索罗斯对建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纪念碑之类的事毫无兴趣。对他来说,慈善就像在金融市场上投资一样,是一项事业。索罗斯好像患有“逃避宣传症”,最初并没有将自己的慈善活动公开。索罗斯总是避免与亲人提起钱和自己的投资事业,但是和因为慈善走到一起的人交谈时,索罗斯会与他们相互交流关于钱的看法。

重视慈善行为的效果,并不断对效果作出反馈,这就是索罗斯对慈善事业的态度。他与巴菲特很不相同,巴菲特从不过问慈善资金的使用,对基金会的运作也完全放手不管。所以有人批评索罗斯从事慈善活动只是想让自己更出名,是带着特定目的的慈善行为。

4.双重标准的矛盾

前文中也曾提到,我们在评价别人时,会无意识地用善恶两分法作为标准,结果对一个人的印象常常非善即恶,走向极端。具体到对索罗斯和巴菲特的评价,媒体舆论往往一边倒,同样在金融市场上赚了很多钱,两人的形象却截然相反。笔者觉得有必要反省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否恰当。

◆为索罗斯辩护

虽然同样在金融市场上赚得巨额财富,但人们对索罗斯的印象却与巴菲特完全不同,巴菲特被拥戴成市场的救援者,索罗斯却变成了一个穿越国境的投机客。这对索罗斯是不公平的,索罗斯取得的成就并不比巴菲特逊色,而且索罗斯也积极捐助慈善活动。索罗斯从不隐藏自己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这是他坦率的一面,却被一些人污蔑为刻薄、轻率甚至神经质。总之,人们提到索罗斯总会将他想象成一个投机大鳄。

罗杰斯曾与索罗斯一起运营对冲基金,但罗杰斯却获得了“商品投资天才”的称号,而不是受到类似索罗斯的指责。为什么只有索罗斯受到攻击?当得知巴菲特购买韩国股票的消息,整个国家一片欢腾。听说索罗斯买下首尔证券,韩国人却耿耿于怀。为什么同样是购买韩国公司的股票,索罗斯与巴菲特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

不久前,巴菲特将所持有的浦项制铁以外其他所有韩国公司的股票全部抛出,韩国舆论却没有出现批评巴菲特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整个韩国朝野陷入“巴菲特对韩国经济失望”、“巴菲特放弃韩国企业”的悲观情绪之中。当巴菲特又说自己认为韩国经济仍然健康时,整个国家似乎终于松了一口气。

索罗斯卖出首尔证券股份时,没有韩国报纸赞美他又一次成功获利退出。巴菲特仅拥有浦项制铁5.7%的股份,当浦项制铁宣布打算收购大宇造船海洋公司时,巴菲特表示反对导致收购未能完成。整个过程中韩国没有人批评巴菲特所持有的股份不足以影响决策,如果做这件事的人不是巴菲特而是索罗斯,结果还会一样吗?

借用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来解释,索罗斯经历了否定的反馈过程。人们在脑海中对索罗斯已经形成了坏印象,市场的批评使索罗斯在人们脑海中的坏印象被进一步强化,结果又反过来使索罗斯在市场上的形象更坏。

与之相反,巴菲特经历的是肯定的反馈过程,结果使巴菲特的形象变得更好。但是,根据反射性理论经历否定反馈过程后返回均衡状态时更加容易,因为肯定的反馈过程会产生泡沫,泡沫破裂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舆论最终对两人的评价都将趋向于客观、中立,届时两人在市场上的形象将趋向一致。

◆对巴菲特效应感到忧虑

索罗斯的哲学思辨给人空洞、复杂的感觉,巴菲特的理论则简明扼要,很容易理解,再加上其朴素的作风,巴菲特成了最受美国人尊敬的富豪。

索罗斯常常对市场发出警告,提醒人们风雨即将来临,要提前寻找安全出口。巴菲特的话则像是和平信鸽,让投资者感到平安。

对于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索罗斯公然宣称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失败(借用索罗斯的原话,又叫做“市场资本主义”)。巴菲特则表示为了美国能够继续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政府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于是,巴菲特成了奥马哈圣贤,美国和美国经济的救援者。当巴菲特开始说话,人们会微笑着侧耳倾听,与之相反,索罗斯的话人们往往不屑一顾,甚至随时准备炮轰一番。

巴菲特是长期投资者,当某家企业被巴菲特提及,那家公司甚至公司所在的整个产业股价都会上涨,巴菲特效应非常明显。巴菲特拿着美国上市公司CEO中最低的年薪,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使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不分红,以及巴菲特无视股东提出的拆分公司股票的提议都被合法化、正当化了。这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已经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哲学,还是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股东们的投资哲学。这种错觉至今依然持续着。

人们不可能永远走不出巴菲特的魔法,巴菲特不买科技公司的股票,但是高科技企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有无数投资者通过购买高科技股票获利。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经营方式将会带来诸多问题,对之进行客观分析的人将越来越多……

5.对我们而言,真正需要的是……

投资者真能靠投资股票致富吗?最近韩国股指正冲向2000点,2007年7月25日站上2004点高位3年之后,KOSPI再次冲击2000点,市场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理财专家们也反复建议投资者置产配置偏重不动产的状况需要改善,应该将更多的资金放在股市。那么,我们靠投资股票和相关的金融产品致富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只有做到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样才会成功吗?炒股真的有秘诀吗?秘诀是什么?

◆为什么会投资失败

巴菲特描述失败投资者的特征之一是没有自己的投资原则,随着市场气氛改变想法,依靠小道消息和流行信息进行投资,他们不关心投资成功的真正方法是怎样的。当股市上升时,他们相信市场上流传的美丽谣言,心中幻想玫瑰一样美丽的画面。当市场下跌,他们相信那些令人失望的消息,整个身体也随之颤抖。巴菲特将这样的投资称做激情投资。那些失败的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企业的真正价值是多少,也不知道一家企业的股票的合理价格该是多少。结果市场不断地反复进行恶性循环,当市场上出现令人悲观的消息,投资者立刻斩仓逃离。失败的投资者没有自己的投资原则,一旦面临亏损,总想着怎样挽回损失,在几只股票之间来回倒手,频繁交易。对他们来说,投资股票和金钱游戏或玩老虎机没什么区别。经过多次倒手,大部分投资者最终只是支付了很高的交易手续费而已,损失累积,收益则根本没有。

以上是失败的投资者的表现,下面我们试着找出其中的原因。笔者想要强调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6种。

(1)对投资抱有幻想:不管初始资金是多少,一旦开始投资,普通投资者就会开始幻想资本持续增长。很多投资者还喜欢用计算器根据可能的最高收益率计算盈余。当遭遇股价下跌时,这些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想到聪明的应对方法。即使告诉他们对策,他们也听不进去。一夜暴富的幻想会妨碍投资者客观、中立地思考,市场上传出的消息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假消息也会加重我们的幻想。正确对待信息的态度应该是辨别真伪,将消息当做制定投资战略时的参考资料。

(2)对风险的错误认识:普通投资者根本没有学习如何应对风险就匆匆忙忙开始了投资。问他们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他们认为自己清楚所面临的风险。大部分投资者将具有风险意识与从根本上认识到投资的内在真实风险等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两种心理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抱着前一种想法的投资者会投资那些危险小的领域,但他们并不明白这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只有具有后一种想法,充分认识到投资所面临的风险的投资者才能很好地控制和管理风险。我们应该向后一种投资者看齐,在开始投资之前就对即将面临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面对市场波动才能沉着应对,即使遭受亏损,也能保持冷静。

(3)投资方法单纯,态度不正确:学得越多,收益率就越高。如果这种假设是正确的,那些智商高的投资者,写了很多证券类书籍的作者,以及证券市场上的评论员就应该是赚钱最多的,收益率也应该是最高的,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巴菲特认为建立简单的原则是确保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普通投资者们却费尽心机,试图掌握那些复杂的所谓“技术分析方法”。他们的根本问题在于,不是学得不够,而是自己的态度和投资习惯有问题。要认识到,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回头检查自己存在怎样的谬误,以及进行情绪和心态的自我控制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4)自制能力不足:能够进行自我控制的人,即使只是熟悉了很少的一些投资技巧,往往也能取得投资成功,获得期望的收益。问题在于,无论是谁,进行自我控制都是很难做到的。很多投资者也明白进行自我控制对股票投资非常重要,但是付诸行动时却总是做不到。这种理论和实际之间的矛盾就像营养成分,对生命很有好处,吸收却并不容易。如果没有自制能力,声称要客观分析市场的投资者最后也不可避免地发生视角的偏移。只有具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做到永远保持冷静,像巴菲特一样,淡然地看待股价,像索罗斯那样,即使遭到重大损失,仍能瞬间作出处理决定,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索罗斯和巴菲特是伟大的投资家,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到像他们那样的自制能力。

(5)没能追随最优秀的投资者:学习投资大师,研究他们挑选股票的方法,养成好习惯能够提高我们的收益,但是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追随大师们的方法。普通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走向,但是市场却不会因此而照顾他们。无论巴菲特还是索罗斯,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投资战略,他们的着重点是所选股票是否依然符合自己的投资原则。而普通投资者买入股票之后,往往不再继续关注企业价值的变化。如果想追随大师们的方法,就必须严格遵守他们的投资原则。

(6)耐心不够:耐心等待也是投资大师们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巴菲特就是善于耐心等待的杰出代表。索罗斯也一样,他寻觅机会时虎视眈眈,等待时则会保持足够的耐心。然而,普通投资者的情况却是大部分情况下在股价处于高位时买进,一段时间等待之后股价反而回落。在投资领域,决定输赢的并不是哪位投资者经历几次投资之后提高了收益率,是等着市场变化还是跟着市场走才是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最终获胜的是耐心等待机会的投资者。最无知的投资者不知道自己为何投资失败,而且不停地往市场送钱。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取得最终胜利的投资者是那些恪守自己简单的投资原则,经历漫长的耐心等待之后,抓住到来的机会并获得最大收益的投资者。

总结一下,投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心理素质差。心理素质决定投资习惯,投资习惯决定投资成败。然而,大部分投资者要么不知道心理素质决定投资习惯,要么知道却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无法付诸投资实践,最终只能永远待在失败的那类投资者行列。

◆巴菲特成功的理由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也在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我国能够出现一位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家吗?笔者自己的答案是不可能。巴菲特成功的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概括。分析这些要素会得出一些很有趣的结论。

第一,美国拥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和独有的美利坚民族文化。在美国,儿童从超市购买可乐拿到街上出售是被允许的。特别是经历过大恐慌之后,靠自己的努力赚钱是被鼓励的行为。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国,结果会怎样?在东方传统观念里,无论家庭条件多么不好,供养孩子读书都是家长优先考虑的事,小孩子出去赚钱的现象几乎不存在。然而从巴菲特的事例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童年时期亲身体验到了赚钱的过程,巴菲特才对投资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第二,不能忽视巴菲特独有的才能。当别的孩子着迷于阅读童话故事和伟大人物的传记时,巴菲特却爱上了介绍股票的书,巴菲特似乎天生喜爱股票市场。巴菲特还对数字非常敏感,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虽然不是必要的因素,但是肯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并不是说擅长记忆数字就一定适合投资。

第三,初始资产的规模。巴菲特今天的财富是自己白手起家从证券市场赚来的。但是要知道1969年巴菲特解散自己的投资组合时,身价已经高达2500万美元。

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巴菲特当时的身价相当于今天的4.6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巴菲特开始构筑自己的投资王国时,已经是个大富翁了。如果只考虑收益率,巴菲特取得的成就便不再那么耀眼了。在我国股市上取得同样收益率的投资者并不是完全找不到。对投资者来说,不同的本钱乘以同样的收益率,最终赚到的钱差别极大。

第四,笔者最关注的还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以及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正是价值投资理论将巴菲特与其他投资者区别开来,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最根本要素。不可否认的是,价值投资原则在今天的股市上依然适用。

第五,巴菲特具有某种天才能力,这能从他的投资战略中看出来。巴菲特首先收购保险公司,这为自己投资带来了稳定而且数量巨大的现金流,确保了充裕的资金流动性。当机会出现,巴菲特能够拥有足够的现金投资中意的企业。

第六,巴菲特忠诚的股东们。无论是巴菲特不派发股息,还是拒绝分拆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甚至不对收购的企业进行公开IPO,股东们都选择支持巴菲特。如果没有这些忠诚的股东,巴菲特也不可能成功。

这么看来,巴菲特最终能够成为伟大的投资家,最根本的决定要素是他的投资原则,投资战略(保有现金)和忠诚的股东。

◆索罗斯成功的理由

似乎索罗斯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天才。他成立对冲基金,等于替别人投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进行资本投机,却总是战胜市场,虽然进行投资活动时会受到颇多限制,但是索罗斯始终将成功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冷静下来客观分析索罗斯成功的背景,就会得出结论:成为索罗斯第二太难了!首先必须非常熟悉金融知识,才算初步有了可能。不久前曾撼动世界的Minerva的命中率不超过50%,这足以说服我们相信无论理论多么严密、分析多么合理都不能保证最后投资的成功。

概括索罗斯的成功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无意识状态下具有的生存本能。索罗斯经历过的生死考验是用文字和话语无法表达的,虽然不至于像刀架在脖子上那样惊心动魄,但是那些经历足以让索罗斯懂得生存的价值。这也是索罗斯最终成为一名成功基金经理的基础。

第二,迅速出击的决断能力。是否善于决断是一个人天生的特性,不同人之间差别很大。在多数情况下,喜欢和擅长金钱游戏的人都被认为更适合在金融市场上工作,也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索罗斯擅长决断已经被行业内的基金经理们所公认。

第三,不怕失败的自信。索罗斯的自信来自他的生存欲望。大部分人都害怕失败,但是索罗斯有所不同,他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具有绝对的自信,不怕失败,这些对索罗斯作投资决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洞察力。当我们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某件事时,会自然而然具有某种洞察力。索罗斯通过对金融市场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也具有了自己的洞察力,甚至产生某种直觉。表面看起来是简单地靠直觉作出的投资决定,其实投资大师们之前都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过程。

◆最重要的是态度

对待市场的态度,对待投资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投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投资者误以为态度是天生的或者是自然形成的,其实要靠长期练习才行。例如,很多人学习了巴菲特之后便宣布自己是个价值投资者,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还有许多投资者表示要进行长期投资,但具体到现实的股票买卖时却根本做不到长期持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怪现象呢?还是态度问题。习惯要靠培养,平时不注意,就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证券市场上的所谓投资方法和原则非常多,不能简单地评判哪一种更好。其实无论任何一种方法,只要坚持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然而最终成功的始终是少数人,甚至只有一个人。但是只要愿意付出,成功绝不是不可能的。

习惯该怎样培养呢?要进行怎样的练习才行?笔者建议向心理学理论寻求帮助。证券市场流行的分析方法经历了从基本面分析方法到技术分析方法的转变,近些年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又流行开来。永远不要忘记:良好的心态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将本书讲述的两位投资大师的方法消化吸收,培养自己的投资习惯也是方法之一。另外,也可以学习下文列举的投资方法。

◆需要养成的成功习惯

借助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研究成功投资者的投资心理是最稳妥的方法之一。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研究别人的心理,即使愿意研究,愿意付诸实施的也是少数。下面笔者列出了成为成功投资家需要具有的心态。

▽虚心,保持平衡的心态,这是中心目标。

▽记住,既然能一夜暴富,也同样能一朝破产。

▽无论信息听起来多么有吸引力,也不要贸然行动。

▽不要做让自己担心得睡不着的投资。

▽保持足够的流动资金预备股价下跌。

▽依照自己的判断投资,或者完全依靠别人的判断。

▽对市场产生怀疑时立刻抽身。撤出的代价永远小于将会遭受的损失。

▽努力读懂市场参与者的想法。

▽99%的投资者犯的最大错误是股价高时认为还将继续上涨,股价低时认为还将继续下跌。股价超过合理的最高水平后绝不能继续跟进。即,提前设定目标收益率。

▽记住:对自己的投资结果负责。不要怪别人。

◆酒田战法与巴菲特、索罗斯

本间宗久(1717年~1803年)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米商,本间是公认的K线理论的创始人,他的交易方法被称做“酒田战法”。

本间宗久的交易理论与当今证券市场上投资大师们的理论完全一致。本间宗久很重视看待市场的态度和投资者的心态。本间用“道”和“阴阳”的理论解释,其实是在强调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巴菲特和索罗斯比本间晚了130年,但是他们的投资想法却很相似,投资没有捷径,无论巴菲特的“常识投资”还是索罗斯的“洞察力投资”,与本间的“随自然之理投资”在实际内容上都是一致的。知道了这些,我们便会明白良好投资习惯的重要性。

★交易,开始很重要

“不要着急交易,先抛弃欲望才能进行交易。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内心发生动摇。在低点附近买入后,小幅上升时不要动心,耐心等到利润出现。接近最高点时不能再贪心,立刻卖出。价格模糊时谨慎交易,或者干脆休息。”

本田的话与索罗斯和巴菲特的交易原则是一脉相通的。巴菲特冷静分析,等待买入机会,索罗斯持续关注市场动向,排查危险。

★别人向西,我向东

“当大众都向一个方向挤时,自己就要转向相反的方向,否则就是抱薪救火。当所有人都涌向西边时,如果我向东,就会有获得巨大利润的机会。”

巴菲特和索罗斯也认为投资者会常犯谬误,本间宗久的话与他们的想法一致。不论是追求价值投资方法的巴菲特还是分析由于人们谬误导致市场歪曲加剧的索罗斯,都采用这种投资方法。

★当所有人绝望的时候,改变想法开始买入

“当整个市场下跌,所有人都不知道何时会上升,甚至自己也认为市场处于熊市的时候,改变想法,大量买进,大笔利润将随之而来。”

本间宗久的话与巴菲特危机是买股票的好机会的言论完全一致。随着歪曲趋势的强化,市场拐点也会到来,索罗斯也奉行同样的战略。本间宗久与索罗斯和巴菲特生活的年代相差130年,但是想法却几乎一致,这些正确的想法值得我们借鉴。

★坚持自己的生存原则

“判断何时为市场底部,判断何时价格停滞,判断供需状况。《庄子8226;外篇》在中说:‘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如果自己内心都不确信便开始入市,结果只能是亏损。如果自己内心不确信,跟着市场流行买卖,结果只能是反复亏损。即使生意失败,也要坚持原则,最终一定会成功。”

无须解释,本间宗久这些话与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完全一致的。虽然本间宗久交易时强调技术,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在交易原则上两人仍然一致。还有,他们都认为节省交易费用也很有必要。

★最优先考虑供需

“上升时不要胆怯,反之,下跌时应该卖出。以为市场再怎么跌也不会跌很多,不会一直跌,所以买进,结果会败得很惨。”

本间宗久这句话不适用于巴菲特,不过等待市场完全下跌直至价格跌至安全线以下的战略是与巴菲特一脉相通的。索罗斯很重视市场的情况,与本间宗久想法完全一致。

★听市场的声音

“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要能够灵敏应对。市场上涨和下跌反反复复,变动剧烈,要判断市场的趋势,跟着趋势走。成功的人都善于‘卖’。不要被市场的反复所迷惑。为了能认清市场,要仔细聆听市场的声音。”

本间宗久的话与索罗斯和巴菲特认定市场先生具有善变的属性是一致的。特别是索罗斯,会侧耳倾听市场的声音,一旦发现市场反应与自己的假说不一致,会毫不犹豫地逃离,与本间宗久所说的方法是一样的。

★弹性应对行情

“如果错过了一次买入时机,就冷静地等待下一次机会。在牛市中突然下跌时买进,市场还会重新上升,反应速度很重要。等待大机会,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在低点买入后,不要被上涨时的波涛动摇,一直等到最高点附近再卖出。获利离场后,一直等到市场跌至最低点,再次买入。市场处在上升期时,偶尔的反弹可以接受。如果发现自己的判断错误,迅速处理掉离场休息。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趋势,任何买卖方法都无效。如果发生不能判断情势的情况,就清算离场。”

本间宗久的话与直击要害的索罗斯的投资战略完全相符合。巴菲特主张长期持有,不关注短期的市场变化,但是有一点巴菲特和他们是一致的,一旦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会立刻清算处理掉股份。

★相比利益,想法先行

“从市场获利后,休息几天。如果太看重盈利而不会休息,往往会被自己的欲望左右,结果只能是亏损。不要陶醉于暂时的成功,苦心花时间努力在市场上抓住大鱼。”

本间宗久的话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很像,休息也是一种投资,无论何时只投资能够看得懂对象,如果搞不明白,就不要投资。

★休息时做什么

“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读懂随市场走的大众心理。买卖中间要有段休息时间控制自己的欲望。边休息边关注市场的上升与下跌行情。”

本间宗久的话解释了为什么说休息也是一种投资习惯。最近索罗斯宣布转向长期投资,休息3年~5年,但是他并不会什么也不做。这其实是一种投资战略,他仍然会照例关注市场,寻找机会。

★改变想法很重要

“别人想卖时我买,别人想买时我卖。不能随性买卖,必须制定战略和战术。明白三点非常重要,第一,现在的市场状况如何?第二,市场趋势是下跌还是上升?第三,我该何时入场?”

本间宗久说的买卖技巧是巴菲特在经过市场磨炼之后才领悟的道理。巴菲特最终放弃了“雪茄烟蒂投资法”,寻找成长性良好的股票。索罗斯则认识到自己随时可能犯错,一直抱着超脱的想法。两人的态度与本间宗久的想法类似。

★摆脱欲望

“简单,永远追求简单。小的盈利累积最终会变成天文数字般的巨大收益,每次输一点,最后加起来也会很大,关键是欲望。55%的情况获利,最终的盈利结果也会很大。还要保持连贯性。坚持原则,让握着股票的时间短一些,握着现金的时间长一些。产生买或卖的想法时等两天再付诸行动。如果想买,处在牛市时等几天再买也没关系。市场趋势不明朗时不要买卖。想赚大钱,心胸就要宽广,小亏损不要介意,小盈利也不要欢喜。”

本间宗久说在牛市买入价格高一点也没关系,巴菲特追求简单投资,索罗斯不放过到来的机会,他们的原则其实是一致的。坚持原则、保持一贯性,无论强调多少次都是应该的。这是成功投资的第一原则。读懂他们的话,想出自己的应对方法,你就拿到了成功的钥匙。

★交易时禁止感情

“生气时绝不能作出买或卖的决定。就像在战争中不能因为一次局部失利就对部下拳脚相加一样,听到亏损就失去冷静,从而冲动应对也是不行的。责罚部下的将军等不到战死沙场就会被部下杀死。获得一点利润就高兴得忘乎所以也是不行的。要抱着将部分利润还给市场,与他人共同赚钱的心态进行交易,才能从容应对,不至于陷入危险之中。”

巴菲特认为控制个人感情是成功的基础,索罗斯也抱着类似的想法。只有冷静地控制个人感情,应对市场波动,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从确定资金开始

“第一要知道自己是谁;第二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收益模型;第三要有自己的资金管理原则。不能满不在乎地就开始。即使只带着1000块进入市场,进行规模很小的交易,也必须像进行1000万的交易一样全神贯注地应对,努力取得胜利。不论市场怎样诱惑,冲动进行交易只能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本间宗久的话与巴菲特所说的没有钱就不要买股票完全一致。为了攒钱买股票,巴菲特当报童、卖可乐、打工,只要能赚钱都不会拒绝。索罗斯虽然成立对冲基金可以从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但是也为资金的使用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制定了严格的战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3797.html

更多阅读

《维纳斯的诞生》 沉睡的维纳斯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布上画  1432年175X283厘米 藏于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名作,创作于1432年左右。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

论文致谢词 《CEO说: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致谢

     我把本书献给我的兄弟姐妹。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却在实践着普遍的商业规则。我还要把本书献给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小业主们,他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在运用自己的商业智慧经营生意。我的学识来自于对他们以及那些世界上最

声明:《巴菲特和索罗斯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12)》为网友雲间烟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