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索罗斯的评价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9)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最基本的前提都是:不是为了赚钱而进行投资。

巴菲特说自己投资的第一原则是绝不亏钱,第二原则是绝对不能违背第一原则。巴菲特解释说,相对于赚钱,在投资时保持不亏损才是最重要的。巴菲特也同时承认,作为经常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投资者,会经常赚钱,但也不可避免会发生亏损的情况。

而索罗斯最先考虑的是怎样活下去。索罗斯对生存的执著源于本能,是幼年时期经历战争洗礼之后自然形成的。对索罗斯而言,呼吸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存。

     市场就像神,法则是自助者天助。但是市场又与神有所不同,市场不会容忍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沃伦8226;巴菲特

索罗斯拥有扣动扳机的天才能力,扣动扳机不像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而是一种本能,是一门艺术。这种能力不像科学,不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的。

——德鲁肯米勒

通过研究两位投资大师的成功我们能够寻找到一条成为投资家所要走的路。与普通投资者相比,索罗斯与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与世界众多其他富豪相比,两人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的财富是通过金融市场赚得的,他们通过投资致富,投资领域并没有什么限制。现在回过头去看,两人的成功堪称传奇。虽然巴菲特和索罗斯在各自投资道路上都经历了痛苦与挫折。

有一种说法,所谓成功者都只是很好地顺应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而已。这种说法恰恰证明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具有一种能力——让周围环境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巴菲特带着自己的想法回到故乡,开始了投资之路。索罗斯的职业生涯在英国起步,最后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才抓住机会。身处不同的环境,但索罗斯和巴菲特一直努力,从不懈怠,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

巴菲特是世界公认的价值投资大师,显然他还具有杰出的洞察力和眼光。例如,收购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之后,巴菲特立刻又买下了国家赔偿公司进入保险业,用保险公司提供的现金进行再投资,显示出对金融行业超出常人的洞察力。

索罗斯也被认为是具有杰出洞察力的投资大师,而且索罗斯的企业分析能力丝毫不逊于巴菲特。正是依靠高超的企业分析技能,索罗斯的基金才能保持长期的高收益率。

接下来这一章将分析索罗斯和巴菲特投资路上成功与失败的事例,找出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1.职场生活是如何开始的

最开始时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度过了一段职场生活。索罗斯在英国,巴菲特在美国,两人开始了各自的第一份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又作出了类似的选择,成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如果说两人有什么区别的话,索罗斯的第一份工作属于金融业,巴菲特最初从事的工作则属于证券业。不管怎么说,巴菲特的起点更有优势。

◆巴菲特,在奥马哈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以历史最好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之后,巴菲特想进入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尽管巴菲特提出愿意义务工作(不拿薪水),但还是被老师拒绝了。格雷厄姆想把工作机会留给自己的犹太同胞。巴菲特只好回到了故乡奥马哈。奥马哈国民银行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但他拒绝了,他更乐意去父亲的巴菲特-福尔克公司工作。1951年,巴菲特开始在父亲的经纪公司上班,并一直工作到1954年。

在父亲的公司工作期间,巴菲特研读了大量的金融书籍,并且忍受长途颠簸之苦往返于奥马哈市和林肯市,只为能够一字不落地全文阅读保险公司的统计资料。巴菲特很有眼光,他没有关注股票经纪人的分析报告,将精力集中在未加工的原始材料和数据上面。

巴菲特当时偏好价格便宜的股票,认为股票价格便宜自有便宜的理由。普通投资者刚开始投资时总会犯一系列常见的选股错误,巴菲特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本书前文提到过,巴菲特后来将之比喻为“雪茄烟蒂投资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便宜没好货”。

在父亲的公司,巴菲特一边工作,一边阅读材料。巴菲特将学校里学到的投资知识与实际市场结合起来,将老师教授的基本投资方法应用于市场的实践,选出真正有用的部分。巴菲特后来回忆说,找到优质的中小企业股票并不容易,先要分析股票的平均每股收益,再分析股价,如果价格足够便宜,才值得买。为了找到好股票,巴菲特把所有能够取得的公开资料阅读两遍以上。这段期间的经历对后来巴菲特再次回到故乡开始自己的投资事业有很大帮助。在父亲的公司工作期间,巴菲特掌握了证券市场最基本的投资方法,他边学习边在故乡讲授投资课程,听课的学生很多后来成了巴菲特最早的一批投资人。

◆索罗斯,开始时毫不起眼

索罗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经营时尚用品的公司找到的。那家公司位于伦敦,管理并不规范。索罗斯不得不既干生产,又干销售,都是些无聊、乏味、无意义的工作。在多个部门辗转之后,索罗斯最后的岗位是——手提包推销员。

在伦敦漂泊了几年,索罗斯最后却成了一名手提包推销员,负责给街上的杂货店供货。那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与索罗斯交往的女孩进入剑桥大学读书,然后把索罗斯给甩了。索罗斯认为自己再次陷入了最悲惨的境地,索罗斯很想家,又想到父母肯定会对自己感到失望,索罗斯后来回忆说自己内心很纠结。为了换工作,索罗斯给伦敦所有的银行经理们写信,请求给自己一个面试的机会。

一个名叫辛哥尔8226;弗雷德兰德的匈牙利人给了索罗斯一个实习生的机会,工资是每周7英镑。就这样,索罗斯在投资银行有了新工作。公司一开始给索罗斯安排的是些很简单的整理账簿、核对数据的活儿,索罗斯不是个细心的人,工作中没少出错,常常受到上司的批评。

在公司多个部门待过之后,索罗斯最后去了套利交易部门。索罗斯的座位与研究部门离得很近,他与研究部一位同事走得很近。这期间索罗斯从亲戚那里借来几百英镑开始了自己的投资。匈牙利同事先透露给他消息,然后索罗斯就以那些信息为基础进行初步的套利交易。不久之后,索罗斯为与哥哥见面去了一趟巴黎,结果因为飞机没能按时起飞导致周一无法赶回公司上班,工作也丢了。

2.在华尔街的生活

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曾在华尔街工作和生活过,但是后来一个人选择留在华尔街,另一个则决定远离华尔街,回到1800千米以外的故乡奥马哈。最终两人都获得了成功。巴菲特回到故乡也许是因为不喜欢每天接触陌生人,不喜欢华尔街的喧闹,也可能与不愿透露自己的投资组合有关。有意思的是,索罗斯也说自己不喜欢每天接触陌生人,并尽量避免出现在众人面前。巴菲特离开华尔街回到故乡奥马哈之后,索罗斯走进了华尔街,两人在华尔街的时间没有重叠。但是,在投资方面,两人有共同点,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同意套利交易是能够产生收益的重要交易方式,并且都对套利交易很感兴趣。

◆巴菲特,与老师一起在华尔街工作

事实上巴菲特是不得已才回到奥马哈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没能在华尔街谋到一份工作。由于兵役问题,按规定,巴菲特当时不能离开家乡,所以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巴菲特只能先待在奥马哈。1954年8月,老师格雷厄姆终于同意给巴菲特一份工作——那家巴菲特愿意不拿报酬也要去工作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巴菲特终于如愿以偿有机会去工作了。

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是格雷厄姆与纽曼两人1926年合伙成立的,他们的投资组合一直维持到1956年。格雷厄姆给巴菲特的年薪是12,000美元,同时推荐巴菲特去附近学校讲授与投资有关的课程。在公司里,不论是一般性的投资还是对冲基金投资巴菲特都有参与。当时两个部门合起来交易,规模约为1200万美元。正是在老师手下工作期间,巴菲特领略了套利交易的魅力(当同一种商品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场交易时,从价格较低的市场买进,在价格较高的市场卖出获利)。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不断强调套利交易的重要性。但也有人批评说,套利交易是一种差额交易,与收购和经营企业不同,套利交易是纯粹的投机行为,与巴菲特投资原则的基础相违背。

格雷厄姆1956年宣布退休,同时解散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所以巴菲特只在华尔街工作了两年。当时的巴菲特有些急性子,与他人对话时总是抢过话头,但他充满激情和活力,身上有赚钱的野心和欲望。巴菲特也得到了格雷厄姆身边所有人的认可,大家都认为他将是格雷厄姆的继承人。

 巴菲特对索罗斯的评价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9)
◆索罗斯,走进华尔街,抓住机会

幸运之神果真是悄悄来到身边吗?为了与哥哥见面去了巴黎的索罗斯,因为飞机延误周一没能赶回公司上班,上司就对索罗斯下了驱逐令——“这份工作干脆别干了”。心情糟糕透了的索罗斯当天与公司一位实习生一起吃饭,实习生告诉索罗斯,自己的父亲在华尔街有一家名叫F.M.梅叶的小经纪公司正在招聘进行套利交易的员工,并让索罗斯考虑一下。因为旷工被公司开除的索罗斯抓住了这次去华尔街的机会。因为索罗斯刚满25岁,要拿到护照需要等几个月,所以索罗斯没有立刻起程赶往美国。

确定去美国之后,索罗斯的胆子变大了。在等护照的那段时间,索罗斯通过对福特汽车股票的套利交易赚了一笔钱,使自己拥有的投资额达到了5000美元。投资福特的成功让索罗斯重新找回了自信。从那以后,索罗斯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投资风格。

1956年9月,索罗斯穿越大西洋走进了机会之地——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索罗斯当时的想法是希望自己能在未来5年挣够50万美元,然后返回英国做一名独立学者,继续自己的哲学研究。到达华尔街后,索罗斯立刻在F.M.梅叶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索罗斯负责的是对国外有价证券进行套利交易,以及买卖与黄金和石油有关的股票。F.M.梅叶公司不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而是一家场外交易公司。索罗斯刚工作不到一个月,幸运之神便再次光顾了他。市场上的石油股票突然变得活跃起来,索罗斯抓住机会,利用自己在欧洲的关系获得合约,然后在粉单市场(Pink Sheets,纽约进行场外交易的场所)卖出。索罗斯那段时间非常忙,以至于父母从匈牙利来到纽约都是委托哥哥去接的。

不久之后,1959年索罗斯跳槽到维特公司,继续进行欧洲证券的套利交易。维特公司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企业,正是在维特公司期间,索罗斯确立了自己欧洲证券分析专家的地位,财产也远远超出了当初预想的50万美元。索罗斯具有与众不同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市场的矛盾之处。

索罗斯的洞察力从他参与加拿大一家矿产公司的股票发行就能看出来。当时,索罗斯制订了一个计划,将矿产公司的新股购买权证和新股购买分开出售。也就是说,索罗斯通过导入权证,建立了权证市场。

举例来说,当公司发行新股票时,证券经纪人向新股承购者提供一种凭证,约定在特定的时间可以以一定的价格交易股票,承购者在交易之前也可以将凭证拿出去和他人交易。

当时发行新股还没有同时发行权证的市场,所以可以说索罗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因为权证能够在市场上股票价格波动时降低风险。当时正在流行的企业并购交易都存在风险,索罗斯从这种现象中想到了这种变通的方法。这其实不是索罗斯独创的,索罗斯这时全身心忙于自己的工作,并没有成为富豪的想法,而是专注于利用哲学思想解决问题。

3.两人取得了什么成就

直到今天,索罗斯和巴菲特仍然继续着他们的投资活动,两人在金融市场上所创造的长期高收益率仍未被超越。虽然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通过金融市场赚到财富,但方法有所不同。巴菲特是一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恪守自己的价值投资原则,购买优质企业并且长期持有,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已经成了一家投资集团公司;索罗斯则是在复杂的金融系统中通过多样性投资战略获得财富。

◆巴菲特,在奥马哈开始伟大征程并最终获得成功

与老师格雷厄姆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巴菲特发现实际上两人在投资观念上存在差异,有些地方甚至是相对立的。比如巴菲特希望更加深入地分析企业,格雷厄姆却不愿意那么做。当格雷厄姆1956年决定退休时,巴菲特觉得,与其去别的证券公司继续工作还不如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回忆说,格雷厄姆追求的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的简单的投资方法。在挑选股票时,格雷厄姆倾向于选择那些价格便宜的股票。格雷厄姆不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不愿意深入进行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但是巴菲特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希望低价买入股票,还要考察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将来成长的可能性。

巴菲特不仅严格遵守价值投资原则,从数据着手,列出表格,对照分析与企业竞争力有关的市盈率、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增长率等指标,还关心所投资企业的成长预期。

巴菲特弄清了自己对投资的独特想法,1956年他决定挑战自我,回到了故乡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巴菲特决定在故乡定居,因为内布拉斯加州有清新的空气、较低的犯罪率、好学校,还有美国中西部独有的职业伦理。

为了使经费降到最低,巴菲特还要节省开支。巴菲特的想法最初并没有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但巴菲特并没有气馁,他首先说服了姨妈投资自己。到1956年年终,巴菲特最终成立了自己的投资组合,迈出了伟大成长的第一步。建立投资组合时,巴菲特对投资者们说过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会像掌管自己的钱一样管理大家的投资基金,有了利润大家分,有了损失大家一起承担。只有一条,我不能向各位公开投资资金的操作方法。”

巴菲特第一次阐明了他的投资原则:诚实运用资金,不公开投资方法。在他的报告公开之前,连投资人是谁都没人知道。他拜访了奥马哈的医生,还有他的亲戚和朋友们,请他们投资自己,最后巴菲特一共募集到105,100美元的初始启动资金。

投资组合1969年被巴菲特解散,解散时的资金总额令人咂舌,高达104,429,431美元。巴菲特管理投资组合的10余年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年平均收益率达到道琼斯指数的两倍,实际投资组合年平均收益率为29.8%。这个数字在巴菲特掌管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之后依然保持在年平均20%以上。

10年而已,解散投资组合时白手起家的巴菲特总资产已经高达2500万美元。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资金,按今天的购买力计算约为4.6亿元人民币。巴菲特本人成了美国股票市场上的明星。1969年,巴菲特宣布解散投资组合,之后美国股市便陷入长期低迷,直到1973年~1974年才又重新复苏,足以看出巴菲特选择时机的精明。

比较之后,26年间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收益率,巴菲特只有9年落后于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股票市场上获得长期收益的投资者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永远坚守投资原则。巴菲特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索罗斯,有洞察力的投资

索罗斯对竞争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执著,这种强烈的竞争心理来自父亲的教诲。父亲提瓦达对两个儿子保罗和索罗斯的教育是以培养竞争意识为核心的,两个孩子从小就要相互竞争。虽然比哥哥小两岁,但是小索罗斯的竞争意识被激发了出来,网球、游泳、滑雪……或者超过哥哥,或者只比哥哥差一点点。

在索罗斯看来,对任何人而言,竞争都是必要的。胜利时充满欢喜,失败了坦率承认,然后反省自己的失误,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后来因为要埋首工作,业余时间减少,索罗斯开始用赚到的钱填充渴望竞争的心。

由于对冲基金的特性,索罗斯无法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随心所欲地操作旗下基金。现实的制约让索罗斯逐渐形成了尽可能速战速决,追求短期获利的投资风格。

巴菲特选择那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买下它并且持有数十年,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靠企业的业绩增长获利。索罗斯则不然,他瞬间进入,又在瞬间抽身而去,只关注自己的利润。换句话说,索罗斯喜欢那些能让自己获利的企业,但是碰到让自己遭受损失的企业时,索罗斯会反省自己,而不是去诅咒那家企业本身。

这一时期的索罗斯也开始研究股票市场上的参与者们——他们的心态,以及市场的反应,索罗斯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洞察力。索罗斯整理出了反射性理论的头绪,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产生谬误并且影响股价、股价又和市场相互影响的现象,以及市场的偏离和自身强化,最后形成泡沫和泡沫破裂的过程,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模型。

4.他们的投资总是成功吗

尽管被称做投资天才,巴菲特和索罗斯也并非永远都是成功的。从1982年到2000年,巴菲特的表现有9年落后于道琼斯指数,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有6年是下跌的。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索罗斯基金损失惨重,市场一度盛传索罗斯将退出基金行业。研究两人投资失败的案例和失败后又是如何反省的很有意义,因为他们的反应和一般投资者有很大区别。成功的投资家和普通的投资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何面对失败。

◆巴菲特也会失手

有关巴菲特承认自己投资失败的新闻报道并不难找,巴菲特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尤其是整个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的时候。

巴菲特最近几年自己承认的失败案例有好几个,对医疗健康产业股票的投资就是其中之一。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公开自己过去25年所持有的股票记录的同时,清算了身处健康产业的伟彭医疗公司(WellPoint)和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巴菲特卖出这两家公司股票的价格低于买入时的价格。2009年巴菲特承认投资康菲石油是个错误,他选错了买入的时间点,2008年国际油价处于最高水平时巴菲特大量购买了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结果损失惨重,成为巴菲特投资失败的又一案例。关于这次失败,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坦言“2008年我犯了严重的投资错误”。还有一个巴菲特和芒格都承认的失败,虽然今天的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作为一家控股公司是成功的,但是当年巴菲特买下它的决定显然是错误的。

1966年,巴菲特对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评价令人鼓舞,他将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纳入了自己的投资组合。

“1962年,我们以每股7.62美元买了一些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我们很幸运,公司里才能突出的管理者都还在岗位上,即使不计算设备等的价值,每股所包含的纯资产也有19美元之多。总之,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是一家让人眼红的好企业。”

巴菲特提到的那位有才能的管理者名叫肯8226;大通(Ken Chase)。然而,当巴菲特控制了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经营权之后,企业经营却陷入困境。进入1970年以后,美国纺织业收益就开始急剧下降,然而巴菲特直到1985年仍然没有关闭所有的纺织厂。巴菲特后来检讨自己的错误时称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是一个“抽剩了的雪茄烟头”,巴菲特说自己没能认清纺织产业面临的日趋严酷的竞争,纺织厂在行业其他企业的攻击下没能产生收益,拖了公司后腿。

1961年,巴菲特通过自己的投资组合大量买入了一家名叫Demister Melds的公司股票。巴菲特对公司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定期访问那家公司,结果很短时间之后巴菲特就将其卖出了(1963年),原因是不必要的浪费和库存拖累了公司业绩。这让巴菲特第一次意识到了组织的惰性。对一家公司来说,远景非常重要,但是,像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管理公司的经理们和短期投资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1987年,索罗斯遭遇巨亏

索罗斯第一次经受考验是在1962年,他在斯图德贝克公司的股票上发现了一个套利机会。这家公司正在发行“A”股,这种股份将在一年后变成普通股。它们的交易价格比普通股低得多。于是索罗斯买进“A”股并卖空斯图德贝克普通股,以期赚取价差。他还预计普通股一开始会下跌。如果确实如此,他打算平掉卖空头寸,只持有“A”股,等待他预期中的价格反弹。如果普通股不下跌,他觉得他可以稳赚已经锁定的价差。但是没想到,斯图德贝克的股票开始疯涨,更糟糕的是,价差并不是锁定的,因为A股的涨速慢于普通股。

索罗斯承认自己无法保持超然态度,这次失败给索罗斯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从哥哥那里借了钱,而且我有彻底破产的危险”,那个时候索罗斯的哥哥刚刚开办了自己的企业,他的钱是不能亏的。

1987年美国纽约股市暴跌之前,索罗斯预计到日本股票市场将崩盘,于是大量卖空日本股票。但是后来纽约股市却先崩盘了,10月16日纽约股市暴跌之后,索罗斯又投入10亿美元大量买入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但是到了10月19日,股市再次暴跌,这一次索罗斯处理掉了所持有的所有美国股票。巧合的是,索罗斯离场之后,股价止跌回升了。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索罗斯遭受了8亿4000万美元的损失,这笔钱相当于索罗斯基金全部资产的28%。当时市场盛传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将就此结束,索罗斯自己也回忆说一度打算低价处理掉所有资产,然后空手走出办公室,返回伦敦。

1998年,索罗斯在俄罗斯遭受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1999年1月,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流通,索罗斯相信欧洲央行会保护欧元币值,阻止其下跌,最终却在对赌中损失惨重。1999年达到高潮的纳斯达克科技泡沫进入2000年开始破裂,索罗斯这次又逃走得太慢了。当年纳斯达克暴跌让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收益率都下降了。

5.两人顽强的生存本能从何而来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索罗斯与巴菲特并非永远保持成功。然而,当其他投资者在失败面前倒下去的时候,这两个人却生存了下来,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那些成功的人常常说自己对成功既不陶醉也不感到幸福,他们的感情大概是超越了某种界限,达到了另一个境界。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巴菲特和索罗斯从不曾离开股市,“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两个人顽强的生存本能从何而来?

◆巴菲特,靠天才般的执著从市场起落中抓住机会

当巴菲特还在掌管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他回忆说每次看到缴税清单都会想,如果这么一大笔钱能够留下来继续投资该多好啊!巴菲特的吝啬和从失败中学到的谦逊最终让他成为一名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伟大投资家。

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经历过下跌。

1973年~1974年美国股市处于熊市,这是美国经济衰退的一段时期,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由每股70美元跌至40美元。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当年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的股价由每股4000美元下跌到3000美元左右。

1990年~1991年,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股价由每股8900美元跌至5500美元。1998年~2000年,巴菲特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之后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股价由每股8000美元跌至每股5000美元。1999年是惨不忍睹的一年,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又开始了一飞冲天的上升期。

巴菲特具有常人难以匹敌的勇气。他手握足够的现金,当优质企业遇到困难时果断出手买下它们。巴菲特恪守自己的价值投资原则,从不后悔,他总是将危机转变成发展的良机。1999年市场上全是坏消息,重视现金流的巴菲特却依靠自己的眼光,制定了伟大的战略,最终为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购买了许多能提高公司价值的资产。巴菲特从不考虑怎样躲过危机,他只是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他的想法从他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

巴菲特说自己从报纸上看到股市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的新闻时脸上会挂着笑容。他不断强调,当股市下跌时,卖出者最终将遭受损失,买入者才会获利。这个原则用在巴菲特自己身上也很合适。巴菲特说自己总是不断重复犯的一个最大错误是:他不愿意为优秀的企业支付高价格。他反省说,心里总是希望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下那些优质企业。也就是说,巴菲特喜欢某家公司,却嫌股票价格太高没有买下它,然后股价又上升了,巴菲特又错过了买入的机会。巴菲特对便宜的股票入迷,当股价上升,巴菲特往往中断购买,这是巴菲特最常犯的失误。

◆索罗斯,只要活下去就还会有机会

与巴菲特一样,索罗斯的生存能力也很强。基金公司一天损失几亿美元的事经常发生,许多对冲基金也因为突如其来的巨额亏损而被迫关闭。然而,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自1973年成立以来却一直表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到底原因何在?索罗斯有什么魔力?

1987年纽约股市崩盘,索罗斯损失惨重,市场一度盛传索罗斯将关闭基金。索罗斯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确有关闭基金的想法。但索罗斯是个敢于担当的投资家,在巨额亏损面前,索罗斯没有退却,靠自己的出色才能在当年年底就扳了回来。在索罗斯看来,只要能活下去,总会有挽回损失的机会。索罗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所以能在金融市场屹立40年不倒。

索罗斯曾经一天损失9亿美元,但掌管的基金却连续保持了年均14%的收益率。1998年,索罗斯在俄罗斯市场遭受了20亿美元的损失,当年年底旗下量子基金年收益率仍然高达17%。索罗斯似乎拥有某种魔力,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的评价一语中的:

“许多投资者甚至在承认失败的那一瞬间,心里还是无法接受自己亏损的事实。但是索罗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能立刻忘掉已经发生的损失,对外界的评论也能做到毫不在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鲁肯米勒看到了索罗斯的优点,也与索罗斯一起共事多年,却仍然没能学会。2010年8月德鲁肯米勒因为投资业绩不理想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解散了离开索罗斯之后自己创办的基金。索罗斯说自己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自我克制。说索罗斯的自制力来自于小时候面对生死考验的经历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暂时的亏损与生死存亡相比,危险程度无法相提并论,是轻微的损失,甚至根本不值一提。

◆斩仓

像索罗斯和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不使用“斩仓”之类的用语,但是仔细分析两人的投资方法,又分明包含“斩仓”的内容。巴菲特说自己发现所投资的公司“不再符合投资标准”的时候,不会在乎是否盈利或者亏损,会立刻处理掉所持有的那家公司的股票。索罗斯的情况是,仔细聆听市场的声音,当“市场反应不对”的时候,不管损益情况立刻抽身而去。

那么,普通投资者为什么不愿意卖掉已经亏损的股票?投资大师威廉8226;欧奈尔(William J.O.Neil)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普通投资者在股票亏损7%~8%的情况下仍然不斩仓?为什么基金经理在投资组合下跌40%的时候还将其握在手中?同一只股票,如果赚7%~8%就选择卖出,为什么亏损同样的比例却留在手中?是因为投资者预先设定的盈利目标和亏损目标并不统一,还是亏损后不能继续坚持原则?

欧奈尔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8226;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的一个实验中找到了答案。卡恩曼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创了行为经济学。卡恩曼的实验与纽约一位神经科医生所做的实验类似。实验结果表明,看到利润之后,人们更倾向于采取安全而非危险的投资方法,当看到亏损时,则为了避免损失而甘愿忍受损失。因为亏损时承受的痛苦更加强烈,所以当亏损发生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进行更加危险的赌博。为了将自己已经发生的亏损弥补回来,结果会遭受更大的亏损,这是因为人们内心对损失和获利的反应不同所致。这就是所谓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3800.html

更多阅读

专业人士对皮尔洛的评价 专业人士评价 韩春雨

专业人士对皮尔洛的评价1.“以静制动的指挥家。”----皮尔洛球员生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伯乐,布雷西亚主教练马佐尼2.“皮尔洛是核心。”----现任AC米兰主教练安切洛蒂3.“不为什么,因为他是皮尔洛,没有能像他一样的。或者我们这么说,

转帖:一个下岗工人对阿奇那的评价

一个下岗工人对阿奇那的评价本人来自企业,现虽然庆幸不在企业呆了,但也曾跟着各类媒体对阿奇那盲目崇拜过期待过,然而身受耳闻目睹企业人员,农民境遇,再看现今中国,我打消了对阿奇那的好感。阿奇那,当今中国既得利益集团无比感激的人,吃皇

声明:《巴菲特对索罗斯的评价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9)》为网友相濡以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