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如何玩转资本 《资本杀》资本是如何将我们的政府玩转于股掌之间的(7)



     这场金融危机是在小布什总统第二个任期的最后几个月爆发的。虽然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卖力,但是估计小布什内阁的大部分成员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盘算着自己的退路。而美国的民众也早就无视小布什政府的存在,而是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刚刚当选的新任总统奥巴马身上。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前正式宣布就任第44届美国总统。迎接他的除了自发涌向华盛顿的200多万美国围观群众,对不起,还有大幅跳水的美国股市。

2009年新年刚过,美国股市情绪又不稳定了,迎来了新一轮的跳水,从1月1日的9000多点一路下滑至3月初的6600多点,下跌幅度高达26%。与2007年10月道琼斯指数突破14000点相比,美国股市这个时候已经缩水50%以上。

2009年年初美国股市的跳水,很明显代表着市场对于这位美国新总统的信心不够,或者说不给奥巴马面子。这是因为奥巴马对于这些大银行、大财团从来都没有什么好感。

早在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就屡次批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小布什总统放松对金融行业的管制,任由他们为所欲为而造成的。而实际上,经常被外界认为什么都不懂的小布什总统走的是一条共和党传统的自由经济路线。何为自由经济?说白了就是政府能不干预就不干预,企业跟银行爱怎么来就怎么来,这种政策无疑受到大银行、大企业的追捧。

奥巴马除了反对这种不干预的经济政策之外,还直接表达了他对华尔街大银行的反感。2008年4月,竞选中的奥巴马在谈到经济政策的时候说,那些大银行日子好过的时候大把大把地赚钱,日子不好过了就把烂摊子推给政府,银行自己“从来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2008年9月,奥巴马又在公开演讲中指责大银行没人性、没道德:一方面不要政府太多管制,另一方面贪得无厌,想方设法搞出各种金融产品,去赚别人的钱。而当后来小布什政府开始救市的时候,奥巴马又多次说政府不应该救大银行,而应该救占据美国人口最多的中产阶级。

不管是想讨好美国中产阶级拉点儿选票,还是真的看不惯美国现有的金融体制而准备彻底革除其弊端,总之,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对华尔街的银行大唱反调。而华尔街银行也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奥巴马的竞选对手麦凯恩。

 文化产业如何玩转资本 《资本杀》资本是如何将我们的政府玩转于股掌之间的(7)
现在奥巴马上台了,华尔街能不纠结吗?不过至于谁强得过谁,大家还要走着瞧!

新官上任三把火,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华尔街。他谴责那些金融机构说你们嘴里喊自己公司没钱,要政府资助,私底下却给高管发高达上千万美元的年薪和奖金,这种行为是“可耻的”。2009年2月3日,奥巴马宣布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工资进行限制,明确规定接受政府资助的美国公司的高管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

这个政策让华尔街大佬很不满。有些金融机构虽然已经拿了政府的钱,手软了,嘴皮子硬不起来,但是还嘟哝着说50万美元实在太少了,更何况这年头奖金也不能太指望。一些人力资源公司也出来附和说奥巴马限制高管的收入会让他们跳槽,导致整个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流失。而一些正在寻求政府资助的公司,比如汽车巨头克莱斯勒旗下的克莱斯勒金融公司,则因为这个限制而干脆宣布不接受政府的援助——他们的逻辑是,如果我自己赚不到钱,公司经营的好坏对我还有什么意义?每天累死累活的,谁还不是为了钱?

而事实上,这个政策除了讨好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外,很难真正起到实际作用。因为这些大公司本身都不是美国政府的国有企业,他们想要发钱,自然能想出法子来,不是政府能够管得住的。之后根据2010年年初纽约州审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华尔街银行在2009年的分红额高达203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17%。其中高盛银行平均每位员工的年终奖为59.5万美元,银行照样还是我行我素。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奥巴马版的救市政策则更是偏离了美国自由经济的传统路径。

与小布什救银行的政策相比,奥巴马的救市方案跟中国有点类似了,那就是政府增加公共开支,花在基础建设和惠及民生的地方,以此促进市场需求。2009年2月,奥巴马上台后的第二个月,就签署了《美国复兴和再投资法案》,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准备拿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方案,把钱花在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领域,并对美国人进行减税和直接的补助。奥巴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法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鼓励美国人消费。

奥巴马新政的理论基础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景气主要是因为需求不够造成的,因此政府应该带头多花钱,带动市场回暖。这一招美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萧条中就用过。但是很遗憾,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向来没有多大市场。原因之一,美国的金融系统希望由他们而不是由政府来主导市场,他们认为只要大银行不倒,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倒,一切市场因素就能够在这个金融体系之下正常运转,因此政府只要救金融机构就够了。原因之二,美国人成天在喊要这个自由、那个自由,其中当然也包括经济自由,因此向来不太把政府放在眼里。政府管得太多,做得太多,反而被认为是干涉经济自由。看不惯奥巴马新政的金融机构也很快利用了美国人这种心理,并迅速给奥巴马带上“社会主义”总统的大帽子。

奥巴马增加政府开支和惠民生的方案一开始在普通老百姓中间还有点市场。但是很快,人们发现奥巴马给美国人开的不过是张开空头支票。美国人关心的医疗、教育和就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形势更加恶化。而这几个领域,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容易引起民愤的。

首先是医疗问题。奥巴马刚上台,就结合他的一揽子方案,推动医疗改革。而实际上,美国多任总统都想进行医疗改革,但是都没有改革成功,主要是整个医疗改革牵扯的利益方太多,而且美国的医药和相关保险金融行业是绝对的强势集团,和银行一样,他们的奶酪不能轻易去碰。然而奥巴马却不理会这些,他趁自己所在的民主党人在国会占多数,强力推行自己的医疗改革方案,并且于2010年3月在美国国会通过这一方案。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带有较强的社会化色彩,准备在10年里面花9000亿美元建立一个公共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照顾到穷人。这让长期以来习惯高度私营化医疗体系的美国人难以接受。不光私营保险金融行业因为政府抢了他们的生意而反对奥巴马;连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也反对,他们觉得奥巴马是在“均贫富”,凭什么拿他们自己交的医保费去平均给买不起医疗保险的穷人?而最关键的是,奥巴马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

其次是教育问题。像加州、佛罗里达等地区,之前是房地产的热门地区。次贷危机之后,房价暴跌,累及到整个经济,政府的收入也急剧减少。加州政府甚至因财政赤字面临着破产的局面。因此这些地区引以为豪的庞大的公立教育系统一下子变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无奈之下,州政府只有裁掉一些中小学的教师,很多学校一周改上四天课。而公立大学学费也一再高涨,以加州伯克利为代表的加州公立大学2009年比2008年涨了10%,2010年又比2009年涨了32%,一年的学费已经超过1万美元,因此穷学生全都走上街头去抗议政府了。

而美国的就业形势依旧在恶化。奥巴马刚上台的时候,也就是2009年1月,美国的失业率是8.5%,这已经是个非常恐怖的数据,几乎是次贷危机之前2007年美国失业率的两倍。而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失业率上升的势头依旧没有能够得到改变,2010年年初,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0.6%,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失业,而这还没算上隐性失业人口。

所以奥巴马想“惠民生”,到头来美国最底层的穷人可能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发现他们什么好处都没捞到,不光如此,政府“惠民生”的钱都是从老百姓口袋里通过税收得来的,金融危机以来,老百姓要求减税的要求不但没有满足,很多地区的税收反而在增加。比如加州洛杉矶地区的消费税①从2008年的7.25%提高到2009年的8.25%,到了2010年,又提高到9.75%。老百姓被剥削重了,都要骂奥巴马。再加上华尔街金融大鳄的煽风点火,越来越多的普通美国人开始不买奥巴马的账了。

奥巴马上任之初,他的支持率高达60%多;到了2010年7月,就下跌到了39%。2010年中期选举,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失利,听其言、观其行,老百姓的选票是最直白的回答,两头没着落的奥巴马这个时候发现华尔街远远比他想象的要强大,因此也不得不低调了很多。

曾经雄心壮志的奥巴马未能改变什么。这个时候,刚在金融危机中松了一口气的大部分美国人似乎更坚定了他们的传统信仰:那就是自由美国的社会资源应该由私有企业来主导,而不应该由政府来管这管那。在过去的两百年中,美国的企业提倡这一条,美国的大部分老百姓拥护这一条,即便在这个信仰之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还是难以避免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自由经济”却一直是美国人基因中所携带着的。这也就注定美国总统,无论他多么强势,始终无法获得这个国家的经济主导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3815.html

更多阅读

电影:《滚滚红尘》或许是三毛唯一的电影

剧情简介以3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横空出世的女作家张爱玲与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情感纠葛为蓝本的电影《滚滚红尘》,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编剧的最后遗作,由严浩导演,曾获第27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七项大奖。影片描述沈韶华因父亲不准她

龚琳娜的《走西口》 新走西口16人的变队形

龚琳娜的《走西口》听过很多人唱的《走西口》,也听过不同版本的《走西口》,印象最深的是龚琳娜在《血色浪漫》中唱的那个版本。《血色浪漫》大概是2004年播的吧,看的时候就喜欢死里面的插曲了。原以为要听陕北民歌就要听陕北人唱的,这

声明:《文化产业如何玩转资本 《资本杀》资本是如何将我们的政府玩转于股掌之间的(7)》为网友小小少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