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如果将团购行业比喻为一辆高速行驶的过山车,那么急速上冲的快感随着风向标GroupOn的上市已到达顶点。对于过山车上的乘客来说,大部分都会随着过山车进入急速下降的轨道。他们面临的考验是:要么凭借高超的控制力平稳着陆;要么失控坠落。
中国最大的独立团购网站拉手试图以上市融资来延续快速急降的危险。但悲剧的是,其上市路演戏剧性被中断。而这可能将是这个行业最危险的信号。
速度一度是团购行业的关键词。2008年成立,2011年上市,7亿美元的上市融资是自谷歌2004年上市之后美国科技股融资之最,Groupon 的发展不可谓不快。相比之下,Groupon的中国模仿者拉手的发展速度更为惊人。2010年3月拉手网上线,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轮总计1.66亿美元的融资,不到20个月就提交了上市申请。虽然互联网行业以快速成长而著称,但是拉手的扩张速度仍然非常罕见。目前拉手已经进入到全国超过500个城市,而有销售团队的城市也达到了184个。
然而,伴随急速扩张的是急剧上升的支出和运营成本。2011年前9个月,拉手的净亏损为5.72亿元人民币,毛利润不足0.9亿元。但截止2011年9月,拉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6.41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拉手现有资金仅尚不足以维持拉手接下来一年的运营。由于其前三轮融资的估值过高,上市已经成为拉手唯一可能的融资渠道。
然而,拉手的上市并未如愿。事实上,拉手的IPO路演也仅进行了一天就结束了。有传言称拉手暂停IPO是因为其财务报表存在问题,但是一位国内著名风投机构的投资人指出,拉手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市场份额是靠疯狂打广告获得,现在看来拉手无法向投资人证明自己上市融的钱能够支撑到公司盈利。
坏消息不止一个。就在拉手停止路演后几天,Groupon 跌破发行价,这对拉手未来的上市努力又是一次打击。如果团购鼻祖都不被看好,那么所谓“中国的 Groupon”的得分也就只能更低了。上述投资人表示,他们之前没有投任何团购网站,“近期内估计所有VC也都不会再投团购了”。
IPO困局
尽管拉手从未像窝窝团那样高调规划上市日程,但当其在2011年10月29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时,行业人士并不感到特别意外,“拉手的钱不够烧了谁都知道。”一家大型团购网站的高管曾表示。
拉手选择的时间点恰在GroupOn上市前几天。表面看来,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时机,但实际上,投资者对团购模式的疑虑已在Groupon 的上市过程中开始暴露,这说明资本市场对团购的认可度已大打折扣。
在路演过程中,吴波并没有强调“中国GroupOn”的概念,而是放大中国零售市场的想象力。事实上,吴波为拉手确立的战略路线也确实与GroupOn不完全相同。为了扩大销量,拉手在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大面积推广商品团购,甚至开始自建物流。
但大量推广实物类团购可能是拉手犯下的一个错误。介入商品团购,相当于拉手给自己增加了一批比团购网站更成熟的B2C网站的竞争对手。虽然吴波认为,本地化服务商业模式的对象,既可以包括服务类商家,也可以是商品、金融服务等一切将来发生在周边的服务。但是,目前看来,在和淘宝聚划算、京东团购的竞争中,拉手无论从质量控制还是物流体系都根本占不到上风。
某种程度上,拉手上市问题陷入了一个逻辑死循环:如果依靠迅速瘦身缩减开支,拉手可以短期内盈利,但由于拉手的市场份额过于依赖市场营销投入,一旦减少相关开支,拉手的市场份额就会随之萎缩,拉手也就失去了上市的最大筹码。
扩张隐患
中国团购行业之所以将“速生速死”发挥到极致,一方面由于行业门槛太低,不快速扩张就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另一方面也是对互联网规模效应的迷信,即市场份额足够大的话就能实现盈利。
拉手“不快就死”的焦虑从一开始就体现无疑。2010年6月拿到首轮500万美元融资之后,拉手以直接开站、收购、代理等方式把覆盖范围扩大到了100个城市。2010年年底完成第二轮5000万美元融资后,拉手除了继续加快在新城市布点的速度,还开始大面积投放广告。拉手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2010年全年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为4000万元人民币,但到了2011年第一季度,这项支出就达到惊人的1.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