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评委的两种观点
我是一个音乐盲,从不敢对歌唱艺术说三道四,偶尔电视调台,看到十五届青歌赛的评委,就歌手的技巧与个性辩论正酣,不觉留意下来。一种观点是:歌手的演唱技巧和个性展示同等重要,回答哪一个重要就陷入了哲学陷阱。另一种观点是:针对不同的唱法,技巧的运用轻重不同,美声唱法偏重于技巧,通俗唱法偏重于个性。
对于乐坛我了解不多,知道的歌手也少,顶多就是一个普通观众的视野范围,不会例举很多反证。但我站在营销管理学的角度,不同意以上两种看法。第一,持有上述观点的评委,整日浸淫于日下的音乐环境,身在庐山看庐山,本身就有视野局限之嫌。第二,这些评委都是乐坛大腕,他们的观点或许代表了目前音乐界的主流看法,影响了或者正在影响着目前的唱法走势。真实的状况,按照部分评委的说法是,千人一声,一派颓势。那么,观点的正确性就更值得怀疑。
二 两种观点都是事是而非
第一种观点,关于技巧与个性同等重要的说法,是一种捣浆糊思维。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但就技巧层面,歌手的唱法技巧跟其他行业的技术并没有实质的不同,技术甚至进而扩展到生产力来理解都不过分,技术是一个永远发展的、没有止境的,常作常新的学习领域,有学无止境之说。个性是事物发展到某一个节点所表现出来的特质,特性。比如,学龄前儿童所展现的牙牙学唱的个性,也是在初步掌握了简单发音的技巧上的成果。卡拉ok歌手,尽管说不上特别的个性,也依然是掌握了一定的伴奏带技巧。因此说,技巧是艺术道路上永无止境的追求,个性是技巧追求道路上的结果。技巧是因,个性是果。
将歌手的技巧与个性,上升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层面高度来认识,尽管有点牵强,却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来理清技巧与个性的关系。
第二种说法,关于不同的唱法,技巧与个性偏重不同。这种观点貌似正确,实则错误。,更让人找不着北,等同废话。按照评委的意见,美声唱法属于技巧见长,通俗唱法是个性展示为主。这是严重的成分论。不能见到美声就归为于阳春白雪,见到通俗就打到下里巴人行列。http://china.aihuau.com/美声之所以叫美声,通俗之所以叫通俗,窃以为都是发声方法不同。我们假设有两个同等技巧起步水平的歌手,分别选取美声、通俗两种方法进修,十年后,可能的情况就是,选美声的歌手已属行业里的凤毛麟角;选通俗的可能依旧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你不能说,会玩电脑的就是技术高手,学剪纸的就不是技术。事实是,电脑在短时间内可以速成,学习剪纸需要长时间刻苦的技术磨练。就是说,美声的门槛较高,难入门,看是技巧高端,实则差矣。通俗唱法看是简单,实则是楼梯在门后,入门才知道进门容易进修难。就像画画,画鬼容易画人难。
三 误观点源于对提高技巧的迷茫
我们说,技巧提高的过程伴随着着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会让个性展示不同程度的风采。尽管外人可能依旧把今天的歌手拿回到昨天来认识,硬性的给歌手贴上标签。事实是,他已不是昨天的他。
技巧的追求,就像禅宗学习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往往是一批新入门的歌手潜心学习的阶段。参加青歌赛的大部分歌手大都如此,亦步亦趋,循规蹈矩的接受导师的指导,有的歌手带有浓郁的导师风格。这样即显得师出名门,又有正统作派。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没有个性的特点,被评委所诟病的千篇一律。被评委开出的药方是增强个性,显示不同。
这其实是庸医所为,一个缺乏娴熟技巧的歌手让其在个性上过分展露,必将是拔苗助长。一个止步于提高技术的歌手,个性展示的越早,夭折的越快。君不见,那些边远地方的喊山调子,方言浓郁的对歌,由于缺乏技巧的持续推进,最后不得不靠财政资助才能生存。
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境界,涌现的大多是活跃于各大电视媒体的歌手。有了一定的技巧,就有了展露个性的基础。总体为浮躁。一种是炫技派,说唱、弹唱、海豚音等三教九流悉数登场;一种是个性派,声音沙哑的,被冠以悲情见长;声音细柔的,被冠以抒情派。歌手不以自己的技巧有待提高为动力,反倒为被冠名个性所陶醉。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乐坛的悲哀。
学无止境的道理在于学习的高度,能够展示个性的特色。有少数的歌手倾心于终生学习,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依然敬畏技巧的细微。在尊重原作、尊重背景的前提下,化技巧于无形,达致字正腔圆、风味纯正的境界。没有个性,是这种人最大的个性。
一个外行人,就说这么多吧。给人添乱,不好意思。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