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爸气十足”的纯爷们广告攻势,2013年4月中旬,麦当劳转战古装中国风,来宣传新推出的三款产品——“麦当劳群英汇,绝技练就真美味。”宗师、游侠、女侠,每人对应一款新产品,将快餐食物与中国功夫相结合:一代宗师的太极阴阳两面,对应冰激凌与黑芝麻的组合搭配,一白一黑,此为“太极宗师新地”;柔情海苔,劲道薯条,刚柔并济,造就“苔风乐摇薯条”;娇柔红袖,难掩英雄豪情,娇嫩多汁鸡排,搭配豪迈鲜香培根——“豪情红袖堡”。
在麦当劳该广告制作播出的一个多月前,江苏中部的水城泰州,3月的水城慢生活桃花节正如火如荼地举办,泰州老街上的黄桥烧饼特产也在此次节庆中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据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时期,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0的黄桥,商业的繁荣,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饮食服务业的兴盛。那时,小小的黄桥竟有100家旅馆、客栈,20多家饭馆,4家浴室,4家书场,而烧饼店竟达60多家。这么多烧饼店势必引起行业内部的竞争,“拼市”的结果,不仅使消费者得益受惠,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黄桥烧饼的质量。 何姓曾是黄桥的名门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万历35年的120多年间,何氏家族曾有过一门 “四进士十举人”的辉煌。清朝道光年间的何萱,虽说只是个岁贡,但著述颇丰,其 《韵史》8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这位老夫子不只结交了龚自珍等硕学大儒,与烧饼师傅们也颇多往来,常与他们切磋烧饼制作工艺。据说,按季节不同生产的应时品种,如韭菜烧饼、萝卜丝烧饼、蟹黄烧饼就是这位老夫子出的点子。辛亥革命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著名物理学家、喜剧大师丁西林等宝都是吃黄桥烧饼长大的。 1940年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内战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送到内战前线,黄桥烧饼的名声也随着一曲《黄桥烧饼歌》传遍大江南北。1949年黄桥烧饼入选北京政权开国大典国宴。1952年4月,毛称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 2009年,黄桥烧饼入选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月,“黄桥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 相较于产业化较为成熟的黄桥烧饼而言,泰州老街上的草炉烧饼显然名气要小了不少。 草炉烧饼,又叫大炉烧饼,草炉烧饼的炉子砌在墙上,近一人高。球形空洞的炉腔很大,炉腔底部烧麦秸草,一小捆一小捆的草放进去。贴烧饼的师傅,不管冬夏,皆赤裸上身,手上沾一点儿水,拿起烧饼坯子在手上左右颠两下,让饼底湿润一下,再往炉里贴,左、右、顶部噼噼啪啪全部贴满。贴到炉膛顶部时,最显大师傅功力,大师傅须抬头、仰身,贴到最深处,上半身钻进炉里去。《梦溪笔谈》记载:“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为人间上品。” 草炉烧饼当场吃起来很香脆,但冷下来后,显得有些硬。泰州方面找到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邹陶嘉先生,请其为老街上的草炉烧饼品牌出谋划策。邹专家经过系统分析思考后,提出了“泰州姊妹饼”的宣传方案: “草炉烧饼和黄桥烧饼是水城泰州的一对姊妹。姐姐黄桥烧饼性格酥柔,但柔中带刚,助力打赢了黄桥战役这一硬仗;妹妹草炉烧饼秉性刚脆,但刚中有柔,书写了泰州凤城河绵柔的水城慢生活。姐妹倆刚柔并济。” 许多对黄桥烧饼早有认知的游客,听说黄桥烧饼还有个刚柔并济的妹妹草炉烧饼,都十分好奇并实地去泰州老街草炉烧饼店购买品尝,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增长了见识。本来龟缩老街一角、被黄桥烧饼盖住了风头的草炉烧饼,没费多少传播成本,就一下子和有着广泛影响的黄桥烧饼品牌并驾齐驱了。 拟人化的品牌塑造,可谓与国际著名餐饮连锁品牌麦当劳的古装广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时间上却要早了一个多月。再加上巧妙的品牌借势和产品比附定位,自然能取得理想的品牌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