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1978-1991年):以商标促品牌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处于无品牌意识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实施,中国企业开始了以注册商标为标志的品牌建设行动。 品牌心理学创始人郭涛点评:这一阶段中国品牌建设基本上处于启蒙状态。第二阶段(1992-2002年):开展名牌战略 1992年后,跨国品牌空前繁盛,OEM贴牌生产,向中国输出品牌,跨国品牌在媒体大量投放广告,树立品牌形象,民族品牌纷纷败阵。惨痛的教训,促使中国企业认识到“品牌绝非仅仅是商标,品牌知名度决定市场占有率,只有创‘名牌’才是出路”。 1992年,邓小平同志难寻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1993年,李鹏同志在《中国名牌》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创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努力发展“名优特”拳头产品,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精心组织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明显发展前途的名牌产品。认真组织实施抓拳头、创第一、上规模、带行业的发展战略。 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 1996年8月14日,国家工商局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 1997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产品的若干意见》。 1998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上。因此,一个企业也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好,要发展,要振兴,一要有人才,二要有科技知识。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必须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还是那句话,要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 1999年,外经贸部在全国开展创名牌出口商品活动,对“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予以推动。第一批列为外经贸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名单的商品类别包括:家用电器、自行车、摩托车、纺织服装、轻工消费品。海尔、长虹、永久、鄂尔多斯、三枪、双星等33个品牌被列入名单。 200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器、微波炉、彩色电视机、微型计算机、摩托车(双轮)、彩色胶卷、味精、衬衫等十类产品中,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试点工作。授予45家企业的57种产品为2001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海尔、新飞、美菱、TCL 、长虹 、熊猫、厦华、嘉陵、红梅、乐凯、雅戈尔等品牌获此殊荣。 2001年6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01年1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2002年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 品牌心理学创始人郭涛点评:从1992-2002年,国家逐渐认识到品牌对企业、产业甚至国家的极其重要性,国家工商局、国家经贸委、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都在积极推动名牌战略,但是依然停留在授予名牌称谓的阶段,中国未来的名牌战略的一个重要部署需要构建“品牌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品牌信誉评价体系”、“品牌企业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13):创建自主知名品牌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以后,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 2004年,温家宝总理指出:“拥有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希望全国有更多的名牌走向世界。 ”“加快培育更多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2005年6月,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自主世界名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精神,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年年初商务部还确定了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出口名牌(即“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以期形成出口名牌的国家队。机电产品、医药保健产品、五矿化工产品、服装、轻工工艺和食品等六类产品的190个品牌榜上有名。 2005年12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发展自主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品牌经济提升加速,全国掀起了创建自主知名品牌的浪潮。商务部及时推出了“品牌万里行”工程,倾力打造“品牌建设十大体系”,如品牌评价体系、品牌促进体系、品牌宣传推广体系和品牌保护体系等。与此同时,将如何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也列为我国品牌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6年,商务部正式对外公示了首批中华老字号的名单,共评出了434家中华老字号。按照“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有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或服务”等7个认定条件评选出的首批老字号合格企业,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涉及食品及其加工、餐饮、住宿、零售、医药、服务业、工艺美术、纺织、印刷等行业。一大批如同仁堂、全聚德、茅台、五粮液、稻香村、张小泉、恒源祥、吴裕泰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和品牌榜上有名,基本囊括了目前我国老字号的精英。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自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成为一流的企业,关键是要培育一流的自主品牌。 2013年来,中国国是全球国际贸易的第一大国,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品牌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追赶和从属地位,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 品牌心理学创始人郭涛点评:中国虽然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但是在全球范围看,中国品牌还处于低层次阶段。当今世界,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任何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准。我们说美国强大,除了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外,一定是因为美国有全球顶级品牌,有风靡全球富可敌国的苹果、有哪里办公哪里就有的微软、英特尔等;我们说德国经济强大,是因为有跑在全球的奔驰、宝马;我们说法国经济实力不凡,是法国的LV、香奈儿让全球时尚人士痴恋,顶级红酒拉菲更让精英人士迷醉。 品牌是一个国家最宝贵财富,品牌是有形财富,可以用真金白银等硬通货衡量;品牌是无形财富,凝聚着它的消费者的青睐、偏心和钟爱。品牌已经不再是早期的表面的“灼烧烙印”,而是消费者心智中的“情感烙印”。 中国急需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品牌强国”,“中国制造”的全方位升级就是“品牌制造”。中国要以高质量产品、优秀品牌形象和高内涵品牌价值占领国际市场;中国企业有待增加高附加值的研发投入,取得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成果,开展全球品牌营销活动,全面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文化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