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10年飞速发展的白酒行业正步入低谷。随着2012年“勾兑门”和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发生,这个堆积泡沫的行业遭受巨大冲击。加上2012年限“公款消费”和地方“禁酒令”的出台,使得销售业绩集体滑坡,白酒公司估值遭遇雪崩,而此前扎堆进入的投资机构也纷纷转身离场。不少白酒投资人都不看好2013年白酒行业的发展。
畸形消费造就繁荣怪状
白酒行业专家孙延元表示,在当前经济状况和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的大环境下,一旦“限价令”取消,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短期内或遭经销商降价抛售。
业内普遍认为,塑化剂事件将成为压倒疯狂白酒的最后一根稻草。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挤压过度、经销商成“堰塞湖”等行业深层弊端也将被逐步引爆,白酒行业或就此告别“黄金十年”。
“白酒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消费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沟通上,工作需要、商务和政务应酬已成白酒消费的主要市场。”一名白酒销售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糖酒快讯数据显示,工作、商务应酬是白酒消费的主要原因,其消费占比高达60%以上。
这就为白酒消费持续高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寻常的怪现象:白酒行业的怪状之一是不断逆市提价,一些高端品牌更是控量提价,操纵市场预期;另一个怪状则是许多酒企逆势扩产。
自2003年以来,贵州茅台一直在扩产。公司董秘此前透露,茅台2012年的基酒产量将达4.5万吨,而当年的计划产能只有2.7万吨。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很多酒厂动不动就要扩10万吨产能,这么多酒最后卖给谁?”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对此深表不解。
投资过热导致泡沫堆积
除了酒企频繁提价和疯狂扩产外,另一个导致白酒行业疯狂的因素是投资过热和白酒行业的过度金融化。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制造业不景气、不少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白酒行业骄人业绩引得大批资本闻风而来。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08年~2011年,我国白酒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逐年增加,公开披露的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部分资本追求短、平、快的收益,与白酒需要厚重历史底蕴和长时间酿造的行业特性形成反差。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从2009年起,白酒收藏市场开始呈现出火爆的情形。白酒收藏品种先是被纳入古玩杂项专场拍卖行列,酒价一拍惊人。一些收藏白酒每瓶价格动辄拍出几十万元的天价,随着越来越多拍卖行的加入,高端白酒价格从此一路狂飙。
据一名西安大明宫酒业投资人士透露,近年来,业内号称白酒投资每年都有10%~20%的收益, 对众多没有投资机会的社会热钱而言无疑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资金投向。而众多热钱涌入白酒交易市场,在客观上增加了所谓具有投资价值的高端白酒的需求量,同时推高了白酒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白酒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信号变动反应的准确性。
事故频出引发行业拐点刚刚过去的2012年,白酒行业在经历了最后的疯狂后出现拐点。
安全事故接二连三爆发,先是古井贡酒被曝 “勾兑门”引出行业酒精勾兑的潜规则;随后张裕被指存在“农药残留”,暴露出红酒缺乏行业标准的弊端。这两桩事件还未平息,另一白酒品牌“山西汾酒”在同一月份被曝出因存在质量问题而秘密召回某批次白酒。
影响最大的事件无疑是塑化剂超标事件。2012年11月21日,酒鬼酒爆出塑化剂超标,引发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全面下挫。其后,塑化剂事件不断演绎,众多酒企被牵扯其中,尤其高端龙头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均未能幸免。
短短一个月时间,此前牛气冲天的白酒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酒鬼酒下跌超过四成,洋河股份、水井坊等下跌超过两成,贵州茅台下跌11.87%,五粮液下跌18.05%。
而自2012年以来,有关白酒股的利空消息不曾间断,比如贵州茅台大量资金被用于投资低利率的金融产品,收益率甚至还不及银行存款;不少白酒企业的预收款开始出现下降;也有另外一些专业经销商出现巨额库存乃至经营亏损。
经销商库存大量积压
纯粹的商业行为尚不足以对社会意识产生致命伤,但白酒以营销的名义,以品牌的幌子,不断向权力渗透。随之形成了以白酒为纽带的各种利益圈子,不断排斥白酒正常的市场行为和正常的渠道模式,并最终将正常的销售变成了关系营销、人脉营销。
白酒意识形态的宏观影响,也导致了下游经销商的盲目预期,导致囤积抬价。2012年初就有人预计,社会囤积茅台约2万吨。数字虽然不确切,但是积压存货确实存在。而今年各地不得不对名牌白酒进行低价甩货,而且是愈快愈好,谁都担心最后一张烂牌会握到自己手里。
经济形势不景气,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风波以及“限酒令”的出台,加上经销商库存大量积压,资金难以回笼,且低价和窜货现象频发,使得白酒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销售压力。而高端白酒销量大幅下滑会增加经销商降价促销的决心,因此未来高端白酒价格下滑之势难以扭转。
有渠道商对记者直言:“厂家必须使终端销售价格回归到正常合理的水平上来,现在是价格太高没人买。再这样下去,经销商都得死,经销商死了,厂家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