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魂 价格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下)



“四大名酒”诞生获奖60周年献礼

第三阶段 战国七雄 复兴反攻

  2003年后,中国名酒市场的第三个阶段——“战国复兴期”真正到来。名酒企业痛定思痛后,一股“名酒回归大潮”扑面而来,精彩上演。四川名酒大企业首当其冲,以“五粮液”为先锋,扛起了“产业振兴、拨乱反正”的大旗,在央视上向所谓“广告酒”、“酒精勾兑酒”集中开炮。他们把广告片拍得美轮美奂、气势磅礴,无一不是以诉求和展现“生态地理环境、纯粮酿造、传统工艺、科研实力、历史文化”为主旋律,与先前那些“新名酒”推出的现代“快餐广告片”形成鲜明对比。“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沱牌”等老名酒轮番轰炸,强势出击,展示实力,把曾经的“标王们”打击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彻底挽回了名酒的面子。

  这轮名酒“回归大潮”来势凶猛、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国窖8226;1573”、“洋河8226;蓝色经典”、“全兴8226;水井坊”高端名酒“新三剑客”几乎不约而同横空出世。“洋河8226;蓝色经典”发起了一场强大的工艺品质上的“绵柔战争”和品牌文化上的“蓝色风暴”;水井坊演绎了“中国最贵的酒”品牌战略。“三英”出世,英姿飒爽,气场超强,非同凡响,一时引发全行业的关注和媒体高度聚焦。

  2004年,国酒茅台在白酒“夕阳产业论”、“有害健康论”的“盛世危言”下,也开始向所谓“广告酒”宣战。独辟蹊径,高瞻远瞩掀起了一场“保肝护肝风波”,首次倡导推广“健康白酒”论,并联合大学、科研机构、医学院及其他名酒企业在北京、四川等地发起“健康白酒研讨会”,业界认为,茅台的举动,不仅是在为老名酒正名,而且,是以“国酒”之号召力,在为“白酒有害论”正名,为推动白酒产业的“价值重塑”和科研进步鼓与呼。

  当然,战国时期势不可挡的“名酒复兴大潮”最终也瓦解了“春秋时期”形成的“老名酒”旧有规则,世袭的等级制度被打破,“老四大”、“老八大”、“十七大”的桂冠光环和响亮头衔,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下受到打压,取而代之的是以业绩实力说话。到2008年,喊了十多年的“茅五剑”金三角格局,受到了巨大冲击和震荡,面临“破局”尴尬。

  与上一回合(1990年代蛰伏过渡期)相比,新老名酒的竞争格局再次发生惊天逆转,老名酒再次焕发出宝刀不老的光芒和威力。经过新世纪10年“战国时期”的群雄逐鹿和硝烟洗礼,“中国名酒”市场又产生了创新求变、锐不可挡的“战国七雄”——他们是“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洋河8226;蓝色经典”、“水井坊”、“郎酒”、“剑南春”。

  “老名酒”品牌上的厚积薄发和市场上的强势复兴,反过来又触动和刺激了“新名酒”企业的竞争雄心和心理防线。很快,2008年后,“战国十二诸侯”横空出世——他们是“稻花香”、“今世缘”、 “河套”、“迎驾”、“口子窖”、“衡水老白干”、“丰谷”、“伊力特”、“金六福”、“红星”、“黑土地”等一批30亿级别独霸一方的“新名酒”企业,逐渐走向了全国舞台,显示出卓越的市场竞争力和响亮的品牌影响力,而白云边、枝江、牛兰山、板城烧锅、诗仙太白、景芝、泰山、古贝春、孔府家、高炉家、仰韶、津酒等一些区域品牌也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

  但是,看到老名酒的复兴崛起和品牌效应,这些“诸侯小国”无时不忘对“名酒”身份的渴望和追求,他们渴望成为具有世袭身份的“中国名酒”,于是,他们采取了行动——这正是导致2007年轰动一时的“第六届中国名酒风波”的直接原因,这也是迄今为止名酒60年进程中,最有影响力和震动性的行业大事件。

  第四阶段 寡头争锋 竞合共生

  2008年后,是中国名酒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寡头争锋的“竞合博弈期”到来。当中国名酒的“战国复兴期”继续推进,最终脱颖而出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大国”。“战国七雄”逐鹿鏖战、竞合博弈的局面将不可避免。“七雄”便是当今跻身“百亿俱乐部”级别的名酒大企业”。资料统计,2011年中国白酒产业已产生了5家“百亿大佬”——他们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稻花香。据预测,未来三年,将会有汾酒、剑南春、西凤、迎驾、今世缘、河套等加入进来,共约10个“百亿巨头”同台竞争。依照中国地广人多的国情,以及白酒行业的产业特性看,“七雄”或 “十杰”将长时间竞合共赢,博弈共生。白酒会象啤酒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一场整合大幕吗?如果是这样,“横扫六合”的“千古一帝”又将是谁呢?

  事实上,在中国名酒的第四个阶段,“寡头整合、产区集中、竞合博弈、话语争锋”的苗头已经显现,而且越发彰显各自的霸气。

  就在2007年,号称“浓香鼻祖”的名酒“四大元老”之一“泸州老窖”,便入主“十七大名酒”中“酱香三姐妹”之一的湖南“武陵”,被业界誉为“中国老名酒并购第一案”。2008年,四川省政府联合川黔名酒大企业开始谋划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而这个号称堪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比美的生态产区战略工程,积极性最高的是泸州老窖。2008年以来,泸州老窖已连续4年在泸州市举办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博览会”。

  但是,2011年以来,贵州省政府高调提出了“中国白酒未来10年看贵州”的口号,并于当年在贵阳举办了由国家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多省省长带队的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酒类博览会,茅台指出:酱香是中国白酒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茅台镇是“中国白酒之心”。至此,川黔两省政府展开了一场“中国白酒地标话语权”的博弈和较量。

  2009年后,业界传出“洋河现象”,引来业界和媒体的关注;2010年“洋河”入主“双沟”,成为著名的“老名酒并购第二案”;2011年洋河集团过百亿,业界传出“茅五洋”和“东部崛起”的说法,越发吸引业界的眼球,而一度被业界广泛看好的“茅五泸”格局中的泸州老窖,在业界一片“洋河为什么?”、“洋河模式”、“洋河神话”、“追赶洋河”的舆论声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西部的“老十三大”郎酒却“狼性”十足,后发制人,以“群狼战略”在近两年跨越式快速崛起。2011年也闯入了“百亿俱乐部”,与东部的“洋河现象”遥相呼应,几近比肩,引发业界强烈关注。“郎酒速度”PK“洋河神话”,一东一西,“羊狼”呼应,唱响“老名酒复兴”的响亮赞歌,成为名酒阵营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业界及媒体一时传为佳话。2009年,“四大元老”之一的汾酒也开始集中发力,扛起“中国酒魂”大旗,提出百亿汾酒的目标,整合战略资本,再造模式,圈地扩张。

  在洋河、郎酒、汾酒等老名酒企业,如火如荼上演跑马圈地、快速扩张的大戏中,2011年,茅台也传出了“大茅台战略”,五粮液传出2012以后将进行并购扩张的新闻……有意思的是,“茅五”两大寡头,居然在酱香上进行了长达8年的暗战——2002年“浓香大王”五粮液传出“欲谋万顿酱香”的特大新闻,茅台警觉,双方暗战。八年后的2010年五粮液“永福酱香”正式诞生,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应邀出席了“永福酱香”的新闻发布会。业界认为,“酱香潮起”的大幕或将在两大寡头的竞合下,演绎另一番精彩格局。

  但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国酒茅台”却成为了媒体的众矢之的,一刻没有消停过,甚至不断引“火”上身。2010年以来,白酒行业话题最多的当属“四大元老”之一的“茅台”:“炮轰国酒”、入奢风波、涨价失控、腐败酒、两会提案、假酒比例、三公禁喝茅台等等,各种负面舆论集中袭来,茅台应接不暇,坦言“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茅台采取了积极行动。对业内环境,茅台摆出了“低调内敛,和光同尘”的大哥形象,2011年茅台启动举行了停办20年的“老牌四大名酒篮球赛”,主动伸出橄榄枝,热情邀请泸州老窖、西凤、汾酒另外“三国公”,实施“篮球外交”,增加友谊,缓和气氛。因前期汾酒的“怒揭巴拿马大奖和第一国宴用酒真相”的影响,茅台的“非常举动”引发行业评论,被认为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和谐外交”事件。对外部环境,茅台摆出一副“国酒傲骨,舍我其谁”的大义凛然形象,面对媒体围剿,据理力争,不卑不亢,扛起振兴民族工业及“文化强国”的大旗,“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展现出了一种名酒大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中国名酒”开始复兴崛起,成就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由于行业发展太快,“涨价失控、扩产风险、两会提案、三公禁酒、腐败酒、食品安全”等,各种糟糕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也正在对这个产业的未来、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社会对白酒——这个历史悠久的“国粹”产业,依然缺乏应有的了解、认识、尊重和包容,这让名酒企业大佬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

  2012年3月,白酒界在太原举行了最高规格的“领袖峰会”,“茅、五、泸、洋、汾、沱”六家名酒大佬,齐聚一堂,共商酒业大事。据悉,这次会议是“中国白酒产业上的首次领袖峰会”,也是名酒大企业在当前复杂、敏感、多变的内外部舆论和国家“深水改革”的大环境下,发起的一次明确认识、统一思想、和谐共赢、达成共识的特殊领袖峰会”。会上,面对白酒行业的产销现状、环境隐忧和未来发展,领袖们达成了六大“太原共识”——即1、深刻认识和强调白酒的社会属性;2、积极发挥白酒领袖企业的榜样引领作用;3、加强白酒食品安全,严格生产环节管理;4、产品价格要科学合理、均衡发展;5、科技进步助推白酒现代化;6、开创白酒国际化。

  以“互信合作,共担责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12名酒领袖峰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未来十年,确立了发展纲领,指明了战略方向。

【中篇】名酒之谜

  站在“名酒六十年”这个的特殊历史节点上,“揭秘千年品质基因,积淀品牌文化力量,塑造产业价值形象,创变行业未来蓝图”——这无疑是“华夏儿女”对优秀传统民族工业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掩卷沉思,继往开来,“名酒60年”依然留下许多影响产业进程的谜团和命题,待我们求真破解,探索发现——

  “中国名酒”是专家评出来的,还是消费者喝出来的?“名酒标准”到底是什么?销售额是检验新时期名酒的唯一标准吗?……

  对于名酒企业来说,灵活的“非国有体制”是振兴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比如郎酒的一飞冲天、水井坊的横空出世等。可是,为什么恰恰是“国有体制严重”的茅台、五粮液成为了呼风唤雨的“双寡头”呢?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主导和推动“名酒60年”的发展进程?人们能揭开积淀已久的名酒沉浮之谜吗?

  “名酒标准”引发世纪论战

  2007年的“第六届中国名酒”评选,成为“中国名酒60年”进程中轰动一时的重大“风波事件”。该年,关于“名酒标准”引发了一场广泛持久的质疑、讨论和思考,并导致了一场震动业内外的“公车上书”和“联合诉讼”,搞得硝烟弥漫,剑拔弩张。尽管时过5年,但这场“标准论战”并没有烟消云散,甚至越发敏感、浑浊。值“名酒60年”盛典之际,“名酒标准”再度成为一个焦点。

  2012年,有名酒大企业在网站上帖出了“中国名酒”的四个标准——1、必须是行业标杆型企业。2、必须有利于带动白酒工业技术的革新与进步。3、必须坚持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恪守对消费者的承诺;4、必须为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业界认为,“名酒标准”还应该有更深刻厚重的解读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价值评判”,应放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名品”的大背景下思考其“普世价值”——

  观点认为:凡是能在某个品类上出类拔萃、享誉世界的“名品”,一定是靠“坚守卓越超群、近乎完美的工艺品质和传承悠久历史文化”取胜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世界名品的“普世价值评判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迷恋和崇拜历史的,无不把“民族文化”奉为圭臬,对名品的“文化价值”无不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因此,“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悠久传奇的历史文化”几乎成为“世界名品价值评判”的两大“硬指标”。“名品”是不需要刻意追求销售量的,因为那会降低“名品”的价值和地位,真正的“名品”恰恰需要“限量”来抬高身价。“名品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正像那些名冠世界的名车、名宅、名表,名饰、名枪等,其市场销量并不大,甚至全世界微乎其微,但他们能名正言顺的被称为“名品”,产生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概因“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传奇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惊叹佩服,心向往之,爱不释手。“中国名酒”亦应如此也。

  据内幕人士透露:当年“四大名酒”的首评诞生,主要是参考“独特的工艺品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两条。其他“十三大名酒”的评审,也主要是从“酒体风格、工艺个性,香型品质、文化传承”上衡量,因为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国情条件和体制下,所谓“科技进步、行业标杆、社会责任”等都无从考量,尤其是“销售额”考虑的并不多。

  “六大共性”破解名酒兴衰

  经过60年的群雄逐鹿,中国名酒阵营已经明显分割出“四种类型”——即“单纯发展型”,“增长滞后型”,“追求利润型”和“价值增长型”。最后一种类型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价值增长型”名酒企业要具备两个最基本要素:第一,把握并顺应环境发展趋势;第二,具有内在的驱动力。我们研究认为,“价值增长型”名酒企业要具备“六大共性”:即①拥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②品类(或品牌)领袖风范、③创新能力、④驾驭环境能力、⑤持续成长能力、⑥跨区域能力。

  事实上,60年的白酒发展史证明,是否是“价值增长型”企业,与“品质内驱力”有关,更与“创新内驱力”有关。今天叱咤风云的白酒霸主五粮液,并不是首评的“四大元老”。靠的是率先涨价,灵活创新,以“商业模式”驱动内核,最后成就霸主的。

  2000年后,“泸州老窖、洋河、全兴、古井贡”四个名酒企业的振兴崛起,都与创造推出“战略新品”有直接关系,洋河推出了“蓝色经典”,泸州老窖推出了“国窖1573”,全兴推出了“水井坊”,古井贡推出了“年份原浆”。他们的发展轨迹都离不开“战略新品+商业模式+新文化”。而汾酒和西凤的“震荡式复兴”,则与这两大元老的“综合创新力”有关。综合创新力足够,则蛟龙出海,一飞冲天;综合创新力不足,则潜龙在渊,难击长空。

  《大国崛起》中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大国崛起与历史久远无关,与国土面积无关,与创新力和文化力有关,一个大国能否复兴崛起,主要看他在历史上是否辉煌过……

  不难看出,曾经辉煌过的汾酒和西凤,是很有复兴崛起的“优良基因”和“龙凤慧根”的,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就了名酒的复兴与崛起”。

锻造企业领袖

  在“中国名酒”60年历史进程中,勇于传承创新、开拓进取、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曾经改变了许多名酒企业的命运,使他们成为 “与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

  “领袖一样重要的企业家”是左右名酒命运的核心力量吗?

  很难想象,在某些特殊时期或历史转折的关键阶段,如果茅台没有季克良,五粮液没有王国春,洋河没有杨廷栋,泸州老窖没有谢明(张良),郎酒没有王俊林,汾酒没有李秋喜,剑南春没有乔天明……这些名酒企业会是怎样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因为名酒企业缺少“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或者“领袖人物”的不断变更等,也导致了企业的萎靡动荡,发展缓慢。

  无论怎样,这些“领袖式的关键人物”在特定时期,释放了他们的精神、能量,让企业或起死回生,或力挽狂澜,或一飞冲天,走在了“复兴崛起”的大道上。这让我们想起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季克良(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中国白酒标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白酒的微生物菌种1000多种,目前我们还没有研究透,白酒微生物应该是人体健康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解读:健康是世界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白酒产业遭遇所谓“消费断层”、“有害健康”等“盛世危机”的大环境下,季克良前瞻性的看到了塑造“产业价值观”的战略紧迫性,率先大胆抛出了“健康白酒论”,引领重塑这一“价值观”的到来。茅台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季克良因此在白酒界赢得了“健康斗士”和“健康旗手”的称号。

  唐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应该深刻思考中国名酒企业的现状,假如茅台被媒体爆出了质量问题,我们整个白酒行业都要跟着遭殃,我们名酒企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不利的外部环境。

  解读:刚刚接过帅印时唐桥说:“我愿做一名中国国粹的传承者”。

  张良(泸州老窖集团总裁):白酒是朝阳产业,中国白酒再酿5000年没问题。行业兴,则企业兴,白酒行业的未来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高端白酒涨价涨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志气,涨出了国货的影响力,提高了白酒的国际地位,使整个白酒行业受益。

  解读:张良的“涨价论”和“朝阳论”得到了全行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杨廷栋(洋河集团董事长):大企业竞争靠的是“道”,道是个人的把握,是掌控行业中的一些基本竞争规律,要抓住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脉搏,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解读:杨廷栋是白酒“东部崛起”的揭幕人。因超人的智慧和市场洞察力,他被誉为充满创造力的“蓝巨人”和“思想者”。杨廷栋让洋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部酒王”,演绎了“中国名酒”史上最耀眼夺目的“复兴经典”。 

  李秋喜(汾酒集团董事长):“中国酒魂时代”的核心内涵是以“振兴国酒”为核心的诚信与创新、变革与开放、责任与担当、激情与梦想。中国白酒应该把“反哺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中国文化的崛起,白酒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解读:近年来,李秋喜扛起“中国白酒文化奠基人、火炬手、活化石、教科书”的大旗,他将历时5年实施一场纵贯大江南北“打造中国酒魂”的文化寻根大战略。

  “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不难悟出:中国的名酒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与“世界名品”站在同一舞台竞争,锻造“与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或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首要课题。

【下篇】

  大国酒魂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走过六十年的‘中国名酒’诞生史,回首八百年的中国白酒发展史,一路研读交相兴替的名酒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名酿著华章,功过后人评。六十年来,由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的十七大“中国名酒”为推动白酒产业技术进步、传承中华国酒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的献,为大国之酿注入了不朽灵魂,五项功绩将永载史册: 

  一、开创名酒时代,确立名酒基准

  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出十七个“中国名酒”,是中国酿酒产业史上前无古人、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是一项“探索发现、承前启后”的原创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名酒价值启蒙”的行业里程碑价值和意义,泱泱东方酿酒大国从此走进了“名酒时代”。 

  “全国评酒会”确立了“中国名酒”的基本标准和价值方向——即“锻造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传承悠久高尚的白酒文化”。这两条准则树立了与时俱进、与世同行的不朽“普世价值”,使浩瀚华夏之名酒,有了崛起于世界名品之林的坐标和方向。

  二、创立香型体系,影响产区格局 

  五届“全国评酒会”命名创立了后来产生巨大影响的三大主流香型(酱香、浓香、清香),衍生出沿用至今的共计十一个“香型体系”,奠定了色、香、味的初步标准,并首次对香型风格做了语言个性描述,具有划时代意义。白酒香型的命名确立,是“评酒会”的一项创举发明和巨大贡献,为传承和保护民族产业优秀独特的酿制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地缘理论”支持;为中国白酒市场“品类竞争”、“生态产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打开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推动技术进步,创建评酒队伍

  五届“全国评酒会”创立了名酒评审制度和考核标准,构建了以“省评委”为单位的“全国评酒队伍”的网络雏形,在全国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以感官检验产品质量”的评酒技术队伍,整体推动了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坚持了“优质、低度、多品种”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白酒产业的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四、树立评酒风尚,沉淀评酒遗产

  五届“全国评酒会”由于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评审团的专家们以其“思想过硬、作风严谨、操守高尚、坚守原则”的治酒精神和评酒态度,以酒品论英雄,以质量论高低,以工艺风格定酒型,没有受到利益关系的影响,最终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出了十七个“中国名酒”。而且,每次都对上一届的名酒进行复查,精益求精,坚持品质上的优胜劣汰。这种良好的“评酒文化和风气”,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无疑将成为中国评酒史上一笔宝贵稀缺、晶莹闪光的“精神遗产”,为未来“评酒人”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影响和激励着后人为“名酒评审”的公平公正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实施“世遗”战略,放眼国际市场 

  十七个“中国名酒”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为推动优秀民族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身先实践,勇于担当,引领倡导,做出了有目共睹的积极贡献。老名酒大企业主动承担起“保护遗产,振兴产业,文化强国,走向国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005年“四大元老”之一的汾酒(领导人)率先亲自到北京提出“申遗”事项,播下中国白酒“申遗”的火种。2006年,茅台、汾酒、泸州老窖3家名白酒及一家黄酒的“酿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汾酒等“元老”的引领下,五粮液酒、水井坊、剑南春、郎酒、沱牌5枚“中国名酒”以及11枚地方白酒的“酿制技艺”上榜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为突破口,“中国名酒”大企业拉开了申请“世界非遗”的大幕。2012年,茅台、汾酒、泸州老窖、水井坊以及江西李渡、河北刘伶醉六家企业的“白酒酿造遗址”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由“国家遗产”到“世界遗产”的跨越,是中国白酒的一次价值升华和战略考验,将极大提高白酒的世界价值和地位,加快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为此,泸州老窖集团在多种场合发出了“捆绑申遗,打造中国白酒整体品牌形象”的呼声,展现出了“大国崛起”背景下,白酒巨头从竞争到合作,“和谐共赢,走向世界”的高远胸怀和战略目标。

 中国酒魂 价格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下)

结语

  如果说,“千年”是中国白酒的一部史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六十年”则是中国白酒的一幅国画,名酿泼墨,意境博大。无论是泸州老窖的“捆绑申遗”,还是茅台的“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无论是五粮液的“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还是汾酒的“中国酒魂时代”……他们都是泱泱东方圣土的精灵和造化,是大国之酿的脊梁和魂魄,抒情于胸,意境高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觉明说:“白酒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中国人为世界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中国白酒与洋酒比起来毫不逊色”;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奠基人陈騊生呼吁:“如果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而王延才、季克良、唐桥、张良、李秋喜等行业大佬,则不约而同在多种场合表达同样一种情怀:“愿作中华“国粹”的传承者”。

  名酿六十年,大国著酒魂。中国名酒终于从“科研试点”到“文化自觉”,从“产业振兴”到“文化自信”,从“大国之酿”到“世界遗产”,发出了无比豪迈的世纪强音。

  “大国酒魂”伴随着“大国崛起”必将喷薄而出,走向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5822.html

更多阅读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 作者:剑之晶 村支书销魂三十年小说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全文)都市生活作者:剑之晶关键词:都市,官场,乡村,商战,校园,职场,重生,黑道,热血,青春内容简介世间的事,归根结底是要在床上解决的!这是李朝正当村支书第二天就得出的结论。那天,二队新婚没几日的小媳妇因为土地补偿的

六十年轮回甲子查询表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

   (2012-12-26 11:00:15) 转载▼标签: 自我控制丁未年之间生者成山分类: 国学宝典六十轮甲子查询表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24,1984)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丙寅年生炉中火命(1926,1986)丁卯年生炉中火命(1927,1987)

转载 六十年大庆天安门阅兵所想到的 大庆2手车

原文地址:六十年大庆天安门阅兵所想到的作者:于_人六十年大庆天安门阅兵所想到的于人六十年大庆,恢宏庞大,雄伟壮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惊异。一个一穷二白饱受百年凌辱的国家,只经过了一个花甲————一个六十年,就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确是

JX: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读后感

[按:2009年7月16日下午在北航的雕刻时光,范立波老师与我、JX、PL、LX、CY和LF,一同阅读何炳棣先生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当天,JX提交了他这篇读后感。征得JX的同意,我将这篇读后感发在这里。按照他的要求,用JX代替真名。转载请保留此按,并

酒魂dj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

——“四大名酒”诞生获奖60周年献礼序章公元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第4年,首都北京启动了一项意义深远的“(首届)全国评酒会”,白酒领域评出了“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四大“中国名酒”。中国从此走进“名酒时代”。 1952-2012,“

声明:《中国酒魂 价格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下)》为网友繁华的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