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魂dj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



——“四大名酒”诞生获奖60周年献礼

序章

公元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第4年,首都北京启动了一项意义深远的“(首届)全国评酒会”,白酒领域评出了“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四大“中国名酒”。中国从此走进“名酒时代”。

1952-2012,“中国名酒”首评诞生整整60周年。

60年来,在中国酒业风起云涌的发展进程中,相继举办了共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出了白酒领域17个蜚声中外的“中国名酒”,他们是:“茅台、泸州老窖、汾酒、西凤、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酒、古井贡酒、全兴大曲、双沟大曲、郎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董酒、黄鹤楼酒、武陵酒”。拉开了全国酿酒科技进步和品牌竞争的历史大幕,“中国名酒”崛起之路有了方向和坐标。

因为各自具有卓越独特的工艺品质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首评“四大名酒”孕育出了后来被誉为“四大母体香型”的“茅香型”、“泸香型”、“汾香型”、“凤香型”——即“茅台的酱香国酒、泸州老窖的浓香正宗,汾酒的清香绵甜,西凤的凤香芬芳”。

60年来,17个“中国名酒”一脚踏着“计划经济的政策坚冰”,一脚踏着“市场经济的商业乱相”,立品为基,变革创新,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跌宕起伏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当“茅台”力排众议推出“健康白酒论”,并提出“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当“五粮液”率先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白酒营销变革,并在“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竖起巨幅广告;当汾酒率先进京申请“世遗”,扛起“中国酒魂时代”的大旗;当“泸州老窖”坚守“酿酒技艺优秀传人制度”,为“复兴国学”鼓与呼;当“洋河”发动“绵柔战”和“蓝色风暴”引领白酒“东部崛起”;当“古井贡”掀动全国“原浆热”;当“剑南春”发明“挥发系数鉴定法”声称解决了“年份酒的歌德巴赫猜想”;当“水井坊”联姻国际资本,大胆试水国际营销渠道;……。

无疑,他们都是中国白酒的探路者,是科研高手,市场里手手,产业推手,文化旗手,是不断把中华“国粹”推向价值巅峰的引擎和脊梁。他们象夜行大海中的一盏盏灯塔,照亮了中国白酒的未来行程。

他们是大国“酒魂”!

【上篇】名酒风云

一部“中国名酒”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发展史。

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举行一场由“国家力量”推动的“首届全国评酒会”,可见酒对中国之重要性。为什么评名酒?除了“军队”、“国宴”、“外交”、“文化”等重要领域之外,建国初期,“朝鲜战争”、“中苏关系恶化”等导致中国周边环境并不太平,国家曾把白酒上升到“战略物质”的高度。1956年,周恩来总理组织制订的《1956-1967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纲要》,其中内容之一就是“兑制白酒”,泸州老窖大曲与茅台的酿造工艺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这与原子弹、氢弹和火箭并列在一个纲要内。酒,那时候被冠以一个雷人的名称:“精神原子弹”。而首届“全国评酒会”正是在“国家战略需要”的大背景下启动诞生的。

“四大名酒”诞生内幕

1952年启动的首届“全国评酒会”,白酒领域评出了日后家喻户晓并影响产区格局的四大“中国名酒”——即“泸州老窖”、“茅台”、“汾酒、“西凤”。

“老四大”是如何评出的?又是怎样影响和推动行业进程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酿酒工业尚处于整顿恢复阶段,对酒类的生产是由国家专卖局进行管理,“全国评酒会”之前收集了全国的白酒、黄酒、果酒、葡萄酒的酒样103种。由北京试验厂(现北京酿酒总厂)研究室进行了化验分析,并向会议推荐了八种酒。根据分析结果和推荐意见,最终将八种酒命名为我国的“八大名酒”,分别是白酒4个(见以上);葡萄酒3个:“中国红(红玫瑰)”、“味美思”、“金奖白兰地”;黄酒1个:“绍兴加饭酒”。

当时,“评酒会”确定的四条入选条件是:1、品德优良,并符合高级酒类标准及卫生指标;2、在国内获得好评,并为全国大部分人所欢迎;3、历史悠久,还在全国有销售市场;4、制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它难以仿制。

     事实上,这8大名酒当时在国内外已经很有名望。由于建国初期各种准备工作和条件较差,“首评”并没有科学、规范、精细的具体统一标准,确立的四个“入选条件”显得模糊、宏观、空洞,设置的奖项也不多。但是,在当时的“特殊国情”下,评选的透明度较今天更为公开化,这些条件也相当具有“高尚性”、标杆性、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又是国家领导人亲自关心签批,从级别上来说,“首评”有些类似“总统质量奖”。

“四大名酒”作为白酒中的元老,其独树一帜的酿造工艺、传承创新的科研技术、悠久高贵的历史文化等具有“不可复制性”。

  实施名酒试点,探寻名酒成因

据健在的当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工作人员回忆,“首届全国评酒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当时提出白酒的感官评定标准是“香、醇、甜、净”,恰恰是后来确定的浓香白酒的品评标准,因此“首届评酒会”白酒组的前四名均为浓香型白酒,最初评出的“前四名”并不是现在的“四大名酒”。被周恩来总理视为“外交利剑”的茅台酒屈居第五,此事引起了媒体的质疑和诘难。经过多次综合考评后,到1953年最终公布的名单中,才有现在的“四大名酒”。

后来,轻工部对“首届评酒会”进行了反思,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色、香、味、格”的四大“感观评审”标准,这种鉴评方法因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性,成为任何化验分析均无法取代的一种重要质量鉴评手段,“格”不仅仅强调了酒体风格,还有另一层意思:不拘一“格”发现优秀名酒之个性。

这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烟台试点(1955年)”、“泸州老窖试点(1957年)”“汾酒试点(1964-1965)”、“茅台试点(1964-1966)”,以及“涿县试点”、“永川试点”等历史性的行业事件,为白酒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的根本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的“烟台试点”让人们首次认识到酿酒的原动力是微生物,这一发现不仅破解了酿酒的原理本质,也使酿酒行业的技术水平大为提升。

“茅台试点”发现了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是己酸乙酯,同时通过对香型白酒曲种、酿造工艺、微生物特性及香味成分深入研究、成功检测和科学总结,揭开了“茅台”的许多千古之谜;汾酒试点指出“清香型白酒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具有国际化口感潜质和趋势”;“泸州老窖试点”对白酒“新老操作法”和“技艺传承”给予充分总结和肯定。

三大名酒试点对于我国白酒行业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与其他白酒试点不同,名酒试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出酒率等节粮降耗领域的课题,而是将重点放在稳定和提高名优白酒的工艺、质量和产品特征,为我国名优白酒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科学基础。名酒试点对于白酒香味成分、微生物菌种、生态技艺等的研究,开启了白酒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时代。因此,某位白酒权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新中国白酒产业是靠试点起家的”。

久负历史盛名,彰显尊崇地位

“四大名酒”的诞生与周总理亲自签批有关,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是中国久负盛名和享誉世界的四大“历史文化名酒”了,又因时常出现在重要场合,受到国内外领袖人物推崇,奠定了名酒的显赫地位和高贵身份。

汾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1500年前北齐武成帝时期,汾酒成为宫廷御酒备受推崇被。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一举夺魁,获得甲等大奖章,并受到罗斯福的珍藏和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赞赏。建国前后,汾酒被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袖人物喜爱推崇,在重要国事场合饮用,并获得“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资格,尊享各种国家级至高荣誉。

 “茅台”因为与红军长征有关而名声大噪,在建国前后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推崇,在中国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了特殊角色,被称为“国酒”。至今,茅台酒厂内塑有“国酒之父”周恩来的雕像。

泸州老窖的稀缺和宝贵在于:酿造历史起于1573年,窖池不间断酿造400余年。历经四个朝代,传统酿造技艺先后有了23代传人,号称“白酒窖池活化石”。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古窖池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国保”单位。泸州老窖受到过周总理的亲自关心和批示: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总理亲自指调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大曲酒各40坛作为宴会用酒;两次指示“要保护好宝贵的泸州老窖窖池”;1956年亲自批款446万元给泸州曲酒厂发展生产。

“西凤”虽然受地理位置限制,酒倒是着实有些贵族气质,一直是与汾酒并称为“两大北方名酒”,占据了王者之位。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之一。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陕西省西凤酒厂。西凤九次夺得国际金奖,在1867年(清光绪二年)举行的南洋赛酒会上荣获二等奖,还在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展销评奖获得二等奖。

独创母体香型,初立名酒标准

“四大名酒”尽管在“首评”中没有确立香型风格,而后来却成为了“清、浓、酱、凤”四大“香型鼻祖”和“母体香型”,这恰恰说明一个深刻道理:四大名酒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香型基因。

汾酒是“清香鼻祖”,其香型特点为:清香纯正、口感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汾酒酿制工技艺是一清到底的清渣法,地缸发酵,一直统领北方市场,显赫一时。汾酒的最大优势是:清香优雅,口味纯净,健康指标先进,最容易与国际口味接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泸州老窖是“浓香鼻祖”,其香型特点为: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冽甘爽,回味悠长。从元代开始至今,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历经了23代人的传承和研究,其特殊技艺都是靠师徒长期的口授心传和不断的经验积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泸州老窖率先在全行业传导了“泸型酒工艺操作法、白酒尝评与勾兑技术、人工老熟培窖技术、双轮底发酵技术、翻沙发酵技术”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并培养了大批白酒专业技术人才,为现今白酒市场的“浓香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泸州老窖从传统工艺的“总结与继承、创新与发展”方面着手,在实现白酒酿造工艺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再次推动了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

茅台是“酱香鼻祖”,其香型特点为: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茅台酒独特的赤水河地理环境因素成就了中国最典范的酱香酒。茅台镇的特殊位置和气候,使茅台酒厂周围多年微生物的驯化导致车间成为最主要的微生物宝库。除了天然因素外,酿造法的革新还是茅台酒成功的关键,清代茅台已经使用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的工艺,后来多次改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固定酿酒风格。茅台生产十分重视当地的环境、季节变化和生态影响,确实是中国和自然关系最紧密的名酒之一,也是神秘酱香诞生于世的密码。这为以后的“酱香浪潮”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西凤”号称“凤香鼻祖”。其香型特点为:浓郁清芬,香气协调,个性峻拔,回味无穷。西凤酒是四大名酒中最典型也最具个性的名酒,这个老牌名酒在第一、第二届的中国评酒会上均榜上有名,可是第三届没有获得金奖,不是酒不好,真实原因是因为在各个香型中它都排不上号,它不属于浓、清、酱三大香型,但是酒确实又是好酒。于是,推出了自己的新香型:凤香。1994年,国家颁布了凤香标准,这也成为今后许多名酒的仿效例证。

“凤香型”首先是地理历史因素决定的。西凤酒产自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按照《史记8226;秦本纪》的记载,当地有泉水水质异常好,菜放置其中多日不坏,妇女饮用可以增加皮肤光洁度,此泉水证明了柳林镇的水土之美。

从地理位置看,西凤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也介于清香型与浓香型之间。所以说,凤香型酒集中了南、北方酿酒核心密码,是一种复合香型,是白酒香型的集大成者。西凤酒的酿造过程中有三个突出特征使其香味独特:1、窖池每年更新一次,去掉老土换上新土,和泸州老窖等迥然不同,这样其浓香就不露出来;2、发酵周期只有10多天,是17个名酒中最短的,所以出酒率高,这也是其稀罕处;3、储藏容器是当地妇女流传下来编制的一种柳条框,内壁糊以麻纸,涂上猪血,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子油等物按照一定比例去混合,配合以涂料涂擦,再晾干,称之为“酒海”。“西凤”的凤香型具有特殊的酸、甜、苦、辣、麻等诸味调和后的独特风格,带有泥土香味和酒海带来的特殊香味,这种“挺拔”的酒体风格,是西北黄土地的某种象征。

中国北方的酒在历史上一直都以汾酒为基准,是绝对的清香型体系的天下,可是,就在这种汾酒包揽“北酒”天下的时候,西凤却以其独特的香味,获得了自己的地位,打破了汾酒的江湖,为白酒的香型格局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

“四大名酒”孕育出的“四大母体香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奠定了中国白酒香型的基本雏形和框架,为以后各香型的演变和分流提供了基础源头,重要的是,为中国白酒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打开了蓝图。时至今天,市面上的诸多香型都是以当年“四大名酒”的香型为蓝本而演变出来。“四大名酒”树立了白酒行业的“香型标准”,分别成为了各自香型的领头羊,奠定了白酒“四大元老”的身份和地位。”

历经市场洗礼,演绎名酒轨迹

“四大名酒”评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在产销比列最大的白酒行业引起了强大振动,因为“中国名酒”的荣誉可以对销售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白酒企业都要争,因此评酒工作非常保密,多在部队军营进行。

在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交错发展中,“四大名酒”演绎着不同而又相似的发展轨迹——茅台因赋有“政治酒”特殊色彩,被称为“国酒”,建国后一直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环境之中,持续了几十年的“幸福时光”,直到1990年代末期,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一度遭遇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后痛定思痛,开启了“中国式复兴”之路。

汾酒因地理位置上的封闭和技术上的“保守”,计划调拨时期一直不温不火,1988年后突然发力,直到1993年业绩荣获“六连冠”,成为“汾老大”,这是汾酒的鼎盛时期。随后盛极而衰,连年下滑,1995年从“老二”的位置上狂退至第十位,1996年挣扎一番,略有回升前进到第八,汾酒从此失去“老大”的光环和话语权。2009年以后,在李秋喜团队的带领下,业绩大幅回暖,2011年达到70亿,两年翻了一番,引起了业内外关注,汾酒开始复兴。李秋喜信心满满,各种场合为“汾酒复兴”推波助澜,试探着发出“大国崛起”的声音。

在“四大名酒”阵营中,泸州老窖的发展最为稳健,1980年代,泸州老窖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一年的销售额,比四川省名酒厂的总和还要多,成为名冠一时的行业“霸主”。除在1990年代末白酒“冬眠期”的特殊环境下短期震荡回落外,泸州老窖在中国白酒市场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业绩一直名列前茅;而“西凤”的发展最为跌宕起伏,这只当年需要凭借批条子才能买到的“金凤凰”,在改革开放后被挤出白酒第一阵营,遭遇发展的巨大阵痛。有一段时间,西凤弱化了自己“凤香型白酒代表”的身份特征。原因是当时市场上已经形成了“浓香型”的浓厚氛围,西凤认为以一己之力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认知比登天还难。但是弱化自己的香型优势,也引来业界的质疑:放弃凤香型,西风的产品竞争优势在哪里?西凤还是名酒吗?这让西凤人很纠结。另外因为酒以外的因素,西凤酒三度痛失发展良机,丧失了上市、涨价、推出高端新品的机会。直至近两年,西凤才推出了“红西凤”“酒海原浆”等凤香型中高端产品,成绩可圈可点,开始步入 “老名酒复兴”的道路上。

不难看出,在“中国名酒首评60年”的发展进程中,“老四大”几乎走了一条相同性质的沉浮路线:计划时期幸福甜蜜——市场初期震荡低迷——新近十年复兴崛起——未来格局整合博弈。下面,我们将“四大名酒”跌宕起伏的发展轨迹、融入到行业历史进程和时代大背景中,进行全景式讲述,从中可以感受到“四大名酒”在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四代霸主与四个阶段

梳理“中国名酒”60年沉浮变幻的发展进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春秋研发期”(1952—1988);第二个阶段:“蛰伏过渡期”(1989—2003);第三个阶段:“战国复兴期”(2004—2007)。第四个阶段:“竞合博弈期”(2008—未来三年)。

四个发展阶段共产生了4位叱咤风云的“行业霸主”,成为市场价格和品牌价值的风向标,引发全行业的效仿学习。1980年代产生“第一代霸主”泸州老窖;1988—1993年产生“第二代霸主”汾酒,业绩获得六连冠,“汾老大”由此而得名;1995—2006年产生“第三代霸主”五粮液;2007年后茅台“一年八连涨”,价格超越五粮液,提前完成“万吨百亿”工程,品牌价值高山仰止,被默认为“第四代霸主”。

业界一般认为,1989年(最后一届全国评酒会)是中国名酒市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整个1990年代则是白酒业在“南巡大背景”下的过渡转型期)。因为1988年7月,国家才正式放开酒类的专卖价格和流通渠道。2001年(中国入世元年)则是“老名酒”和“新名酒”的分水岭,因为这一年前后,影响并改变“中国名酒”高端格局的新“三剑客”——“洋河8226;蓝色经典”、“国窖8226;1573”、“水井坊”不约而同横空出世。另外,今世缘、迎驾、口子窖、河套、衡水老白干、丰谷等“新名酒”开始发力。

第一阶段  春秋五霸  蓄势待发

建国后至1990年代初,是中国名酒的“春秋研发期”,这一时期,名酒企业大搞技术试点和香型研究,汾酒试点、茅台试点、泸州老窖试点、烟台试点等各种“技术试点”使名酒的酿造工艺和品质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为未来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发挥了巨大撬动市场的作用。

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名酒阵营一度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春秋五霸”——他们是“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五霸”依靠计划时期老名酒光环、品质威望和渠道优势,一马平川,行销全国。但这一时期,市场营销上的新旧价值观正产生激烈碰撞,旧的计划经济下的价格和渠道体制,也同时受到诟病和市场阻隔,当“市场经济”以摧古拉朽之势袭来时,名酒企业还没有、还不敢完全退出“国企”的思想巢臼。

这一时期,以“四大名酒”为主的多数老名酒还是沿用“计划调拨+批条”的思维去经营企业,符合中国白酒历史发展进程的商业模式、营销理念、文化思想在逐渐酝酿,但还没有成为白酒行业的主流形态,没有自成体系、创出商业经典,更没有引起全行业、全社会的关注。“探索、学习、试点、统销、寻道”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名酒”产业的发展主旋律。

这一时期,“泸州老窖、茅台、汾酒、西凤”四大老牌名酒,积极响应国家节约粮食的号召,走了一条“名酒”变“民酒”的道路。不是“四大名酒”之一的五粮液却反其道而行之,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玩转价格魔方”的市场化道路。1988年国家正式放开白酒价格,名酒的“计划调拨时代”成为历史。当年,十几元一瓶的五粮液首次公开提价,1989年再次提价,价格超越了“第一代霸主”泸州老窖;1994年第三次提价,价格超过了第二代霸主“汾老大”。这一时期,因最高国家领导人到访宜宾,五粮液发起了第一次“国酒之争”,发出“国酒不能终身制”的质疑,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994年五粮液首创“五粮醇买断模式”,随后,在全行业引发了一场“多子多福”的贴牌商战;1998年五粮液第四次提价,价格一举超过“国酒茅台”,品牌价值和销售业绩扶摇直上,成为光芒夺目的“第三代霸主”。

第二阶段  标王阴霾  蛰伏沉潜

新世纪前后,是中国名酒的“蛰伏过渡期”,在这之前短暂的1990年代,是“第一代新名酒”的集体狂欢期,秦池、孔府家、孔府宴、兰陵、齐民思、张弓、林河、双轮、沙河、金贵、店小二、赊店等新品牌靠电视广告疯狂演绎销售传奇,但多数昙花一现,归于沉寂。

世纪之交的前夜,中国白酒产业接连发生了三件大事,使走向世纪之门的脚步变得空前沉重和不安——1997年秦池3.2亿“央视标王”惊诧国人,引发媒体暗访围剿,“外购散酒,勾兑出售”被曝光,秦池跌入深渊;1998年山西“毒酒事件”引发命案,惊动中央;1999年“新型白酒事件”引发行业风波和危机。三大事件尽管性质不同,但无不震动全国,影响产业,白酒行业黑云压城,山雨欲来(实际上,从1997年开始,便有人将白酒说成“夕阳产业”了,甚至提出“白酒消亡论”)。整个中国白酒产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载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踉踉跄跄步入了世纪元年2000年。随后,中国白酒产业进入了长达5年之久的低谷徘徊期,直至2004年才触底反弹,缓慢回暖。

这一时期,17大“主流老名酒”已经被“非主流新名酒”的雷厉风行和强大魄力,打击得落花流水,挤兑得颜面扫地,尤其加上秦池标王事件、山西毒酒案、新型白酒事件等对整个行业的巨大影响。到1998年后,新老名酒市场都一片黯淡,盛况不再。“国酒茅台”门前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不见了,出现了“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少有凄惨景象,甚至工资都发不上;泸州老窖、洋河、郎酒、汾酒、西凤、全兴、古井、双沟等名酒企业,均处在举步维艰的生死边缘,退回到本省区域市场延口残喘,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名酒”一度遭到了消费者的遗忘、抛弃和质疑。

白酒市场触底至冰点,艰难过冬,从这个时侯开始,大多数名酒企业才真正“大梦觉醒”,痛定思痛,革故反思,创变求新,或逆市涨价,或品牌再造,并纷纷向高端领域进军。在残酷的市场经济进入“深水区”后,饱受阵痛的老牌名酒拉开了一场“名酒复兴,王者归来”的世纪大战。中国名酒的“战国时期”上演了。

第三阶段  战国七雄  复兴反攻

2003年后,中国名酒市场的第三个阶段——“战国复兴期”真正到来。名酒企业痛定思痛后,一股“名酒回归大潮”扑面而来,精彩上演。四川名酒大企业首当其冲,以“五粮液”为先锋,扛起了“产业振兴、拨乱反正”的大旗,在央视上向所谓“广告酒”、“酒精勾兑酒”集中开炮。他们把广告片拍得美轮美奂、气势磅礴,无一不是以诉求和展现“生态地理环境、纯粮酿造、传统工艺、科研实力、历史文化”为主旋律,与先前那些“新名酒”推出的现代“快餐广告片”形成鲜明对比。“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沱牌”等老名酒轮番轰炸,强势出击,展示实力,把曾经的“标王们”打击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彻底挽回了名酒的面子。

这轮名酒“回归大潮”来势凶猛、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国窖8226;1573”、“洋河8226;蓝色经典”、“全兴8226;水井坊”高端名酒“新三剑客”几乎不约而同横空出世。“洋河8226;蓝色经典”发起了一场强大的工艺品质上的“绵柔战争”和品牌文化上的“蓝色风暴”;水井坊演绎了“中国最贵的酒”品牌战略。“三英”出世,英姿飒爽,气场超强,非同凡响,一时引发全行业的关注和媒体高度聚焦。

2004年,国酒茅台在白酒“夕阳产业论”、“有害健康论”的“盛世危言”下,也开始向所谓“广告酒”宣战。独辟蹊径,高瞻远瞩掀起了一场“保肝护肝风波”,首次倡导推广“健康白酒”论,并联合大学、科研机构、医学院及其他名酒企业在北京、四川等地发起“健康白酒研讨会”,业界认为,茅台的举动,不仅是在为老名酒正名,而且,是以“国酒”之号召力,在为“白酒有害论”正名,为推动白酒产业的“价值重塑”和科研进步鼓与呼。

当然,战国时期势不可挡的“名酒复兴大潮”最终也瓦解了“春秋时期”形成的“老名酒”旧有规则,世袭的等级制度被打破,“老四大”、“老八大”、“十七大”的桂冠光环和响亮头衔,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下受到打压,取而代之的是以业绩实力说话。到2008年,喊了十多年的“茅五剑”金三角格局,受到了巨大冲击和震荡,面临“破局”尴尬。

与上一回合(1990年代蛰伏过渡期)相比,新老名酒的竞争格局再次发生惊天逆转,老名酒再次焕发出宝刀不老的光芒和威力。经过新世纪10年“战国时期”的群雄逐鹿和硝烟洗礼,“中国名酒”市场又产生了创新求变、锐不可挡的“战国七雄”——他们是“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洋河8226;蓝色经典”、“水井坊”、“郎酒”、“剑南春”。

“老名酒”品牌上的厚积薄发和市场上的强势复兴,反过来又触动和刺激了“新名酒”企业的竞争雄心和心理防线。很快,2008年后,“战国十二诸侯”横空出世——他们是“稻花香”、“今世缘”、 “河套”、“迎驾”、“口子窖”、“衡水老白干”、“丰谷”、“伊力特”、“金六福”、“红星”、“黑土地”等一批30亿级别独霸一方的“新名酒”企业,逐渐走向了全国舞台,显示出卓越的市场竞争力和响亮的品牌影响力,而白云边、枝江、牛兰山、板城烧锅、诗仙太白、景芝、泰山、古贝春、孔府家、高炉家、仰韶、津酒等一些区域品牌也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

但是,看到老名酒的复兴崛起和品牌效应,这些“诸侯小国”无时不忘对“名酒”身份的渴望和追求,他们渴望成为具有世袭身份的“中国名酒”,于是,他们采取了行动——这正是导致2007年轰动一时的“第六届中国名酒风波”的直接原因,这也是迄今为止名酒60年进程中,最有影响力和震动性的行业大事件。

第四阶段  寡头争锋  竞合共生

2008年后,是中国名酒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寡头争锋的“竞合博弈期”到来。当中国名酒的“战国复兴期”继续推进,最终脱颖而出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大国”。“战国七雄”逐鹿鏖战、竞合博弈的局面将不可避免。“七雄”便是当今跻身“百亿俱乐部”级别的名酒大企业”。资料统计,2011年中国白酒产业已产生了5家“百亿大佬”——他们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稻花香。据预测,未来三年,将会有汾酒、剑南春、西凤、迎驾、今世缘、河套等加入进来,共约10个“百亿巨头”同台竞争。依照中国地广人多的国情,以及白酒行业的产业特性看,“七雄”或 “十杰”将长时间竞合共赢,博弈共生。白酒会象啤酒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一场整合大幕吗?如果是这样,“横扫六合”的“千古一帝”又将是谁呢?

事实上,在中国名酒的第四个阶段,“寡头整合、产区集中、竞合博弈、话语争锋”的苗头已经显现,而且越发彰显各自的霸气。

就在2007年,号称“浓香鼻祖”的名酒“四大元老”之一“泸州老窖”,便入主“十七大名酒”中“酱香三姐妹”之一的湖南“武陵”,被业界誉为“中国老名酒并购第一案”。2008年,四川省政府联合川黔名酒大企业开始谋划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而这个号称堪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比美的生态产区战略工程,积极性最高的是泸州老窖。2008年以来,泸州老窖已连续4年在泸州市举办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博览会”。

但是,2011年以来,贵州省政府高调提出了“中国白酒未来10年看贵州”的口号,并于当年在贵阳举办了由国家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多省省长带队的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酒类博览会,茅台指出:酱香是中国白酒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茅台镇是“中国白酒之心”。至此,川黔两省政府展开了一场“中国白酒地标话语权”的博弈和较量。

2009年后,业界传出“洋河现象”,引来业界和媒体的关注;2010年“洋河”入主“双沟”,成为著名的“老名酒并购第二案”;2011年洋河集团过百亿,业界传出“茅五洋”和“东部崛起”的说法,越发吸引业界的眼球,而一度被业界广泛看好的“茅五泸”格局中的泸州老窖,在业界一片“洋河为什么?”、“洋河模式”、“洋河神话”、“追赶洋河”的舆论声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西部的“老十三大”郎酒却“狼性”十足,后发制人,以“群狼战略”在近两年跨越式快速崛起。2011年也闯入了“百亿俱乐部”,与东部的“洋河现象”遥相呼应,几近比肩,引发业界强烈关注。“郎酒速度”PK“洋河神话”,一东一西,“羊狼”呼应,唱响“老名酒复兴”的响亮赞歌,成为名酒阵营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业界及媒体一时传为佳话。2009年,“四大元老”之一的汾酒也开始集中发力,扛起“中国酒魂”大旗,提出百亿汾酒的目标,整合战略资本,再造模式,圈地扩张。

在洋河、郎酒、汾酒等老名酒企业,如火如荼上演跑马圈地、快速扩张的大戏中,2011年,茅台也传出了“大茅台战略”,五粮液传出2012以后将进行并购扩张的新闻……有意思的是,“茅五”两大寡头,居然在酱香上进行了长达8年的暗战——2002年“浓香大王”五粮液传出“欲谋万顿酱香”的特大新闻,茅台警觉,双方暗战。八年后的2010年五粮液“永福酱香”正式诞生,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应邀出席了“永福酱香”的新闻发布会。业界认为,“酱香潮起”的大幕或将在两大寡头的竞合下,演绎另一番精彩格局。

但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国酒茅台”却成为了媒体的众矢之的,一刻没有消停过,甚至不断引“火”上身。2010年以来,白酒行业话题最多的当属“四大元老”之一的“茅台”:“炮轰国酒”、入奢风波、涨价失控、腐败酒、两会提案、假酒比例、三公禁喝茅台等等,各种负面舆论集中袭来,茅台应接不暇,坦言“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酒魂dj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
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茅台采取了积极行动。对业内环境,茅台摆出了“低调内敛,和光同尘”的大哥形象,2011年茅台启动举行了停办20年的“老牌四大名酒篮球赛”,主动伸出橄榄枝,热情邀请泸州老窖、西凤、汾酒另外“三国公”,实施“篮球外交”,增加友谊,缓和气氛。因前期汾酒的“怒揭巴拿马大奖和第一国宴用酒真相”的影响,茅台的“非常举动”引发行业评论,被认为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和谐外交”事件。对外部环境,茅台摆出一副“国酒傲骨,舍我其谁”的大义凛然形象,面对媒体围剿,据理力争,不卑不亢,扛起振兴民族工业及“文化强国”的大旗,“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展现出了一种名酒大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中国名酒”开始复兴崛起,成就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由于行业发展太快,“涨价失控、扩产风险、两会提案、三公禁酒、腐败酒、食品安全”等,各种糟糕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也正在对这个产业的未来、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社会对白酒——这个历史悠久的“国粹”产业,依然缺乏应有的了解、认识、尊重和包容,这让名酒企业大佬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

2012年3月,白酒界在太原举行了最高规格的“领袖峰会”,“茅、五、泸、洋、汾、沱”六家名酒大佬,齐聚一堂,共商酒业大事。据悉,这次会议是“中国白酒产业上的首次领袖峰会”,也是名酒大企业在当前复杂、敏感、多变的内外部舆论和国家“深水改革”的大环境下,发起的一次明确认识、统一思想、和谐共赢、达成共识的特殊领袖峰会”。会上,面对白酒行业的产销现状、环境隐忧和未来发展,领袖们达成了六大“太原共识”——即1、深刻认识和强调白酒的社会属性;2、积极发挥白酒领袖企业的榜样引领作用;3、加强白酒食品安全,严格生产环节管理;4、产品价格要科学合理、均衡发展;5、科技进步助推白酒现代化;6、开创白酒国际化。

以“互信合作,共担责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12名酒领袖峰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未来十年,确立了发展纲领,指明了战略方向。

【中篇】名酒之谜

站在“名酒六十年”这个的特殊历史节点上,“揭秘千年品质基因,积淀品牌文化力量,塑造产业价值形象,创变行业未来蓝图”——这无疑是“华夏儿女”对优秀传统民族工业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掩卷沉思,继往开来,“名酒60年”依然留下许多影响产业进程的谜团和命题,待我们求真破解,探索发现——

“中国名酒”是专家评出来的,还是消费者喝出来的?“名酒标准”到底是什么?销售额是检验新时期名酒的唯一标准吗?……

对于名酒企业来说,灵活的“非国有体制”是振兴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比如郎酒的一飞冲天、水井坊的横空出世等。可是,为什么恰恰是“国有体制严重”的茅台、五粮液成为了呼风唤雨的“双寡头”呢?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主导和推动“名酒60年”的发展进程?人们能揭开积淀已久的名酒沉浮之谜吗?

“名酒标准”引发世纪论战

2007年的“第六届中国名酒”评选,成为“中国名酒60年”进程中轰动一时的重大“风波事件”。该年,关于“名酒标准”引发了一场广泛持久的质疑、讨论和思考,并导致了一场震动业内外的“公车上书”和“联合诉讼”,搞得硝烟弥漫,剑拔弩张。尽管时过5年,但这场“标准论战”并没有烟消云散,甚至越发敏感、浑浊。值“名酒60年”盛典之际,“名酒标准”再度成为一个焦点。

2012年,有名酒大企业在网站上帖出了“中国名酒”的四个标准——1、必须是行业标杆型企业。2、必须有利于带动白酒工业技术的革新与进步。3、必须坚持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恪守对消费者的承诺;4、必须为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业界认为,“名酒标准”还应该有更深刻厚重的解读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价值评判”,应放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名品”的大背景下思考其“普世价值”——

观点认为:凡是能在某个品类上出类拔萃、享誉世界的“名品”,一定是靠“坚守卓越超群、近乎完美的工艺品质和传承悠久历史文化”取胜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世界名品的“普世价值评判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迷恋和崇拜历史的,无不把“民族文化”奉为圭臬,对名品的“文化价值”无不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因此,“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悠久传奇的历史文化”几乎成为“世界名品价值评判”的两大“硬指标”。“名品”是不需要刻意追求销售量的,因为那会降低“名品”的价值和地位,真正的“名品”恰恰需要“限量”来抬高身价。“名品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正像那些名冠世界的名车、名宅、名表,名饰、名枪等,其市场销量并不大,甚至全世界微乎其微,但他们能名正言顺的被称为“名品”,产生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概因“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传奇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惊叹佩服,心向往之,爱不释手。“中国名酒”亦应如此也。

据内幕人士透露:当年“四大名酒”的首评诞生,主要是参考“独特的工艺品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两条。其他“十三大名酒”的评审,也主要是从“酒体风格、工艺个性,香型品质、文化传承”上衡量,因为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国情条件和体制下,所谓“科技进步、行业标杆、社会责任”等都无从考量,尤其是“销售额”考虑的并不多。

“六大共性”破解名酒兴衰

经过60年的群雄逐鹿,中国名酒阵营已经明显分割出“四种类型”——即“单纯发展型”,“增长滞后型”,“追求利润型”和“价值增长型”。最后一种类型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价值增长型”名酒企业要具备两个最基本要素:第一,把握并顺应环境发展趋势;第二,具有内在的驱动力。我们研究认为,“价值增长型”名酒企业要具备“六大共性”:即①拥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②品类(或品牌)领袖风范、③创新能力、④驾驭环境能力、⑤持续成长能力、⑥跨区域能力。

事实上,60年的白酒发展史证明,是否是“价值增长型”企业,与“品质内驱力”有关,更与“创新内驱力”有关。今天叱咤风云的白酒霸主五粮液,并不是首评的“四大元老”。靠的是率先涨价,灵活创新,以“商业模式”驱动内核,最后成就霸主的。

2000年后,“泸州老窖、洋河、全兴、古井贡”四个名酒企业的振兴崛起,都与创造推出“战略新品”有直接关系,洋河推出了“蓝色经典”,泸州老窖推出了“国窖1573”,全兴推出了“水井坊”,古井贡推出了“年份原浆”。他们的发展轨迹都离不开“战略新品+商业模式+新文化”。而汾酒和西凤的“震荡式复兴”,则与这两大元老的“综合创新力”有关。综合创新力足够,则蛟龙出海,一飞冲天;综合创新力不足,则潜龙在渊,难击长空。

《大国崛起》中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大国崛起与历史久远无关,与国土面积无关,与创新力和文化力有关,一个大国能否复兴崛起,主要看他在历史上是否辉煌过……

不难看出,曾经辉煌过的汾酒和西凤,是很有复兴崛起的“优良基因”和“龙凤慧根”的,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就了名酒的复兴与崛起”。

 锻造企业领袖

在“中国名酒”60年历史进程中,勇于传承创新、开拓进取、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曾经改变了许多名酒企业的命运,使他们成为 “与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

“领袖一样重要的企业家”是左右名酒命运的核心力量吗?

很难想象,在某些特殊时期或历史转折的关键阶段,如果茅台没有季克良,五粮液没有王国春,洋河没有杨廷栋,泸州老窖没有谢明(张良),郎酒没有王俊林,汾酒没有李秋喜,剑南春没有乔天明……这些名酒企业会是怎样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因为名酒企业缺少“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或者“领袖人物”的不断变更等,也导致了企业的萎靡动荡,发展缓慢。

无论怎样,这些“领袖式的关键人物”在特定时期,释放了他们的精神、能量,让企业或起死回生,或力挽狂澜,或一飞冲天,走在了“复兴崛起”的大道上。这让我们想起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季克良(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中国白酒标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白酒的微生物菌种1000多种,目前我们还没有研究透,白酒微生物应该是人体健康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解读:健康是世界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白酒产业遭遇所谓“消费断层”、“有害健康”等“盛世危机”的大环境下,季克良前瞻性的看到了塑造“产业价值观”的战略紧迫性,率先大胆抛出了“健康白酒论”,引领重塑这一“价值观”的到来。茅台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季克良因此在白酒界赢得了“健康斗士”和“健康旗手”的称号。

唐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应该深刻思考中国名酒企业的现状,假如茅台被媒体爆出了质量问题,我们整个白酒行业都要跟着遭殃,我们名酒企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不利的外部环境。

解读:刚刚接过帅印时唐桥说:“我愿做一名中国国粹的传承者”。

张良(泸州老窖集团总裁):白酒是朝阳产业,中国白酒再酿5000年没问题。行业兴,则企业兴,白酒行业的未来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高端白酒涨价涨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志气,涨出了国货的影响力,提高了白酒的国际地位,使整个白酒行业受益。

解读:张良的“涨价论”和“朝阳论”得到了全行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杨廷栋(洋河集团董事长):大企业竞争靠的是“道”,道是个人的把握,是掌控行业中的一些基本竞争规律,要抓住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脉搏,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解读:杨廷栋是白酒“东部崛起”的揭幕人。因超人的智慧和市场洞察力,他被誉为充满创造力的“蓝巨人”和“思想者”。杨廷栋让洋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部酒王”,演绎了“中国名酒”史上最耀眼夺目的“复兴经典”。

李秋喜(汾酒集团董事长):“中国酒魂时代”的核心内涵是以“振兴国酒”为核心的诚信与创新、变革与开放、责任与担当、激情与梦想。中国白酒应该把“反哺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中国文化的崛起,白酒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解读:近年来,李秋喜扛起“中国白酒文化奠基人、火炬手、活化石、教科书”的大旗,他将历时5年实施一场纵贯大江南北“打造中国酒魂”的文化寻根大战略。

“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不难悟出:中国的名酒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与“世界名品”站在同一舞台竞争,锻造“与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或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首要课题。

【下篇】

大国酒魂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走过六十年的‘中国名酒’诞生史,回首八百年的中国白酒发展史,一路研读交相兴替的名酒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名酿著华章,功过后人评。六十年来,由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的十七大“中国名酒”为推动白酒产业技术进步、传承中华国酒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的献,为大国之酿注入了不朽灵魂,五项功绩将永载史册:

一、开创名酒时代,确立名酒基准

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出十七个“中国名酒”,是中国酿酒产业史上前无古人、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是一项“探索发现、承前启后”的原创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名酒价值启蒙”的行业里程碑价值和意义,泱泱东方酿酒大国从此走进了“名酒时代”。

“全国评酒会”确立了“中国名酒”的基本标准和价值方向——即“锻造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传承悠久高尚的白酒文化”。这两条准则树立了与时俱进、与世同行的不朽“普世价值”,使浩瀚华夏之名酒,有了崛起于世界名品之林的坐标和方向。

二、创立香型体系,影响产区格局

五届“全国评酒会”命名创立了后来产生巨大影响的三大主流香型(酱香、浓香、清香),衍生出沿用至今的共计十一个“香型体系”,奠定了色、香、味的初步标准,并首次对香型风格做了语言个性描述,具有划时代意义。白酒香型的命名确立,是“评酒会”的一项创举发明和巨大贡献,为传承和保护民族产业优秀独特的酿制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地缘理论”支持;为中国白酒市场“品类竞争”、“生态产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打开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推动技术进步,创建评酒队伍

五届“全国评酒会”创立了名酒评审制度和考核标准,构建了以“省评委”为单位的“全国评酒队伍”的网络雏形,在全国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以感官检验产品质量”的评酒技术队伍,整体推动了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坚持了“优质、低度、多品种”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白酒产业的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四、树立评酒风尚,沉淀评酒遗产

五届“全国评酒会”由于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评审团的专家们以其“思想过硬、作风严谨、操守高尚、坚守原则”的治酒精神和评酒态度,以酒品论英雄,以质量论高低,以工艺风格定酒型,没有受到利益关系的影响,最终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出了十七个“中国名酒”。而且,每次都对上一届的名酒进行复查,精益求精,坚持品质上的优胜劣汰。这种良好的“评酒文化和风气”,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无疑将成为中国评酒史上一笔宝贵稀缺、晶莹闪光的“精神遗产”,为未来“评酒人”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影响和激励着后人为“名酒评审”的公平公正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实施“世遗”战略,放眼国际市场

十七个“中国名酒”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为推动优秀民族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身先实践,勇于担当,引领倡导,做出了有目共睹的积极贡献。老名酒大企业主动承担起“保护遗产,振兴产业,文化强国,走向国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005年“四大元老”之一的汾酒(领导人)率先亲自到北京提出“申遗”事项,播下中国白酒“申遗”的火种。2006年,茅台、汾酒、泸州老窖3家名白酒及一家黄酒的“酿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汾酒等“元老”的引领下,五粮液酒、水井坊、剑南春、郎酒、沱牌5枚“中国名酒”以及11枚地方白酒的“酿制技艺”上榜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为突破口,“中国名酒”大企业拉开了申请“世界非遗”的大幕。2012年,茅台、汾酒、泸州老窖、水井坊以及江西李渡、河北刘伶醉六家企业的“白酒酿造遗址”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由“国家遗产”到“世界遗产”的跨越,是中国白酒的一次价值升华和战略考验,将极大提高白酒的世界价值和地位,加快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为此,泸州老窖集团在多种场合发出了“捆绑申遗,打造中国白酒整体品牌形象”的呼声,展现出了“大国崛起”背景下,白酒巨头从竞争到合作,“和谐共赢,走向世界”的高远胸怀和战略目标。

结语

     如果说,“千年”是中国白酒的一部史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六十年”则是中国白酒的一幅国画,名酿泼墨,意境博大。无论是泸州老窖的“捆绑申遗”,还是茅台的“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无论是五粮液的“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还是汾酒的“中国酒魂时代”……他们都是泱泱东方圣土的精灵和造化,是大国之酿的脊梁和魂魄,抒情于胸,意境高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觉明说:“白酒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中国人为世界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中国白酒与洋酒比起来毫不逊色”;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奠基人陈騊生呼吁:“如果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而王延才、季克良、唐桥、张良、李秋喜等行业大佬,则不约而同在多种场合表达同样一种情怀:“愿作中华“国粹”的传承者”。

名酿六十年,大国著酒魂。中国名酒终于从“科研试点”到“文化自觉”,从“产业振兴”到“文化自信”,从“大国之酿”到“世界遗产”,发出了无比豪迈的世纪强音。

“大国酒魂”伴随着“大国崛起”必将喷薄而出,走向世界!

(孙延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5914.html

更多阅读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 作者:剑之晶 村支书销魂三十年小说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全文)都市生活作者:剑之晶关键词:都市,官场,乡村,商战,校园,职场,重生,黑道,热血,青春内容简介世间的事,归根结底是要在床上解决的!这是李朝正当村支书第二天就得出的结论。那天,二队新婚没几日的小媳妇因为土地补偿的

六十年轮回甲子查询表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

   (2012-12-26 11:00:15) 转载▼标签: 自我控制丁未年之间生者成山分类: 国学宝典六十轮甲子查询表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24,1984)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丙寅年生炉中火命(1926,1986)丁卯年生炉中火命(1927,1987)

转载 六十年大庆天安门阅兵所想到的 大庆2手车

原文地址:六十年大庆天安门阅兵所想到的作者:于_人六十年大庆天安门阅兵所想到的于人六十年大庆,恢宏庞大,雄伟壮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惊异。一个一穷二白饱受百年凌辱的国家,只经过了一个花甲————一个六十年,就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确是

村支书销魂的三十年37 村支书销魂三十年txt

马凤冷漠地扫视了族人一眼,转身进了屋,嘭地一声 关上了门。张欢心里一凉,他看见马凤的脖子上不再系着红绳。“阿凤,阿凤”张欢跑上前,拍起了门。门里没有一点回声。马题见了叹口气,用手指了指海洋“你看吧,我说让你们别管,你们偏不听。这

JX: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读后感

[按:2009年7月16日下午在北航的雕刻时光,范立波老师与我、JX、PL、LX、CY和LF,一同阅读何炳棣先生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当天,JX提交了他这篇读后感。征得JX的同意,我将这篇读后感发在这里。按照他的要求,用JX代替真名。转载请保留此按,并

声明:《酒魂dj 大国酒魂六十年内幕》为网友我会任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