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陈阳 发自广州
梁伯强的故事,早在2004年,因为隐形冠军概念的炒作而为很多人熟知,当时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我加他的QQ 是很早之前的事,偶尔没咸没淡地在QQ 上聊几句。但一直没有动过采访他的念头,因为怕炒剩饭,万一见面聊得还是些旧闻就索然无味了。
后来,从朋友的口中知道了梁伯强的一些信息,突然心生好奇。过了这么些年,梁伯强的企业发展得如何了?他这些年都忙些什么?好琢磨的他又琢磨了些什么新东西?对商业、人生有了怎样的领悟?于是想采访他。在他装修雅致的办公室里,我看到那张给了他创业灵感的旧报纸被郑重地装裱起来。学国画出身的他给人的感觉不像商人,更像是社会活动家、文人。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包装。正如他所说,指甲钳只是一个器物,区别于其他器物的是附着于其上的文化。指甲钳是个小生意,他却做出了规模。多年前做成吉列一样品牌的梦想仍然没有变,他仍然在努力。将器物赋予精神、文化,使之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品牌,一定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他明白其中的道理。梁伯强选择的营销模式是由他特殊的经历造就的,但显然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在每个细节的设计上,梁伯强应该是花了不少功夫。这是一个整合了多种营销方式的系统,贯穿其中的是梁伯强30多年形成的商业理念,以及他做人的原则。梁伯强构建了一个系统,表层是做产品,骨子里是做人脉。人脉能变成钱脉,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将梁伯强与《中国企业家》原社长刘东华比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两个人都在多年的积累下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都在构建社区交流平台,都关注企业家的内心和人性,都将自己的商业理念变成了现实。但是,平台不断生长,下一步还能干什么呢?相信梁伯强一定想过这个问题。做指甲钳的他还投入近千万成立了一家IT公司,开发管理平台软件。他认为自己是有商业理想的人,他说:“我这人确实有点神经病,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会不惜一切。”关于发展速度比较慢,以及如何将品牌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他的态度比较淡然。他以自己的“名言”回答说:“做500强不如做500年。”关于超高端的印象
文/本刊实习记者徐依 发自北京
那是一场标榜高端的品牌活动,主题是百威赞助高端赛车赛事,同时推出高端铝罐装限量版产品,请来了高富帅的华裔赛车手董荷斌开着高端的保时捷赛车出场助阵。
采访时提及最多的词也是“高端”以及“超高端”—这便是百威的品牌定位。在百威英博华北事业部总裁徐嘉宏看来,当前中国啤酒市场高端品类的增长很快,以目前平均每年15%的增长率看,未来两三年高端市场的地位将更加重要。而且高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生活形态都会有所影响,因此对高端市场的把握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取向。其实百威最初就是以高端路线进入中国市场的,也一直是高端啤酒市场的领导者,今天仍在高端市场占有40%的份额。而百威立足高端市场,自上而下的扩张策略,也成为外资啤酒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经典案例。所谓高端与中低端的划分,除了啤酒的酿造工艺、品质、口感有所差异外,主要体现在价格和销售渠道上。价格上,一瓶40块钱以上的啤酒就属于超高端;渠道也好理解,你在火锅店喝的不可能是百威,而在夜店、KTV你也不会点燕京啤酒。百威希望自己的啤酒成为奢侈品,正如汽车行业的保时捷。可假如有人告诉你百威啤酒是奢侈品,你大概会嘲笑他没见过世面吧。消费者习惯将啤酒与大众化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样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目前,超高端啤酒在啤酒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不到2%,离大多数消费者很遥远。让中国消费者“用高脚杯喝啤酒”,把啤酒与奢侈品、高端、品位联系起来,恐怕百威还有一段路要走。而且,高端啤酒市场也不再只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中国本土品牌看到了其中的潜力,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整场活动显得最不高端的大概是最后的采访环节。前面在热火朝天地拆舞台、撤设备,记者就在嘈杂声中采访,拼了命也听不清坐在桌子另一端的人在说什么。采访中印象最深的竟是董荷斌到采访间取行李时,略带抱歉的腼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