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号称“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在苏宁易购与京东商城两家之间“打响”,双方相关人员处于紧张的应战状态,适时更新的价格表示着“价格战”仍将继续。由于参战双方本身属于知名企业,这样的“史上最惨烈”举动自然不会被媒体忽略,几乎随着“价格战”的打响,媒体的跟踪报道也就随即展开,这场“价格战”很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事件。
有关注就有人细究,在这场号称为“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中,消费者很快发现其实只是两家企业联合玩起来的“口水战”。据《新京报》披露,在这场用尽“史上”、“最惨烈”等让人触目惊心的关键词的“价格战”中,降价上品仅仅占4.2%,;《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也提出,一些降价商品虽然价格很低,但消费者是买不到的,因为“缺货”。随着消费者的关注和媒体的深入调查,这场“价格战”的闹剧也就逐渐显山露水了。消费者发现所谓的“史上”呀、“最惨烈”呀的用词,都是商家的炒作需要罢了,这样的价格战不过是一场“口水战”,一场闹剧而已。因为商家促销活动的真实意图被媒体公开后,消费者关注的热度也就瞬间冷却下来,这场“价格战”也将很快划上句号。
一场促销活动要卖出多少商品?在这次的“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活动中,商家应该是没有预期目标的,因为这样的活动意义根本不在于卖了多少电器,而在于赚了多少消费者的眼球,赚了多少媒体的版面和时段。就本次苏宁、京东两家的“价格战”来看,是不是更像一场“联合军演”?“瞬间”走红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尽管这一阵风不会有持续的热度,但这样的活动可以经常进行。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苏宁、京东的做法还是值得广大企业学习的,企业如何做好传播?如何吸引消费者眼球?如何获得媒体送上的免费大餐?也许苏宁、京东两家的确是冤家,事先两家没有密谋策划这次活动,而是一家挑起一家应战,但参战两家也都很有君子气度,战斗一打响双方就快速进入角色,不让对手难堪,也不让自己受伤,4.2%的商品参与“价格战”,象征性的互打一下了事。消费者总得有个了解过程,这一了解就把活动热度往上推了一把,关注的人多了,热闹就来了,媒体的快速反应更把活动推向高潮,敌我各方笑纳媒体送上的免费大餐,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早时有名人互骂引来众人围观,媒体快速介入,名人骂战一度升级,但名人终归名人,基本的气度还是有的,骂得恰到好处,双方点到为止,让处于云里雾里的观众盲目加入拉拉队,把骂战来个小高潮,媒体自然送上免费大餐。后来不少名人明白了骂战的营销功效,因而每年总有一些名人站出来互骂一场。
这次苏宁、京东的“价格战”其实也有早期名人骂战的同等功效,拿少量的商品来玩玩价格战,还有一些是“缺货”的,表面上双方不断放出狠话,拉锯式的适时下调价格,让消费者觉得占便宜的机会真的来了,让媒体一时间摸不着头脑,稀里糊涂地追踪报道,这种事件的炒作远比投入商业广告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当个别企业的炒作过后,当消费者和媒体似乎如梦方醒的时候,是不是有更多的企业从中学会了什么是品牌传播?什么叫事件的炒作?怎么样和竞争对手同台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