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谁”说
邵氏理论10:“是什么”不重要,消费者认为“是什么”重要
“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说
在营销的战场上,有时候最好的产品不一定是卖得最好的。对好的产品来说,消费者有时未必会认为是最好的。这是因为,营销的"真实"和消费者认知的"真实"往往不一致,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正宗的凉茶其实是有点苦的,而不是王老吉、和其正那样—“有点甜”,但由于王老吉和其正的横空出世,其强大的营销力量和受众消费人群的认知,致使众多和其正王老吉的拥趸们错误地而且是“非常坚定”地认为,只有“有点甜”的凉茶才是正宗的凉茶,而那些“有点苦”的正宗凉茶反而"不正宗"。这就是营销的"真实"与产品的“真实”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的缘故。
“葫芦康”的康总凭辣椒炒肉这一核心主打产品一下子火了起来,结果呢?市场上一下子冒出了70多家“辣椒炒肉”以混淆消费者的视听。康总很困惑,邵珠富给康总提出了一个建议:制造一个辣椒炒肉的“金标准”,实现标准化,进而推广出去。比方说,只有用沂蒙山牌的花生油、金乡产的辣椒、“莱芜黑”猪肉做出的辣椒炒肉才是正宗的辣椒炒肉,只有加入了XX工艺标准的辣椒炒肉才能营养保持更全,甚至他们还可以成立一个辣椒炒肉协会,组织一个“辣椒炒肉爱好者”的圈子,炒作一个辣椒炒肉的“神秘配方”等等,借此发挥“一流的企业制标准”的功能,引导消费者认知。尽管这种认知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但那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是“老大”,你的言论就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标准,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
另外,消费者是相信政府、相信专家、相信媒体的,倘若“葫芦康”辣椒炒肉的“金标准”是经过了济南市餐饮协会,或者是济南市烹饪协会,或者通过山东大学教授,或者山东省立医院营养科专家指导下的,或者由济南时报餐饮专版评选出来的,则可信度会更高,消费者更信赖,而"葫芦康"也更容易赢得正宗辣椒炒肉之美誉。而这正是我经常在广告部内部讲的推广得最多、眼下济南时报好多专刊都已经学会了并在用着的我的"第三者营销"理论。
启示:营销要想做得好,有时需要整合各种各样的“平台”。1998年生活日报刚刚创立不久,我当是是他们的健康版编辑,当时就曾经巧借山东省精神文明办的力量,把报纸订阅这种"单打"的行为变成了“打包”的营销。通过对“读报医院”的打造这一形式,单单在省立医院一家医院的门诊、病房、科室、退休职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中,就订出了1600份报纸;同样,我有个朋友,神力源保健酒的薛德占薛总,一个从不做广告的客户有一年去给济南时报投放广告了,盖因我们为其打造了一个平台,巧借“保健酒评比”这样一个活动,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吸引了他们的参与。
巧借“第三方”的力量,同样也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也是聪明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