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消费者满意不如消费者记忆”这句由邵珠富原创的话并不是一句空话。这个观点我曾经在给国内一些企业讲课的时候讲过,尤其是在国内一些餐饮行业,讲得更多。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阁下到一家酒店吃饭,倘若服务员问:“你对我们提供的服务满意吗?”你可能会回答:“非常满意”,事实也有可能“非常满意”。那么,“你下次还来吗?”“当然来。”没错,菜品和服务均堪称一流、令你流连忘返,你没有想到不来的理由,你也打算下次请客时来这里,可是,时过境迁,过了一段时间,当你真正到了要请客吃饭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你很可能一下子就记不起这家酒店的名字来了。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家酒店并没有进入你的“大脑抽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这家店虽然服务和菜品均不错,但没有让你一下子记住难以忘记的东西(如菜品、服务甚至是某个非常靓的服务员等给你印象深刻的元素),没有差异化的东西,记忆得不到强化;二是店的名字非常拗口,生疏,你很难在大脑中提取。自然,下次请客,你还是想不起来。此时仅消费者满意是不够的。
那么,历届春晚能够让人记住的“元素”到底有过多少呢?大浪淘沙,不用任何人提醒,或许我们就能随便搜索出一些热门的、堪称经典的句子来,如“你太有才了”“忽悠,接着忽悠”“我感谢你八辈祖宗”等,然而本届春晚呢?仔细想想,看完全部春晚过后能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就是“千万别给我找trouble”或者“千万别给老百姓找rouble” 了,然而由于春晚是普适大众的,trouble一词是很难在不懂英语的人中流行起来的,所以它的流行注定会有局限性。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想死你们了”等流行语,远非今年独创,已经让大众出现了审美疲劳,起到的作用也只不过是强化了观众对“刘谦”或“冯巩”等个人明星的印象而已,对强化今年的春晚印象没有意义。还有一些呢?由是炒作的网络流行语的剩饭,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并非春晚首创,如“hold住”等,这不是新鲜元素,同样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客观地来讲,本届春晚还是不错的,也可以从某个角度看出来导演哈文之用心良苦,而且她还是个深谙营销之道的高手,她是真的想用心把春晚做好,所以今年的春晚在情感营销、讲故事方面
(这方面均有邵珠富的文章进行阐述过)有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只可惜在强化消费者记忆点上还有需要进步的空间。当然,今年的春晚应该讲在很多方面均不错,我们没有必要吹毛求疵,只不过从营销角度进行分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