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过去的一年,华为高调进军消费者品牌领域,相继推出华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众消费品牌,并扬言将于2015年左右将华为手机打造成为全球手机前三品牌。
2010年任正非表示:“华为终端要成为这个领域重要的玩家,到2012年,销售额要超过100亿美元。”
然而,撇开豪言壮语,作为B2B(企业对企业)领域成功典范的华为,能否在消费品牌领域(B2C)再创传奇,不禁让人深思。
笔者试从品牌塑造的专业角度,浅析华为B2C品牌之旅,必须顺利通过以下五道关卡。
一、品牌核心价值关——品牌DNA缺失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必须有自己的灵魂——品牌DNA。
2011年8月3日华为终端在北京举行了以“自在分享@云端”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华为终端面向全球,发布了全新品牌理念“自在分享”,并推出了“云服务”平台和首款“云手机”Vision远见。同时,也首次在中国亮相了全球首款7英寸Android 3.2平板电脑MediaPad。
“自在分享”只是华为的品牌理念,并不是品牌DNA。品牌管理中心工作就是明确地规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并且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要坚持这个核心价值。让品牌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每一个广告都是在强化品牌认知,向消费者传达核心价值的作用。久而久之,品牌就会在消费者心智中留下烙印。
华为终端官网,全无华为终端品牌的核心价值介绍。即便是企业介绍,仍然与华为集团介绍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华为对品牌核心价值概念的认知,目前还是相当模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DNA的缺乏,必将越发掣肘华为终端品牌的发展。
二、品牌认知关——B2B品牌向B2C品牌的艰难过渡
在笔者及一些同齡人士眼中,华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B2B品牌。在消费品领域,还
不足以吸引我们。
从1987年至今的24年间,华为公司十余万员工殚精竭虑、拼命发展,最终成就了今天全球通讯行业老二的地位。2004年之后,华为手机开始出现,为电信等移动通讯合作商提供定制手机。至2008年左右,华为开始正式试水手机等B2C业务。不过,即便当时,华为的手机销售,依然靠的是移动运营商。从2010年起,华为高层正式确立了B2C业务为未来四大战略业务之一。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华为从事通讯等高端科技行业,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品牌,是中国
企业界为数不多的骄傲之一。但也就仅此而已,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与华为的接触几乎没有。事实也的确如此,华为在中国被主动或被动地贴上了“全球极具竞争力的通讯设备制造商”的标签。
华为要想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从强势的B2B品牌,过渡到优秀的B2C品牌认知,改变人们的心理业已形成的认知,这中间,有太多艰难的路要走。毕竟,之前的B2B业务太成功,而B2C却又是如此的不同。华为终端需要保持一种空杯的心态,抛弃之前B2B业务所有成功的经验,从零开始构思B2C业务。
即便是前途叵测的B2C业务,当前的战略仍然是大打价格战(历史无数次证明,价格战成就不了伟大的品牌),以低价形象出现。这一战略在B2B业务领域,屡试不爽,也确实为华为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B2C领域,仍然沿袭这一战略,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华为“低端”的品牌形象认知。可以想见,即便未来华为B2C业务取得既定目标,届时,若想摆脱低端形象,可能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
前车之鉴很多,华为如何成功,我们拭目以待(也许华为部分中高层至今还不以为然,毕竟之前的B2B业务太成功)。
前途是或许是光明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如果让消费者太痛苦,消费者就会把你抛弃。
三、品牌渠道关——捆绑销售致品牌形象受损
华为终端当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移动运营商捆绑销售,以及自建专卖店。
2011年下半年华为终端已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建立了首家华为品牌形象店,并计划在当年年底前完成全国一系列个品牌形象店建设(当然短期内自建终端出货量可能十分有限)。 |!---page split---|
暂且撇开华为自建的专卖店,单就捆绑电信销售一项,足令华为品牌形象大受伤害。
伤害一:与被视为“人民公敌”的垄断企业合谋再造垄断,而且恶意捆绑,足令众多潜在消费者反感。
笔者去年计划安装电信的宽带套餐,被告知必须捆绑华为的3G电信定制手机,且两年内不能退网。已经有了手机和手机号码,还要强制要求新增一部手机和新号码,会有诸多不便。而且,一旦手机欠费,宽带一并会停掉。只能一声叹息:无语!
伤害二:捆绑的手机是免费赠送的。
等于说,只要用户购买了运营商的套餐,华为手机是不要钱的。如此推导:华为手机=免费不要钱。不要钱的东西,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般会被认为是劣质的、低等的。
通过捆绑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出货,无疑站在销售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站在一个品牌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这种简单粗暴的销售行为(或许这正是华为B2B狼性销售行为在B2C业务中的体现),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绝非短期多建几家终端专卖店所能弥补和挽回的。
不尊重消费者,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心理感受,笔者不认为这样的品牌能够最终成为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品牌。
四、品牌宣传关——学会与消费者沟通
品牌要落地,就注定要与消费者发生关系,与之沟通。
2011年7月6日华为公司独家冠名赞助2011年8月6日在鸟巢开赛的2011TIM意大利超级杯,这是华为终端首次在全球赞助国际顶级赛事。围绕此次赛事,华为终端开展了颇为得意的所谓整合营销传播。
抛开此次整合营销传播的各个细节,单就此次活动的选择,本身就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华为终端是面向所有潜在手机或其他产品的消费者,这其中,男女比例应该差不多。然后,我们都知道,真正关注足球的,以男性为绝大多数。由此,华为选择与足球联姻,单就活动本身,就没有将众多潜在女性消费者考虑在内。
也许,赞助游泳、桌球、滑冰等男女性别关注区别不明大的赛事,与华为终端的消费人群的吻合度会更高。
华为终端在B2C品牌宣传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五、品牌管理关——深刻理解品牌精髓+持之以恒细节管理
品牌管理应该是B2C企业的核心战略,尽管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生产能力、采购与物流、政府关系也非常重要,但它们都是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支撑要素。
华为终端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品牌的理解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不理解品牌精髓为何物。因对品牌精髓理解不深刻,导致一系列的品牌运作不连贯,而且,还包括本身B2C经验严重缺乏,以及之前成功的B2B业务的强大影响,阴影挥之不去。
B2B与B2C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市场、两种生意。华为应该以虚心的态度,务实的精神,
从零开始,科学、系统地规划与建设B2C品牌。
持之以恒的细节管理,是所有伟大品牌成功的不二法门。华为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潜在消费者,洞悉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以消费者当前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基础,提炼华为终端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将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付诸实现。工业设计部门,应该根据人体工程学,针对消费者的喜好,合理设计外观。宣传推广部门,则应深入消费者内心,与消费者实现有效互动与沟通。
一句话,品牌的规划,到产品的设计、宣传、销售、销售,再到消费者使用反馈等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是品牌传递的过程。能不能做好这些看似枯燥、短期效益难测的细节,是华为终端成败的关键。
2011年已经成为历史,201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衷心祝愿华为终端能够像华为B2B业务一样,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