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已然成了隔夜茶。这种把戏此前已多次玩过。 林则徐反对的只是进口鸦片,并不反对吸鸦片,只要种植、交易鸦片的主导权在自己手里,鸦片超出粮食20倍的税收政府能拿到,就要大力提倡,大干快上。 9月26日,重庆市地税局发布通告称,10月1日到10月31日,将对重庆主城区符合要求的3400多套存量独栋商品住宅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税率最高可达1.2%。接着,9月29日,路透中文网报道称,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明后两年房产税可能会在全国推广,并将成为抑制房价上涨的一个长期调控工具。” 一个地方城市的市长,吹响了全国征收房产税的冲锋号。

重庆和上海的试点虽经国务院授权,却连《房产税条例》相关条款都没有修订,连旧瓶装新酒要完成的既定法律程序都没有走完,如此便宜行事,如何让人服气?也许顾忌于此,所以重庆方面选择在“十一”长假之前宣布这个决定,当全国人民大吃大玩之后,却已经把房产税这件事忘了,房产税已然成了隔夜茶。这种把戏此前已多次玩过。 房地产确实给官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清华大学管清友先生取材于1989年~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国土资源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数据,得出中国土地价款增幅的结论:从1989年的4.47亿元,到2010年的30108.93亿元,21年间土地成交价款增幅达到6732倍,年均上升320.57倍。 土地溢价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当然是掌握土地配置权的地方政府。于是,土地、房地产理所当然地成为财政的支柱产业。 我想讲一个清朝“房地产”的故事。 清朝有一个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那个焚毁鸦片的禁毒英雄。但你相信吗,其实他是喜欢鸦片的。 传统近代史家认为,鸦片贸易对中国主要有两大伤害:一是使国民染毒,萎靡羸弱;二是银两外流,国库空虚。害民害国呀。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很快就把以人为本忘了,前者国民健康被后者政府利益替代了。 1847年,林任陕西巡抚,他曾回信给江西抚州署知府文海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此时,林则徐反对的只是进口鸦片,并不反对吸鸦片,只要种植、交易鸦片的主导权在自己手里,鸦片超出粮食20倍的税收政府能拿到,就要大力提倡,大干快上。虽然没有直接资料证明林则徐在陕西亲自推广鸦片种植,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却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1874年清政府明令放开鸦片种植,1882年中国的鸦片就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成为第一个实现国产替代的行业,并开始出口创汇。 鸦片——只因为政府能从中获税,于是就变成了清朝的“房地产”。 还是回来说税。公众对税是什么态度?最近有一条被网民热转的微博,网友“李方”说,“饭馆晚餐结账,太太问我要不要开发票。我说,5年前要开,不能让商家逃税;现在坚决不要开,与其让政府把税拿走,不如把利润留给商家,最好卡都不刷,现金交易。” “李方”说,我们常常被税务部门教育,向商家索要发票是自己的权利,当个体权利在很多时候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时,有那么一点维护权利的机会,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后来“维护权利”的意识竟慢慢淡化了,因为自己确实没有感到这样的权利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实惠,索要发票只是为了刮奖,但发票里的奖也越来越少。如今我不再索要发票,因为我有了“大理由”: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30.9%,我实在不愿意再为它添砖加瓦了。 “李方”的转变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知为什么,《人民日报》也在转变。前不久《人民日报》还在为税负痛苦指数与《福布斯》打口水仗,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文称: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却赶不上GDP增速,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通胀水平处于高位,消费支出增加使日常生活压力加大,每次税收新政出台,总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波澜…… 《人民日报》为什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