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我写了一本名叫《过冬》的书,卖的还算不错!可是,在我讲课的课堂上和咨询客户那里倒是看不到多少冬天的迹象,大家反而信心满满的说“机会来了”,而国内也是一片大干快上的热火朝天景象。尽管有人说“这是中央投下了多少万亿”后的虚热。管它虚热还是实热,反正热就对了,房价飞涨、铁路飞快、公路飞伸、地铁到处再建,钢材、铜价都是一轮轮的涨,民营企业与国企、央企一起数着票子开心的笑着。
但是,2011年的现在,情况却完全不同,在金融危机似乎并未过去、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状态下,国内的民营企业似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银行贷款嘎然而止,各种限制措施先后出台,从未温州企业家跑了,很多民营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了,行业涉及房地产、钢材贸易、建材、电缆电线、工程机械。化工、能源等多个行业。这是我1998年从事咨询工作以来看到民营企业受到如此影响最大的一次危机。因此,我有理由说,民营企业真正的冬天到来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都是民营企业家无法预料也是无法主导的,最基本的做法就是适应。我仔细观察,此次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民营企业往往是以下三类企业:
第一类是资金链蹦的最紧的企业,那些具有风险控制意识、对于合理现金流有明确控制的企业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最典型的企业之一就是信泰眼镜,还有台州那位跳海的企业家和内蒙自焚的企业家。据说,台州那位企业家死后的账户上仅有极少的现金。而信泰也是资金数亿,却投资了回收期极长的LED,据说投资数十亿。投资的款额已经超出自有资金的近百倍。我们的客户中也有类似企业家。这种企业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极容易崩盘。
第二类是投机性太强的企业。我做了一些粗略的调研。表面上看,一部分制造业遇到了危机,但是一些产品对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对这些企业银行还是比较积极的,而且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往往对他们也比较青睐,现在主要是一批中小房地产公司、投资担保公司、制造业投了别的产业的公司、原来以“炒”为业的企业麻烦最大。也就是大量利用银行资金进行短期投机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三类是经营模式过于传统的制造业。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冲击最大的制造业企业是产品过于依赖外销、技术含量太低而利润依赖出口退税和低工资、市场竞争激烈而产品缺乏吸引力的企业。那些技术含量高、在市场具有独特性的制造业企业有不少投资者屁股后面追着给钱、银行行长也整天跟着,市长也比较重视,客户也比较原意及时支付货款,因此,资金不会有什么问题。
因此,外部危机是检验企业生命力的最合适的方式,而这种生命力就源于企业家对企业的理解,是想做久还是赚了钱就算?也就是检验的企业家的格局、战略和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