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知名眼镜商人胡福林“跑路”归来,他掌控的信泰集团一度大厦将倾,如今正进行重组。信泰重组,对温州政商两界而言具有范本意义。
“原本今日复工,因资产尚未盘点好,复工的日期推迟至20日。”10月17日,信泰集团执行董事胡明芬表示。 胡福林归来后,就一直在信泰总部办公,梳理公司事务。信泰重组,牵动温州市政府、瓯海区政府、温州工商联合会、眼镜协会等各方神经。目前,其重组事宜由温州市工商联合会主席、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牵头。 王振滔向本报记者表示,将积极与温州商会旗下的各企业家商讨帮扶方案,将成立“帮扶基金”,还将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以帮助信泰重组,或以参股的方式完成重组,“其重组方案会较快出炉”。 与此同时,温州各区政府正连续召开“政银企协调会”,拯救那些资金链频临断裂的中小企业。 信泰即将复工 10月17日上午,信泰集团总部大门门口摆了一张桌子,墙上挂出了招聘原离职员工公告。而一些工人拿着表格填写表单。 “本月20日应该可以开工的。”信泰集团执行董事胡明芬表示,原来一线工人有1500多名,信泰停工后,连日来许多工人要求复工。当日早上,大概就有100至200名工人填表,愿意复工。 “信泰能复工,那就表明一定可以重组完成。”温州政府内部知情官员介绍,目前信泰重组方案仍在商讨中。 10月12日,温州工商联合会常规会议后,温州工商联合会主席王振滔急匆匆赶往信泰与胡福林商讨重组具体的方案。王振滔表示:“温州商会很多企业出主意,愿意帮助胡福林。” 而信泰真实的债务状况,也有专门的部门在统计。据瓯海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前一段时间有信泰债权人找到法院。但由于该企业尚未确定是否破产,有区政府专门人员负责接待,统一统计其债务。 本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信泰在数家大银行负债共计就有三亿多。其具体情况如下:建行,360万美元融资,1250万汇票,6750万贷款;进出口银行,1亿贷款;华夏银行,4000万汇票;深发银行,2250万汇票;民生银行,1000万贷款;兴业银行,3000万汇票;浙商银行,4000万汇票。 而温州政府内部官员透露,胡福林出走后,信泰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初步资产清算,初步结果显示,信泰总负债约13亿元,其中高利贷有3亿至4亿元,供应商负债约6000万元,剩下的8亿至9亿元是银行贷款,而员工内部集资只有200多万元。 “我愿意参股重组信泰,实际上只需要两三个亿就,就能解决信泰难题。”温州眼镜商会会长叶子建表示,同是眼镜商,他与胡福林相交20多年。 叶子建估算,信泰总负债非传言中的20亿,只有14亿。“信泰的实际资产有8亿元,应收账款、半成品等有1亿元,这些都被外界忽视。” 而知情人士分析,由于信泰资产盘子较大,其产业主要分为眼镜、新能源两个领域,有可能分两个板块重组,而参与的企业可能为同行业企业。 胡福林悲剧根源 草根企业家胡福林,为何突然由人生巅峰跌入谷底? “胡福林是我看着他长大的。”温州眼镜商孙明(化名)表示,胡福林的父亲最开始挑着担子卖米糖,后来有点钱,他父亲搞眼镜批发,“胡福林16岁就帮父亲干活,在我厂里拿货”。广场路一家眼镜营业老板仍然记得当年的事情,他曾经与胡福林一起在这条街道卖过眼镜,“他很勤奋、也很好学”。 经过多年积累,胡福林眼镜行业产业链布局完成,包括科研、生产、连锁销售,并建立了“美式眼镜”品牌,成为温州当地最大的眼镜商之一。 多年的竞争,眼镜生意利润越来越低。孙明表示,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国家4万亿的投资计划也泽及温州,信贷政策好起来了。 而此时候,新能源太阳能制品正是赚钱的“朝阳行业”。他对这个行业并不完全了解,就进入了该行业,这无异于一场“赌博”。信泰官网显示,旗下新能源板块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投资额达4.5亿。 “进入新能源产业后,不断地扩大投资,战线拉得非常长,那时候有银行贷款支持。”与胡福林相交20年、眼镜商陈女士介绍。知情者介绍,他曾经参观过胡福林的新能源产业,其实就是一种半成品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用于出口。2008年,该产品价格炒到300万元每吨,而金融危机之后,该产品急剧下跌,到2009年,该产品价格跌至40万元左右每吨,“实际上,胡福林进入该产业,是最亏本的时候”。 “胡福林的妻子一直坚决反对他进入新能源产业。”孙明表示,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而2009年投资新能源已经出现了亏损。最后两人离婚,而妻子也分走了胡福林的一部分资产。 “他不想止步,也止不了步。”陈女士分析,由于胡福林将数亿钱投向新能源产业,如果退出就意味着巨大亏损,他只有继续向银行借钱。2011年,国家银行信贷紧缩,他只有向朋友以及高利贷借款,以保证运营。 新能源行业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盈利,银行也失去信心,信泰资金链断裂,胡福林出逃。 政银企协调模式 “我相信,信泰集团一定可以成功重组。”温州市瓯海区一位中层官员表示,信泰因为受各方关注,其重组具有标本意义。 而此外,老板跑路“重灾区”瓯海区、龙湾区等区域,中小企业如何帮扶,成为温州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龙湾企业家素质不高,盲目扩张太厉害,银行收缩信贷,资金链随时都会崩断。”针对此次危机,龙湾区经贸局局长吴向兵表示。 他分析,一些老板做生意出现“小马拉大马”的情况,比如一些企业产值一年就几千万,融资达到一两个亿,净资产负债率很大。此外,一些企业战线拉得过长,就不能专注主业,并将之做大做强。因此,一有风吹草动,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龙湾区金融办主任张韩杰介绍,按照市政府部署,区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旗下设立银企协调组、维稳组、打击组、宣传组、综合组五个小组。 其中,银企协调组由区经贸委和区金融办联合组成,负责摸底的企业情况,牵头政银企业协调工作,指导帮助企业自救、资产重组等工作。 “到目前为止,已经召开了12次政银行企协调会。”吴向兵介绍,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依法处置”的原则,政府搭建平台,让企业、银行沟通,打消二者的信息不对称。按照规则,企业必须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银行必须确保信贷额度平稳投放,做到不抽资、不压贷、不增加抵押物,不得增加担保对象等具体规定,确保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这里说的帮扶的企业,是指那些产业不错、只是因为战线过长资金链出现小问题的企业。”吴向兵表示,按照“债权人变股东”的方式,已经成功重组一家企业。 “遇到最难的问题,是银行还是有些缩手缩脚。对于那些资不抵债,运作不佳的企业,我们还是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让其重组。”吴向兵表示忧虑。 而瓯海区政府一位中层官员也表示类似忧虑,“银行是股份制公司,赚钱是第一要务。不会管地方政府的利益,更不会管企业的利益。说到根本,除了温州众多老板还需改变‘赌徒’式思维,要充分‘自救’,政府还要为企业创造好的信贷环境、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