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更好的探知事物的本质,只有实践才能把道德意识完整的体现出来。只有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才能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只有口头上的知而没有实际的践行,任何道德、文化及良知犹如空中楼阁,看似绚烂多彩,其实只是表象的繁华,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企业文化建设尤要知行合一,中国企业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的理解为口号、标志等,认为企业文化除了对外宣传作用外,不会产生更多价值。企业文化更没有与本企业的管理接轨,只是找一些华丽的动听的词汇给企业外人看,把企业文化当成装饰品,对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更是视而不见,好像是给社会及企业以外的社会大众看的,结果企业文化很“虚”,很多企业是“喊”文化,而不是在“做”文化,这样长久下去其实给企业的危害是致命的。
曾被中国企业备受推崇的蒙牛就是企业文化因知行不合一而导致滑落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一度被誉为中国企业家教父之一的牛根生也因没有践行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而备受人们非议。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被成功打造成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些蒙牛所谓的企业文化曾在中国被广泛报道。牛根生与他创造的蒙牛品牌,从草原走向了大江南北,而牛根生本人也被成功打造成一个民族企业家的形象。 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化道路》
2006年8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最隆重的品牌评选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隆重揭晓。蒙牛、海尔、联想等企业获得“中国25大典范品牌企业”大奖,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与张瑞敏、柳传志等人获得“中国25大功勋品牌人物”大奖。然而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光后,在随之公布的经检测确认生产毒奶粉的厂商名单中,几乎所有国内处于前列的大企、名企如伊利、蒙牛、圣元等都榜上有名。受此影响,蒙牛的股价严重缩水,市值从300多亿元缩减到了120多亿元。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有关犯罪人员刚刚被判决,三鹿企业还未被宣布破产,蒙牛特仑苏OMP事件又爆发了。
“特仑苏”一词源自蒙语,是“金牌牛奶”之意。和普通牛奶相比,特仑苏的定位是高端市场,它的最大卖点是添加了OMP,包装上印有“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委托国家有关权威专业机构对特仑苏所含蛋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动物和人体的临床实验”,实验证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方面具有作用”。然而特仑苏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同时,门前是非也一直不少。有些专家质疑蒙牛生产的这种价格为普通牛奶2倍多的高端牛奶制品之所以卖得这么贵,是因为炒作概念,而且有很大的健康风险。随后专家调查OMP的来源、生产工艺、添加量、检验报告以及国际同类产品政府许可和国外使用情况,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随后蒙牛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执法部门的意见停止在产品中添加OMP,并表示将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在6个政府机构联合发布的结论中,还有一个意见意味深长,即指出蒙牛“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特仑苏”是蒙牛的高端产品,而“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的结果则是“特仑苏”的价格比之普通牛奶要贵出许多。政府部门的这个定性,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特仑苏”的实际价值与其宣传的价值脱节了。这么一个通过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进口的、由一家新西兰公司生产的、已经有20多年销售历史的添加物,被炒作成一个“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的“自主研发创新”的成就,实在让人“不知其可”。
这种过度宣传明显是对消费者的愚弄,与蒙牛企业文化的诚信原则背道而驰,蒙牛作为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企业,无论在产品生产及宣传上与其企业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极度的相背离,虽然华丽的企业文化手册争相被全国企业界学习,但知行不合一的道德伦理和欺骗消费者的行径终究会被曝光,企业也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土壤。曾经辉煌的蒙牛以“火箭的速度”很快失去消费者的案例再次说明虽然企业文化很重要,但一定是知行合一的企业文化才真正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动力。 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易经哲学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杜绝空洞的喊给外人听的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知行合一,真正把企业文化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当企业文化变成企业的一种氛围和空气一样,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才能显现出来,中国企业也才能靠文化来成就企业。